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4951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支撑器材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与饮料瓶结合使用的移动终端瓶盖支架。



背景技术:

由于用户对手机、电子书阅读器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使用要求日渐提高,移动终端的处理速度、屏幕显示质量以及屏幕大小都逐渐提升,如现有的智能手机面积较大,单手握持的时候较为困难,因此人们设计出移动终端指环扣,移动终端指环扣的贴板用于贴合在手机背部,使用者可以穿过移动终端指环扣的圆环件,在手持手机的时候加以固定。

当手机安装手机指环后,若想用现有的两侧夹紧式夹持支架的时候,由于手机背部安装的手机指环有一定的厚度,两侧夹持式支架的夹持器对手机夹持的稳定性不高,或是需要设计成具有更大夹持厚度,但当用具有大夹持厚度的夹持器对没有安装手机指环的手机进行夹持时,厚度余量足以使手机振动的同时产生偏移甚至脱落。

现有的一种移动终端瓶盖支架包括平台座,平台座底部设置有开口及与开口连通的内腔,饮料瓶的瓶盖穿过开口并安装至内腔中;平台座上方设置有第一凸起,在第一凸起的周面上端伸出有限位凸起;手机指环可拆卸地套装在第一凸起上,且手机指环抵接于第一凸起的周面,同时限位凸起与手机指环限位配合,饮料瓶作为支撑物而成为支架。

现有的移动终端瓶盖支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市面上饮料瓶上瓶盖大小各异,尽管统一标准的瓶盖螺纹,其瓶盖也根据厂家外观设计的不同要求而具有不相同的的外径,固定尺寸的移动终端瓶盖支架不能使用于多种饮料瓶,若支架内腔设置螺纹直接替代瓶盖,则又会产生卫生问题,导致移动终端瓶盖支架不能长久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稳固且适用范围较广的移动终端瓶盖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瓶盖支架包括盖体和软胶层,盖体的下端敞口,盖体在其下端的开口以内设置容纳腔;盖体的上端伸出有凸起部,凸起部的侧面上伸出有限位部,限位部与盖体之间设有间隔;软胶层包括顶壁和圆筒状的周壁,顶壁连接于周壁的上端,周壁的下端敞口,周壁在其下端的开口以内设置内腔;周壁包括外环壁、内环壁和连接壁,连接壁连接于外环壁的上部与内环壁的下部之间,外环壁的直径大于内环壁的直径;软胶层安装于容纳腔中,外环壁与盖体固定连接,内环壁与容纳腔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状间隙。

由上述方案可见,瓶盖支架与饮料瓶瓶盖之间的接触面由盖体内壁转化为软胶层,软胶层具有较大摩擦系数且具有较大弹性形变量,且软胶层与盖体之间形成的环状间隙给予软胶层更大的形变空间,故移动终端瓶盖支架适用于较大尺寸范围的饮料瓶。

进一步的方案是,顶壁上设置有第一气流口,容纳腔的顶面上设置连通于容纳腔与盖体外部的有第二气流口,第一气流口、第二气流口和内腔相互连通。

由上可见,相互连通的第一气流口、第二气流口和内腔使瓶盖支架与瓶盖之间形成的空间保持与大气连通,保证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的使用流畅。

进一步的方案是,周壁的横截面呈阶梯状,内环壁位于外环壁上方。

由上可见,由于外环壁与盖体固定连接,在瓶盖进入内腔与内环壁接触时,二者之间的摩擦力转化为对软胶层的牵扯力,软胶层产生拉伸状态,能利于瓶盖与支架之间的安装进行。

进一步的方案是,移动终端瓶盖支架还包括压圈,压圈固定于盖体的下端开口处,外环壁夹紧于压圈与盖体之间。

由上可见,外环壁压紧于压圈与盖体之间,利用超声波将压圈和盖体焊接在一起的,在生产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选用不同的软胶层,以满足不同的使用情况。

进一步的方案是,容纳腔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凹陷于容纳腔内周面的环形凹槽,外环壁安装于环形凹槽中。

由上可见,外环壁被环形凹槽所限位,故环形凹槽的设置有效防止软胶层的移位和松脱。

进一步的方案是,在软胶层的轴线方向上,顶壁对第二气流口完全遮挡,在软胶层的轴线方向上,凸起部对第二气流口完全遮挡;凸起部与盖体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连通于第二气流口与盖体的外部之间。

由上可见,第二气流口设计隐密,容纳腔顶面在第一气流口对应位置可设置二维码或其他识别信息等。

进一步的方案是,盖体呈圆柱状,凸起部截面呈圆形,限位部为凸起部周面上伸出的一圈圆环状凸起,凸起部相对于盖体的上端面偏心设置;限位部在盖体上端面上的投影完全位于盖体上端面的轮廓线以内。

