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和装置以及信息的显示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21647发布日期:2018-09-25 19:3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和装置以及信息的显示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多配置有手势/数字的锁屏功能,解锁方式通常为按照预定的轨迹滑动、指纹解锁、输入数字密码等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保护用户的隐私,以免用户的移动终端的信息被其他人查看。

但使用上述的手势/数字锁虽能保护用户隐私,但在触发解锁功能时弹出的解锁界面却明显的告知解锁移动终端的人,该移动终端内存储有需要防止他人知晓的隐私信息,对于偷窥者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但显示提醒和反复解锁的用户体验较差。针对现有终端需要重复解锁导致终端便利性差以及隐私保护效果不佳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包括: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判断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是否匹配;依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显示终端中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联系人信息的显示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是否匹配;确定模块,用于依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显示终端中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信息的显示方法,包括:启动终端上的应用;检测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获取与生物特征对应的访问权限;依据访问权限显示应用所显示的与访问权限对应的内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判断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是否匹配;依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显示装置,用于在在判断结果指示匹配时,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以及在判断结果指示不匹配时,显示终端中除指定联系人之外的其它联系人的第二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信息的显示装置,包括:启动模块,用于启动终端上的应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生物特征对应的访问权限;显示模块,用于依据访问权限显示应用所显示的与访问权限对应的内容。

针对指定联系人,结合终端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红膜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对当前终端的用户进行判断。由于生物识别具有单一、准确、快速的特点,因此终端能够准确的判断当前终端用户是否为具有预设生物特征的预设用户,从而确定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相关信息。由此,通过生物识别智能判断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短信和电话,达到无感知防人及自身便利的需求。不仅能够保证终端的隐私,以防用户的私密信息被他人偷窥,也能够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解锁。

由此,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终端需要重复解锁导致终端便利性差以及隐私保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判断结果指示不匹配的情况下信息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信息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实现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的移动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信息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联系人信息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信息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将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技术术语解释如下:

生物特征识别:每个个体都具有唯一的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即生物特征(如:指纹、面相、虹膜、掌纹等)。生物特征识别即为利用人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验证。

信息伪装:把真实的信息伪装成其他与真实信息无关的信息。

指定联系人:终端的通信录(包括但不限于电话簿、即时通讯软件中的通讯录等)中具有某种特定属性的联系人,例如,具有以下特定属性:与该类联系人有关的特定信息或全部信息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例如指定联系人所在终端的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满足预设条件)时,才会在所述指定联系人所在的终端进行显示。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特定属性可以是用户自定义设置的属性。

实施例1

相关技术中,为了防止手机的信息被他人随意查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手机进行锁屏,在用户触发移动终端的锁屏键,或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新的指令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则进入锁屏状态。如果用户需要使用进入锁屏状态下的移动终端,则需要进行解锁操作,例如,滑动解锁或密码解锁等。另外,应用程序锁定的功能,也提供类似的信息保护。这种方法确实能够保护移动终端的信息不被随意查看,但用户每过一段时间重新使用移动终端时都需要解锁,十分的不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下面以终端为手机、应用为短信或电话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作为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

步骤s102,接收用户选择,启动应用程序。

在上述步骤中,例如,当前用户点击应用程序图标,可以启动终端的应用。

步骤s104,接收用户输入信息,判断是否需要添加指定联系人。如果机主要添加指定联系人,则进入步骤s108,否则进入步骤s106。

机主本人通过上述步骤添加指定联系人,可以为机主需要对他人隐藏的联系人。

可选的,用户可以通过在通讯录中选择联系人作为添加指定联系人,也可以手动输入电话号码、姓名、昵称、微信号、qq号等指定联系人的特殊标识信息来添加指定联系人。例如,用户添加手机通讯录中的王某某作为指定联系人,那么与通讯录匹配的微信、qq、支付宝等应用程序均可以将王某某作为指定联系人,即使王某某在多个应用程序中的昵称不同,但多个应用程序通过其之间的匹配功能仍能够识别出王某某并将其作为指定联系人。

