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17274发布日期:2019-06-05 21:5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设备包括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是指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高压电气设备。例如,一次设备可以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察,测量,控制,保护,调节的辅助设备。例如二次设备可包括电量计量设备、熔断器、控制开关、继电器、控制电缆、信号设备、自动装置等。其中,电量计量设备可包括关口表和电表。关口表是指用于记录一个关口用电总量的计量表,俗称总表。电表是指用于记录每户人使用的电量的计量表。例如,如图1所示,1个变压器供电区域有3户人。而供电的变压器一侧部署有1只关口表,用于记录整个变压器供电区域的总电量。每一户人配有1只电表,该电表用于记录对应的用户使用的电量。如图1所示,电表1用于记录用户a家使用的电量。也可以说,电表1、电表2和电表3从属于关口表1。当然关口表也可以与关口表进行连接。例如,如图2所示,关口表1与关口表2和关口表3相连。关口表1用于记录线路1和线路2的总电量,关口表2用于记录线路1的电量,关口表3用于记录线路2的电量。

电力管理系统的功能之一是采集关口表和电表计量的数据,并计算线损。通常电力管理系统需要获取电量计量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例如,电力管理系统可输出该拓扑关系给用户查看,或电力管理系统根据关口表与电表之间的拓扑关系,才能确定关口表下具有哪些电表,进而计算关口表与电表之间的线损。关口表与电表之间的线损为关口表计量的电量减去各个电表计量的电量总和。例如,如图1所示,若关口表1计量的电量为1000度,电表1计量的电量为200度,电表2计量的电量为300度,电表3计量的电量为400度,则线损为1000-200-300-400,即线损为100度。通过计算关口表与电表之间的线损有利于确定是否存在用户窃电现象。

目前电力管理系统获取电量计量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的方法主要为人工手动输入。该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不能智能地、及时地更新电量计量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有利于电力管理系统智能地、及时地更新电量计量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第一报文,该第一报文携带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该第二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与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相连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该第二报文携带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该第二报文用于电力管理系统根据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确定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对应的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

可见,通过实施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电力管理系统智能地、及时地确定出电量计量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从而电力管理系统不需要人工输入电量计量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第一报文不被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转发。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以避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将第一报文转发给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连接的其他设备,从而导致拓扑关系计算不准确。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中继电表,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相邻的下游电表发送第一报文。

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这样可以使从属于关口表的所有电表都能得到关口表生成的报文。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终端电表。其中,第一报文不被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转发。由于终端电表已无相邻的下游电量计量设备,因此终端电表无需再转发第一报文。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终端电表,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与中继电表连接,中继电表与第二电量计量设备连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第一报文,包括: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接收中继电表发送的第一报文,中继电表中的第一报文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之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检测存储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若检测到存储区域中不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则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若存储区域中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则无需再次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中。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之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检测存储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若检测到存储区域中不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则检测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标识是否达到预设数量;若检测到存储区域中不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并且所述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标识达到预设数量,则删除目标标识,该目标标识为存储区域中存储时间最长的标识。

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及时更新最新的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相连接的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电表,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之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检测存储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若检测到存储区域中不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则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删除存储区域中已存储的标识。

电表只从属于一个关口表,因此,电表的存储区域只需存储一个关口表的标识。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可以以预设时间周期来接收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第一报文。也就是说,第二电量计量设备以预设时间周期生成并发送第一报文。例如,预设周期为1个小时,则第二电量计量设备每个小时生成一个第一报文,并发送第一报文第一电量计量设备。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中之后,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从接收到第一报文起,超过预设时间段未再次接收到第一报文,则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从存储区域中删除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

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长时间未接收到包括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的报文,则说明第二电量计量设备已经下线,或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已经不连接第二电量计量设备。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能够在存储区域中准确地记载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相连接的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中之后,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从接收到第一报文起,连续预设数量个周期内未再次接收到第一报文,则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从存储区域中删除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

