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支架、壳体组件、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969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滑动支架、壳体组件、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动支架、壳体组件、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可折叠手机中,通过将手机的显示屏进行对折,实现将手机小型化,方便用户携带手机。通常情况下,此种结构的手机包括滑动支架和滑动连接滑动支架的连接件。通过连接件可相对滑动支架滑动,带动手机的两部分可以相对滑动,以缩小或展开手机,方便用户携带。然而,此种结构下,滑动支架需要与连接件多次相对滑动,滑动支架与连接件滑动不顺畅,容易影响滑动支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滑动支架,其中,所述滑动支架包括底座、盖板和两个导滑条,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固定于所述底板上并相对的两个固定块,所述盖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块,并与所述底板相对,两个所述导滑条分别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块,两个所述导滑条之间形成滑槽,所述滑槽用以滑动连接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其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权上述的滑动支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壳体和连接于两个所述壳体的连接件,两个所述滑动支架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所述壳体,所述连接件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动支架,两个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连接件相互翻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壳体组件,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壳体的柔性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显示装置,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电子组件,所述电子组件固定于壳体组件,电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动支架、壳体组件、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滑动支架的底板和盖板之间固定两个所述导滑条,两个所述导滑条之间 形成所述滑槽,从而利用所述导滑条对连接件滑动导向,使得连接件滑动顺畅,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第一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5是图2的第一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5的第一壳体的第一滑动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5的第一壳体的第二滑动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动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图1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叠合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叠合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开启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开启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6是图5的第一壳体的第一滑动支架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17是图5的第一壳体的第一滑动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1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滑动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1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20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21是图13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是图15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3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支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24是图1移动终端的第二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25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叠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26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开启的状态示意图;

图27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第二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28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第二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29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连接模组的柔性板件的示意图;

图30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连接模组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31是图30的连接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32是图30的连接件与第一滑动支架的装配截面示意图;

图33是图30的连接件与第一滑动支架的另一装配截面示意图;

图34是另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3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支架与第一滑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6是图35的第一滑动支架与第一滑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7是图30的连接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8是图37的连接件的第一阻尼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9是图37的连接链和第一阻尼组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0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弯折连和第一阻尼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1是图30的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2是图37的连接件的第一链节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3是柔性板件与第一转轴及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4是图43的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5是柔性板件与第一转轴及第一实施方式的限制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6是图1的柔性板件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限制件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47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柔性板件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限制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8是图1的柔性板件与第三实施方式的限制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49是图1的柔性显示屏、柔性板件和第三实施方式的限制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50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封装件的示意图;

图51是图50的封装件和图1的柔性板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52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板件、限制件与转轴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3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柔性显示屏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54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柔性显示屏的弯折状态示意图;

图55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柔性显示屏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56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柔性显示屏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57是另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58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9是图1的移动终端的电子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100,所述壳体组件100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的连接模组30。所述第二壳体20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折叠或开启。所述连接模组30可随所述第二壳体20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折叠或开启而形变,并限制所述第二壳体20脱离所述第一壳体10。所述连接模组30包括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的柔性板件31,以及对所述柔性板件31支撑的连接件32。所述柔性板件31随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相折叠或开启呈弯曲或展开状,并且所述连接件32收缩或展开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以在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相折叠时抵触所述柔性板件31。所述连接件32收缩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是指在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折弯时,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的空间缩小,所述连接件32存在部分向所述第一壳体10内部或所述第二壳体20内部收缩,或者存在两部分分别向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收缩。所述连接件32展开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是指在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开启,所述连接件32存在部分从所述第一壳体10内部向外侧展开,或者存在部分从所述第二壳体20内部向外侧展开,或者存在两部分分别从所述第一壳体10内部和所述第二壳体20内部向外侧展开。所述柔性板件31相对的两侧边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 壳体20。所述柔性板件31利用自身柔性可弯折特性,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可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呈叠合状、或呈夹角状,或呈开启状。所述连接件32相对的两侧边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使得所述连接件32可以随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而收缩或展开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壳体10可以为硬质壳体,所述第二壳体20可以为硬质壳体。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可以对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两端进行稳固支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所述第一壳体10包括第一前壳11和相对所述第一前壳11相盖合的第一后壳12。所述第一前壳11与所述第一后壳12之间形成第一收容腔13,所述第一收容腔13内部分收容所述电子组件300(见图1)。所述第一前壳11包括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40(见图1)一端的第一支撑面111。所述第一后壳12盖合于所述第一前壳11与所述第一支撑面111相背一侧。所述第一后壳12具有与所述第一前壳11相背的第一背面121。所述第一壳体10还包括第一内侧部14和相对所述第一内侧部14远离所述连接模组30(见图1)的第一外侧部15。所述第一内侧部14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板件31(见图1)的一侧边,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32(见图1)的一侧。所述第一外侧部15用以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40一端的边缘,以使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一端层叠于所述第一壳体10上,所述第一壳体10对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一端进行支撑。

所述第一壳体10在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见图1)翻转时,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的空间受到压缩而减小,为了防止所述第一壳体10对所述连接件32产生挤压变形,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一内侧部14对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进行部分收容,使得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可以部分滑入所述第一内侧部14。所述第一内侧部14设有第一收纳部16。所述连接件32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收纳部16,使得所述连接件32在弯折时,存在部分可滑入所述第一内侧部14的第一收纳部16内,实现所述连接件32可以收拢于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以避免所述连接件32受挤压产生形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连接件32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处设置 收纳部,所述收纳部收纳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一内侧部14。所述收纳部可以由设置于所述连接件32的收容槽构成。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纳部16由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部14两端的两个第一滑槽141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滑槽141之间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滑槽142构成。所述第一滑槽14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滑槽142的开口方向大致相平行,所述第一滑槽141在所述第一内侧部14反向朝所述第一外侧部15开设,所述第二滑槽142反向朝所述第一外侧部15开设。两个所述第一滑槽141对所述连接件32的两端进行导向,以防止所述连接件32在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壳体10长度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偏移。多个所述第二滑槽142对所述连接件32的两端之间进行导向,方便所述连接件32顺畅收缩或展开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0在所述第一内侧部14还可以仅设置一个滑槽140,利用该滑槽140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32(见图1)的一侧,以实现所述连接件32可以部分收缩于所述第一壳体10。