步骤s106,打开应用程序。

在机主本人不添加指定联系人的情况下,打开短信或电话app。

步骤s108,判断是否已开启生物特征识别。如果机主已开启生物特征识别则进入步骤s112,否则进入步骤s110。

可选的,上述生物特征识别可以为人脸锁,上述人脸锁用于通过识别当前终端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来确定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信息。上述步骤在机主确定添加指定联系人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已开启生物特征识别。

例如,机主手机中的游戏应用、视频娱乐应用并不存在与指定联系人相关的信息,机主对于上述应用关闭生物特征识别,而对于短信、电话、微信等存在或有机会接收到与指定联系人相关的信息的应用,机主对其开启生物特征识别。

步骤s110,弹出手势或数字锁界面等常规锁屏界面。

上述步骤在用户未开启生物特征识别的基础上,开启常规解锁界面,从而在用户未开启生物特征识别的情况下保护手机所存储的信息。

步骤s112,判断是否为机主本人。

以生物特征识别为人脸锁为例,在机主开启人脸锁的情况下,当用户启动预设应用时,手机可以通过前置摄像头检测当前用户的面部图像,并对面部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从而将获取的当前终端用户的面目特征作为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通过将当前终端用户的面部特征与机主的预存面部特征进行匹配,从而确定当前终端用户是否为机主本人。在这一步骤中,判断结果至少包括如下任意一种:匹配和不匹配。如果当前终端用户的人脸特征与预设人脸匹配,则确定当前终端用户即为机主本人,进入步骤s116;如果当前终端用户的面部特征与预设面部不匹配,则确定当前用户不为机主本人,进入步骤s114。

步骤s114,进入应用程序并不显示指定联系人相关信息。

在当前终端用户并非机主本人的情况下,手机对指定联系人的相关信息进行隐藏和/或伪装处理,进入短信或电话app但不显示特指系人的相关信息。

步骤s116,进入应用程序并显示指定联系人相关信息。

在当前终端用户为机主本人的情况下,手机不对指定联系人的相关信息进行隐藏处理,并对指定联系人的信息进行解除信息伪装,恢复为用户可识别的信息。用户进入短信或电话app后终端会显示全部信息,包括指定联系人的信息。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判断结果指示不匹配的情况下信息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为了进一步描述上述实施方案,下面以终端为手机进行示例,结合图2进行详细说明,该实施例在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特征信息进行判断后确定不匹配的情况下,包括如下步骤:

s202,收发与指定联系人相关的信息。

上述信息可以是短信或电话记录,也可以是微信、支付宝等通信记录,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s204,是否来自指定联系人。

上述步骤用于判断当前收发的短信或电话是否来自指定联系人,其中,该指定联系人即为机主设置的指定联系人。在当前收发的短信或电话与指定联系人相关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6,否则进入步骤s208。

s206,自定义伪装短信通知或电话界面。

在当前收发的短信或电话与指定联系人相关的情况下,按照预设或默认的形式伪装短信通知/电话界面,以使与指定联系人相关的信息不被当前终端用户识别。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以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为指定联系人的短信为例,在判断结果指示不匹配,确定当前终端用户非机主的情况下,如若终端收到指定联系人的短信,则将指定联系人的短信内容进行伪装,以便非机主用户不能识别指定联系人的短信或电话。例如,可以将指定联系人的短信伪装为通信公司发送的话费提醒短信等。

s208,将收发短信或电话记录放入短信/通话记录数据库。

可以将与指定联系人相关的短信或电话记录放入第一短信/通话记录数据库中,该第一短信/通话记录数据库与除指定联系人之外的其他联系人信息存储的第二短信/通话记录数据库不同。

s210,将收发短信或电话记录放入及其他数据库。该其他数据库为上述第二短信/通话记录数据库。

基于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案,针对指定联系人,结合终端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红膜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对当前终端的用户进行判断。由于生物识别具有单一、准确、快速的特点,因此终端能够准确的判断当前终端用户是否为具有预设生物特征的预设用户,从而确定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相关信息。由此,通过生物识别智能判断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短信和电话,达到无感知防人及自身便利的需求。不仅能够保证终端的隐私,以防用户的私密信息被他人偷窥,也能够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解锁。

