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振型换能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557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振型换能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振型换能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共振型换能器作为骨传导产品的发声单元,将音频信号转化为振动能量传递给人体组织与骨骼,进一步传递到听觉神经,从而使佩戴者听到声音。但是,共振型换能器的固定安装形式很容易产生音质受损和震动能量损失的显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共振型换能器固定装置,能够固定共振型换能器301,降低共振型换能器301的漏音,减少音质受损,提高佩戴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种共振型换能器固定装置,其组成包括:外部软体部件101、内部软体部件102、前盖件201、后盖件203、共振型换能器301、固定件302、底部软体部件401;其中,底部软体部件401置于后盖件203内部腔体底部;内部软体部件102置于底部软体部件401之上;共振型换能器301底部置于内部软体部件102的U形底部,共振型换能器301顶部通过固定件302与振动面板303相连;外部软体部件101覆盖振动面板303;前盖件201通过后盖凸环202的凸凹结构与后盖件203结合,同时,前盖件201盖住外部软体部件101;其特征在于共振型换能器固定装置实现了共振型换能器301的固定实现。

进一步,外部软体部件101采用硅胶、塑胶、橡胶中的一种。

进一步,内部软体部件102采用硅胶、塑胶、橡胶中的一种。

进一步,内部软体部件102为U形结构。

进一步,底部软体部件401采用硬度不高材质,包括硅胶、橡胶,也包括EVA。

进一步,前盖件201通过后盖凸环202的凸凹结构与后盖件203结合。

进一步,外部软体部件101底部延伸出环形台阶。

进一步,前盖件201压住外部软体部件101底部环形台阶。

进一步,振动面板303与共振型换能器301通过固定件302连接。

进一步,振动面板303与外部软体部件101之间采用固定粘合连结形式,包括胶水粘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中涉及标记如下:

101 外部软体部件 102 内部软体部件

201 前盖件 202 后盖凸环

203 后盖件

301 共振型换能器 302 固定件

303 振动面板

401 底部软体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说明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释义,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振型换能器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中,前盖件201、后盖件203和振动面板303采用聚碳酸酯树脂中添加ABS塑料形成富有韧性的复合材质;外部软体部件101和内部软体部件102采用硅胶材质;底部软体部件401采用EVA材质;振动面板303与共振型换能器301通过固定件302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振型换能器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中,固定件302选用平头螺丝;振动面板303与外部软体部件101之间采用胶水粘结连结;前盖件201通过后盖凸环202的凸凹结构与后盖件203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种共振型换能器固定装置,能够固定共振型换能器301,降低共振型换能器301的漏音,减少音质受损,提高佩戴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共振型换能器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中,安装实现步骤依此为:

(a)将软体部件401置于后盖件203底部;软体部件401与后盖件203底部接触的侧面可贴双面胶或涂胶水;

(b)将内部软体部件102底部置于软体部件401之上;

(c)将共振型换能器301置于内部软体部件102的U形底部;

(d)通过固定件302将振动面板303固定连接至共振型换能器301;

(e)在振动面板303的外侧表面点涂胶水;

(f)将外部软体部件101覆盖在振动面板303之上;

(g)将前盖件201通过后盖凸环202的凸凹结构与后盖件203结合,同时前盖件201压住外部软体部件101底部环形台阶。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替换、尺寸调整和粘合形式调整,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