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连续很多个周期未再次接收到第一报文,则说明第二电量计量设备已经下线,或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已经不连接第二电量计量设备。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能够在存储区域中准确地记载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相连接的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中之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之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接收电力管理系统发送的用于获取目标信息的报文;其中,第二报文还携带目标信息。例如,该目标信息可以是电力消耗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也会接收电力管理系统发送的用于获取电力消耗数据的报文。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在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电力管理系统反馈电力消耗数据时,同时反馈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可利用现有的用于反馈电力消耗数据的报文上传存储区域中的标识,不必再单独创建一个报文上报存储区域中的标识。这样有利于降低电力通信系统的负载,并有利于节省带宽。这种报文上报方式可以称为被动上报方式,即由电力管理系统触发上报第二报文。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检测上电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段;若上电的时间未超过预设时间段,则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接收电力管理系统发送的用于获取目标信息的报文之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其中,该第二报文还携带目标信息。

也就是说,在上电的预设时间段内,即使发现拓扑关系发生变化,即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发生变更时,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也不主动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在上电的预设时间段内,是通过被动的方式上报第二报文。由于在刚上电的一段时间内,可能有很多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拓扑关系发生变化,若此时多个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均主动上报第二报文,将造成报文拥塞。因此,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有利于避免造成上传第二报文拥塞的情况。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之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检测存储区域中的标识是否发生变更;若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发生变更,则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发生变是指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增加,或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减少;或者,存储区域中标识的数量虽然没变,但标识本身发生变化。

当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发生变更时,说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与其他电量计量设备的拓扑关系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及时将存储区域中的标识上报为电力管理系统,使电力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地更新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与其他电量计量设备的拓扑关系。这种报文上报方式可以称为主动上报方式,即在发现拓扑关系发生变化时,主动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检测存储区域中的标识是否发生变更之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检测上电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段;若上电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段,则检测存储区域中的标识是否发生变更。也就是说,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断电之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上电。在上电时间超出预设时间段之后,在发现拓扑关系发生变化时,才主动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

由于在刚上电的一段时间内,可能有很多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拓扑关系发生变化,若此时多个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均上报第二报文,将造成报文拥塞。因此,在上电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段之后,才进行主动上报,有利于避免造成上传第二报文拥塞的情况。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量计量设备,该电量计量设备可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该单元可以是软件和/或硬件。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该电量计量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量计量设备,该电量计量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相连;其中,通信接口可以为收发器。通信接口用于实现与其他网元(如第二电量计量设备或电力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该处理器调用存储在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案,该电量计量设备解决问题的实施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或第一方面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量计量设备的芯片产品,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了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或第一方面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电量计量设备间的拓扑关系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另一种电量计量设备间的拓扑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量计量设备间的拓扑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量计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量计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相关设备,有利于电力管理系统智能地、及时地更新电量计量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第二电量计量设备和电力管理系统。其中,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和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相连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和第二电量计量设备与电力管理系统相连接。图3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通过第二电量计量设备与电力管理系统相连接为例。当然,也可以第二电量计量设备通过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与电力管理系统相连接,也可以第二电量计量设备和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分别与电力管理系统连接。其中,第二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和第二电量计量设备这两个关口表之间,没有其他的关口表或电表。如图4所示,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1,第二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2。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电表。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中继电表。中继电表也是用于记录某户用户的用电量,只是中继电表还连接另外的电表。如图5所示,中继电表用于记录用户a家的用电量,终端电表用于记录用户b家的用电量。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终端电表。终端电表是指一条线路的最后一个电表。

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终端电表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与中继电表连接的终端电表,且中继电表与第二电量计量设备连接。例如,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可以为图5所示的终端电表。

另一种情况是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不通过中继电表与第二电量计量设备连接,即如图6所示,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与第二电量计量设备之间不存在其他电表。

电力管理系统可采集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和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计量的数据。

下面进一步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小区协作方法及设备进行介绍。

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如图7所示,该小区协作方法包括如下701~704部分,其中:

701、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第一报文。

其中,第一报文是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生成的,第一报文携带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

702、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

703、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之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携带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其中,该存储区域可以是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寄存器的存储区域或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内存区域。

704、电力管理系统根据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确定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对应的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力管理系统接收第二报文之后,根据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确定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对应的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也就是说,第二报文用于电力管理系统根据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确定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对应的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

举例来说,如图8所示,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1时,可以理解关口表3和关口表2为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2时,可以理解关口表3和关口表1为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3时,可以理解关口表1和关口表2为第二电量计量设备。

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中继电表1时,可以理解关口表3为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终端电表1时,可以理解关口表3为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终端电表2时,可以理解关口表3为第二电量计量设备。