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内侧部14包括两个第一固定部143和一个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143之间的第二固定部144。所述第一壳体1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43的第一滑动支架17和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144的第二滑动支架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壳11具有靠近所述连接件32(见图1)的内侧壁112。每一所述第一固定部143为开设于所述第一内侧壁112长度方向一端的容槽。每一所述第一固定部143的内侧壁沿周向设有三个第一凸台145。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卡合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43,并且螺钉连接于三个所述第一凸台145。所述第一固定部143贯穿所述第一前壳11,所述第一后壳12对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支撑,提高所述第一壳体10的结构稳固性。所述第二固定部14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内侧壁112的两个第二凸台146。两个所述第二凸台146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凸台146分别位于邻近两个第一固定部145处。两个所述第二凸台146分别螺钉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支架18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凸台146还分别螺钉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以使所述第一壳体10结构简单,提高稳固性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141分别开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上,多个所述第二滑槽142并排开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支架18上。所述连接件32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可以穿插于所述第一滑 动支架17和所述第二滑动支架18,并在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和所述第二滑动支架18内滑动。利用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和所述第二滑动支架18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前壳11,方便对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和所述第二滑动支架18进行维护,以及方便所述连接件32、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和所述第二滑动支架18进行组装。当然,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143和所述第二固定部144也可以是设置于所述第一后壳12,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和所述第二滑动支架18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后壳12。

请参阅图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包括第一底座171和相对所述第一底座171盖合的第一盖板172,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171和所述第一盖板172之间的两个导滑条173。所述第一底座171和所述第一盖板172通过螺钉174锁紧,以实现所述第一底座171与所述第一盖板172可拆卸连接,方便对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进行维护,并方便对所述第一滑槽141和所述导滑条173进行清理,保持所述连接件32(见图1)与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的滑动顺畅。所述第一底座171的四个边角处对应螺钉锁紧于三个所述第一凸台145(见图5)和一个所述第二凸台146(见图5)。所述第一底座171包括底板1711和设置于所述底板1711上的两个固定块1712。两个所述固定块1712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711在所述连接件32(见图1)滑动方向上的两侧。在所述第一底座171与所述第一盖板172相盖合后,所述固定块1712抵持于所述第一盖板172。两个所述导滑条173可以通过螺钉分别锁紧于两个所述固定块1712。所述导滑条173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所述连接件32的滑动方向。两个所述导滑条173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滑槽141(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滑条173包括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712的第一侧1731和相对所述第一侧1731设置的第二侧1732。所述第二侧1732设有凹槽175。所述凹槽175长度方向沿所述导滑条173的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导滑条173结构相同,两个所述导滑条173在与所述第一底座171组装一起后,两个所述导滑条173的凹槽175开口相对设置。两个凹槽175对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进行导向,并且减小所述连接件32与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的摩擦阻力。所述导滑条173采用热塑性结晶聚合物制成。所述导滑条173具有耐磨、自润滑、耐热等性能,增加对所述连接件32的导滑,以及吸收所述连接件32摩擦热量,并提高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采用热塑性结晶聚合物制成,所述第一底座171和第一盖板172对所述连接件32(见图1)的一侧进行导向,并减小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与所述连接件32的滑动摩擦力。所述第一底座171的固定块1712具有导向侧面1713,两个所述固定块1712的导向侧面1713相向设置。两个所述导向侧面1713之间构成所述第一滑槽141(见图2)。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滑入于所述第一滑槽141,并与所述导向侧面1713相贴合,以使所述第一底座171的两个导向侧面1713减小所述连接件32的滑动摩擦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所述第一底座171和第一盖板172之间固定两个导滑片1714。两个导滑片1714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底座171的底板1711和所述第一盖板172。所述第一底座171的底板1711设有朝所述第一盖板172延伸的螺钉柱1715,所述螺钉174穿过所述第一盖板172并螺接于所述螺钉柱1715。每一所述导滑片1713设有供所述螺钉柱1715穿过的通孔1716。两个所述导滑片1714之间的区域构成所述第一滑槽141(见图1),实现对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进行导向。

请参阅图1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滑动支架18包括第二底座181和固定于所述第二底座181的第二盖板182。所述第二底座181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盖板182相对设置的两端通过螺钉锁紧,并且所述第二底座181相对设置的两端和所述第二盖板182相对设置的两端共同锁紧于所述第一内侧壁112的两个第二凸台146(见图5)。所述第二底座181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内侧壁11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盖板182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内侧壁111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底座181相对所述第二盖板182靠近所述第一后壳12。多个所述第二滑槽142(见图5)开设于所述第二底座181上,并沿所述第二底座181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底座181采用热塑性结晶聚合物制成,所述第二底座181具有耐磨、自润滑、耐热等性能,增加对所述连接件32的导滑,以及吸收与所述连接件32摩擦热量,并提高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二盖板182为硬质板件。所述第二盖板182对所述第二底座181提供支撑力,防止所述第二底座181断裂,以及使得所述第二底座181稳固于所述第二固定部144。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底座181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盖板 182的顶面1811,所述第二盖板182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底座181的底面1821,所述顶面1811和所述底面1821之间粘接有粘胶层183。所述第二底座181和所述第二盖板182通过所述粘胶层183相互粘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底座181和所述第二盖板182还可以是一体成型。

请一并参阅图12和图15,由于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是随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而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一内侧部14滑动。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的角度越大,所述连接件32相对所述第一内侧部14滑动的距离越大。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由相开启状翻转呈相折叠状,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是由所述第一内侧部14向所述第一外侧部15方向滑动,即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是向所述第一壳体10内收缩,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至相叠合状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无法继续翻转,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无法继续朝所述第一外侧部15滑动。所述第一滑槽141具有预设深度H,所述预设深度H大于所述连接件32的滑动距离,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不会抵触所述第一前壳11,即不会对所述第一前壳11造成损伤。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由相折叠状向开启状翻转,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是由靠近所述第一外侧部15向远离所述第一外侧部15滑动。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呈相互开启状时,所述连接件32一侧的端部是靠近所述第一滑槽141的开口和所述第二滑槽142的开口,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可以继续相互翻转,以开启至呈钝角夹角状,所述连接件32一侧的端部还可以继续朝所述第一滑槽141的开口和所述第二滑槽142的开口滑动。为了防止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滑出所述第一滑槽141和所述第二滑槽142,即防止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脱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一内侧部14,所述第一壳体10设有第一限位部19。所述第一限位部19与所述弯折支撑组件3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相配合,以限制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脱离所述第一壳体10。同时,为了控制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滑动距离大小,以实现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至预设夹角。所述第一壳体10还设有第一定位部110。所述第一定位部110与所述连接件3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相配合,以使所述连接件3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进行定位,即使得所述连接件32 的一侧滑动至第一壳体10的预设位置,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呈预设夹角,并且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可以维持在呈预设夹角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壳体10可以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维持在多个预设夹角状,例如所述第一壳体10可以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维持在0°~240°等任意夹角,例如:15°、26°、30°、38°、109°、120°、201°等。