实施例2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现有终端需要重复解锁导致终端便利性差以及隐私保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下面以终端为手机、应用为短信或电话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作为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

步骤s302,接收用户选择,启动应用程序。

在上述步骤中,例如,当前用户点击应用程序图标,可以启动终端的应用。

步骤s304,接收用户输入信息,判断是否添加指定联系人。

机主本人通过上述步骤添加指定联系人,指定联系人即为指定联系人,可以为机主需要对他人隐藏的联系人。如果机主要添加指定联系人,则进入步骤s308,否则进入步骤s306。

步骤s306,打开应用程序。

在机主本人不添加指定联系人的情况下,打开短信或电话app。

步骤s308,判断是否已开启生物特征识别。如果机主已开启生物特征识别则进入步骤s312,否则进入步骤s310。

可选的,上述生物特征识别可以为人脸锁,上述人脸锁用于通过识别当前终端用户的人脸特征信息来确定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信息。上述步骤在机主确定添加指定联系人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开启生物特征识别。例如,机主手机中的游戏应用、视频娱乐应用并不存在与指定联系人的信息,机主对于上述应用关闭生物特征识别,而对于短信、电话、微信等存在或有机会接收到与指定联系人相关的信息的应用,机主对其开启生物特征识别。

步骤s310,弹出手势或数字锁界面等常规锁屏界面。

上述步骤在机主不启动生物特征识别的情况下,弹出手势/数字锁界面。

步骤s312,确定用户的访问权限。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用户的访问权限之前,还可以向终端输入一个或多个生物特征,以及一个或多个生物特征对应的访问权限,因此在检测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之后,可以通过将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与预先存储的生物特征进行匹配,从而为当前用户赋予与之匹配的生物特征对应的访问权限。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手机具有a、b、c三种访问权限,其中,访问权限a能够访问手机所有内容,对应的生物特征为机主本人的生物特征;访问权限b能够访问除去指定联系人x的其他联系人的相关内容,对应于的生物特征为机主的家人的生物特征;访问权限c能够访问除去指定联系人x和y的其他联系人的相关内容,对应于的生物特征为未能与预存的生物特征匹配成功的其他生物特征。

s314,进入应用程序并显示与用户的访问权限对应的内容。

仍在上述实施例中,如果检测到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与访问权限a对应的生物特征匹配,则向当前用户展示应用中所有的信息;如果检测到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与访问权限b对应的生物特征匹配,则向当前用户展示应用中除联系人x之外的其他联系人的相关内容;如果检测到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与预存的生物特征均不匹配,则向当前用户显示除联系人x和y之外是其他联系人的相关内容。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与联系人进行消息收发时,可以将与联系人x、联系人y以及除x和y以外的其他联系人相关的内容分别存放不同的数据库,从而使得在确定当前用户的访问权限之后,根据访问权限对应数据库调用相应的显示内容。

上述方案通过终端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红膜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设备,确定当前终端用户对终端的访问权限。由于生物识别具有单一、准确、快速的特点,因此终端能够准确的将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与预存的生物特征进行比对,从而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对应的访问权限,进而根据当前终端用户的访问权限显示对应的内容。由此,通过生物识别智能判断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短信和电话,达到无感知防人及自身便利的需求。不仅能够保证终端的隐私,以防用户的私密信息被他人偷窥,也能够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解锁。

