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以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6168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以及耳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以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背景一

耳机是一种常见的电子产品配件,是一种不影响其他人的声音接收装置。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逐步普及,耳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在将耳机和智能终端结合使用时,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为了便于佩戴,大多数耳机连线过长,容易缠绕,不使用时卷成一团很难存放;倘若将耳机与智能终端分开存放,则容易出现使用时找不着的情况。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集合了耳机线收纳功能的智能终端,以解决上述耳机放置难题。

背景二

现在,智能手机的显示屏幕变得越来越大,手机的整体尺寸越来越大,这样能够获得良好的视听效果,但与此同时,也导致智能手机的携带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像传统手机那样,装入口袋中,会有诸多不便;而且,我们对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我们会频繁的查看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以避免错失重要信息。因此,把手机放入口 袋中,会导致我们频繁的从口袋中取放手机,使用不够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手机配件,该手机配件实际为一挂环,挂环与手机或者手机壳固定连接,挂环挂在颈部,以便于随身携带智能手机,而且取放手机时,较便捷。

但是,该手机配件,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会严重影响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外观,在不使用该手机配件时,会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产生不便利性。

综上所述,市场上需要一种技术解决上述背景一和背景二出现的技术问题;即耳机线的收纳问题以及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携带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智能终端携带不方便,挂环影响智能终端外观和使用,耳机线收纳复杂,使用不便利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包括智能终端本体和耳机;

所述耳机包括耳机线和耳塞部,所述耳机线的一端与智能终端本体的电子原件同时实现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另一端与耳塞部电连接;

所述智能终端本体的背面设有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连通;所述耳机线容置在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耳塞部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内;

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的开口处设有开关门,所述开关门上设有供耳机线通过的出线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设有填充件,所述填充件上设有耳塞部固定槽,所述耳塞部卡装在耳塞部固定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线的一端通过电连接线直接与智能终端本体内的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线的一端连接有耳机插头;所述智能终端本体在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耳机接口,所述耳机插头与耳机接口适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耳机线包括电连接线和加粗线,所述加粗线固定在电连接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粗线分为多段,相邻的两段加粗线之间设有间隙;一段加粗线的一侧设有与加粗线的轴线平行的凹槽,另一侧设有与加粗线的轴线平行的凸块,折叠加粗线使相邻的两段加粗线并列时,一段加粗线的凸块卡装在另一段加粗线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加粗线分为多段,每段加粗线套装在电连接线上,所述加粗线能够在电连接线上相对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加粗线的一端设有插槽,另一端设有插块;在加粗线未折叠时,一段加粗线的插块安插在另一段加粗线的插槽内。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插头、耳机线以及至少一个耳塞部,所述耳机线的一端与耳机插头电连接,另一端与耳塞部电连接;

所述耳机线包括电连接线和加粗线,所述加粗线分为多段,相邻的两段加粗线之间设有间隙;一段加粗线的一侧设有与加粗线的轴线平行的凹槽,另一侧设有与加粗线的轴线平行的凸块,折叠加粗线使相邻的两段加粗线并列时,一段加粗线的凸块卡装在另一段加粗线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加粗线能够在电连接线上相对滑动,所述加粗线的一 端设有插槽,另一端设有插块;在加粗线未折叠时,一段加粗线的插块安插在另一段加粗线的插槽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设有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能够分别容置耳机的耳机线和耳塞部,使智能终端具有耳机收纳功能,使用十分便捷,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需要时经常找不到耳机的难题。而且,还可以将耳塞部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内,将耳机线从第一容置空间内取出,使耳机在智能终端外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可以套在颈部,将智能终端挂在胸前,携带便捷,而且便于智能终端的频繁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的智能终端本体的局部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在做挂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的智能终端本体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线的一段加粗线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图5在A-A方向的剖面图;

图7为图5中所示的耳机线的加粗线其中一段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的主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的智能终端本体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线的一段加粗线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

1-手机; 2-耳机; 11-第一容置空间;

12-第二容置空间; 13-耳机开关; 14-填充件;

15-开关门; 21-耳机线; 22-耳塞部;

23-耳机插头; 151-出线口; 141-耳塞部固定槽;

