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转换方法、状态保持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58308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通信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状态转换方法、状态保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4G(the4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中,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的RRC状态包括:连接态和空闲态。连接态是指UE和基站之间建立有RRC(Radio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协议)连接的一种状态,UE在连接态下能够与基站收发数据;空闲态是指UE和基站之间未建立有RRC连接,UE在空闲态下不能向基站发送数据,但可以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系统消息和寻呼消息。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在4G中即使UE进行小数据包业务的收发,也需要在连接态与空闲态之间来回切换,导致信令资源浪费的问题。在5G中除了连接态和空闲态,还为UE引入一种介于连接态和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称作非激活态,非激活态下的UE能够进行小数据包业务的收发,从而节省信令资源,对5G中的超高可靠性与超低时延业务(UltraReliable&LowLatencyCommunication,URLLC)的用户设备有较好的性能提升。对于三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场景,本申请提供一种状态转换方法、状态保持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状态转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将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其中,所述非激活态是位于连接态和所述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非接入层的状态从注册状态转换为非注册状态。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层向非接入层上报所述接入层状态为所述非激活态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接入层接收到所述非接入层的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非接入层状态从连接态转换为空闲态;其中,所述接入层状态中的所述非激活态与所述非接入层状态中的所述连接态对应。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所述非接入层的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所述非接入层状态从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转换为不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其中,所述接入层状态中的所述非激活态与所述非接入层状态中的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对应。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五指示,所述第五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转换为所述空闲态。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接入新的PLMN时被拒绝。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SIM卡未插入。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一类小区中时,所述用户设备的决策结果为需要向所述第一类小区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类小区是指用于提供限制服务的小区,所述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接入所述第一类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未搜索到任何可驻留的小区;或,所述用户设备未搜索到任何可驻留的小区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定时长。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二类小区中;其中,所述第二类小区是指预配置的禁止在所述非激活态下工作的小区。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之后,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接入所述第二类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拒绝接入消息;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携带有第六指示的拒绝接入消息;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所述第六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转换为所述空闲态;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未携带有第七指示的拒绝接入消息;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所述第七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保持在所述非激活态。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拒绝更新消息;其中,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的RAN侧的位置区域进行更新。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起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预定次数;其中,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的RAN侧的所述位置区域进行更新。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到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后,重新接入所述目标网络且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丢失;其中,所述目标网络是支持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第一预定网络;其中,所述第一预定网络是指预配置的禁止所述用户设备保留在所述非激活态下的上下文的网络。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保持所述非激活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定时长;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时长是指预配置的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保持在所述非激活态的最大时长。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状态保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所述用户设备保持所述非激活态;其中,所述非激活态是位于连接态和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一类小区;其中,所述第一类小区是指提供限制服务的小区。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一类小区之后,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连接恢复请求,所述第一连接恢复请求用于根据所述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恢复接入所述第一类小区;或,所述用户设备删除在所述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非激活态切换为空闲态,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接入所述第一类小区。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一类小区驻留时不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一次接入所述第一类小区时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连接恢复请求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第三类小区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所述第三类小区是指提供正常服务的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第一PLMN被拒绝后,所述用户设备先驻留在第一类小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非接入层的指示成功接入到第二PLMN并驻留在第三类小区;其中,所述第一类小区是指提供限制服务的小区,所述第三类小区是指提供正常服务的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未搜索到任何可驻留的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二类小区;其中,所述第二类小区是指预配置的禁止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执行预定业务的小区。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驻留所述第二类小区时,不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所述用户设备在第一次接入所述第二类小区时,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若所述用户设备的RAN侧位置区域发生变化,则所述用户设备在接入第四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若所述用户设备转换为空闲态,则所述用户设备在接入所述第四类小区时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若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拒绝更新消息,则所述用户设备在接入所述第四类小区时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若所述用户设备在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携带第八指示的接受消息,则所述用户设备在接入所述第四类小区时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所述第八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禁止在所述非激活态下进行数据收发业务,所述接受消息是所述用户设备在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收到的响应;或,所述用户设备在驻留所述第二类小区时不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且所述用户设备在接入所述第四类小区时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其中,所述第四类小区是指预配置的允许在所述非激活态下工作的小区。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保持所述非激活态时,不执行数据收发业务。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连接恢复请求,所述第二连接恢复请求用于请求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的上下文恢复接入所述第二类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携带有第九指示的拒绝接入消息;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所述第九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保持在所述非激活态。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接受消息,所述接受消息携带有第十指示,所述第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禁止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执行数据收发业务;其中,所述接受消息是所述用户设备在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收到的响应。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接受消息;根据所述接受消息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其中,所述接受消息是所述用户设备在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收到的响应,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未携带有预定标识,所述预定标识用于请求进入连接态。