由此,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终端需要重复解锁导致终端便利性差以及隐私保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3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图4示出了一种用于实现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的移动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移动设备4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采用402a、402b,……,402n来示出)处理器402(处理器4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4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406。除此以外,还可以包括:显示器、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可以作为i/o接口的端口中的一个端口被包括)、网络接口、电源和/或相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40还可包括比图4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4所示不同的配置。

应当注意到的是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2和/或其他数据处理电路在本文中通常可以被称为“数据处理电路”。该数据处理电路可以全部或部分的体现为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此外,数据处理电路可为单个独立的处理模块,或全部或部分的结合到移动终端中的其他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内。如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该数据处理电路作为一种处理器控制(例如与接口连接的可变电阻终端路径的选择)。

存储器4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数据存储装置,处理器4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存储器4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4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4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4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4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3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interface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406可以为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显示器可以例如触摸屏式的液晶显示器(lcd),该液晶显示器可使得用户能够与移动设备的用户界面进行交互。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图4所示的移动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元件(包括电路)、软件元件(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代码)、或硬件元件和软件元件两者的结合。应当指出的是,图4仅为特定具体实例的一个实例,并且旨在示出可存在于上述移动设备中的部件的类型。在上述运行环境下,为了解决用户每次重新使用都需要进行解锁到时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如图5所示的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该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包括:

步骤s51,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

具体的,上述生物特征可以是通过虹膜特征、面部特征、指纹特征等。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多种设备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以当前终端为手机为例,用于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的设备可以为手机的摄像头、手机的指纹检测装置等设备。

步骤s53,判断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是否匹配。

在上述步骤中,考虑环境对检测的影响,如果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的相似度达到预设阈值,则可以确定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相匹配。上述步骤主要用于通过生物特征的匹配来判断当前终端用户是否为预设的用户,该预设的用户即为对当前终端具有最高使用权限的用户。

步骤s51,依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显示终端中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

具体的,上述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可以是预设用户与指定联系人的信息记录、或通话记录,也可以是包含指定联系人的图像等信息。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针对指定联系人,结合终端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红膜识别等生物识别设备,对当前终端的用户进行判断。由于生物识别具有单一、准确、快速的特点,因此终端能够准确的判断当前终端用户是否为具有预设生物特征的预设用户,从而确定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相关信息。由此,通过生物识别智能判断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短信和电话,达到无感知防人及自身便利的需求。不仅能够保证终端的隐私,以防用户的私密信息被他人偷窥,也能够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解锁。

由此,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终端需要重复解锁导致终端便利性差以及隐私保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51,依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显示终端中指定联系人的联系人信息,包括:

步骤s511,在判断结果指示匹配时,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

在上述步骤中,在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的情况下,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仍以终端为手机为例,在判断结果指示匹配的情况下,手机能够显示手机存储的所有信息,其中,该所有信息必定包括手机中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也就是说,在该示例中,如果判断结果指示匹配,则终端不对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进行隐藏处理。

步骤s513,在判断结果指示不匹配时,显示终端中除指定联系人之外的其它联系人的第二信息。

在上述步骤中,在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不匹配的情况下,隐藏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仍以终端为手机为例,在判断结果指示不匹配的情况下,手机能够显示除第一联系人之外其他联系人的第二信息。也就是说,在该示例中,如果判断结果指示不匹配,则终端对联系人的第一信息进行隐藏处理。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511,在判断结果指示匹配时,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包括:

步骤s5111,在判断结果指示匹配时,从第一数据库中调用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其中,第一数据库与用于存储其它联系人的第二信息的第二数据库不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存储于第一数据库,除指定联系人之外的其他联系人的第二信息存储于第二数据库。在判断结果指示匹配的情况下,终端从第一数据库调用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同时,终端也可以调用第二数据库的第二信息。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51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步骤s5113,对第一信息解除信息伪装,得到终端用户的可识别内容;显示可识别内容。

如判断结果指示匹配,则确定当前终端用户为机主的情况下,若接收到指定联系人的短信,则将指定联系人的短信解除伪装,将接收到的指定联系人短信按照机主可读取的原短信形式显示。