请参阅图16和图1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9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所述第一限位部19对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进行限位,以防止该部分脱离所述第一滑槽141(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0(见图1)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19,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19分别对所述连接件32一侧的二端进行限位。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19对所述连接件32限位达到了防止所述连接件32(见图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整体脱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效果。而且避免在所述第二滑动支架18(见图2)上设置限位部,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结构简单,保证所述连接件32与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有效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9包括由所述底板1711向所述第一盖板172凸出的限位柱191和由所述第一盖板172向所述底板1711凸出的凸起192。所述限位柱191远离所述底板1711的一端设有卡槽193,所述凸起192远离所述第一盖板172的一端卡入所述卡槽193。所述凸起192与所述限位柱191相卡合,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19达到结构稳固的效果。所述限位柱191可以穿过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即所述限位柱191可以扣住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防止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脱离所述第一滑槽141。所述第一盖板172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底座171的内侧面1721。所述凸起192位于所述内侧面1721的大致中心处。所述限位柱191朝向所述第一盖板172的端部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一底座171的螺钉孔194。所述螺钉174经所述螺钉孔194螺接于所述第一底座171的凸起192上,使得所述限位柱191的端部抵持于所述凸起192。所述限位柱191与所述凸起192稳固性能提升,防止所述限位柱191受所述连接件32拉脱而断裂。而且,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的结构更加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19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142内。所述第一限位部19为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182的凸柱183,每一所述第一限位部19对应穿过所述第二底座181的第二滑槽142。所述第一限 位部19可以与所述连接件32(见图1)滑入所述第二滑槽142的部分进行扣接,限制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二滑槽142的部分脱离所述第二滑槽14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所示19,所述限位柱191还可以是固定在所述第一盖板172朝向所述第一底座171一侧。所述限位柱191远离所述第一盖板172的一端插入所述底板1711的固定孔1721。所述限位柱191固定于所述第一盖板172和所述底板1711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19还可以是设置在所述底板1711的限位孔1723,所述限位孔1723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所述第一滑槽141(见图2)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件32(见图1)存在部分与所述限位孔1723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孔1723限制所述连接件32的部分脱离所述限位孔1723,以限制所述连接件32脱离所述第一壳体10(见图1)。

请参阅图图13和图15,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10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所述第一定位部110对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进行定位,以使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可以停留在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预设位置处。即所述第一壳体10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110,两个所述第一定位部110分别对所述连接件32一侧的二端部进行定位,以达到对所述连接件3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整体进行定位,并保持所述连接件3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整体停留在预设位置。而且通过在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上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部110,避免了在多个所述第二滑动架18上设置定位部,达到了使所述第一壳体10结构简单的效果。而且通过所述连接件32与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有效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随所述连接件32维持在任意弯折的状态而与所述第二壳体20维持在呈任意夹角状。

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6和图17,所述固定块1712在与所述导滑条173相背离一侧设有沉孔1713。所述沉孔1713的底端设有贯穿所述固定块1712的滑孔1714。所述滑孔1714远离所述沉孔1713的开口端内侧设置第一凸缘1715。所述底座171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沉孔1713的挡板1716。所述挡板1716通过螺钉锁紧于所述沉孔1713,以封盖滑孔1714。所述第一定位部110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孔1714的卡销1101、弹性压缩于所述挡板1716和所述卡销1101之间的弹性件1102。所述卡销1101的滑动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一滑槽141(见 图2)。所述卡销1101穿过所述导滑条173朝远离或靠近所述挡板1716的方向滑动。所述卡销1101连接所述弹性件1102的一端周侧设有第二凸缘1103。所述第一凸缘1715限制所述第二凸缘1103滑出所述滑孔1714,以防止所述卡销1101脱离所述滑孔1714。所述卡销1101连接所述弹性件在一种状态下,如图21所示,所述弹性件1102在所述卡销1101和所述挡板1716之间呈舒展状态,所述弹性件1102对所述卡销1101提供弹性作用力,以使所述卡销1101朝远离所述挡板1716的方向滑动,并且所述卡销1101可以抵持于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对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产生挤压力,使该部分停留在所述第一滑槽141无法继续滑动;在另一状态下,如图22所示,所述弹性件1102在所述卡销1101和所述挡板1716之间呈压缩状。所述卡销1101朝靠近所述挡板1716的方向滑动,所述卡销1101可以与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分离,即所述卡销1101撤销对该部分的挤压力,以使该部分可以相对所述第一滑槽141滑动。请继续参阅图16和图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102为矩形弹簧。所述弹性件1102塞入所述滑孔1714,所述弹性件1102对所述卡销1101提供远离所述挡板1716的回复力。当所述弹性件1102被弹性压缩时,所述卡销1101靠近所述挡板1716,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可以相对所述第一内侧部14(见图2)滑动;当所弹性件1102处于弹性舒展状态时,所述卡销1101远离所述挡板1716,所述卡销1101受所述弹性件17b的弹性作用力而抵触于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使得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一内侧部14固定不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底板1711设有滑孔1724,所述卡销1101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孔1724。所述挡板1716固定在所述底板1711背离所述第一盖板172一侧,并且遮盖所述滑孔1724。所述弹性件1102弹性压缩于所述卡销1101和所述挡板1716之间,通过所述弹性件1102对所述卡销1101施加弹性作用力,所述卡销1101可以对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施加挤压力,实现对所述连接件32(见图1)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进行定位。

本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阅图16和图17,所述卡销1101远离所述挡板1716的一端呈半球状。在对所述第一壳体10(见图1)或所述第二壳体20(见图2)施加翻转作用力时,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该翻转作用 力作用于所述第一壳体10或所述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10或所述第二壳体20对所述连接件32形成挤压力,以使所述连接件32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一侧受该挤压力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滑动。由于所述卡销1101呈半球状一端在所述弹性件1102弹性作用下抵触于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在所述连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一部分受挤压力时,该挤压力会通过所述卡销1101的半球形端面对所述卡销1101产生大致垂直所述挡板1716的分力,当该分力大于所述弹性件1102的弹性作用力时,所述卡销1101受该分力作用开始朝靠近所述挡板1716方向滑动,使得所述卡销1101撤销对所述连接件32的挤压力,进而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可以滑动至另一预设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卡销1101远离所述挡板1716的一端还可以呈锥状或呈楔形或端部存在倾斜面的结构,所述卡销1101的端部倾斜面可将大致垂直所述卡销1101长度方向的挤压力分出一个大致平行所述卡销1101长度方向的分力,以使得所述卡销1101滑动。