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预定标识的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包含拒绝指示的接受消息,根据所述接受消息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其中,所述预定标识用于表示所述用户设备请求进入连接态,所述拒绝指示用于指示禁止所述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所述接受消息是所述用户设备在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的响应。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所述用户设备等待第三预定时长后重新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并重新统计次数。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二预定次数时,所述用户设备停止更新并等待所述用户设备需要接入驻留小区时重新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发起第三连接恢复请求;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恢复请求用于请求根据所述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恢复接入所述驻留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三预定次数时,所述用户设备停止更新并等待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新的小区时重新发起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到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其中,所述目标网络是支持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到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且已接入到所述其它网络的时长在第四预定时长之内;其中,所述目标网络是支持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第二预定网络;其中,所述第二预定网络是指预配置的允许保留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态下的上下文的网络,且所述第二预定网络属于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其中,所述目标网络是支持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保持所述非激活态的持续时长在第五预定时长之内;其中,所述第五预定时长是指预配置的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保持所述非激活态的最大时长。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起连接恢复失败。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状态下发送数据失败或接收数据失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状态转换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三预定条件时,将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非激活态转换为连接态;其中,所述非激活态是位于所述连接态和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可选地,所述第三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接收到接受消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接受消息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其中,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携带有预定标识,所述预定标识用于请求进入所述连接态;所述接受消息用于指示接受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区域更新和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连接态。可选地,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还携带有NAS层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接收到接受消息之前,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非接入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新的位置更新区域时,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非接入层向接入层发送所述NAS层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接收到接受消息之前,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非接入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新的位置更新区域时,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非接入层向接入层发送NAS层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非接入层指示所述接入层建立RRC连接,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非接入层指示所述接入层恢复所述RRC连接。可选地,所述接受消息携带有第十一指示,所述第十一指示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连接态;或,所述接受消息未携带有任何指示,所述接受消息用于隐式指示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连接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状态转换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将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其中,所述非激活态是位于连接态和所述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非接入层的状态从注册状态转换为非注册状态。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层向非接入层上报所述接入层状态为所述非激活态后,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接入层接收到所述非接入层的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非接入层状态从连接态转换为空闲态;其中,所述接入层状态中的所述非激活态与所述非接入层状态中的所述连接态对应。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所述非接入层的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所述非接入层状态从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转换为不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其中,所述接入层状态中的所述非激活态与所述非接入层状态中的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对应。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五指示,所述第五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转换为所述空闲态。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接入新的PLMN时被拒绝。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SIM卡未插入。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一类小区中时,所述用户设备的决策结果为需要向所述第一类小区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其中,所述第一类小区是指用于提供限制服务的小区,所述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接入所述第一类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未搜索到任何可驻留的小区;或,所述用户设备未搜索到任何可驻留的小区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定时长。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二类小区中;其中,所述第二类小区是指预配置的禁止在所述非激活态下工作的小区。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被配置为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接入所述第二类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携带有第六指示的拒绝接入消息;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所述第六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转换为所述空闲态;或,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未携带有第七指示的拒绝接入消息;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所述第七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保持在所述非激活态。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拒绝更新消息;其中,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的RAN侧的位置区域进行更新。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起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预定次数;其中,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的RAN侧的所述位置区域进行更新。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到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后,重新接入所述目标网络且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丢失;其中,所述目标网络是支持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第一预定网络;其中,所述第一预定网络是指预配置的禁止所述用户设备保留在所述非激活态下的上下文的网络。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保持所述非激活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定时长;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时长是指预配置的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保持在所述非激活态的最大时长。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状态保持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所述用户设备保持所述非激活态;其中,所述非激活态是位于连接态和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一类小区;其中,所述第一类小区是指提供限制服务的小区。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驻留所述第一类小区后,发送第一连接恢复请求,所述第一连接恢复请求用于根据所述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恢复接入所述第一类小区;或,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驻留所述第一类小区后,删除在所述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非激活态切换为空闲态,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接入所述第一类小区。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类小区驻留时不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第一次接入所述第一类小区时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在接入第三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所述第三类小区是指提供正常服务的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第一PLMN被拒绝后,所述用户设备先驻留在第一类小区;所述用户设备根据非接入层的指示成功接入到第二PLMN并驻留在第三类小区;其中,所述第一类小区是指提供限制服务的小区,所述第三类小区是指提供正常服务的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未搜索到任何可驻留的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二类小区;其中,所述第二类小区是指预配置的禁止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执行预定业务的小区。