211-电连接线; 212-加粗线; 2121-凸块;

2122-凹槽; 2123-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 “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的智能终端本体的局部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在做挂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的智能终端本体的仰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线的一段加粗线的立体结构图;图6为图5在A-A方向的剖面图;图7为图5中所示的耳机线的加粗线其中一段的立体结构图。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包括手机1和耳机2;

所述耳机2包括耳机线21和耳塞部22,所述耳机线21的一端与智能终端本体的电子原件同时实现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另一端与耳塞部22 电连接;

所述智能终端本体的背面设有第一容置空间11和第二容置空间12,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和第二容置空间12连通;所述耳机线21容置在第一容置空间11内,所述耳塞部22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12内;

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1和第二容置空间12的开口处设有开关门15,所述开关门15上设有供耳机线21通过的出线口151。

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智能终端为手机,当然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终端本体还可以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任意具有影音播放功能或者需要使用耳机的便携式电子产品。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其使用方法如下:

当仅使用手机1,而无需使用耳机2时,将所述耳机线21容置在第一容置空间11内,将耳塞部22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12内,关闭开关门15,使耳机线21和耳塞部22被封闭在各自的容置空间内;

当使用手机1,同时使用耳机2时,打开开关门15,将耳机线21和耳塞部22从各自的容置空间中取出,再关闭开关门15,使耳机线21穿过出线口151;即可像普通的耳机2一样使用;

当需要使用挂环功能时,打开开关门15,将耳机线21从第一容置空间11内取出,将耳塞部22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12内,关闭开关门15,使耳机线21穿过开口;此时耳机2的一端与手机1固定连接,另一同耳塞部22一起被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12,耳机2在手机1外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可以套在颈部,将手机1挂在胸前,携带便捷。

第一容置空间11内不设固定装置,由于耳机线21只需容置在第一容置空间11内,不需要进一步固定,即使在第一容置空间11内发生晃动, 也不会影响正常使用。但是,如果耳塞部22在第二容置空间12内发生晃动,不仅容易因为震荡造成耳塞部22损坏,而且,在使用挂环功能时,对耳塞部22的冲击力较大,易损伤耳塞部22和耳机线21。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置空间12内设置了填充件14,所述填充件14上设有耳塞部固定槽141,所述耳塞部22卡装在耳塞部固定槽141内。填充件14可以为硅胶、橡胶、泡沫板等材质,不仅能够对耳塞部22限位,而且能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有效保护耳塞部22。

具体来说,耳机2的耳塞部22平放置于耳塞部固定槽141内,不会影响耳机的厚度。而且,耳机2的耳塞部22设置为具有弹性的可压缩结构,以减少耳塞部22所占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线21的一端通过电连接线211直接与手机1内的电路板电连接,以获取音频信号。耳机线21与手机1为不可拆卸的一体结构,其优点在于,不易发生耳机2的丢失,也能节省传统耳机插头23的结构,使用时,手机1的外观更加简洁。

需要注意的是,耳机线21与手机1内的电路板实现电连接的同时,还可设计其他结构实现机械连接,来减少对耳机线21内的电线的拉力。例如,在耳机线21与手机1内的电路板连接的一端设置一挡板,挡板与耳机线21的外壳为一体结构;该挡板利用卡夹或者限位件结构固定在手机1的内部。

当然,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21与手机1的连接关系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为其他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线21包括电连接线211和加粗线212,所述加粗线212固定在电连接线211上。加粗线212能够增加耳机线21的直径,当使用挂环功能时,加粗线212与颈部直接接触,压强较小,佩戴 较为舒适。

具体来说,所述加粗线212分为多段,相邻的两段加粗线212之间设有间隙;一段加粗线212的一侧设有与加粗线212的轴线平行的凹槽2122,另一侧设有与加粗线212的轴线平行的凸块2121,折叠加粗线212使相邻的两段加粗线212并列时,一段加粗线212的凸块2121卡装在另一段加粗线212的凹槽2122内。

当需要收纳耳机线21时,将加粗线212分段折叠,使多段加粗线212并排设置,并将一段加粗线212的凸块2121安插至相邻的一段加粗线212的凹槽2122内,使加粗线212并排固定成一体,然后放置于至第一容置空间11内。能够避免耳机线21打结,取放也更为便捷。