请参阅图24、图25和图26,所述第二壳体20包括第二前壳21和相对所述第二前壳21相盖合的第二后壳22。所述第二前壳21与所述第二后壳22之间形成第二收容腔23,所述第二收容腔23内部分收容所述电子组件300(见图1)。所述第二前壳21包括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40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一端的第二支撑面211。所述第二后壳22盖合于所述第二前壳21与所述第二支撑面211相背一侧。所述第二后壳22具有与所述第二前壳21相背的第二背面221。如图25所示,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相折叠时,所述第一背面121与所述第二背面221相贴合。所述第一支撑面111与所述第二支撑面211分别位于所述移动终端900的两侧,并共同对所述柔性显示屏40进行支撑。如图26所示,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相开启时,所述第一支撑面111与所述第二支撑面211相平齐,且所述第一支撑面111与所述第二支撑面211共同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40,以使所述柔性显示屏40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的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0的第一背面121设有凸起部122。所述凸起部122可以是摄像镜头端部、或曝光灯端部、或按键端部等凸出于所述第一背面121的结构,可以有效减少所述第一支撑面111至所述第一背面121的距离,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更加纤薄,进而提高用户体验。为了使得所述第二 背面221可以完全贴合于所述第一背面121,所述第二背面221设有与所述凸起部122相配合的凹槽222。所述凹槽222的深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凸起部122的高度。避免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相折叠时所述凸起部122抵持于所述第二壳体20,防止所述凸起部122损伤所述第二壳体20,提高所述壳体组件100的使用受命,并且增加所述壳体组件100的外观性能。

请参阅图27和图28,所述第二壳体20还包括连接所述连接模组30的第二内侧部24和相对所述第二内侧部24远离所述连接模组30的第二外侧部25。所述第二内侧部24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板件31(见图1)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见图1)的一侧边,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32(见图1)的一侧。所述第二外侧部25用以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40(见图1)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一端的边缘,以使所述柔性显示屏40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端层叠于所述第二壳体20上,所述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连接模组30(见图1)共同对所述柔性显示屏40进行支撑。

由于所述第二壳体20在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翻转时,所述第二壳体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之间的空间受到压缩而减小,为了避免所述第二壳体20对所述连接件32产生挤压变形,所述第二壳体20的第二内侧部24对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进行部分收容,并使得所述连接件32的一侧可以部分滑入所述第二内侧部24。所述第二内侧部24也朝所述第二外侧部25开设有第二收纳部26。所述连接件32靠近所述第二壳体10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收纳部26。所述连接件32在弯折时,存在部分可滑入所述第二内侧部24的第二收纳部26内,实现所述连接件32可以收拢于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以避免所述连接件32受挤压产生形变。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20的第二内侧部24与所述第一内侧部14结构相同设置。所述第二前壳21固定有所述第三滑动支架111和所述第四滑动支架112,所述第二壳体20的第二内侧部24通过所述第三滑动支架111和所述第四滑动支架112滑动连接所述连接件32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侧。所述第三滑动支架113与所述第一滑动支架17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滑动支架114与所述第二滑动支架18结构相同。

请参阅图2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板件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边311和相对所述第一固定边311设置的第二固定边31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固 定边311和所述第二固定边312之间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侧边313。所述第一固定边3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见图2)的第一内侧部14(见图2),所述第二固定边3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0(见图28)的第二内侧部24(见图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边311焊接于所述第一内侧部14的第二盖板182(见图7)和第一盖板172(见图7)上。所述第二固定边312焊接于所述第二内侧部24。在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时,所述第一固定边311相对所述第二固定边312相互靠拢或开启,以使得所述柔性板件31弯曲或展开,并带动所述连接件32弯折或展开。所述连接侧边313与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侧边相对齐,增加对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支撑面积,并且增加所述壳体组件100(见图1)的外观性能。所述柔性板件31位弹性钢片。所述柔性板件31对所述柔性显示屏40具有支撑作用力,并且方便弯曲,以提高用户体验。为了减小所述柔性板件31在弯曲后的弹性应力,以减少所述柔性板件31在弯曲后对所述柔性显示屏40(见图1)反弹力。所述柔性板件31沿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边311的方向设置多个间隔排列的条形通孔314。每一所述条形通孔314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连接侧边313。当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板件31的第一固定边311和所述第二固定边312还可以是分别通过螺钉锁紧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所述条形通孔314还可以是圆形通孔替换。

请参阅图30和图3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32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部3211和第二连接部3212(图30中虚线框所示)。所述第一第一连接部32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12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见图1)和所述第二壳体20(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设有对应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141(见图2)的第一滑板3213和多个分别对应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槽142(见图2)的第二滑板3214。所述第一滑板3213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导滑条173。所述第一滑板3213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11。所述第一滑板3213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滑动侧壁3221。所述滑动侧壁3221相对所述导滑条173(见图7)的凹槽175(见图7)滑动,所述滑动侧壁3221与所述凹槽175的底面相配合,以方便所述第一滑板3213在所述第一滑槽141内两个所述导滑条173之间滑动。每一所述第二滑板3214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11。且每一所述第二滑板321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 滑板3213的长度方向大致相平行。多个所述第二滑板3214间隔排列于两个所述第一滑板3213之间。所述第二滑板322的外周侧壁与所述第二滑动槽142(见图2)的内周侧壁相配合,以保证所述第二滑板3214顺畅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动槽14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3212设有两个第三滑板3215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三滑板3215之间的多个第四滑板3216。所述第三滑板3215对应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滑动支架111的第一滑槽141(见图2)。所述第四滑板3216对应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滑动支架114的第二滑槽142(见图2)。所述第三滑板3215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滑板3213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滑板3216的结构与所述第二滑板3214的结构相同。

为了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和第二连接部3212分别脱离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以及为了使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212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进行定位,并维持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呈预设夹角。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9(见图13和图15)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324和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10(见图13和图15)相配合第二定位部325。利用所述第二限位部324与所述第一限位部19相配合,以限制所述连接件32脱离所述第一壳体10或/和所述第二壳体20。利用所述第二定位部325与所述第一定位部110进行配合,可以使得所述连接件32位置在弯曲或展开状,并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维持在呈预设夹角状。所述第二连接部3212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相同的第二限位部324,以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相同的第二定位部325。

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2,所述第二限位部324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板3213上。所述第二限位部324为条形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部324的开口边缘呈椭圆跑道状。所述第二限位部324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滑板3213的长度方向大致相平行。所述第一限位部19(见图13)的限位柱191穿过所述第二限位部324,所述限位柱191在所述第二限位部324内滑动。所述第二限位部324的宽度大致与所述限位柱191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限位部324允许所述限位柱191仅在第一滑板3213的长度方向滑动,限制所述限位柱191在大致垂直所述第一滑槽141的方向移动。如图22所示,当所述限位柱191滑动至所述第二限位部324 的一端时,所述第一滑板3213停止相对所述第一滑槽141滑动,限制所述第一滑板3213滑出所述第一滑槽141,实现所述连接件32的两侧边无法脱离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如图33所示,此时所述第一壳体10可以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开合至最大夹角状态,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超过180°,以使所述移动终端900可以充当笔记本功能。当然,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0和图34所示,若所述第一限位部19为开设于所述底板1711的限位孔1723时,所述第二限位部324也可以是固定于所述第一滑板3213上的凸柱,所述第二限位部324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孔1723。