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驻留所述第二类小区时,不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所述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在第一次接入所述第二类小区时,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所述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若RAN侧位置区域发生变化,则在接入第四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所述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用户设备转换为空闲态,则在接入所述第四类小区时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所述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若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拒绝更新消息,则在接入所述第四类小区时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所述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若所述用户设备在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携带第八指示的接受消息,则在接入所述第四类小区时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所述第八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禁止在所述非激活态下进行数据收发业务,所述接受消息是所述用户设备在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收到的响应;或,所述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所述用户设备在驻留所述第二类小区时不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且所述用户设备在接入所述第四类小区时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其中,所述第四类小区是指预配置的允许在所述非激活态下工作的小区。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在保持所述非激活态时,不执行数据收发业务。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在保持所述非激活态后,发送第二连接恢复请求,所述第二连接恢复请求用于请求根据所述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的上下文恢复接入所述第二类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携带有第九指示的拒绝接入消息;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所述第九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保持在所述非激活态。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接受消息,所述接受消息携带有第十指示,所述第十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禁止在所述非激活态下执行数据收发业务;其中,所述接受消息是所述用户设备在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收到的响应。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接受消息;根据所述接受消息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其中,所述接受消息是所述用户设备在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收到的响应,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未携带预定标识,所述预定标识用于请求进入连接态。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预定标识的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包含拒绝指示的接受消息,根据所述接受消息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其中,所述预定标识用于表示所述用户设备请求进入连接态,所述拒绝指示用于指示禁止所述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所述接受消息是所述用户设备在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的响应。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所述用户设备等待第三预定时长后重新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并重新统计次数。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二预定次数时,所述用户设备停止更新并等待所述用户设备需要接入驻留小区时重新发送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发起第三连接恢复请求;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恢复请求用于请求根据所述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恢复接入所述驻留小区。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三预定次数时,所述用户设备停止更新并等待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新的小区时重新发起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到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其中,所述目标网络是支持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到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且已接入到所述其它网络的时长在第四预定时长之内;其中,所述目标网络是支持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第二预定网络;其中,所述第二预定网络是指预配置的允许保留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态下的上下文的网络,且所述第二预定网络属于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其中,所述目标网络是支持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保持所述非激活态的持续时长在第五预定时长之内;其中,所述第五预定时长是指预配置的允许所述用户设备保持所述非激活态的最大时长。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起连接恢复失败。可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非激活状态下发送数据失败或接收数据失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状态转换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三预定条件时,将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非激活态转换为连接态;其中,所述非激活态是位于所述连接态和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可选地,所述第三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接收到接受消息;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接受消息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其中,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携带有预定标识,所述预定标识用于请求进入所述连接态;所述接受消息用于指示接受所述用户设备的位置区域更新和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连接态。可选地,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者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对应的完成消息中还携带有NAS层消息;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接收到接受消息之前,通过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非接入层向接入层发送所述NAS层消息,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非接入层指示所述接入层建立RRC连接,或者,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非接入层指示所述接入层恢复所述RRC连接。可选地,所述接受消息携带有第十一指示,所述第十一指示用于指示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连接态;或,所述接受消息未携带有任何指示,所述接受消息用于隐式指示允许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所述连接态。可选地,所述第三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非接入层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进入新的位置更新区域时,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非接入层向接入层发送NAS层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所述用户设备的接入层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或第三连接恢复请求,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或第三连接恢复请求携带有所述NAS层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所述用户设备成功与驻留小区建立RRC连接;其中,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是用于请求接入驻留小区的请求;所述第三连接恢复请求是用于请求根据所述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恢复接入所述驻留小区的请求。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将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其中,所述非激活态是位于连接态和所述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所述用户设备保持所述非激活态;其中,所述非激活态是位于连接态和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三预定条件时,将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非激活态转换为连接态;其中,所述非激活态是位于所述连接态和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用户设备中增加非激活态,使得非激活态下的UE能够进行小数据包业务的收发,而不需要切换到连接态,解决了在4G中即使UE进行小数据包业务的收发,UE也需要在RRC连接态与RRC空闲态之间来回切换,导致信令资源的浪费问题,达到了在非激活态下UE进行小数据包业务的收发,节省信令资源的效果。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协议架构图;图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NAS层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AS层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图6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图6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图6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图7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保持方法的流程图;图7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保持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转换装置的框图;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所提及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文提及的“模块”通常是指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能够实现某些功能的程序或指令;在本文中提及的“单元”通常是指按照逻辑划分的功能性结构,该“单元”可以由纯硬件实现,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该移动通信系统是5G系统,5G系统又称新空口(NewRadio,NR)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是基于5G系统的下代通信系统,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该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120、接入网设备140和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Entity,MME)终端160。