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4066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背景技术:

扬声器模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和声信号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通信便携式电子设备越来越小巧,对微型电声器件尺寸和音质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扬声器模组的模组外壳通常可以分为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围成的密封的空腔内收容有微型扬声器单体,微型扬声器单体通过一柔性电路板与设备的电路板连接,实现扬声器功能。

上述扬声器模组,上壳和下壳围成一空腔,因空空腔积较小,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声音的音效差;且扬声器由于发热效应,封闭的空腔气压上升,易损伤扬声器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频声音音效好的扬声器模组。

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上壳、下壳、设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的扬声器,所述上壳的中部设有一容纳所述扬声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一侧设有一换气孔,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换气孔上端的一安装平台和固设于所述安装平台上端的一吸音棉,所述安装平台设有一与所述换气孔相对的通孔和与所述通孔连接的导气槽,所述导气槽的自由末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平台的边缘,所述换气孔用于连通外部空气,所述吸音棉用于吸收噪音。

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扬声器模组,通过在上壳的容纳槽的一侧设置一换气孔,以平衡上壳和下壳形成的密封的空腔内的气压,同时在所述换气孔的上端设置一吸音棉,用以吸收所述空腔内的噪音和所述换气孔换气时产生的气流噪音,通过设置所述安装平台并在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通孔和导气槽,避免吸音棉堵塞所述换气孔,且所述导气槽具有阻尼效果,极大的降低了所述空腔内的噪音干扰,达到提供一种低频声音音效好的扬声器模组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棉通过一密封件与所述安装平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的长度为所述吸音棉的长度的0.5至1倍。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平台的上表面的面积与所述吸音棉下表面的面积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密封连接,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形成一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孔设有至少一个,每一所述换气孔上均设有一所述安装平台和一所述吸音棉。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孔外侧的边缘设有一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自由末端延伸至所述上壳外侧的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换气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漏斗形,且所述换气孔开口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上壳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换气孔的孔径。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与所述吸音棉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至少一定位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圈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扬声器模组装配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圈I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扬声器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圈II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上壳10、下壳20、设于所述上壳10和所述下壳20之间的扬声器30,所述扬声器30通过一柔性电路板31与设备的电路板连接,所述上壳10的中部设有一容纳所述扬声器30的容纳槽11,可以理解的,所述上壳10和所述下壳20之间形成一密闭的空腔。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11的一侧设有一换气孔12,所述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换气孔12上端的一安装平台40和固设于所述安装平台40上端的一吸音棉50,所述安装平台40设有一与所述换气孔12相对的通孔41和与所述通孔41连接的导气槽42,所述导气槽42的自由末端延伸至所述安装平台40的边缘,可以理解的,所述换气孔12用于连通外部,使外部的空气能够进入所述空腔内,以保证所述空腔内的空气平衡,所述吸音棉50用于吸收噪音,具体的,吸音棉50是一种人造无机纤维。采用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等天然矿石为主要原料,配合一些纯碱、硼砂等化工原料熔成玻璃。在融化状态下,借助外力吹制式甩成絮状细纤维,纤维和纤维之间为立体交叉,互相缠绕在一起,呈现出许多细小的间隙。

可以理解的,在扬声器模组中,通过设所述吸音棉50,且所述吸音棉50含有许多细小的间隙,这些间隙,里面实际是相互串通的气孔,气体在里面流动,达到增加空腔的体积的效果,进而提高了扬声器模组的低频声音的音效。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10的形状为“L”形,所述上壳10包括第一弯折部(图未标出)和第二弯折部(图未标出),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扬声器30设于一第一弯折部的中间,所述安装平台40设于第二弯折部的自由末端,可以理解的,所述扬声器30发出的声音会对所述吸音棉50产生干扰,通过将所述安装平台40设于离所述扬声器30较远的位置,减少所述扬声器30对所述吸音棉50的干扰。

上述扬声器模组,通过在上壳10的容纳槽11的一侧设置一换气12孔,以平衡上壳10和下壳20形成的密封的空腔内的气压,同时在所述换气孔12的上端设置一吸音棉50,用以吸收所述空腔内的噪音和所述换气孔换12气时产生的气流噪音,通过设置所述安装平台40并在所述安装平台40上设置通孔41和导气槽42,避免吸音棉50堵塞所述换气孔12,具体的,所述通孔41与所述换气孔12相对应的设置,可以理解的,所述导气槽42不仅用于将所述换气孔12中的空气导入所述空腔,且通过上述结构明显可知,所述导气槽42具有阻尼效果,极大的降低了所述空腔内的噪音干扰,当所述扬声器发出低频声音时,因所述吸音棉50使空腔的体积增大,且通过吸音棉50和所述导气槽42的吸音效果,使得空腔内无噪音干扰,达到提供一种低频声音音效好的扬声器模组的目的。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导气槽42达到更好的阻尼效果,所述吸音棉50通过一密封件60与所述安装平台4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60的横截面的面积与所述吸音棉50的横截面的面积相同,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平台40的上表面的面积与所述吸音棉50下表面的面积相等,即所述吸音棉50完全覆盖所述安装平台40,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吸音棉50只需覆盖所述通孔41和所述导气槽42即可。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60为背胶,背胶主要由合成橡胶和树脂及橡胶油等混合加热成熔融状态再涂布于打印介质等基材上而制成的一种背胶制品,成本低廉是其最大的优点,缺陷是粘性受温度影响较明显,保存时间较短。但它有较强的粘合力;热稳定性佳,无杂质、操作性好,防水性极好,优秀的耐候性;热熔压敏胶是一种可塑性的粘合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物理状态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而化学特性不变,其无毒无味,属环保型化学产品,可以理解的,所述吸音棉50通过背胶与所述安装平台40连接,同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良好的粘性,实用性好。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气孔12设有一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所述扬声器模组的体积及内部结构,相应的设置至少一个所述换气孔12,可以理解的,在每一所述换气孔12上均设有一所述安装平台40和一所述吸音棉50。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气孔12外侧的边缘设有一避让槽13,所述避让槽13自由末端延伸至所述上壳10外侧的侧边,可以理解,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所述上壳10和所述下壳20的端面均抵靠设备的外壳,导致所述换气孔12的堵塞,进而无法实现换气的功能,通过设置所述避让槽31,使空气从所述上壳10的两侧进入所述换气孔12。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气孔12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漏斗形,且所述换气孔12开口较小的一端朝向所述上壳10的外侧,可以理解的,当气流从一较大的空间进入一较小的空间时,气流会产生声音,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外部空气从一个较小的开口进入一个较大的开口,避免气流产生声音。

可以理解的,为了使所述通孔41具有一个良好的导气效果,所述通孔41的孔径大于所述换气孔12的孔径。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吸音棉50充分的固定,所述下壳20与所述吸音棉相50对应的位置设有至少一定位柱21,所述定位柱抵靠于所述吸音棉的上端。

请参阅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扬声器模组,所述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60的长度小于所述吸音棉50的长度,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60的长度可以自由调节,进而调节所述导气槽42的阻尼效果,可以理解的,为了保证所述导气槽基本的导气效果,所述密封件60的长度为所述吸音棉50的长度的0.5至1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