本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阅图31,所述第二定位部325为定位槽。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325开设于所述滑动侧壁3221上。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325沿所述第一滑板321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如图32所示,当所述第一壳体10(见图1)和所述第二壳体20(见图2)受外界作用力相互翻转时,所述连接件32的第一连接部3211(见图30)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滑动。第一滑板3213受外界作用力相对所述第一滑槽141滑动,并且当所述第二定位部325滑动到与所述卡销1101相对的位置处,所述卡销1101的一端受弹性力作用而抵持于所述第二定位部325,所述卡销1101对第一滑板3213施加挤压力,所述第一滑板3213在滑动方向上受所述卡销1101的阻碍,停止继续相对所述第一滑槽141滑动。而此时撤销对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的作用力,所述第一滑板3213停留在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预设位置,所述连接件32保持在弯曲状态,以及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维持在呈预设夹角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5和图36所示,所述固定块1712包括大致与所述底板1711大致垂直的导向侧面1713。所述第一定位部110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块1712的定位孔1104,所述定位孔1104位于导向侧面1713。所述第二定位部325包括固定于所述滑动侧壁3221的多个弹片3222。多个所述弹片3222在所述滑动侧壁3221上间隔排列。每一所述弹片3222包括一个固定所述滑动侧壁3221的固定端3223和一个远离所述滑动侧壁3221的抵触端3224,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端3223和所述抵触端3224之间的弹性臂3225。所述弹性臂3225提供所述抵触端3224远离所述滑动侧壁3221的弹性回复力。当所述抵触端3224在所述弹性臂3225的弹性作用下收容于所述定位孔1104内,由于所述定位孔1104 的开设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一滑槽141,所以所述定位孔1104限制所述抵触端3224继续沿所述第一滑槽141滑动,即限制所述第一滑板3213滑动,以实现定位;当所述抵触端3224压缩所述弹性臂3225,所述抵触端3224脱离所述定位孔1104,所述弹片3222可以随所述第一滑板3213滑动。

请继续参阅图30和图37,所述连接件32包括连接链326(图30中虚线框所示)。所述连接链326包括相互转动的第一链节327和第二链节328,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链节327和所述第二链节328之间的第一转轴329。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链326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转轴329,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距离所述第一转轴329相等。在所述连接件32没有相对所述柔性板件31偏移时,所述第一转轴329距离所述第一壳体10与距离所述第二壳体20相等。所述转轴320大致正对所述柔性板件31(见图29)大致几何中位线处。通过所述第一链节327相对所述第二链节328翻转,实现所述连接链326弯折或展开,并且所述连接链326可以对所述柔性板件31进行支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链326包括多个所述第一链节327和多个所述第二链节328,多个所述第一链节327和多个所述第二链节328沿所述转轴320相互交错排列,使得所述多个所述第一链节327和所述第二链节328呈弯折板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8所示,所述连接链326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所述第一链节327和一个所述第二链节328,通过所述第一链节327设置凹槽3275,所述第二链节328设置嵌入所述凹槽3275的凸起3285,通过所述第一转轴329穿过该凹槽3275和凸起3285,所述第一链节327和所述第二链节328共同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329,并相互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37,所述第一链节327包括第一内接部3271和相对所述第一内接部3271设置的第一外接部327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内接部3271和第一外接部3272之间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3273。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壁3273朝另一所述第一侧壁3273在所述第一内接部3271处设有转轴孔,所述第一转轴329穿过所述转轴孔,所述第一链节327的第一内接部327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329。为了避免所述第一链节327在相对所述第一转轴329转动时,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涉,所述第一内接部3271和所述第一外接部3272均设置半圆弧形曲面,所述第一转轴329的大致几何中心轴线与该半圆弧形曲面的大致几何 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一链节327的第一内接部3271对其他部件减小干涉。所述第一链节327为金属件,所述链节327的表面可以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以增加所述连接链326的外观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链节327还可以是弯曲板件,以方便在所述柔性板件31弯曲时,对所述柔性板件31进行支撑。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链节328包括第二内接部3281和相对所述第二内接部3281设置的第二外接部328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内接部3281和第二外接部3282之间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3283。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壁3283朝另一所述第二侧壁3283在所述第二内接部3281处设有转轴孔,所述第一转轴329穿过所述转轴孔,所述第二链节328的第二内接部328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329。所述第二侧壁3283与所述第一侧壁3273大致相平行。并且所述第二侧壁3283与所述第一侧壁3273之间存在间隙,以保证所述第一链节327相对所述第二链节328转动顺畅。为了避免所述第二链节328在相对所述第一转轴329转动时,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涉,所述第二内接部3281设置半圆弧形曲面,所述第二外接部3282设置半圆弧形曲面。所述第一转轴329的大致中心轴线与该半圆弧形曲面的大致几何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二链节328的第二内接部3281对其他部件减小干涉。所述第二链节328也可以是金属件。所述第二链节328的外表面可以采用与所述第一链节327相同的阳极氧化处理,以保持所述第二链节328与所述第一链节327相同外观。

由于所述第一链节327可以相对所述第二链节328翻转至任意角度,所述第一链节327相对所述第二链节328在外界作用力下弯折后,所述柔性板件31(见图29)呈弯曲状,所述柔性板件31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壳体10(见图1)和所述第二壳体20(见图1)分别对所述第一链节327和所述第二链节328产生弹性回复力,若撤销该外界作用力,所述第一链节327和所述第二链节328容易受所述柔性板件31的弹性回复力作用而相互展开。为了使得所述第一链节327与所述第二链节328在呈任意夹角后维持相对固定,并使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在翻转呈任意夹角后维持相对固定状态,所述连接件32(见图30)还包括阻尼机构33。所述阻尼机构33用以对所述连接链326产生弯折阻尼力,使得在对所述连接链326撤销外界作用力后可以维持弯折或展开形状不变。

请参阅图37、图38和图3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机构33包括第一阻 尼组件331,所述第一阻尼组件331包括第一阻尼环3311和第二阻尼环3312。所述第一阻尼环3311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329并随所述第一链节327转动。所述第二阻尼环3312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329并随所述第二链节328转动,所述第一阻尼环3311和所述第二阻尼环3312相互抵触,以产生摩擦阻尼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尼机构33包括多组所述第一阻尼组件331,每一组所述第一阻尼组件331位于所述第一链节327和所述第二链节328之间。所述第一阻尼环3311采用耐磨片制成。所述第二阻尼环3312采用耐磨片制成。所述第一阻尼环3311具有粗糙表面,所述第二阻尼环3312也具有粗糙表面。所述第一阻尼环3311和所述第二阻尼环3312相互抵触转动时,两个所述第一阻尼环3311与所述第二阻尼环3312会产生相互的摩擦阻力。而由于所述第一阻尼环3311和所述第二阻尼环3312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链节327的第一侧壁3273和所述第二链节328的第二侧壁3283,使得该摩擦阻力传导至所述第一链节327和所述第二链节328。所述第一链节327与所述第二链节328相互存在摩擦阻力阻止相互转动,当外界作用力小于该摩擦阻力时,所述第一链节327相对所述第二链节328固定,导致所述柔性板件31维持形状不变,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固定不动。当外界作用力大于该摩擦阻力时,所述第一链节327相对所述第二链节328转动,所述柔性板件31弯曲变形,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当然,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0所示,所述阻尼机构33还可以是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3273并绕所述第一转轴329设置的第一棘刺336,以及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3283并绕所述第一转轴329设置的第二棘刺337,所述第一棘刺336与所述第二棘刺337相抵触,对所述第一链节327和所述第二链节328产生摩擦阻力。