UE120是指与接入网设备140进行数据通信的设备。UE120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UE120还可以称为订户单元(Subscriber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Station)、接入点(AccessPoint)、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装置(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终端(UserDevice)。可选地,UE120还可以为中继(Relay)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相对于UE120来讲,接入网设备140和MME160属于网络侧,该网络侧包括: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Network,RAN)和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volvedPacketCore,EPC)。其中,RAN负责所有无线相关功能,包括如调度、无线资源管理、重传协议、编码和各种多天线方案等;EPC负责与无线不相关但需要它提供完整的移动宽带网络的功能,这包括如认证、计费功能、端到端连接的建立等。其中,接入网设备140是RAN中的网元设备,MME160是EPC中的网元设备。UE120和接入网设备140之间通过无线空口建立无线连接。可选地,该无线空口是基于5G标准的无线空口,比如该无线空口是新空口(NewRadio,NR);或者,该无线空口也可以是基于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无线空口。可选地,该无线空口还兼容2G、3G和4G等更早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无线空口。接入网设备140可以是基站,该基站可用于将接收到的无线帧与IP分组报文进行相互转换,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5G系统中的基站(gNode-B,gNB)。可选地,该gNB是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的基站。当接入网设备140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时,通常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Unit,CU)和至少两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Unit,DU)。集中单元中设置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Link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层的协议栈;分布单元中设置有物理层(Physical,PHY)协议栈,本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140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加以限定。接入网设备140还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比如光通信网络)与MME160相连。MME160用于负责对UE的承载连接/释放,状态管理和安全密钥的管理。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协议架构图。该协议架构中涉及的设备包括:UE120、接入网设备140和MME160。UE120中的协议实体分为两层: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和接入层(AccessStratum,AS)。其中:UE120的NAS层与MME160的NAS层进行通信,完成EPC与终端之间的功能操作。UE120的AS层包括:PDCP协议实体、RLC协议实体、MAC协议实体和PHY协议实体。UE120的AS层与接入网设备140的AS层进行通信,完成UE与RAN之间的功能操作。比如,AS层负责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连接的建立、RRC消息的传输、无线承载的建立、无线承载的取消、RRC连接的断开等。其中,UE120的NAS层和AS层各自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切换。结合参考图3,UE120的NAS层状态包括两大状态:注册状态(EMM-REGISTEREDSTATE)和非注册状态(EMM-DEREGISTEREDSTATE)。其中,EMM是核心网移动性管理(EPSmobilitymanagement)的简称。当UE120的非接入层在MME160中完成注册时,NAS状态为注册状态;当UE120的非接入层111在MME160中没有完成注册或取消注册时,NAS状态为非注册状态。可选地,注册状态又可能分为若干个子状态,比如,注册状态下又分为连接态(EMM-Connectedstate)和空闲态(EMM-idlestate)。结合参考图4,UE120的AS层状态包括:连接态(Connectstate)、非激活态(inactivestate)和空闲态(idlestate),AS层状态又称RRC状态。由于4G系统中的AS层状态仅包括连接态和空闲态,所以非激活态是5G系统中新引入的一种状态。其中:非激活态是介入连接态和空闲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非激活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种:1、在处于非激活态时,UE120会保存在连接态下时创建的上下文(Context),该上下文还可称为UE上下文、RRC上下文等。该上下文包括了手机网络能力、鉴权信息、协商的安全算法、生成的密钥、创建的连接信息、承载信息等等。对应地,接入网设备也会保存该UE120的上下文。2、在处于非激活态时,UE120能够进行预定数据业务的收发。可选地,预定数据业务是小数据报文业务,比如UE是车联网设备中的车载设备或物联网设备中的传感器设备,可以在非激活态下进行小数据报文的收发。3、在处于非激活态时,移动性管理基于小区重选机制。其中,移动性管理(MM,MobileManagement)即是对移动终端位置信息、安全性以及业务连续性方面的管理。简单来讲,由于UE120是不断移动的,移动性管理是UE120在进入新的小区或称跟踪区(TrackingArea)时,UE与网络侧进行位置区域更新流程,使得网络侧知悉UE当前所在的小区位置。当UE120处于连接态时,移动性管理基于小区切换机制进行;当UE120处于空闲态时,移动性管理基于小区重选进行。由于网络侧分为EPC和RAN,UE120与MME160之间的位置区域更新流程,可称为NAS层位置区域更新或EPC侧位置区域更新;UE120与接入网设备140之间的位置区域更新流程,可称为RAN侧位置区域更新或AS层位置区域更新。在5G系统中,UE120的AS层状态包括:连接态、非激活态和空闲态。可选地,当UE120从连接态切换到非激活态时,UE120需要保存上下文。可选地,当UE120从非激活态切换到连接态时,若UE120向接入网设备140发送RRC连接恢复请求,则UE120采用在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以恢复形式重新与接入网设备120提供的驻留小区建立RRC连接,并在重建RRC连接成功后切换到连接态;若UE120向接入网设备140发送RRC连接建立请求,则UE120删除在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UE120以新建形式与接入网设备120提供的驻留小区建立RRC连接。可选地,当UE120从非激活态切换到空闲态时,UE120删除在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然后切换到空闲态。其中,UE120被何种触发条件下被触发,从而在这三种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转换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状态转换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UE120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501中,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时,检测用户设备是否满足预定条件,预定条件为第一预定条件、第二预定条件、第三预定条件中的一种。当用户设备的接入层状态(或称RRC状态)处于非激活态时,检测用户设备是否满足预定条件,预定条件为第一预定条件、第二预定条件、第三预定条件中的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501中的“检测”动作可以省略,比如第一预定条件、第二预定条件、第三预定条件被触发后,直接执行步骤502或步骤503或步骤504,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在步骤502中,当用户设备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将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也即将用户设备的接入层状态(或称RRC状态)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在步骤503中,当用户设备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也即将用户设备的接入层状态(或称RRC状态)保持在非激活态不变。在步骤504中,当用户设备满足第三预定条件时,将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连接态。也即将用户设备的接入层状态(或称RRC状态)从非激活态转换为连接态。对于步骤502、步骤503、步骤504,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只执行其中一个分支,或其中任意两个分支,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加以限定。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状态转换方法,通过在用户设备中增加非激活态,使得非激活态下的UE能够进行小数据包业务的收发,而不需要切换到连接态,解决了在4G中即使UE进行小数据包业务的收发,UE也需要在连接态与空闲态之间来回切换,导致信令资源的浪费问题,达到了在非激活态下UE也可以进行小数据包业务的收发,节省信令资源且提高小数据包的收发速度的效果。图6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A所示,该状态转换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UE120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601中,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时,检测用户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第一预定条件为用户设备的接入层状态与非接入层状态不对应;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接入层状态为非激活态。用户设备的接入层的非激活态会对应非接入层的某个或某些子状态,比如:接入层的非激活态对应非接入层的状态A,当非接入层的状态A转换为状态B时,由于状态B与接入层的非激活态不对应,因此接入层和非接入层之间会出现状态不匹配的问题。在步骤602中,当用户设备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将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对于用户设备的接入层状态与非接入层状态不对应的场景,第一预定条件具体包括如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1、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非接入层状态从注册状态转换为非注册状态。用户设备的非接入层状态转换为非注册状态,通常与用户设备的本地去附着(localdetach)相关。换句话说,用户设备在本地去附着后,非接入层状态转换为非注册状态。去附着分为两种:UE本地去附着和网络侧去附着。本实施例涉及UE的本地去附着流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用户设备在一段时间内找不到小区驻留从而本地去激活所有的EPS承载,并执行本地去附着。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用户设备发送去附着请求,但该去附着请求被驻留小区拒绝,且拒绝原因是“禁止UE因发送信令而发起接入(accessisbarredfororiginatingsignalling)”,则用户设备执行本地去附着。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用户设备因接收到包含该用户设备的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寻呼消息而进行本地去附着操作。由于基站在保存有用户设备的上下文时,会使用临时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指示(Cell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C-RNTI)来寻呼用户设备,当基站在丢失用户设备的上下文时会使用IMSI来寻呼用户设备,因此若用户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携带有IMSI的寻呼消息时,表明基站丢失了用户设备的上下文,则用户设备执行本地去附着。