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收发信机及卫星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7829阅读:1153来源:国知局
卫星通信收发信机及卫星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星通信收发信机及卫星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设备的小型化显得愈加重要,产品体积要求越来越小,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卫星通信收发信机由于功耗较大,一般是通过其自身盒体或盒盖带有较多的散热齿,并由此进行散热,导致产品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并且,卫星通信收发信机与收发天线配套使用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卫星通讯设备整体的体积及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卫星通信收发信机及卫星通信设备,该卫星通信收发信机及卫星通信设备的散热性能好、体积较小,重量较轻。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卫星通信收发信机,包括散热底座和发热模块,所述发热模块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的第一侧面上,所述散热底座用于安装在收发天线的安装面板上,所述散热底座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用于安装在所述安装面板的安装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还包括盒盖,所述盒盖罩设在所述发热模块的外侧,且所述盒盖与所述散热底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盖包括第一固定件、罩体以及沿所述罩体的开口端边缘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边缘与所述散热底座的外边缘匹配,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散热底座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盖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连接板、所述散热底座一起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安装面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盖上设有多个开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底座上开设有第一信号通信孔,所述第一信号通信孔用于与所述安装面板上的第二信号通信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底座为散热金属材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底座的第二侧面为精加工平面,所述安装面板的安装面为精加工平面。

一种卫星通信设备,包括收发天线和所述的卫星通信收发信机,所述收发天线包括散热锅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锅体的外侧面上的安装面板,所述散热锅体为抛物面型或平面型锅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锅体的内侧面上设有信号发射管。

可以理解,其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于区分对象,但这些对象不受这些术语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通过将发热模块设置在散热底座的第一侧面上,将散热底座的第二侧面安装在收发天线的安装面板上,发热模块散发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底座转移至收发天线的安装面板上,进而利用收发天线的大散热面积,充分将热进行自然对流以实现良好的散热,散热效果好,并且,由于自身不用进行散热,无需在壳体上设置散热齿,能够减少产品的体积及重量。所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将其所需要的散热面积转移到收发天线上,在满足散热性能好的同时,体积较小,重量较轻。

所述卫星通信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卫星通信收发信机,具备所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的技术效果,散热性能好、体积较小,重量较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卫星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卫星通信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卫星通信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卫星通信收发信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10、散热底座,111、第一信号通信孔,120、发热模块,130、盒盖,131、开孔,132、罩体,133、连接板,134、第一固定件,135、第二固定件,200、收发天线,210、安装面板,211、第二信号通信孔,220、散热锅体,230、信号发射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卫星通信设备,包括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和收发天线200。

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包括散热底座110和发热模块120,所述发热模块120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110的第一侧面上,所述散热底座110用于安装在收发天线200的安装面板210上,所述散热底座110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面为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用于安装在所述安装面板210的安装面上。实际设计时,为了便于安装,可以选取所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内发热量较大的部分发热模块,将这部分的发热模块120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11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底座110可以采用铝板、铜板等导热性能较好的散热金属材质,导热及散热性能好,能够有效将发热模块120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收发天线200上。

所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通过将发热模块120设置在散热底座110的第一侧面上,将散热底座110的第二侧面安装在收发天线200的安装面板210上,发热模块120散发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底座110转移至收发天线200的安装面板210上,进而利用收发天线200的大散热面积,充分将热进行自然对流以实现良好的散热,散热效果好,并且,由于该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自身不用进行散热,无需在其壳体上设置散热齿,进而该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的体积及重量都可以做的很小,能够减少产品的体积及重量。所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将其所需要的散热面积转移到收发天线200上,在满足散热性能好的同时,体积较小,重量较轻。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还包括盒盖130,所述盒盖130罩设在所述发热模块120的外侧,且所述盒盖130与所述散热底座110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盒盖130能够对所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的内部部件进行保护,起到封盖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盒盖130上设有多个开孔131。通过设置开孔131,一方面,能够起到空气对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的散热性能;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盒盖130的重量,进一步降低本实施例的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整机的重量。具体的,所述开孔131设置在下述的罩体132上,且所述开孔131为多个,多个所述开孔131沿周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散热底座110上开设有第一信号通信孔111,所述第一信号通信孔111用于与所述安装面板210上的第二信号通信孔211连通。通过设置第一信号通信孔111,并在收发天线200的安装面板210上设置第二信号通信孔211,便于信号传输。

本实施例中,所述盒盖130包括第一固定件134、罩体132以及沿所述罩体132的开口端边缘设置的连接板133,所述连接板133的外边缘与所述散热底座110的外边缘匹配,所述连接板133与所述散热底座110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134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盒盖130能够与散热底座110实现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板133的外边缘与所述散热底座110的外边缘匹配,所述盒盖130与所述散热底座110连接后,整体性好,结构美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134为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件134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134沿周向间隔设置。采用上述设置,所述盒盖130与散热底座110连接方便、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盒盖13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135,所述连接板133、所述散热底座110一起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135与所述安装面板210连接。同样的,通过设置第二固定件135,本实施例的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能够实现与收发天线200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135为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件135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件135沿周向间隔设置。采用上述设置,所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与收发天线200连接方便、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底座110的第二侧面为精加工平面,所述安装面板210的安装面为精加工平面。所述散热底座110的第二侧面采用精加工制造为精加工平面,可保证第二侧面的光洁度及平面度,同时,收发天线200的安装面板210的安装面也采用精加工制造为精加工平面,可保证安装面的光洁度及平面度,当第二侧面与安装面配合安装后,其相互之间可以紧密贴合,进而,可以充分将发热模块120发出的热量传导至安装面板210上,充分发挥收发天线200的巨大散热面积,实现高散热效率,提高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天线200包括散热锅体220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锅体220的外侧面上的安装面板210,所述散热锅体220为抛物面型或平面型锅体。通过将所述散热锅体220设为抛物面型或平面型,散热面积大,本实施例所述的卫星通信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具备所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的技术效果,散热性能好、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有利于整体进行调整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面板210与所述散热锅体220为一体成型结构,安装面板210上的热量能够有效传递至散热锅体220上,实现大的散热面积。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锅体220的内侧面上设有信号发射管230,用于发射信号。具体的,所述信号发射管23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面板210上的第二信号通信孔211对接,用于将所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发出的信号发射出去。

本实施例所述的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及卫星通信设备,通过将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所需要的散热面积转移到收发天线200上,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与收发天线200进行配合安装后,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可以利用收发天线200的巨大散热面积,充分将热量进行自然对流散热,实现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的良好散热要求,并且,在满足散热要求的同时,可减少卫星通信收发信机100的体积及重量,有利于卫星通信设备的整体调整运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