本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阅图37、图38和图39,所述第一阻尼组件331还包括第一弹性圈3313、第二弹性圈3314、第一卡环3315和第二卡环3316。所述第一弹性圈3313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329上,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3273与所述阻尼环3311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圈3314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329上,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二侧壁3283与所述第一阻尼环3311之间。所述第一弹性圈3313对所述第一阻尼环3311提供弹性作用力,所述第二弹性圈3314对所述第二阻尼环3312提供弹性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第一阻尼环3311和所述第二阻尼环3312相互抵触。所述第一卡环3315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329周侧,所 述第一弹性圈3313弹性压缩于所述第一阻尼环3311和所述第一卡环3315之间。所述第一卡环3315对所述第一弹性圈3313进行限位,防止所述第一弹性圈3313在所述第一转轴329上的位置偏移。所述第二卡环3316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329周侧,所述第二弹性圈3314弹性压缩于所述第二阻尼环3312和所述第二卡环3316之间。所述第二卡环3316对所述第二弹性圈3314进行限位,防止所述第二弹性圈3314在所述第一转轴329上的位置偏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329由多根短轴构成,每一所述短轴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链节327和所述第二链节328。所述第一卡环3315和所述第二卡环3316分别卡固于所述短轴3291的两端,方便将所述第一阻尼组件331组装于所述第一链节327和所述第二链节328。所述第一侧壁3273设有第一卡槽3274,所述第二侧壁3283设有第二卡槽3284。所述第一卡槽3274为异形槽,所述第二卡槽3284为异形槽,将所述第一阻尼环3311和所述第二阻尼环3312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3274和所述第二卡槽3284内,以防止所述第一阻尼环3311相对所述第一卡槽3274,以及防止所述第二阻尼环3312相对所述第二卡槽3284转动。所述第一弹性圈3313和所述第二弹性圈3314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卡槽3274和所述第二卡槽3284,减小所述第一链节327和所述第二链节328之间的间隙,提高所述连接链326的支撑性能。所述第一卡环3315和第二卡环3316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槽3274和所述第二卡槽3284底部,但是分别距离所述第一卡槽3274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卡槽3284的底面存在间隙,以对所述第一链节327和所述第二链节328进行保护,防止所述第一弹性圈3313损伤所述第一链节327,防止所述第二弹性圈3314损伤所述第二链节328。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圈3313还可以采用弹簧等其他弹性元件替换,所述第二弹性圈3314还可以采用弹簧等其他弹性元件替换。

请参阅图4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链326还包括第三链节333、第四链节334、第二转轴335和第三转轴336。所述第三链节333为金属件,所述第三链节333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链节327相同的阳极氧化外表面。所述第四链节334为金属件,所述第四链节334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链节327相同的阳极氧化外表面。所述第三链节333通过第二转轴335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链节327的第一外接部3271。所述第四链节334通过第三转轴336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链节328的第二外接部328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链节333的转动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链节327的转动方向。即所述第二转轴335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转轴329。所述第三链节333包括第三内接部3331和相对所述第三内接部3331设置的第三外接部3332,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内接部3331和第三外接部3332之间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侧壁3333。其中一个所述第三侧壁3333朝另一所述第三侧壁3333在所述第三内接部3331处设有转轴孔,所述第二转轴335穿过所述转轴孔,所述第三链节333的第三内接部333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335。所述第二转轴335还穿过所述第一链节327在第一外接部3272处的转轴孔,所述第三链节333相对所述第一链节327相互翻转。多个所述第三链节333与多个所述第一链节327在所述第二转轴335上相互交错排列。所述第三链节333的其中一第三侧壁3333朝相邻另一所述第三链节333的第三侧壁3333延伸有凸台3334,所述凸台3334高度大致等于所述第一链节327的两个第一侧壁3273之间的距离。所述凸台3334弥补相邻两个所述第三链节333的第三侧壁3333之间的空隙,减小相邻两个所述第三链节333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增大所述连接链326对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贴合面积,以使得所述连接链326对所述柔性显示屏40支撑更加稳固。多个所述第三链节333的第三外接部3332构成所述连接件32的第一连接部3211(见图30)。位于所述第二转轴335端部的所述第三链节333在所述第三外接部3332上固定所述第一滑板3213。所述第一滑板3213与位于所述第二转轴335端部的所述第三链节333一体设置。所述第三外接部3332设有平整侧面,所述第一滑板3213大致垂直所述第三外接部3332的平整侧面。所述第二转轴335上其他的所述第三链节333在所述第三外接部3332处固定所述第二滑板3214。多个所述第三链节33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以实现所述连接件32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0(见图1)的第一连接部321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侧壁3333与所述第一侧壁3273大致相平行,并且所述第三侧壁3333与所述第一侧壁3273之间存在间隙,以保证所述第一链节327相对所述第三链节333转动顺畅。为了避免所述第三链节333在相对所述第二转轴335转动时,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涉,所述第三内接部3331和所述第三外接部3332均设置半圆弧形曲面,所述第二转轴335的大致几何中心轴线与该半圆弧形曲面的大致几何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二链节328的第二内接部3281对其他部件减小干涉。所述凸台3334朝向所述第一链节327一侧也设置半圆弧形 曲面。为了使得所述第三链节333与所述第一链节327在呈任意夹角后维持相对固定,并使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在翻转呈任意夹角后维持相对固定状态,所述阻尼机构33还包括多组第一侧边阻尼组件332。每一所述第二阻尼组件332位于所述第一链节327和所述第三链节333之间,用以对所述第三链节333和所述第一链节327产生翻转阻尼力,使得在对所述第三链节333和所述第一链节327撤销外界作用力后可以维持相对固定状态。

如图39和图41所示,所述第二阻尼组件332与所述第一阻尼组件331相同设置。所述第二阻尼组件332的第一弹性圈3313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325上,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一链节327与所述第二阻尼组件332的第一阻尼环3311之间。所述第二阻尼组件332的第二弹性圈3314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325上,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三链节333与所述第二阻尼组件332的第二阻尼环3312之间。