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设备由于任何原因导致本地去附着时,非接入层的状态都会从注册状态转换为非注册状态,从而导致接入层与非接入层的状态不匹配,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需要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2、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的接入层向非接入层上报接入层状态为非激活态后,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二指示,第二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在这种场景下,非接入层不直接向接入层告知非接入层的状态,而是需要接入层主动向非接入层上报接入层状态,接入层主动向非接入层上报的状态可能为:连接态、非激活态和空闲态。当用户设备的接入层向非接入层上报接入层状态为非激活态后,非接入层直接对接入层指示具体操作。可选地,接入层定期向非接入层上报接入层状态,或者接入层在接入层状态发生变化时向非接入层上报接入层状态。由于接入层在非激活态下保存有上下文,非接入层通常向接入层发送连接恢复指示,用来根据已保存的上下文恢复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RRC连接。但是,如果非接入层因某些原因向接入层发送第二指示,第二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以新建方式建立RRC连接,则用户设备删除已保存的上下文,回到空闲态,然后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以便与基站之间以新建方式建立RRC连接。3、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三指示,第三指示用于指示非接入层状态从连接态(EMM-Connected)转换为空闲态(EMM-idle)。其中,接入层状态中的非激活态与非接入层状态中的连接态(EMM-Connected)对应,或者说,接入层状态中的非激活态与非接入层状态中的连接态(EMM-Connected)匹配。当非接入层状态已经切换为空闲态(EMM-idle),则接入层也需要从非激活态切换为空闲态。4、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四指示,第四指示用于指示非接入层状态从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转换为不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其中,接入层状态中的非激活态与非接入层状态中的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EMM-idlewithinactivestateindication)对应,或者说,接入层状态中的非激活态与非接入层状态中的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匹配。当非接入层状态已经从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切换为不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EMM-idlewithoutinactivestateindication),则接入层也需要从非激活态切换为空闲态。5、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五指示,第五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转换为空闲态。或者说,第五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的接入层状态转换为空闲态。6、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接入新的PLMN(PublicLandMobile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络)时被拒绝。已经注册的用户设备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搜索新的PLMN,比如:当服务请求(servicerequest)或跟踪区域更新请求(trackingareaupdate)被拒绝的情况。用户设备选择新的PLMN后会向基站发送追踪区域更新请求,若基站回复该PLMN不允许接入,则用户设备的非接入层状态切换到未注册状态,同时,用户设备的接入层切换到空闲态。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状态转换方法,通过当用户设备的接入层与非接入层的状态不匹配时,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有利于节省用户设备的资源。图6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B所示,该状态转换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的UE120中,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603中,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时,检测用户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第一预定条件包括:在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一类小区中时,用户设备的决策结果为需要向第一类小区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第一类小区是指用于提供限制服务的小区。第一类小区又称acceptablecell。可选地,第一类小区仅能提供紧急呼叫等业务。在用户设备的驻留小区是第一类小区时,如果用户设备根据业务需求,决策需要再次建立RRC连接,则进入步骤604。可选地,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可以由接入层确定,也可以由非接入层指示接入层确定。在步骤604中,当用户设备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将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也即,用户设备删除在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将用户设备的接入层状态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但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为可选步骤,用户设备也可以在保持非激活态的情况下,直接执行步骤605。在步骤605中,用户设备向第一类小区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也即,用户设备的接入层状态转换为空闲态后,向第一类小区发送连接建立请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603至步骤605与上一实施例中的步骤并无直接的时序联系,两者可以各自独立执行。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状态转换方法,通过当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一类小区中时,若用户设备需要接入第一类小区,通过删除已保存的上下文回到空闲态,再发起连接建立请求。图6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C所示,该状态转换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UE120中,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606中,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时,检测用户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二类小区。第二类小区是指预配置的禁止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小区。此处的“预配置”是指由接入网设备预先发送信令来配置。在实际应用中,基站预先向UE配置禁止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小区列表、区域ID(或称RAN通知区域ID)、频率、PLMN中的至少一项信息,用户设备可能驻留在小区列表中的小区上,或驻留在属于该区域ID的小区上,或者驻留在指定频率或PLMN的小区上。虽然,用户设备在第二类小区的驻留优先级要低于允许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小区(即正常小区)的驻留优先级,但用户设备在选择驻留小区时依然有可能选择到第二类小区。在步骤607中,当用户设备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将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如果用户设备驻留在了第二类小区,则用户设备删除在非激活态下已保存的上下文,进入空闲态。可选地,用户设备在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之后,如果业务决策需要建立RRC连接,则用户设备向第二类小区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接入第二类小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606至步骤607与上一实施例中的步骤并无直接的时序联系,两者可以各自独立执行。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状态转换方法,通过当用户设备驻留在禁止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小区时,转换到空闲态可以节约用户设备的计算资源。在本申请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满足如下的任意一种其他第一预定条件时,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的SIM卡未插入。其中,SIM卡未插入包括:原始状态即为未插入,或者在已插入SIM卡后中途拔出。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未搜索到任何可驻留的小区。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未搜索到任何可驻留的小区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定时长。可选地,第一预定时长是网络侧预配置的,或者用户设备自定义的。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拒绝接入消息。其中,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拒绝建立连接消息,用户设备根据拒绝建立连接消息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携带有第六指示的拒绝接入消息,其中,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第六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转换为空闲态。可选地,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后,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拒绝接入消息,该拒绝接入消息中携带有指示进入空闲态的指示,则用户设备根据拒绝接入消息转换为空闲态。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未携带有第七指示的拒绝接入消息,其中,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将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第七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保持在非激活态。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未携带指示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的拒绝接入消息,由于基站没有明确指示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因此用户设备根据拒绝接入消息转换为空闲态。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拒绝更新消息,其中,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设备的RAN侧的位置区域进行更新。由于基站拒绝用户设备更新位置区域,因此用户设备根据拒绝更新消息转换为空闲态。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预定次数。在实际实现时,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发送失败或没有收到基站返回的消息时,用户设备均不能完成更新。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到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后,重新接入目标网络且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丢失,其中,目标网络是支持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目标网络是5G网络。