由上可知,上述步骤在判断结果指示匹配时通过对第一信息解除伪装,使机主能够识别与指定联系人相关的第一信息。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式获取第一信息:接收当前联系人的第三信息;判断第三信息是否与指定联系人相关,并在第三信息与指定联系人相关时,第三信息作为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

上述方案在接收到新的信息时,首先将接收到的信息根据是否与指定联系人相关来进行分类,在按照分类的结果进行存储,如果接收到的信息是与指定联系人相关的信息,则确定接收到的信息为第一信息,可以存储于第一数据库,如果接收到的信息不与指定联系人相关,则存储至第二数据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仍以终端为手机为例,指定联系人为a,在手机接收到新的短信的情况下,如果短信的来源号码为联系人a的号码,或短信内容中包含a的名称等,均将短信作为第一信息,存储至第一数据库;如果短信于a无关,则将短信作为第二信息存储至第二数据库。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依据以下之一判断第三信息是否与指定联系人相关:判断第三信息中是否包括指定联系人的标识信息;判断当前联系人与指定联系人一致。

具体的,上述标识信息可以为名称、代号等,可以通过信息来源(例如电话号码、微信号、qq号等)确定当前联系人是否与指定联系人一致。

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第一信息为终端中当前运行的应用所显示的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仍以终端为手机为例,在终端当前运行的应用程序包括:微信、短信、通话、支付宝的情况下,第一信息即为在微信、短信、通话、支付宝这些应用中与指定联系人相关的信息。

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之前,方法还包括:启动终端的应用。

可选的,上述应用可以是终端中的所有应用,也可以是指定应用,例如,在用户仅需要保护关于支付宝中有关于联系人a的信息的情况下,用户对支付宝这一应用进行相应设置,当手机被触发时,如果手机中支付宝并未运行,则不启动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如果手机中支付宝正在运行于当前界面或正在进行后台运行,则手机启动进行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的步骤,以对支付宝中关于联系人a的信息进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4

在上述运行环境下,为了解决用户每次重新使用都需要进行解锁到时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如图6所示的信息的显示方法。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一种信息的显示方法的流程图,该信息的显示方法包括:

步骤s602,启动终端上的应用。

步骤s604,检测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

具体的,上述生物特征可以是通过虹膜特征、面部特征、指纹特征等。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多种设备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以当前终端为手机为例,用于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的设备可以为手机的摄像头、手机的指纹检测装置等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以当前终端为手机为例,当用户启动终端上应用时,手机通过前置摄像头检测当前用户的面部图像,并对面部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从而将获取的当前终端用户的面目特征作为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以当前终端为手机为例,在手机处于休眠状态的情况下,如果用户通过指纹解锁手机,则手机可以检测当前用户的指纹信息,并提取当前用户的指纹特征作为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

步骤s606,获取与生物特征对应的访问权限。

步骤s608,依据访问权限显示应用所显示的与访问权限对应的内容。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针对指定联系人,结合终端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红膜识别等生物识别设备,对当前终端的用户进行判断。由于生物识别具有单一、准确、快速的特点,因此终端能够准确的将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与预存的生物特征进行比对,从而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对应的访问权限,进而根据当前终端用户的访问权限显示对应的内容。由此,通过生物识别智能判断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短信和电话,达到无感知防人及自身便利的需求。不仅能够保证终端的隐私,以防用户的私密信息被他人偷窥,也能够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解锁。

由此,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终端需要重复解锁导致终端便利性差以及隐私保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实施例5

为了解决用户每次重新使用都需要进行解锁到时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如图7所示的终端。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

处理器70,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判断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是否匹配;依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