由上可见,盖体、凸起部和限位部的截面呈圆形和凸起部偏心设置,有利于挂靠在瓶盖支架上的移动终端实现上扬角度的线性调节,瓶盖支架的使用性能更佳。

进一步的方案是,盖体的上端外沿设置有沿该盖体周向布置的多个支撑斜面,支撑斜面为平面,支撑斜面朝外设置且向上倾斜。

由上可见,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指环扣的贴板抵接在支撑斜面上更稳定,防止挂靠在瓶盖支架上的移动终端设备发生晃动而影响拍摄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是,环状间隙、第一气流口、第二气流口和内腔相互连通。

由上可见,环状间隙的空气可通过第二气流口排处支架外部,移动终端瓶盖支架与瓶盖之间主要通过软胶层的形变而产生更大的摩擦力以加强配合稳定性。

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顶壁与所述容纳腔的顶面密闭连接。

由上可见,顶壁与容纳腔的顶面密闭连接使环状间隙成为密封空间,当瓶盖进入内腔后,软胶层形变而其内空气被压缩,移动终端瓶盖支架与瓶盖之间除了通过软胶层的形变而产生更大的摩擦力,环状间隙内压缩的空气形成推动力而使瓶盖与软胶层之间产生更大的摩擦力,进而加强配合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分别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的结构图和剖视图。移动终端瓶盖支架整体呈瓶盖状,移动终端瓶盖支架包括盖体1以及设置在盖体1上的凸起部2,凸起部2的上端设置有限位部3。凸起部2和限位部3供手机指环扣穿过和挂扣,盖体1下端的开口供饮料瓶的瓶盖插入固定。手机通过指环扣扣合在盖合于饮料瓶上的移动终端瓶盖支架上,手机得以支撑固定。

盖体1、凸起部2和限位部3均采用硬质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的盖体1呈圆柱状,盖体1的下端敞口,盖体1在下端开口以内形成圆柱状的容纳腔10;凸起部2为圆柱状,盖体1的上端面为平面,凸起部2焊接于盖体1的上端面上,限位部3整体呈圆盘状,凸起部2上端的周面处向外伸出一圈圆环形凸起而形成限位部3,限位部3的下端面与盖体1的上端面之间设有一定的间隔以容纳指环扣。

移动终端瓶盖支架还包括软胶层4和用于将软胶层4固定于盖体1上的压圈5,压圈5采用硬质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软胶层4采用邵氏硬度40HA至50HA的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其硬度近似于婴儿奶瓶的奶嘴的硬度。软胶层4整体呈圆盖状,软胶层4包括圆环状的周壁41和连接在周壁41上方的顶壁43,周壁41与顶壁43一体成型,周壁41与顶壁43之间密闭连接,密闭连接指周壁41上端面整圈密封地与顶壁43连接。顶壁43呈圆筒状,顶壁43的外沿周边与周壁41的上端面整体连接,顶壁43对周壁41的上端开口进行整体覆盖。顶壁43的中央设置有连通顶壁43上下两端的第一气流口44,第一气流口44呈圆形。

周壁41中部形成内腔45,内腔45与周壁41下端的开口相连通。周壁41整体呈环状,且周壁41的截面呈阶梯状,周壁41包括外环壁412、内环壁411和连接壁413,外环壁412的外径大于内环壁411的外径,且内环壁411整体位于外环壁412的上方,连接壁413连接于内环壁411的下端与外环壁412的上端之间;压圈5为圆环状,压圈5的截面呈L型,压圈5包括环状的压紧凸起51。

容纳腔10的内周面在靠近盖体1下端敞口处设置有内陷的环形凹槽14和相对于环形凹槽14内凹的环形卡槽15,环形凹槽14与外环壁412尺寸匹配,环形卡槽15与压圈5尺寸匹配。

在进行软胶层4的安装时,先将软胶层4从盖体1的下端开口放置到容纳腔10中,此时外环壁412与环形凹槽14紧密配合;后将压圈5安装到容纳腔10的敞口处,压圈5的外周与环形卡槽15过盈配合而卡紧,压圈5上的压紧凸起51与外环壁412紧密配合,压紧凸起51与容纳腔10的内周面共同作用对外环壁412进行抵压夹紧。

由于外环壁412的外径大于内环壁411的外径,内环壁411与容纳腔1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一圈环状间隙101。

结合图3和图4,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盖体1和凸起部2之间焊接而成,盖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一个圆形凹槽17,圆形凹槽17的直径大于凸起部2的外径,凸起部2安装至圆形凹槽17中,凸起部2与圆形凹槽17之间形成缝隙122;圆形凹槽17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气流口11,第二气流口11连通于盖体1的外部与容纳腔10之间;凸起部2的底部设置有环状高台,环状高台上设置有缺口121,缺口121和上述的缝隙122之间相互连通而组成气流通道12,气流通道12与第二气流口11相连通。