在实际应用中,无线网络A是禁止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无线网络B是允许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当用户设备从无线网络A切换到无线网络B时,若用户设备的上下文丢失,则用户设备需要回到空闲态。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第一预定网络,其中,所述第一预定网络是指预配置的禁止用户设备保留在非激活态下的上下文的网络。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定时长,其中,第二预定时长是指预配置的允许用户设备保持在非激活态的最大时长。可选地,第二预定时长为系统预配置或用户设备和基站约定的时长。图7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保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A所示,该状态保持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UE120中,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701中,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时,检测用户设备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一类小区。第一类小区是指提供限制服务的小区。在步骤702中,当用户设备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即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一类小区时,用户设备的接入层保持非激活态。可选地,在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一类小区之后,若用户设备需要接入第一类小区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方式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一连接恢复请求,第一连接恢复请求用于根据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恢复接入第一类小区。方式二,用户设备删除在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用户设备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接入第一类小区。可选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连接恢复请求还是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由接入层确定,或由用户设备的非接入层指示接入层确定。可选地,用户设备在第一类小区驻留时不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若用户设备在第一类小区驻留时不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则基站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获知用户设备驻留的位置区域,直到用户设备接入提供正常服务的小区后再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可选地,用户设备在第一次接入第一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与前一种情况区别的是,用户设备仅在第一次接入第一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虽然第一类小区不提供数据收发业务,但基站侧能够获知用户设备驻留的位置区域。可选地,用户设备在驻留第一类小区后又接入第三类小区时,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第三类小区是指提供正常服务的小区(suitablecell)。第三类小区是能够进行正常的数据收发的小区。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状态转换方法,通过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一类小区时,保持非激活态,使得用户设备在再次接入第三类小区时,不需要进行状态切换,且能够根据已保存的上下文再次恢复RRC连接,避免了用户设备第一类小区和第三类小区之间移动时引起的状态乒乓问题。图7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保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B所示,该状态保持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实施环境中的UE120中,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703中,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时,检测用户设备是否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二类小区。第二类小区是指预配置的禁止在非激活态下执行预定业务的小区。在步骤704中,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可选地,用户设备在保持非激活态时,不执行数据收发业务。可选地,当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二类小区后,若用户设备因业务需求(比如需要发送数据),则用户设备发送第二连接恢复请求,第二连接恢复请求用于请求根据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的上下文接入第二类小区。可选地,用户设备在驻留在第二类小区时,不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若用户设备在第二类小区驻留时不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则基站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获知用户设备驻留的位置区域,直到用户设备接入允许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小区后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可选地,用户设备在第一次接入第二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可选地,若用户设备的RAN侧位置区域发生变化,则用户设备在接入第四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其中,第四类小区是指预配置的允许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小区。可选地,若用户设备转换为空闲态,则用户设备在接入第四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可选地,若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拒绝更新消息,则用户设备在接入第四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可选地,若用户设备在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携带第八指示的接受消息,则用户设备在接入第四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第八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禁止在非激活态下进行数据收发业务,接受消息是用户设备在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收到的响应。可选地,用户设备在驻留第二类小区时不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且用户设备在接入第四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703至步骤704与上一实施例中的步骤并无直接的时序联系,两者可以各自独立执行。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状态保持方法,通过让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二类小区时保持非激活态,可以使用户设备通过已保存的上下位恢复RRC连接,节省网络侧的信令资源。在本申请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满足如下至少一种其他第二预定条件时,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用户设备接入第一PLMN被拒绝后,用户设备先驻留在第一类小区;用户设备根据非接入层的指示成功接入到第二PLMN并驻留在第三类小区。其中,第一类小区是指提供限制服务的小区,第三类小区是指提供正常服务的小区。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未搜索到任何可驻留的小区。此时,用户设备保存在非激活态下,可以称之为非激活态下的任意小区接入模式(anycellselectionstate)。当然,作为替代方案,若用户设备未搜索到任何可驻留的小区,也可以从非激活态切换至空闲态,处于空闲态下的任意小区接入模式。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携带有第九指示的拒绝接入消息;其中,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第九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保持在非激活态。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后,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明确指示用户设备保持在非激活态的拒绝接入消息,则用户设备根据拒绝接入消息保持在非激活态。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接受消息,接受消息携带有第十指示,第十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禁止在非激活态下执行数据收发业务;其中,接受消息是用户设备在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收到的响应。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接受消息,根据接受消息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其中,接受消息是用户设备在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收到的响应。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预定标识的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用户设备接收到包含拒绝指示的接受消息,根据接受消息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其中,预定标识用于表示用户设备请求进入连接态,拒绝指示用于指示禁止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接受消息是用户设备在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的响应。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用户设备等待第三预定时长后重新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并重新统计次数。可选地,第三预定时长是由系统预配置或用户设备和基站约定的时长。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二预定次数时,用户设备停止更新并等待用户设备需要接入驻留小区时重新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发起第三连接恢复请求;其中,第三连接恢复请求用于请求根据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恢复接入所述驻留小区。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三预定次数时,用户设备停止更新并等待用户设备接入新的小区时重新发起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到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其中,目标网络是支持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到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且已接入到其它网络的时长在第四预定时长之内。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第二预定网络;其中,第二预定网络是指预配置的允许保留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的上下文的网络,且第二预定网络属于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的持续时长在第五预定时长之内;其中,第五预定时长是指预配置的允许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的最大时长。可选地,若基站预配置了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的时长,则基站通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的响应消息来更新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的停留时长信息,当用户设备的非激活态的停留时长信息被更新后,定时器重新计时。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若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连接态,则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的停留时长作废。