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太网保护倒换的实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79560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以太网保护倒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太网保护倒换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运营商网络运营的实际需求,通常将网络的管理工作划分为3大类:操作(operation)、管理(administration)、维护(maintenance),即oam,主要完成对日常网络和业务进行的分析、预测、规划和配置工作,以及对网络及其业务的测试和故障管理等进行的日常操作活动。

保护倒换时间pst(protectionswitchingtime)被定义为,从网路故障发生时刻开始一直延续到跨越该故障的工作路径所对应的保护路径被启动,并发挥作用的时刻位置的一段时间,光路的保护倒换时间实际上就是由网络故障而导致的光路失效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受损光路承载的所有业务信息都将被丢失。

随着4g以及未来可期的5g时代的到来,现有的光网络传输设备的数据业务增长迅速,并占据主导,各种业务都在朝着ip化方向发展,ptn技术应运而生。ptn具有完善的oam机制,同时存在多种针对不同场景的oam协议。但是当前的ptn设备在用以太网承载ip化业务时,以太网oam技术和业务没有有机结合,使得电信级保护无法满足线性保护条件下50ms保护倒换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太网保护倒换实现的方法,在以太网线性保护业务模型下,能够实现以太网业务倒换时间满足电信运营商所规定的50ms保护倒换时间需求。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以太网保护倒换实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1,在源端和宿端之间建立两条进行业务数据配置下发的链路,其中一条链路为主用链路,另一条链路为备用链路,源端和宿端均设有主控保护模块,所述主用链路和备用链路上分别设有实现链路端到端oam互通的以太网oam;

s2,以太网oam以fpga周期发包的方式发送oam报文,所述oam报文包括用于检测链路告警信息的oamcv帧和带有以太网oam来源链路标识地址cfmid的aps帧,其中主用链路的aps帧不使能,备用链路的aps帧使能;

s3,主控保护模块分别根据主用链路和备用链路的oam报文,判断链路状态,若主用链路故障或恢复正常或主用链路切换后的备用链路故障,则源端和宿端的主控保护模块下发倒换命令,进行主用链路与备用链路的倒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若源端主控保护模块根据oamcv帧和aps帧的cfmid判断主用链路发生故障,则源端主控保护模块生成倒换帧,向源端所有单盘广播,进行源端的主用链路到备用链路的切换;同时,

源端主控保护模块生成响应帧发送到宿端,宿端接收到响应帧后生成请求帧并发送给宿端主控保护模块,宿端主控保护模块生成倒换帧,向宿端所有单盘广播,进行宿端的主用链路到备用链路的切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若源端主控保护模块根据oamcv帧和aps帧的cfmid判断主用链路恢复正常,则主控保护模块生成倒换帧,向源端所有单盘广播,进行源端的备用链路到主用链路的切换;同时,

源端主控保护模块生成响应帧发送到宿端,宿端接收到响应帧后生成请求帧并发送给宿端主控保护模块,宿端主控保护模块生成倒换帧,向宿端所有单盘广播,进行宿端的备用链路到主用链路的切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oamcv帧的发包周期为3.33ms。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用链路故障时,所述aps帧以3.33ms为周期快发三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用链路正常时,所述aps帧的发包周期为1s。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cfmid由以太网oam的mdid、maid和mepid生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以太网保护倒换实现的方法,以fpga周期发包的方式发送oam报文,oam报文包括oamcv帧和aps帧,无论主用链路还是备用链路故障,oamcv帧会在相应链路上上报告警信息,且这些告警信息通过aps帧告知主控保护模块,使得主控保护模块感知到链路故障并下发倒换命令,能够满足电信运营商规定的50ms保护倒换时间需求,减少网络服务受到链路终端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以太网保护倒换实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1,在源端和宿端之间建立两条进行业务数据配置下发的链路,其中一条链路为主用链路,另一条链路为备用链路,源端和宿端均设有主控保护模块,主用链路和备用链路上分别设有实现链路端到端oam互通的以太网oam;

s2,以太网oam以fpga周期发包的方式发送oam报文,oam报文包括用于检测链路告警信息的oamcv帧和带有以太网oam来源链路标识地址cfmid的aps帧,oamcv帧的发包周期为3.33ms,其中主用链路的aps帧不使能,备用链路的aps帧使能,且主用链路故障时,aps帧以3.33ms为周期快发三帧,主用链路正常时,aps帧的发包周期为1s;

s3,主控保护模块分别根据主用链路和备用链路的oam报文,判断链路状态,若主用链路故障或恢复正常或主用链路切换后的备用链路故障,则源端和宿端的主控保护模块下发倒换命令,进行主用链路与备用链路的倒换。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若源端主控保护模块根据oamcv帧和aps帧的cfmid判断主用链路发生故障,则源端主控保护模块生成倒换帧,向源端所有单盘广播,进行源端的主用链路到备用链路的切换;同时,源端主控保护模块生成响应帧发送到宿端,宿端接收到响应帧后生成请求帧并发送给宿端主控保护模块,宿端主控保护模块生成倒换帧,向宿端所有单盘广播,进行宿端的主用链路到备用链路的切换。若源端主控保护模块根据oamcv帧和aps帧的cfmid判断主用链路恢复正常,则主控保护模块生成倒换帧,向源端所有单盘广播,进行源端的备用链路到主用链路的切换;同时,源端主控保护模块生成响应帧发送到宿端,宿端接收到响应帧后生成请求帧并发送给宿端主控保护模块,宿端主控保护模块生成倒换帧,向宿端所有单盘广播,进行宿端的备用链路到主用链路的切换。

cfmid由以太网oam的mdid、maid和mepid生成。将cfmid写入aps帧中,并通过fpga方式上送到保护模块,实现保护模块和以太网oam关联,通过其中的以太网oam来源链路标识地址可以知道是主用链路还是备用链路发生故障,对该链路下发倒换命令。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太网保护倒换实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S1,在源端和宿端之间建立两条进行业务数据配置下发的链路,一条为主用链路,另一条为备用链路,源端和宿端均设有主控保护模块,主用链路和备用链路上分别设有实现链路端到端OAM互通的以太网OAM;S2,以太网OAM以FPGA周期发包的方式发送OAM报文,OAM报文包括用于检测链路告警信息的OAM CV帧和带有cfm id的APS帧,其中主用链路的APS帧不使能,备用链路的APS帧使能;S3,主控保护模块分别根据主用链路和备用链路的OAM报文,判断链路状态,若主用链路故障或恢复正常或主用链路切换后的备用链路故障,则源端和宿端的主控保护模块下发倒换命令,进行链路倒换。

技术研发人员:丁浩;邓李力;刘啸;戎听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27
技术公布日:2017.08.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