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芯光纤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8168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1芯光纤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1芯光纤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都是采用光端机作为基本的光发送、接收设备,发送和接收各占用1芯光纤实现数据的传送,即用2芯光纤(1收1发)来实现通信系统的连接,如图1所示。然而,现有光纤线路资源不足,线路扩容和改建受诸多因素制约,建设周期较长。比如有的地段没有管孔或管孔资源紧缺等一系列的现实难题,导致敷设新光缆有一定难度,所以充分利用好线路资源刻不容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1芯光纤通信系统,包括光发送设备、1芯光纤、隔离分光器和光接收设备。光发送设备用于信号的复用和电/光变换;1芯光纤用于光信号的传输;隔离分光器用于光信号的隔离和分配,避免自发自收现象的产生;光接收设备用于光/电变换和信号的解复用。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1芯光纤通信系统,所述的隔离分光器为1分2的隔离分光器,其分光比为50%。隔离分光器的F1接口、F2接口分别与光发送设备和光接收设备连接,隔离分光器的F0接口连接1芯光纤。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1芯光纤通信系统,隔离分光器的接头为FC头、SC头或LC头等,用于满足不同设备光纤接头的连接需求。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1芯光纤通信系统,光发送设备和光接收设备为光端机。光端机与终端业务设备相连接。

优选地,光端机连接的终端业务设备为程控交换机。

优选地,光端机连接的终端业务设备为协议转换器,所述的协议转换器的网口分别连接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1芯光纤通信系统,光发送设备为光发送板,光接收设备为光接收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1芯光纤通信系统,适应于汇接局至汇接局或汇接局至支局。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优化光发送设备和光接收设备与隔离分光器等硬件设备的连接,改变了通信制式,实现了1芯光纤收发信号,解决了现有光纤线路资源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附图中,

图1为传统光纤通信系统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为1芯光纤通信系统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为单个1分2的隔离分光器示意图;

图4为2个1分2的隔离分光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1芯光纤通信系统的网络测试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1芯光纤通信系统实施例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为隔离分光器的接口示意图。

1芯光纤通信系统包括光发送设备、1芯光纤、隔离分光器和光接收设备。光发送设备用于信号的复用和电/光变换;1芯光纤用于光信号的传输;隔离分光器用于光信号的隔离和分配,避免自发自收现象的产生;光接收设备用于光/电变换和信号的解复用。图2中的光接收设备和光发送设备为光端机。

如图2所示,1芯光纤通信系统利用隔离分光器与光端机和光纤的连接来实现,也就是使用1套1分2的隔离分光器,其分光比为50%,在1芯光纤上开通1套光端机。隔离分光器1的F1接口、F2接口分别与A端光端机的发送接口TX和接收接口RX连接,隔离分光器2的F1接口、F2接口分别与B端光端机的TX和RX连接,隔离分光器1和隔离分光器2的F0接口分别在A端、B端连接同一根光纤。A端、B端的光端机分别与终端业务设备连接。

如图3所示的1分2的隔离分光器,其分光比为50%,隔离分光器的接头有FC头、SC头和LC头等,用于满足不同设备光纤接头的连接需求。

隔离分光器的性能测试:

1.单个1分2的隔离分光器的性能测试

如图3所示的隔离分光器,分别在F0、F1、F2端连接发光器,在另外2端连接光功率计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在F0端加发光器:F0(22.55db),F1(27.82db),F2(26.32db)。

在F1端加发光器:F1(22.55db),F0(28.27db),F2(51.46db)。

在F2端加发光器:F2(22.55db),F0(25.69db),F1(50.59db)。

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F0接口发送的光信号,可以传送到F1、F2接口而且光功率基本相同;F1接口发送的光信号只能传送到F0接口,不能传送到F2接口,同样,F2接口发送的光信号只能传送到F0接口,不能传送到F1接口;隔离分光器有约5db的光衰减。

2.2个1分2的隔离分光器(分光比50%)连接性能测试

图4为两个1分2的隔离分光器的连接示意图,两个隔离分光器F0接口连接在1根1芯光纤上。

1)如图4所示的两个1分2的隔离分光器,分别在F1、F2、F3、F4端连接发光器,在另外3端连接光功率计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在F1端加发光器:F1(22.55db),F3(33.23db),F4(33.59db),F2(≥50db)。