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起连接恢复失败。也即,用户设备发送RRC连接恢复请求后,未收到响应或者收到拒绝响应。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非激活状态下发送数据失败或接收数据失败。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状态保持方法,通过将用户设备保持在非激活态,使得用户设备在进行小数据包业务的收发时,不需要转换为连接态,从而节省了信令资源。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转换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状态转换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的UE120中,包括以下步骤。在步骤801中,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时,检测用户设备是否满足第三预定条件,第三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预定标识的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且接收到接受消息;根据接收消息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其中,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携带有预定标识,预定标识用于请求进入连接态。也即,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时,如果业务需求需要切换回连接态,则用户设备在向基站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的过程中,在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中携带预定标识,该预定标识用于表示用户设备请求进入连接态。此时,基站可以反馈接受消息,该接受消息不仅表示接受用户设备的位置区域更新,同时该接受消息用于指示允许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可选地,该接受消息携带有第十一指示,第十一指示用于指示允许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可选地,接受消息未携带有任何指示,接受消息用于隐式指示允许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换句话说,如果基站在接受消息中未携带指示,则表示允许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如果基站在接受消息中携带拒绝指示,则表示不允许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接受消息后,根据接收消息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在步骤802中,当用户设备满足第三预定条件时,将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连接态。可选地,用户设备在接受消息指示允许接入连接态时,将用户设备从激活态转换为连接态在基于图8的可选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的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者该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对应的完成消息中还携带有NAS层请求,该NAS消息用于触发NAS层位置区域更新或者EPC侧位置区域更新。其中,完成消息是用户设备在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后发送的。在该可选实施例中,该NAS消息的捎带发送机制由用户设备的非接入层确定出用户设备进入新的位置更新区域后触发,也即,用户设备在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携带有预定标识和NAS消息的RAN侧位置区域更新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用户设备的非接入层向接入层发送NAS层消息,或者,用户设备的所述非接入层指示接入层建立RRC连接,或者,用户设备的非接入层指示接入层恢复RRC连接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状态保持方法,通过在用户设备发送的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中携带预定标识,在基站发送的接受消息中明确指示恢复连接或不包含指示默认恢复连接时,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连接态,以便于用户设备在连接态下进行各项数据业务的收发。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提及的状态名称、消息名称均为示意性的,本实施例并不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状态名称、消息名称。只要是具有相同状态特征或者相同消息功能,即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状态转换装置的框图,如图9所示,该状态转换装置应用于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UE120中,该状态转换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处理模块910。处理模块910,被配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将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处理模块910,被配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保持非激活态;处理模块910,被配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三预定条件时,将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连接态;其中,非激活态是位于连接态和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非接入层的状态从注册状态转换为非注册状态。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的接入层向非接入层上报接入层状态为非激活态后,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二指示,第二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建立RRC连接。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三指示,第三指示用于指示非接入层状态从连接态转换为空闲态;其中,接入层状态中的非激活态与非接入层状态中的连接态对应。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四指示,第四指示用于指示非接入层状态从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转换为不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其中,接入层状态中的非激活态与非接入层状态中的带有非激活态指示的空闲态对应。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的接入层接收到非接入层的第五指示,第五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转换为空闲态。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接入新的PLMN时被拒绝。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的SIM卡未插入。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在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一类小区中时,用户设备的决策结果为需要向第一类小区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其中,第一类小区是指用于提供限制服务的小区,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接入第一类小区。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未搜索到任何可驻留的小区;或,用户设备未搜索到任何可驻留的小区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一预定时长。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二类小区中;其中,第二类小区是指预配置的禁止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小区。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920。发送模块920,被配置为用户设备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接入第二类小区。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拒绝接入消息;其中,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携带有第六指示的拒绝接入消息;其中,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第六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转换为空闲态;或,用户设备发送第三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未携带有第七指示的拒绝接入消息;其中,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第七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保持在非激活态。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拒绝更新消息;其中,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设备的RAN侧的位置区域进行更新。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起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预定次数;其中,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设备的RAN侧的位置区域进行更新。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到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后,重新接入目标网络且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丢失;其中,目标网络是支持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第一预定网络;其中,第一预定网络是指预配置的禁止用户设备保留在非激活态下的上下文的网络。可选地,第一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的持续时长达到第二预定时长;其中,第二预定时长是指预配置的允许用户设备保持在非激活态的最大时长。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一类小区;其中,第一类小区是指提供限制服务的小区。可选地,发送模块920,被配置为用户设备发送第一连接恢复请求,第一连接恢复请求用于根据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恢复接入第一类小区;或,发送模块920,被配置为用户设备删除在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切换为空闲态,用户设备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接入第一类小区。可选地,发送模块920,被配置为在第一类小区驻留时不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发送模块920,被配置为在第一次接入第一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可选地,发送模块920,还被配置为在用户设备接入第三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第三类小区是指提供正常服务的小区。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用户设备接入第一PLMN被拒绝后,用户设备先驻留在第一类小区;用户设备根据非接入层的指示成功接入到第二PLMN并驻留在第三类小区;其中,第一类小区是指提供限制服务的小区,第三类小区是指提供正常服务的小区。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未搜索到任何可驻留的小区。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驻留在第二类小区;其中,第二类小区是指预配置的禁止在非激活态下执行预定业务的小区。