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设备之间的无线通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3586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控制设备之间的无线通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设备之间的无线通讯系统。



背景技术:

PLC和DCS是常见的控制设备,在许多复杂的控制系统内,需要多个控制设备相互联动,因此需要控制设备之间能够进行信号的传输。

现有技术中,控制系统内的多个控制设备采用线缆连接,如光纤等,但是这样成本比较高昂。以光纤通讯为例,按照5台PLC计算,需要中间布置专用的光电转换器5个,成本为10万多元,光纤滑环20万元,800米复合电缆200万元,成本巨大。此外,在安装光纤时也需要产生许多人力成本。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设备之间的无线通讯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基本技术方案如下:

控制设备之间的无线通讯系统,包括多个控制设备,每个控制设备的信号端连接有天线,各控制设备之间通过天线通信连接。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多个控制设备包括一中心控制设备和围绕该中心控制设备设置的周边控制设备,所述天线为全向天线。此类系统架构适用于控制设备间距离不太远或相对位置不固定的情形。

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多个控制设备包括相对方向固定的控制设备,相对方向固定的控制设备的信号端均连接定向天线。此类系统架构适用于控制设备之间相对方向确定,但距离不确定或较远的情形。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设备为PLC控制器或DCS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无线通讯系统,不再使用传统的光纤连接控制系统中的各控制器,而是在每个控制设备的信号端连接天线,通过天线传输信号,实现了无线通讯,这样节省了购买和安装光缆产生的成本。在移动控制设备时也不需要拆卸连接线缆,节省了工作时间和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通讯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无线通讯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发明,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设备用的无线通讯系统。在该系统内包括多个控制设备,这些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能固定,也可能不固定,但是控制设备之间需要进行通信以实现联动控制。本实施例的基本构思是在每个控制设备的信号端连接天线,这样各个控制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天线通信连接。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不再需要线缆,这样可以省去大量购买线缆、光电转换器等成本,在移动控制设备时也更加方便,不需要拆卸线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控制设备可以是PCL控制器也可以DCS控制器。

天线可以采用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全向天线水平方向上表现为360°都均匀辐射,无方向性,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有一定宽度的波束,一般情况下波瓣宽度越小,增益越大。全向天线适用于控制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方向不固定的情况使用,但最好各设备之间的距离不要太长(如100米左右),因为全向天线无方向性,传播的覆盖面大但是传播距离稍差一些。定向天线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特别强,而在其他的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则为零或极小,因此适用于多个控制设备中包括方向相对固定的控制设备的情形(如在铁轨上移动过的设备),此时控制设备的之间的方向固定,但是距离可以不固定,甚至是较远(远到几公里,近到几十米),这种情况下采用定向天线,传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设备之间的无线通讯系统,包括多个控制设备,本实施例为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的信号端连接有全向天线,其中一个控制设备1位于中心,作为中心控制设备,其他的控制器2为周边控制设备,分散在中心控制设备的周围。各控制设备之间通过全向天线进行通信。其中中心控制设备可以作为主控制设备,用于作为其他控制设备的通信中继或协调其他控制设备工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彼此方向相对固定的控制设备,其中控制设备3、4位于一侧,控制设备5位于另一侧,控制设备5和控制设备3的相对方向固定,控制设备5和控制设备4的相对方向也固定。本实施例中的控制设备为PLC控制器。这些控制设备的信号端连接定向天线,用于定向发送和接收电磁波。此时控制设备之间的方向确定,但是距离长短可以不确定,发明人也可以在不改变方向的条件下灵活调整控制设备之间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将无线通讯应用在控制设备(如PLC控制器)之间的实时通讯,大大简化了现场电缆布置,减少了高昂的转换设备费用,在部分需要在高压电缆中需要光纤的复合电缆中,节省了光纤,大大降低了电缆费用。仅需要电源电缆即可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通讯,联锁控制采用无线通讯即可解决。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实用新型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