在F2端加发光器:F2(22.55db),F3(34.12db),F4(33.89db),F1(≥50db)。

在F3端加发光器:F3(22.55db),F1(31.39db),F2(33.59db),F4(≥50db)。

在F4端加发光器:F4(22.55db),F1(32.55db),F2(32.49db),F3(≥50db)。

2)如图4所示的2个1分2的隔离分光器,分别在F1、F3接口连接发光器,在F2和F4接口连接光功率计;在F2、F4接口连接发光器,在F1和F3接口连接光功率计,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在F1、F3端加发光器:F1(22.55db),F3(22.55db),F4(33.71db),F2(33.55db)。

在F2、F4端加发光器:F2(22.55db),F4(22.55db),F1(33.89db),F3(33.59db)。

综合上述两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F1接口作为发光接口不接收对端F3发来的光信号,两者不相互抵消;并且F1接口发送的光信号不会传送到F2,即不产生自发自收现象。

因此隔离分光器能把光纤的利用率提高到100%。

距离为7.8Km的A端、B端两个传输站的实际测试

按照图2所示完成设备连接,用光功率计测试各点的光功率。

A站测试的数据:

A站光端机的发光功率(TX):0.75db;

隔离分光器1的F1接口光功率:0.75db;

隔离分光器1的F0接口光功率:-2.23db;

隔离分光器2的F0接口光功率:-4.56db;

隔离分光器2的F2接口光功率:-7.73db;

B站光端机的接收光功率:-7.73db。

B站测试的数据:

B站光端机的发光功率(TX):0.98db;

隔离分光器2的F1接口光功率:0.98db;

隔离分光器2的F0接口光功率:-2.19db;

隔离分光器1的F0接口光功率:-4.49db;

隔离分光器1的F2接口光功率:-7.6db;

A站光端机的接收光功率:-7.6db。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算出线路损耗为:两个隔离分光器F0接口光功率电平的差值-2.23db-(-4.56)db=2.33db,每个隔离分光器的固有光衰耗为隔离分光器F1、F0接口光功率的差值,隔离分光器1衰减为0.75db-(-2.23)db=2.98db,隔离分光器2衰减为-4.56-(-7.73)db=3.17db。测试的接收光功率均在光端机的接收灵敏度范围内。连通后对光端机的2M通道逐一进行测试,均无误码。

业务运行稳定性测试

1.终端业务设备为程控交换机

将程控交换机的数字中继线调到A、B传输站的光端机上,进行指定电路的呼入呼出测试,测试结果均正常。

2.终端业务设备为协议转换器

图5为1芯光纤通信系统的网络测试连接示意图。

选定A、B传输站光端机的第1个数字通道作为测试通道,分别连接1个协议转换器(2M接口转换为网口),协议转换器的网口分别连接计算机,连接如图5所示。

将2台计算机的IP地址设置为同一个网段的地址,进行互ping IP地址,测试结果无丢包现象。

以上实验适用于光缆线路衰减和隔离分光器的衰减都能够满足接收端光功率要求的情况。

因此,1芯光纤通信系统能把光纤的利用率提高到100%。

如果光缆线路较长,衰减较大无法达到光端机的接收光功率的要求,可更换大功率长距离光发送板或更换高灵敏度的光接收板,实现通信设备的连接和业务的开通。

传输距离的局限性测试

为了测算出1芯光纤通信系统的最长传输距离,选用一对1000M光电转换器,发光功率(—3db)、接收灵敏度(—28db),1个1分2的隔离分光器实验得出4db左右,光电转换器允许的光衰减约25db,减去2个1分2的隔离分光器固有衰减约8db,剩余的17db为光缆线路允许的衰减值,长途光缆线路要留出5db左右的衰减,市内局间光缆预留3db的衰减值足以。光缆线路的固有衰减为0.36db/km,按照理论计算传输距离可达到(17-3)db/0.36(db/km)=38.89公里。

光缆的各种连接损耗值受到诸多因素(人为、环境等)的影响,使得光缆线路的衰减无法达到理想值,造成1芯光纤通信系统的使用距离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偏差。实验测得的最长距离为43Km,适应于汇接局与汇接局,汇接局至支局间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