可选地,发送模块920,被配置为在驻留第二类小区时,不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发送模块920,还被配置为在第一次接入第二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发送模块920,还被配置为若用户设备的RAN侧位置区域发生变化,则在接入第四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发送模块920,还被配置为若用户设备转换为空闲态,则在接入第四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发送模块920,还被配置为若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拒绝更新消息,则在接入第四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发送模块920,还被配置为若在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携带第八指示的接受消息,则在接入第四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第八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禁止在非激活态下进行数据收发业务,接受消息是用户设备在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收到的响应;或,发送模块920,还被配置为用户设备在驻留第二类小区时不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且在接入第四类小区时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其中,第四类小区是指预配置的允许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小区。可选地,处理模块910,还被配置为用户设备在保持非激活态时,不执行数据收发业务。可选地,发送模块920,被配置为用户设备发送第二连接恢复请求,第二连接恢复请求用于请求根据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的上下文恢复接入第二类小区。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后,接收到携带有第九指示的拒绝接入消息;其中,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将用户设备接入驻留小区,第九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保持在非激活态。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接受消息,接受消息携带有第十指示,第十指示用于指示用户设备禁止在非激活态下执行数据收发业务;其中,接受消息是用户设备在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收到的响应。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接受消息;根据接受消息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其中,接受消息是用户设备在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收到的响应,该接受消息中未携带预定标识,预定标识用于请求进入连接态。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用户设备发送携带有预定标识的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用户设备接收到包含拒绝指示的接受消息,根据接受消息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其中,预定标识用于表示用户设备请求进入连接态,拒绝指示用于指示禁止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接受消息是用户设备在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接收到的响应。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一预定次数时,用户设备等待第三预定时长后重新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并重新统计次数。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二预定次数时,用户设备停止更新并等待用户设备需要接入驻留小区时重新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发起第三连接恢复请求;其中,第三连接恢复请求用于请求根据非激活态下保存的上下文恢复接入驻留小区。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在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后更新失败的连续次数达到第三预定次数时,用户设备停止更新并等待用户设备接入新的小区时重新发起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到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其中,目标网络是支持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到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且已接入到其它网络的时长在第四预定时长之内;其中,目标网络是支持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小区重选过程中接入第二预定网络;其中,第二预定网络是指预配置的允许保留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的上下文的网络,且第二预定网络属于除目标网络之外的其它网络;其中,目标网络是支持用户设备在非激活态下工作的网络。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的持续时长在第五预定时长之内;其中,第五预定时长是指预配置的允许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的最大时长。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起连接恢复失败。可选地,第二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在非激活状态下发送数据失败或接收数据失败。可选地,第三预定条件包括: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接收到接受消息;用户设备根据接受消息成功进行RAN侧位置区域更新;其中,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携带有预定标识,预定标识用于请求进入连接态;接受消息用于指示接受用户设备的位置区域更新和允许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可选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或者所述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对应的完成消息中还携带有NAS层请求;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用户设备发送RAN侧位置区域更新请求,接收到接受消息之前,通过用户设备的非接入层向接入层发送NAS层消息,或者,用户设备的非接入层指示接入层建立RRC连接,或者,用户设备的非接入层指示接入层恢复RRC连接。可选地,接受消息携带有第十一指示,第十一指示用于指示允许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或,接受消息未携带有任何指示,接受消息用于隐式指示允许用户设备进入连接态。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状态转换装置,通过在用户设备中增加非激活态,使得非激活态下的UE能够进行小数据包业务的收发,而不需要切换到连接态,解决了在4G中即使UE进行的是小数据包业务的收发,UE也需要在RRC连接态与RRC空闲态之间来回切换,导致信令资源的浪费问题,达到了在非激活态下UE进行小数据包业务的收发,节省信令资源的效果。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能够实现本申请提供的状态转换方法,该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一预定条件时,将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空闲态;其中,非激活态是位于连接态和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能够实现本申请提供的状态保持方法,该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二预定条件时,用户设备保持非激活态;其中,非激活态是位于连接态和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能够实现本申请提供的状态转换方法,该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当用户设备处于非激活态且满足第三预定条件时,将用户设备从非激活态转换为连接态;其中,非激活态是位于连接态和空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户设备的框图。例如,用户设备10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参照图10,用户设备10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002,存储器1004,电源组件1006,多媒体组件1008,音频组件1010,输入/输出(I/O)接口1012,传感器组件1014,以及通信组件1016。处理组件1002通常控制用户设备10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18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0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0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008和处理组件1002之间的交互。存储器10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用户设备10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用户设备10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0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电源组件1006为用户设备10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0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用户设备10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多媒体组件1008包括在用户设备10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0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用户设备10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音频组件10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0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用户设备10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004或经由通信组件10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0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1012为处理组件10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传感器组件10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用户设备10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014可以检测到用户设备10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用户设备10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014还可以检测用户设备1000或用户设备10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用户设备10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用户设备10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用户设备10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0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0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0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通信组件1016被配置为便于用户设备10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用户设备10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0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0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设备10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状态转换方法或状态保持方法。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004,上述指令可由用户设备1000的处理器1018执行以完成上述状态转换方法或状态保持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
技术领域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