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防监控用红外夜视增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1698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防监控用红外夜视增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安防监控用红外夜视增强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对管是红外线发射管与光敏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头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候的总称。为了增加摄像机的功能,现有摄像机有的安装有红外对管。但在现有的红外管不方便在摄像上安装,不能增强摄像机的夜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通过红外发射管可以增强安防监控用摄像机的夜视效果的安防监控用红外夜视增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防监控用红外夜视增强装置,包括定位盘,定位盘的内部设有电路板,定位盘的正面上设有若干红外发射管,红外发射管与电路板为电连接;定位盘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的端部设有定位轴,定位轴的两端设置在支撑架的端部上,定位轴的外周面套装有套管,套管安装在定位盘的轴中心位置;套管的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架,套管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的端部设有第一吊顶架,第一吊顶架的端部设有第一吊顶板,第二支撑架的端部设有第二吊顶架,第二吊顶架的端部设有第二吊顶板,第二吊顶架与第一吊顶架之间设有载物板与扣板,载物板与扣板之间设有适配器,适配器与电路板通过电缆线连接;载物板与扣板之间设有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设置在适配器的一侧,载物板与扣板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设置在适配器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载物板与第一支撑架之间设有第一扣架。

进一步地,所述载物板与第二支撑架之间设有第二扣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设置在固定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的底部设有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吊顶板与第二吊顶板可以实现吊顶安装,可以对第一吊顶架与第二吊顶架进行安装,通过第一吊顶架与第二吊顶架可以对载物板与扣板进行对接,通过载物板可以对适配器进行安装;通过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可以对适配器的两侧进行限位安装;通过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可以对套管进行安装;通过套管可以套装定位盘,通过定位盘可以对红外发射管进行安装,适配器通过电路板可以给红外发射管实现供电;可以将该增强装置安装在摄像机旁,通过红外发射管可以增强安防监控用摄像机的夜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防监控用红外夜视增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安防监控用红外夜视增强装置,包括定位盘11,定位盘11的内部设有电路板12,定位盘11的正面上设有若干红外发射管13,红外发射管13与电路板12为电连接;定位盘11设置在支撑架14上,支撑架14的端部设有定位轴15,定位轴15的两端设置在支撑架14的端部上,定位轴15的外周面套装有套管16,套管16安装在定位盘11的轴中心位置;套管16的一侧设有第一支撑架19,套管16 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架20,第一支撑架19的端部设有第一吊顶架21,第一吊顶架21的端部设有第一吊顶板22,第二支撑架20的端部设有第二吊顶架23,第二吊顶架23的端部设有第二吊顶板24,第二吊顶架 23与第一吊顶架21之间设有载物板25与扣板26,载物板25与扣板26之间设有适配器27,适配器27与电路板12通过电缆线28连接;载物板25与扣板26之间设有第一限位板31,第一限位板31设置在适配器27的一侧,载物板25与扣板26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板32,第二限位板32设置在适配器27的另一侧;载物板25与第一支撑架19之间设有第一扣架29,载物板25与第二支撑架20之间设有第二扣架30;支撑架14设置在固定座17上,固定座17的底部设有胶层18。

本实用新型安防监控用红外夜视增强装置,通过第一吊顶板22与第二吊顶板24可以实现吊顶安装,可以对第一吊顶架21与第二吊顶架23进行安装,通过第一吊顶架21与第二吊顶架23可以对载物板25与扣板26进行对接,通过载物板25可以对适配器27进行安装;通过第一限位板31与第二限位板32可以对适配器27的两侧进行限位安装;通过第一支撑架19与第二支撑架20可以对套管16进行安装;通过套管16可以套装定位盘11,通过定位盘11可以对红外发射管13进行安装,适配器27通过电路板12可以给红外发射管13实现供电;可以将该增强装置安装在摄像机旁,通过红外发射管13可以增强安防监控用摄像机的夜视效果。

其中,载物板25与第一支撑架19之间设有第一扣架29,载物板 25与第二支撑架20之间设有第二扣架30;所以安装更加牢固。

其中,支撑架14设置在固定座17上,固定座17的底部设有胶层 18;所以通过固定座17可以对支撑架14进行固定,方便对定位盘11 进行支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