所述第四链节334与所述第三链节333结构相同设置。在所述第四链节334与所述第二链节328装配时,所述第四链节334的凸台3334朝向与所述第三链节333的凸台3334朝向相反。多个所述第四链节334与多个所述第二链节328在所述第三转轴336上相互交错排列。多个所述第四链节334相对所述第三转轴336一侧构成所述第二连接部3212(见图29),实现所述连接件32的第二连接部321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20。所述第四链节334与所述第二链节328在呈任意夹角后维持相对固定,并使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在翻转呈任意夹角后维持相对固定状态,所述阻尼机构33还包括第三阻尼组件340。所述第三阻尼组件340用以对所述第四链节334和所述第二链节328产生翻转阻尼力,使得在对所述第四链节334和所述第二链节328撤销外界作用力后可以维持相对固定状态。所述第四阻尼组件340与所述第一阻尼组件331相同设置。所述第三阻尼组件340的第一弹性圈3313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326上,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二链节328与所述第三阻尼组件340的第一阻尼环3311之间。所述第三阻尼组件340的第二弹性圈3314套设于所述第三转轴326上,并且固定于所述第四链节334与所述第三阻尼组件340的第二阻尼环3312之间。

请参阅图30和图42,由于所述连接件32相对的两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见图1)和所述第二壳体20(见图1),因此需要避免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同时朝一个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或所述第二壳体20滑动。即为了避免所述连接件32相对所述柔性板件31偏移而导致 对所述柔性板件31的支撑失效,所连接模组30还包括限制件34。所述限制件包括34第一端342和相对所述第一端342设置的第二端342,所述第一端341和所述第二端342分别连接于所述柔性板件31和所述连接件32,所述限制件34限制所述连接件32相对所述柔性板件31朝所述第一壳体10或所述第二壳体20偏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341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板件31,所述第二端342对所述连接件32进行限位。所述第一端341距离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相等,所述第二端342对所述连接件32进行限位,以限制所述连接件32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偏移。

请参阅图43、图44和图45,提供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端341朝远离所述第二端342方向设有凸柱343,所述第二端342沿大致垂直所述限制件34长度方向开设转轴孔344。所述柔性板件31在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边311的大致几何中位线位置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链节327相对的焊接孔315,所述凸柱343焊接于所述焊接孔315内,所述第一端341距离所述第一壳体10(见图1)和所述第二壳体20(见图1)相等。如图42所示,所述第一链节327在所述第一内接部3271处开设有开口朝向所述柔性板件31的收容槽3274。所述第一转轴329穿过所述收容槽3274。所述限制件34的第二端342收容于所述收容槽3274内,所述第一转轴329穿过所述第二端342的转轴孔344,所述限制件34在所述收容槽3274内可相对所述第一链节327转动。所述限制件34的第二端342相对所述第一转轴329固定。即所述连接件32大致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的大致几何中位线相对所述限制件34的第二端342固定,实现所述连接件32在大致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几何中位线始终正对所述柔性板件3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边311的几何中位线,限制所述连接件32相对所述柔性板件31偏移,保证了所述连接模组30可以有效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弯曲部分。所述柔性板件31上相对多个所述第一链节327均开设有多个所述焊接孔315,并且所述柔性板件31相对多个所述第二链节327也开设有多个所述焊接孔315。所述第二链节327也开设有所述收容槽327d。所述连接模组30包括多个所述限位件34,多个所述限位件34分别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收容槽3274内,实现所述柔性板件31与所述连接件32的结构更加稳固。

请参阅图46,提供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限制件34在第二端342设有朝向所述第一端341延伸的限位槽345,所述限位槽345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 32,以限制所述连接件32在预设距离内靠近或远离所述柔性板件31。

所述连接模组30包括两个所述限位件34,两个所述限位件34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329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限位件34为封装件,所述限位件34还可以对所述连接件32的两端进行盖合封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34为柔性弯曲件。所述第一端341采用粘接或卡合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柔性板件31的连接侧边313,并随所述连接侧边313一同弯曲或展开。所述第一端341朝所述第二端342延伸有多个凸起346,多个凸起346沿所述连接侧边313长度方向排列,多个所述凸起346对所述连接件32的两端进行遮盖,以提高所述连接模组30的外观结构性能。每一所述凸起346均具有两个相倾斜呈夹角的倾斜侧壁347。相邻两个所述凸起346的倾斜侧壁347呈夹角设置。在所述限制件34随所述柔性板件31展开时,相邻两个所述凸起346的倾斜侧壁347之间存在间隙。在所述限制件34随所述柔性板件31弯曲时,相邻两个所述凸起346的倾斜侧壁347相互靠拢,最终多个所述凸起346相互收缩在一起,共同对所述连接件32的端部进行遮盖。所述限位槽345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凸起346上,该凸起346与所述柔性板件3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边311的大致几何中位线相对。所述限位槽345与所述柔性板件3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边311的大致几何中位线相对,并且所述限位槽345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所述柔性板件3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边311几何中位线。所述第一转轴329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所述限制件34的限位槽345。所述限位槽345的开口边缘呈椭圆形跑道状。所述第一转轴329的两端沿所述限位槽345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槽345。所述限位槽345限制所述第一转轴329相对所述柔性板件31的中心偏移,以限制所述连接件32相对所述柔性板件31偏移。由于在所述第一壳体10相抵所述第二壳体20超过180°时,所述第一转轴329至所述柔性板件31的距离会增大,所述第一转轴329的端部在所述限位槽345的一端朝另一端滑动。所述限位槽345对所述第一转轴329进行导向,防止所述第一转轴329在远离所述柔性板件31时相对所述柔性板件31的大致几何中心偏移,即达到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超过180°,所述连接件32仍然不会相对所述柔性板件31偏移的效果。在所述第一转轴329由所述限位槽345的一端滑动至另一端时,所述第一转轴329无法继续滑动,所述柔性板件31无法继续远离所述第一转轴329。所述第一壳体10无法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继续增大翻转角度, 即保证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在安全夹角范围内相互翻转,保证了所述柔性显示屏40在安全夹角范围内弯曲,防止了所述柔性显示屏40(见图1)出现挠曲。由于所述限制件34采用柔性硅胶材料制成,以方便所述限制件34弯曲,所述限制件34容易受所述第一转轴329摩擦而受损,所以为了增加所述限制件34的使用寿命,所述限制件34在所述限位槽345内套设椭圆形跑道状钢圈348,增加所述限制件34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47,提供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限制件34为一体成型于所述柔性板件31的钢板。所述限制件34的第一端341固定于所述连接侧边313的大致几何中心处,所述第一端341距离所述第一壳体10和距离所述第二壳体20相等。所述第二端342相对所述柔性板件31呈90°弯折。通过预先提供一钣金件,利用冲压工艺对该钣金件的两端进行冲压弯折,获得所述柔性板件31和所述限制件34。所述限制件34的第二端342冲裁出一滑动孔348,所述第一转轴329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限制件34的滑动孔348。所述滑动孔348的开口边缘呈椭圆形跑道状,所述滑动孔348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所述柔性板件3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边311的大致几何中位线。所述第一转轴329的一端设有滑杆3291,所述滑杆3291在所述滑动孔348内滑动,实现所述第一转轴329与所述限制件34的第二端342定位,限制所述第一转轴329相对所述柔性板件31偏移,所述连接件32大致正对所述柔性板件31,保证所述支撑模块30的结构稳固。所述第一转轴329在大致正对所述柔性板件31的方向上滑动,以使得所述柔性板件31可以弯折超过180度,即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0可以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呈超过180°的夹角状。