具体的,上述生物特征可以是通过虹膜特征、面部特征、指纹特征等。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多种设备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以当前终端为手机为例,用于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的设备可以为手机的摄像头、手机的指纹检测装置等设备;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可以是预设用户与指定联系人的信息记录、或通话记录,也可以是包含指定联系人的图像等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仍以当前终端为手机为例,当手机处于休眠状态被触发唤醒时,手机通过前置摄像头检测当前用户的面部图像,并对面部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从而将获取的当前终端用户的面目特征作为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以当前终端为手机为例,在手机处于休眠状态的情况下,如果用户通过指纹解锁手机,则手机可以检测当前用户的指纹信息,并提取当前用户的指纹特征作为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

在上述方案中,考虑环境对检测的影响,如果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的相似度达到预设阈值,则可以确定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相匹配。上述步骤主要用于通过生物特征的匹配来判断当前终端用户是否为预设的用户,该预设的用户即为对当前终端具有最高使用权限的用户。

显示装置72,用于在在判断结果指示匹配时,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以及在判断结果指示不匹配时,显示终端中除指定联系人之外的其它联系人的第二信息。

在上述方案中,判断结果至少可以包括如下任意之一:匹配和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则确定当前终端用户即为预设用户,此时,终端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如果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不匹配,则确定当前用户不为预设用户,此时终端隐藏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针对指定联系人,结合终端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红膜识别等生物识别设备,对当前终端的用户进行判断。由于生物识别具有单一、准确、快速的特点,因此终端能够准确的判断当前终端用户是否为具有预设生物特征的预设用户,从而确定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相关信息。由此,不仅能够保证终端的隐私,以防用户的私密信息被他人偷窥,也能够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解锁。

由此,上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终端需要重复解锁导致终端便利性差以及隐私保护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6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联系人信息的显示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该装置用于实现实施例1所示方法,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包括:

检测模块80,用于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

判断模块82,用于判断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是否匹配。

确定模块84,用于依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显示终端中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表现为以下实现形式,但不限于此:上述各个模块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1、3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的显示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该装置用于实现实施例2所示方法,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启动模块90,用于启动终端上的应用。

检测模块92,用于检测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

获取模块94,用于获取与生物特征对应的访问权限。

显示模块96,用于依据访问权限显示应用所显示的与访问权限对应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表现为以下实现形式,但不限于此:上述各个模块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2、3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8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设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终端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终端可以执行中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判断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是否匹配;依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显示终端中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

可选地,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终端a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3、以及传输装置1005。

其中,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和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系统漏洞攻击的检测方法。存储器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a。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处理器可以通过传输装置调用存储器存储的信息及应用程序,以执行下述步骤:在判断结果指示匹配时,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在判断结果指示不匹配时,显示终端中除指定联系人之外的其它联系人的第二信息。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判断结果指示匹配时,从第一数据库中调用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其中,第一数据库与用于存储其它联系人的第二信息的第二数据库不同。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对第一信息解除信息伪装,得到终端用户的可识别内容;显示可识别内容。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接收当前联系人的第三信息;判断第三信息是否与指定联系人相关,并在第三信息与指定联系人相关时,第三信息作为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依据以下之一判断第三信息是否与指定联系人相关:判断第三信息中是否包括指定联系人的标识信息;判断当前联系人与指定联系人一致。

可选的,上述处理器还可以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信息为终端中当前运行的应用所显示的信息;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之前,启动终端的应用。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针对指定联系人,结合终端的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红膜识别等生物识别设备,对当前终端的用户进行判断。由于生物识别具有单一、准确、快速的特点,因此终端能够准确的判断当前终端用户是否为具有预设生物特征的预设用户,从而确定是否显示指定联系人的相关信息。由此,不仅能够保证终端的隐私,以防用户的私密信息被他人偷窥,也能够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解锁。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移动终端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devices,mid)、pad等终端设备。图10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计算机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0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如网络接口、显示装置等),或者具有与图10所示不同的配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实施例9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用于保存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联系人信息的显示方法所执行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移动终端群中的任意一个移动终端中。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检测当前终端用户的生物特征;判断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是否匹配;依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否显示终端中指定联系人的第一信息。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