如图9所示,关口表1生成第一报文1,该第一报文1携带关口表1的标识。关口表2生成第一报文2,该第一报文2携带关口表2的标识。关口表3生成第一报文3,该第一报文3携带关口表3的标识。关口表1向关口表2和关口表3广播第一报文1,关口表2向关口表1和关口表3广播第一报文2。关口表3向关口表1和关口表2广播第一报文3。关口表1接收第一报文2和第一报文3之后,存储关口表2和关口表3的标识。同理,关口表2接收第一报文1和第一报文3之后,存储关口表1和关口表3的标识。关口表3接收第一报文1和第一报文2之后,存储关口表1和关口表2的标识。

关口表1向电力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报文1,该第二报文1携带关口表1的标识、关口表2和关口表3的标识。电力管理系统预先存储了每个设备标识对应的哪一类型设备。电力管理系统根据关口表1的标识、关口表2和关口表3的标识确定三个设备都是关口表,并进而确定关口表1与关口表2的拓扑关系为连接关系,并确定关口表1与关口表3的拓扑关系为连接关系。

关口表2向电力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报文2,该第二报文2携带关口表2的标识、关口表1和关口表3的标识。电力管理系统根据关口表2的标识、关口表1和关口表3的标识确定三个设备都是关口表,并进而确定关口表2与关口表1的拓扑关系为连接关系,并确定关口表2与关口表3的拓扑关系为连接关系。

关口表3向电力管理系统发送第二报文3,该第二报文3携带关口表3的标识、关口表1的标识和关口表2的标识。电力管理系统根据关口表3的标识、关口表1的标识和关口表2的标识确定三个设备都是关口表,并进而确定关口表3与关口表1为连接关系,并确定关口表3与关口表2为连接关系。

综上所述,最终电力管理系统确定关口表3与关口表1为连接关系,并确定关口表3与关口表2为连接关系,并确定关口表1与关口表2为连接关系。也就是如图8所示的拓扑关系。

如图9所示,关口表3生成第一报文3之后,还向终端电表1和中继电表1发送第一报文3。终端电表1接收该第一报文3之后,存储第一报文3携带的关口表3的标识至存储区域。终端电表1上传第二报文4至电力管理系统,该第二报文4携带终端电表1的标识和关口表3的标识。电力管理系统根据终端电表1的标识和关口表3的标识,确定终端电表1从属于关口表3。

中继电表1接收该第一报文3之后,存储第一报文3携带的关口表3的标识至存储区域,并且中继电表1转发第一报文3至终端电表2。中继电表1上传第二报文5至电力管理系统,该第二报文5携带中继电表1的标识和关口表3的标识。电力管理系统根据中继电表1的标识和关口表3的标识,确定中继电表1从属于关口表3。

终端电表2接收中继电表1转发的该第一报文3之后,存储第一报文3携带的关口表3的标识至存储区域。终端电表2上传第二报文6至电力管理系统,该第二报文6携带终端电表2的标识和关口表3的标识。电力管理系统根据终端电表2的标识和关口表3的标识,确定终端电表2从属于关口表3。

综上所述,最终电力管理系统确定终端电表1、终端电表2和中继电表1从属于关口表3。从而电力管理系统就可根据关口表3计量的电量、终端电表1、终端电表2和中继电表1计量的电量计算关口表与电表之间的线损。例如,关口表计量的电量为1000度,终端电表1计量的电量为200度,中继电表1计量的电量为300度,终端电表2计量的电量为400度,则线损为1000-200-300-400,即线损为100度。

通过实施图7所描述的方法,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能够接收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第一报文,并存储第一报文携带的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进而可上传第二报文至电力管理系统,该第二报文携带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从而电力管理系统根据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就可确定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对应的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可见,通过实施图7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电力管理系统智能地、及时地确定出电量计量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从而电力管理系统不需要人工输入电量计量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之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不转发第一报文。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以避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将第一报文转发给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连接的其他设备,从而导致拓扑关系计算不准确。

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3,关口表1和关口表2为第二电量计量设备时,关口表3接收到第一报文1之后,存储第一报文1携带的关口表1的标识。存储关口表1的标识之后,丢弃第一报文1。关口表3接收到第一报文2之后,存储第一报文2携带的关口表2的标识。存储关口表2的标识之后,丢弃第一报文2。这样可以避免关口表3将第一报文1和第二报文2转发给终端电表1和中继电表1。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中继电表,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相邻的下游电表发送第一报文。