但需要使用耳机2,接受声音或者作为挂环时,将分段折叠的加粗线212展开,大致呈一条线状。加粗线212采用橡胶等柔软材质制造,使用舒适。

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手机1的底部还设有耳机开关13,耳机开关13能够控制耳机2的接通和断开,在使用耳机时,打开耳机开关13;在使用手机的扬声器时,关闭耳机开关13。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设有第一容置空间11和第二容置空间12,能够分别容置耳机线21和耳塞部22,使手机1具有耳机2收纳功能,使用十分便捷,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需要时经常找不到耳机2的难题。

而且,可以将耳塞部22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12内,将耳机线21从第一容置空间11内取出,使耳机2在智能终端外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可以套在颈部,即将手机1挂在胸前,携带便捷,而且便于手机1的频繁使用。

第二实施例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的主视图;图9为图8所示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的智能终端本体的仰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线21的一段加粗线212的立体结构图。

如图8-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包括手机1和耳机2。

耳机2包括耳机线21和耳塞部22,耳机线21的一端连接有耳机插头23,另一端与耳塞部22电连接;手机在第一容置空间11内设有耳机接口,耳机插头23与耳机接口适配连接。

耳机线21包括电连接线211和加粗线212,加粗线212固定在电连接线211上;加粗线212分为多段,每段加粗线212套装在电连接线211上,加粗线212能够在电连接线211上相对滑动;加粗线212的一端设有插槽,另一端设有插块2123;在加粗线212未折叠时,一段加粗线212的插块2123安插在另一段加粗线212的插槽内。

智能终端本体的背面设有第一容置空间11和第二容置空间12,第一容置空间11和第二容置空间12连通;耳机线21容置在第一容置空间11内,耳塞部22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12内;

第一容置空间11和第二容置空间12的开口处设有开关门15,开关门15上设有供耳机线21通过的出线口15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耳机结构的便携式智能终端,设有第一容置空间11和第二容置空间12,能够分别容置耳机线21和耳塞部22,使手机1具有耳机收纳功能,使用十分便捷,解决现有技术中, 在需要时经常找不到耳机2的难题。

而且,可以将耳塞部22固定在第二容置空间12内,将耳机线21从第一容置空间11内取出,使耳机2在智能终端外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可以套在颈部,即将手机1挂在胸前,携带便捷,而且便于手机1的频繁使用。

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1,耳机线21的一端连接有耳机插头23,耳机插头23与手机1的耳机接口适配连接,耳机2是与手机1可拆卸的连接,可单独使用,使用方式更加灵活;

2,耳机接口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1内,耳机插头23与耳机接口连接后,容置在第一容置空间11内,不会影响手机外观;

3,加粗线212能够在电连接线211上相对滑动,多段加粗线212能够通过插槽与插块2123结构拼成一条线状,使相邻的两段加粗线212之间不存在缝隙,不易夹到皮肤,使用更加舒适。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插头23、耳机线21以及至少一个耳塞部22,所述耳机线21的一端与耳机插头23电连接,另一端与耳塞部22电连接;所述耳机线21包括电连接线211和加粗线212,所述加粗线212分为多段,相邻的两段加粗线212之间设有间隙;一段加粗线212的一侧设有与加粗线212的轴线平行的凹槽2122,另一侧设有与加粗线212的轴线平行的凸块2121,折叠加粗线212使相邻的两段加粗线212并列时,一段加粗线212的凸块2121卡装在另一段加粗线212的凹槽2122内。

所述加粗线212能够在电连接线211上相对滑动,所述加粗线212的一端设有插槽,另一端设有插块2123;在加粗线212未折叠时,一段加粗线212的插块2123安插在另一段加粗线212的插槽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耳机,加粗线212能够通过凸块2121与凹槽2122拼接成并列的几段,易于收纳;加粗线212能够在电连接线211上相对滑动,多段加粗线212能够通过插槽与插块2123结构拼成一条线状,使相邻的两段加粗线212之间不存在缝隙,不易夹到皮肤,使用更加舒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