软胶层4安装到盖体1上的准确位置后,根据软胶层4设计的不同高度,顶壁43可贴近、邻接或抵接于容纳腔10的顶面16,顶壁43可选择地与顶面16固定连接或不连接。当顶壁43与顶面16选择保持非连接状态时,由于软胶层4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无论顶壁43贴近、邻接或抵接于容纳腔10的顶面16,环状间隙101均仅可通过顶面16与顶壁43之间的间隙102实现与第一气流口44、第二气流口11和内腔45相互连通;当顶壁43一整圈地与顶面16密闭连接时,环状间隙101则成为密封空间。

在软胶层4的轴线方向上,顶壁43从第二气流口11的下方对第二气流口11完全遮挡,同时凸起部2也从第二气流口11的上方对第二气流口11完全遮挡;但由于软胶层4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第一气流口44和第二气流口11能保持气流的流通。

结合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当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盖合到饮料瓶400的瓶盖410上后,瓶盖410位于软胶层4的内腔45中,瓶盖410的外周面与软胶层4的内周面紧密接触而使二者之间产生较大摩擦,进而实现稳固的盖合连接。

而其中,当环状间隙101、第一气流口44、第二气流口11和内腔45相互连通时,瓶盖410进入内腔45的过程中,内腔45中的空气在瓶盖410的推动下经第一气流口44、第二气流口11和气流通道12流出,同时尺寸较大的瓶盖410对软胶层4的周壁41进行扩撑,进而对环状间隙101的空间进行压缩,环状间隙101的空气经过间隙102、第二气流口11和气流通道12排出。

若环状间隙101为密封空间,瓶盖410进入内腔45的过程中,尺寸较大的瓶盖410对软胶层4的周壁41进行扩撑,环状间隙101的空间减小,环状间隙101中的空气压缩而形成更大的反作用力作用于瓶盖410上,进而使软胶层4与瓶盖410之间的摩擦力增大。

结合图4和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盖体1、凸起部2以及限位部3的外周轮廓线均呈圆形,凸起部2与限位部3同心设置,二者的圆心均为o2,盖体1上端面的圆心为o1,圆形o2相对于圆形o1具有偏心距s;凸起部2的直径为d2,限位部的直径为d3,盖体1上端面的直径为d1,直径d1大于直径d3,直径d3大于直径d2,因此,限位部3在盖体1上端面的投影完全位于盖体1上端面的轮廓线以内,凸起部2在盖体1上端面上的投影完全位于限位部3的轮廓线以内。

结合图4、图5和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盖体1的上端外沿处还设置有沿盖体1周向布置的多个支撑斜面13。支撑斜面13为平面,支撑斜面13朝外设置且向上倾斜。支撑斜面13的数量为10个以上,且每个支撑斜面13的大小相同,支撑斜面13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约为45度。

当手机200后壁已贴上指环扣300后,指环扣300的贴板320位于手机200背部,指环扣300的圆环件310可相对于贴板320转动和摆动。先将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盖合到饮料瓶上,后将手机200通过圆环件310扣合到凸起部2上,凸起部2上的限位部3将对圆环件310限位,手机200将被稳固地支撑起来。而此时在手机的自重作用下,贴板320的后边将抵接到支撑斜面13处,从而使手机200具有当前固定的上扬角度,且手机200不会发生晃动;而当将手机200相对于移动终端瓶盖支架进行转动操作后,由于凸起部2的偏心设置,圆环件310与凸起部2的抵接位置改变,进而使贴板320与支撑斜面13的抵接点发生改变,手机200的上扬角度也随之发生改变。

具有良好弹性形变的软胶层以及环状间隙的设置使移动终端瓶盖支架适用于一定尺寸范围内的多种瓶盖,相互连通的第一气流口、第二气流口和内腔使瓶盖支架与瓶盖之间形成的空间保持与大气连通,保证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的使用流畅。

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盖体61的外轮廓并不限于圆柱状,盖体61中容纳腔63的内周面也仅不限于圆弧面,盖体61的周壁611两侧均可设置为不规则面。凸起部64为细长杆状凸起,限位部641也为凸起部64的侧面上伸出的长形伸出部,且盖体61上可设置多个凸起部64。

软胶层62中,外环壁623与内环壁621可设置较大的直径差而使环状间隙63具有更大的体积,此时采用硬度更低的软胶材料,可使移动终端瓶盖支架对瓶盖的尺寸适应范围扩大。

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瓶盖支架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凸起部74整体呈T字型,凸起部74为细长凸起,凸起部74的上两侧分别设置细长凸起而形成限位部741;软胶层72中,内环壁721的下端面位于外环壁723的上端面以下,周壁720的截面呈Z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