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液晶电视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5726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液晶电视机外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视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液晶电视机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生产力的讯速提升,在物质文化较为充裕的今天,往往会更多地考虑家居舒适生活。在卧室或客厅里,为了更好地节约空间,往往电视机多采用挂屏电视;现在的电视由于液晶电视的辐射低和屏幕清晰的原因,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挂屏液晶电视也越来越多,现在的液晶电视机外壳,多为螺钉组合式安装,安装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液晶电视机外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液晶电视机外壳,包括套在显示屏下部的底套壳、套接在显示屏上部的上套壳和后卡盖,所述底套壳的左侧表面开设有器件排布预留口,所述底套壳在器件排布预留口的周侧表面开设有卡扣卡槽,所述底套壳通过卡扣卡槽卡接有后卡盖,所述底套壳的底部开设有显示器放置口,所述底套壳的两侧设置为与底套壳一体结构的工字卡槽,所述上套壳的下部两侧设置为与上套壳一体结构的卡条,所述卡条卡接于工字卡槽。

优选的,所述后卡盖的卡接面设置有与卡扣卡槽相匹配卡接的弹性卡扣。

优选的,所述底套壳的表面在后卡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下表面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套孔,所述套孔配套设置有可固定于墙面的套架。

优选的,所述底套壳正面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电源键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工字卡槽的凹陷槽部的下端一侧表面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卡接凹槽和第一卡接凸起。

优选的,所述卡条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与卡条一体结构的与工字卡槽相匹配的卡接凸条,所述卡接凸条的内侧表面的下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与第一卡接凹槽相卡接的第二卡接凸起和与第一卡接凸起相卡接的第二卡接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组合式液晶电视机外壳,完全纯卡接无螺钉组装,组装方便;且在底套壳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座,完全让底套壳承受显示器的重量,并利用支撑座的套孔固定安装在墙面上,作挂屏电视使用,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套壳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6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套壳、11卡扣卡槽、12工字卡槽、13第一卡接凹槽、14第一卡接凸起、15显示器放置口、2上套壳、3后卡盖、31弹性卡扣、4支撑座、41套孔、5显示屏、6电源键安装孔、7器件排布预留口、8卡条、81卡接凸条、82第二卡接凸起、83第二卡接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8所示的一种组合式液晶电视机外壳,包括套在显示屏5下部的底套壳1、套接在显示屏5上部的上套壳2和后卡盖3,所述底套壳1的左侧表面开设有器件排布预留口7,所述底套壳1在器件排布预留口7的周侧表面开设有卡扣卡槽11,所述底套壳1通过卡扣卡槽11卡接有后卡盖3,所述底套壳1的底部开设有显示器放置口15,所述底套壳1的两侧设置为与底套壳1一体结构的工字卡槽12,所述上套壳2的下部两侧设置为与上套壳2一体结构的卡条8,所述卡条8卡接于工字卡槽12。

具体的,所述后卡盖3的卡接面设置有与卡扣卡槽11相匹配卡接的弹性卡扣31。

具体的,所述底套壳1的表面在后卡盖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的上下表面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套孔41,所述套孔41配套设置有可固定于墙面的套架。

具体的,所述底套壳1正面底部的一侧开设有电源键安装孔6。

具体的,所述工字卡槽12的凹陷槽部的下端一侧表面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卡接凹槽13和第一卡接凸起14。

具体的,所述卡条8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与卡条8一体结构的与工字卡槽12相匹配的卡接凸条81,所述卡接凸条81的内侧表面的下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与第一卡接凹槽13相卡接的第二卡接凸起82和与第一卡接凸起14相卡接的第二卡接凹槽8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