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中继电表1,关口表3为第二电量计量设备时,中继电表1接收到第一报文3之后,存储第一报文3携带的关口表3的标识。存储第一报文3携带的关口表3的标识之后,将第一报文3转发给终端电表2。这样可以使从属于关口表3的终端电表2也能得到关口表3生成的报文。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与中继电表连接的终端电表,中继电表与第二电量计量设备连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第一报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接收中继电表发送的第一报文,中继电表中的第一报文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之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不转发第一报文。

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终端电表2,关口表3为第二电量计量设备时,中继电表1接收到第一报文3之后,存储第一报文3携带的关口表3的标识。存储关口表3的标识之后,将第一报文3转发给终端电表2。终端电表2接收到第一报文3之后,存储第一报文3携带的关口表3的标识。并在存储关口表3的标识之后,不转发第一报文3。此时终端电表2已无相邻的下游电量计量设备,因此终端电表2无需再转发第一报文3。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终端电表,且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未通过中继电表与第二电量计量设备连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之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不转发第一报文。

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终端电表1,关口表3为第二电量计量设备时,终端电表1接收到第一报文3之后,存储第一报文3携带的关口表3的标识。并在存储关口表3的标识之后,不转发第一报文3。此时终端电表1已无相邻的下游电量计量设备,因此终端电表1无需再转发第一报文3。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之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检测存储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若检测到存储区域中不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则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若存储区域中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则无需再次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中。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之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检测存储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若检测到存储区域中不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则检测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标识是否达到预设数量;若检测到存储区域中不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并且所述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标识达到预设数量,则删除目标标识,该目标标识为存储区域中存储时间最长的标识。

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及时更新最新的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相连接的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电表,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之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检测存储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若检测到存储区域中不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则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删除存储区域中已存储的标识。

例如,存储区域存储有关口表1的标识,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删除关口表1的标识,并将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存储在存储区域中。

电表只从属于一个关口表,因此,电表的存储区域只需存储一个关口表的标识。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可以以预设时间周期来接收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第一报文。也就是说,第二电量计量设备以预设时间周期生成并发送第一报文。例如,预设周期为1个小时,则第二电量计量设备每个小时生成一个第一报文,并发送第一报文第一电量计量设备。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中之后,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从接收到第一报文起,超过预设时间段未再次接收到所述第一报文,则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从存储区域中删除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

例如,如图8所示,第二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3,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终端电表1,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在8:00接收第一报文。预设时间段为3个小时。也就是说,终端电表1从8:00起超过3个小时未再次接收到第一报文时,则终端电表1从存储区域中删除关口表3的标识。即终端电表1在11:00未再次接收到第一报文时,则终端电表1从存储区域中删除关口表3的标识。

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长时间未接收到包括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的报文,则说明第二电量计量设备已经下线,或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已经不连接第二电量计量设备。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能够在存储区域中准确地记载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相连接的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中之后,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从接收到第一报文起,连续预设数量个周期内未再次接收到第一报文,则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从存储区域中删除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

例如,如图8所示,第二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3,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终端电表1。预设数量为3次。关口表3发送第一报文的一个周期为1小时。若终端电表1在第一个周期接收到第一报文,在第二个周期未接收到第一报文,则终端电表1确定在一个周期内未接收再次到第一报文。若在第三个周期未接收到第一报文,则终端电表1确定连续两个周期未再次接收到第一报文。若在第四个周期未接收到第一报文,则终端电表1确定连续3个周期未再次接收到第一报文。此时终端电表1从存储区域中删除关口表3的标识。

若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连续多个周期未再次接收到第一报文,则说明第二电量计量设备已经下线,或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已经不连接第二电量计量设备。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能够在存储区域中准确地记载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相连接的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中之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之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接收电力管理系统发送的用于获取目标信息的报文。其中,第二报文还携带目标信息。

例如,目标信息可以为电力消耗数据。其中,电力消耗数据是指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所计量的用电量。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为终端电表1,终端电表1计量的是用户a家的用电量。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也会接收电力管理系统发送的用于获取电力消耗数据的报文。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可在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电力管理系统反馈电力消耗数据时,同时反馈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可利用现有的用于反馈电力消耗数据的报文上传存储区域中的标识,不必再单独创建一个报文上报存储区域中的标识。这样有利于降低电力通信系统的负载,并有利于节省带宽,这种报文上报方式可以称为被动上报方式,即由电力管理系统触发上报第二报文。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检测上电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段;若上电的时间未超过预设时间段,则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接收电力管理系统发送的用于获取目标信息的报文之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其中,该第二报文还携带目标信息。

