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喇叭新型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4977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喇叭新型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支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喇叭新型支架。



背景技术:

喇叭是汽车的音响信号装置。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根据需要和规定发出必需的音响信号,警告行人和引起其他车辆注意,保证交通安全,同时还用于催促提醒行人与传递信号。

喇叭支架是用于连接喇叭和汽车的一种配件,通常均为塑料一次成型,因此在安装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无弹性易折,容易损坏,并且汽车行驶时,路面不平或者颠簸碰撞,都容易损坏喇叭支架,导致喇叭脱落,需要重新安装,使用寿命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喇叭支架在安装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弹性容易损坏,使用寿命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喇叭新型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喇叭新型支架,该汽车喇叭新型支架包括:底盘,其中心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连接件;塑料弹片,设置有两个,其一端分别与两个支撑连接件连接;内衬架,包括圆衬边和与圆衬边内壁连接的3个连接片,3个连接片远离内衬架的一端相连形成内衬架的中心部,中心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上下对应设置,塑料弹片远离支撑连接件的一端与圆衬边的底部连接,塑料弹片倾斜设置,倾斜度为5到15度。

其中,底盘上对称开设有两个螺丝孔。

其中,底盘为圆形,其边沿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挡件,挡件覆盖了底盘一半的边沿。

其中,支撑连接件的顶部高于挡件的顶部。

其中,底盘上开设有凹槽,支撑连接件的一端安装于凹槽内。

其中,塑料弹片的倾斜度为10度。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喇叭新型支架结构简单,不使用弹簧却有弹性,在汽车颠簸碰撞时可保护喇叭,装配方便,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喇叭新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喇叭新型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喇叭新型支架,请参见图1以及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喇叭新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喇叭新型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汽车喇叭新型支架包括:底盘10、第一安装孔11、支撑连接件12、凹槽13、螺丝孔14、挡件15、塑料弹片20、内衬架30、圆衬边31、连接片32、中心部33以及第二安装孔34。

底盘10为圆形,中心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第一安装孔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连接件12,底盘10上开设有凹槽13,支撑连接件12的一端安装于凹槽13内。底盘10上对称开设有两个螺丝孔14。底盘10的边沿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挡件15,挡件15覆盖了底盘10一半的边沿。支撑连接件12的顶部高于挡件15的顶部。

塑料弹片20设置有两个,其一端分别与两个支撑连接件12连接。

内衬架30包括圆衬边31和与圆衬边31内壁连接的3个连接片32,3个连接片32远离内衬架30的一端相连形成内衬架30的中心部33,中心部33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4,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34上下对应设置。塑料弹片20远离支撑连接件12的一端与圆衬边31的底部连接,塑料弹片20倾斜设置,倾斜度为5到15度,在本实施例中,塑料弹片的倾斜度为10度。

在使用该汽车喇叭新型支架时,将整个支架通过底盘10上的螺丝孔14安装在汽车上,将喇叭安装在内衬架30上,通过长螺丝将喇叭与第一安装孔11固定,该长螺丝穿过第一安装孔11并延伸穿过第二安装孔34,最后在第二安装孔34远离第一安装孔11的一侧固定,固定时保证塑料弹片20的自然伸展。汽车在行驶以及碰撞的过程中,喇叭会通过第二安装孔34以及连接片32挤压整个支架,支架由塑料弹片20支撑,通过塑料弹片20的弹性,可抵消部分挤压力,此外,连接片32也可抵消部分挤压力。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喇叭新型支架结构简单,不使用弹簧却有弹性,在汽车颠簸碰撞时可保护喇叭,装配方便,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