请参阅图48、图49和图50,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100(见图1)还包括柔性封装件50,所述柔性封装件50用以固定于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侧边。所述柔性封装件50具有封装面51,所述封装面51遮盖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侧边。所述封装面51为所述封装件50的外侧面。所述封装件50还具有相对所述封装面51设置的贴合面52。所述贴合面52贴合于所述限制件34,并对应所述固定孔348设有滑槽512。所述第一转轴329的滑杆3291穿过所述固定孔348,并在所述滑槽512内滑动。所述封装面51具有与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侧边大致相平行的第一边缘53和相对所述第一边缘53设置的第二边缘54,以及多个沿平行所述第一边缘53方向间隔排列的通孔55。所述第一边缘53和所 述第二边缘54随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侧边一起弯折或展开,所述多个通孔55的内部空间受所述第一边缘53和所述第二边缘54弯折而压缩,以使所述柔性封装件50随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侧边弯折而收缩。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所示52所示,所述第二端34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32,所述第一端对所述柔性板件31进行限位,以防止所述连接件32相对所述柔性板件31朝所述第一壳体10或所述第二壳体20偏移。所述柔性板件31的连接侧边313在大致几何中心处设有滑动柱349。所述第二端342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32的第一转轴329端部。所述第一端341设有滑动孔348,所述滑动孔348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柱349。所述滑动孔348的长度方向大致垂直所述柔性板件3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边311的大致几何中位线。

所述壳体组件100(见图1)包括两个所述柔性封装件50,两个所述柔性封装件50分别固定于所述柔性板件31的两个连接侧边313。所述柔性封装件50对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连接模组分进行遮盖。所述柔性封装件50还对所述连接模组30进行遮盖,提高所述壳体组件100的外观性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封装件50采用硅胶材质。所述柔性封装件50与所述柔性板件31在模内一体成型,所述柔性封装件50的第一边缘5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侧边313。所述柔性封装件50的第一边缘53随所述柔性板件31的连接侧边313一起弯曲或展开。每一所述通孔55的开口边缘呈椭圆形跑道装,而且所述通孔55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所述连接侧边313。在所述柔性封装件50弯曲时,所述通孔55内具有足够的受压缩空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55的开口边缘还可以呈圆形,或矩形。所述第一边缘53还可以通过螺钉锁紧于所述柔性板件3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900,所述移动终端900包括显示装置和电子组件300。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00和显示组件200。所述显示组件200包括依次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0、连接模组30和第二壳体20上的柔性显示屏40。所述柔性显示屏40随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相互翻转呈弯折状或展开状。所述电子组件300固定于壳体组件100,电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40,以控制所述柔性显示屏40运行。

所述壳体组件100对所述显示组件200进行承载,同时对所述电子组件300进行防护。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分别对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两端进行支撑。所述连接模组30可进行弯折或展开,并且对所述柔性显示屏40 位于两端之间的连接模组分进行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移动终端900可以是实现小屏显示、或大屏显示、或弯折屏显示的多用途手机,呈现多种使用功能。例如:所述移动终端900在所述柔性显示屏40呈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10可与所述第二壳体20叠合在一起,所述移动终端900可以充当手机使用,方便用户携带,占用空间小。所述移动终端900在所述柔性显示屏40呈一定角度弯折时,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开启,并互成一定夹角,所述移动终端900可以充当作笔记本电脑使用。而当所述移动终端900在所述柔性显示屏40呈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10相对所述第二壳体20开启,并相互平齐,所述移动终端900可以充当平板电脑使用,以增加显示面积,获取更多显示内容,提高用户体验。当然,所述移动终端900也可以是多用途的平板电脑,或多用途的笔记本电脑,或其他具有多种模式切换的多功能电子设备。

请一并参阅图5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显示屏40包括贴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11(见图3)的第一显示部41、贴于所述第二支撑面121的第二显示部4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显示部41和所述第二显示部42的弯折显示部43。所述第一显示部41和所述第二显示部42分别随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相互折叠或开启。所述第一显示部41包括朝向用户的第一显示面和背向用户的第一背面121(见图25),所述第二显示部42包括朝向用户的第二显示面和背向用户的第二背面221(见图25)。所述弯折显示部43随所述第一显示部41相对所述第二显示部42折叠或开启而弯折或展开。如图52所示,所述柔性显示屏40可以随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相开启呈展开状。如图54所示,所述柔性显示屏40可以随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呈夹角而弯折,即所述第一显示部10的第一显示面相对所述第二显示部20的第二显示面翻转超过180°,图53中所述第一显示部41的第一显示面相对所述第二显示部20的第二显示面翻转角度为270°,所述第一显示部41的第一背面121与所述第二显示部42的第二背面221相靠拢。如图55所示,所述柔性显示屏40(见图51)可以随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相叠合而呈折叠状,所述第一显示部41的第一背面121与所述第二显示部42的第二背面221靠拢至贴合状态。如图55所示,所述柔性显示屏40(见图51)还可以随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翻转而呈相打开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7,所述第二显示部42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显示部4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部41的两侧,所述第二壳体20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壳体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壳体20分别支撑两个所述第二显示部42。每一所述第二显示部42与所述第一显示部41之间连接有所述弯折显示部43。每一所述第二壳体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模组30。每一连接模组30对所述弯折显示部43进行支撑。

请参阅图58,所述显示组件200(见图1)还包括封盖所述柔性显示屏40的柔性透光盖板60。所述柔性透光盖板41贴合于所述柔性显示屏40上。所述透光盖板60的周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所述柔性板件31上。所述透光盖板41对所述柔性显示屏40进行防护,并提高所述移动终端900的外观性能。

请参阅图5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组件300(见图1)包括第一电子模组71、第二电子模组72和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子模组71和所述第二电子模组72的柔性电路板73。所述第一电子模组71和所述第二电子模组72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3和所述第二收容腔23。所述第一电子模组71可以由印刷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功能模块构成。所述第一电子模组71可以是主板和设置主板的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天线、摄像头和送受话器等。所述第二电子模组72也可以由印刷电路板和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功能模块构成,所述第二电子模组72不同于所述第一电子模组71,所述第二电子模组72可以是电池、连接器、指纹模组等。

以上是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