也就是说,在上电的预设时间段内,即使发现拓扑关系发生变化,即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发生变更时,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也不主动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在上电的预设时间段内,是通过被动的方式上报第二报文。由于在刚上电的一段时间内,可能有很多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拓扑关系发生变化,若此时多个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均主动上报第二报文,将造成报文拥塞。因此,通过实施该实施方式,有利于避免造成上传第二报文拥塞的情况。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之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检测存储区域中的标识是否发生变更;若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发生变更,则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发生变更是指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增加,或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减少,或者,存储区域中标识的数量虽然没变,但标识本身发生变化。

当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发生变更时,说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与其他电量计量设备的拓扑关系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及时将存储区域中的标识上报为电力管理系统,使电力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地更新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与其他电量计量设备的拓扑关系。这种报文上报方式可以称为主动上报方式,即在发现拓扑关系发生变化时,主动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

可选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检测存储区域中的标识是否发生变更之前,第一电量计量设备还可执行以下部分:检测上电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段;若上电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段,则检测存储区域中的标识是否发生变更。也就是说,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断电之后,第一电量计量设备上电。在上电时间超出预设时间段之后,在发现拓扑关系发生变化时,才主动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

由于在刚上电的一段时间内,可能有很多第一电量计量设备的拓扑关系发生变化,若此时多个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均上报第二报文,将造成报文拥塞。因此,在上电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段之后,才进行主动上报,有利于避免造成上传第二报文拥塞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电量计量设备。该电量计量设备包括:通信模块1001和处理模块1002。其中:

通信模块1001,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携带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第二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电量计量设备与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相连接;处理模块1002,用于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通信模块1001,还用于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第二报文携带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第二报文用于电力管理系统根据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确定电量计量设备和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对应的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

可选的,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

可选的,电量计量设备为中继电表,通信模块1001,还用于在通信模块1001接收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第一报文之后,向相邻的下游电表发送第一报文。

可选的,电量计量设备为终端电表。

可选的,电量计量设备与中继电表连接的终端电表,中继电表与第二电量计量设备连接,通信模块1001接收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第一报文的方式具体为:接收中继电表发送的第一报文,中继电表中的第一报文来自第二电量计量设备。

可选的,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检测存储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若检测到存储区域中不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则触发处理模块1002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

可选的,电量计量设备为关口表,处理模块1002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之前,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执行以下部分:检测存储区域中是否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若检测到存储区域中不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则检测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标识是否达到预设数量;若检测到存储区域中不存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并且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标识达到预设数量,则删除目标标识,该目标标识为存储区域中存储时间最长的标识。

可选的,电量计量设备为电表,处理模块1002存储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至存储区域之前,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执行以下部分:检测所述存储区域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若检测到存储区域中不存在所述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则删除存储区域中已存储的标识。

可选的,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若电量计量设备从接收到第一报文起,超过预设时间段未再次接收到第一报文,则从存储区域中删除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若电量计量设备从接收到第一报文起,连续预设数量个周期内未再次接收到第一报文,则从存储区域中删除第二电量计量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通信模块1001,还用于接收电力管理系统发送的用于获取目标信息的报文;其中,第二报文还携带目标信息。

可选的,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检测上电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段;若上电的时间未超过预设时间段,则通信模块1001接收电力管理系统发送的用于获取目标信息的报文之后,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其中,该第二报文还携带目标信息。

可选的,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检测存储区域中的标识是否发生变更;若存储区域中的标识发生变更,则触发通信模块1001向电力管理系统上报第二报文。

可选的,处理模块1002,还用于检测上电的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段;

若上电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段,则触发处理模块1002检测存储区域中的标识是否发生变更。

请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量计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量计量设备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第一电量计量设备。如图11所示,该电量计量设备1100包括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和通信接口1103。其中,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和通信接口1103相连。

其中,处理器11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通用处理器,协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该处理器11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其中,通信接口1103用于实现与其他网元(如第二电量计量设备或电力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

其中,处理器1101调用存储器11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电量计量设备所执行的步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各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各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为简洁描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