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呼叫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43116发布日期:2018-07-13 21:3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说明书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急呼叫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医疗环境中,对于一些入院患者可能随时遭遇一些紧急的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要求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赶到并及时的作出处理,否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在日常的医疗环境中,由于人员较密集,并且医护人员的流动性较高,因此对于患者而言,在遭遇一些紧急的突发事件时,如何能够快速的呼叫自己的责任医护人员及时赶到,对于保障自身生命安全则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说明书提出一种紧急呼叫方法,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医疗终端上传的紧急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紧急呼叫请求携带用户的身份信息;

响应于所述紧急呼叫请求,生成紧急呼叫指令,并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

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以使所述手持终端响应所述紧急呼叫指令向所述责任医护人员发送呼叫信号。

可选的,所述服务端保存了用户的身份信息与责任医护人员的对应关系;

所述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包括:

查询所述对应关系,以确定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

可选的,所述服务端保存了责任医护人员与手持终端的绑定关系;

所述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包括:

查询所述绑定关系,以确定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绑定的手持终端;

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绑定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部署了无线接入设备;

所述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包括:

通过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与所述无线接入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预先部署了若干医疗终端;所述医疗终端与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

所述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包括:

采集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的各医疗终端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

通过所述病区中所述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

通过所述病区中所述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一个或者多个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包括:

定位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与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的各医疗终端的距离;

通过所述病区中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距离最小的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

通过所述病区中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一个或者多个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还包括: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中,与所述医疗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手持终端;或者,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通过与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分别下发至所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则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中,与所述医疗终端的距离最小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还包括:

通过所述病区中的多个医疗终端,按照预设的时长间隔,依次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

通过所述病区中的多个医疗终端,按照预设的时长间隔,同时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包括:

在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中添加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指示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响应所述紧急呼叫指令;

将添加了标识信息的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所有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包括

基于预设的时长间隔,向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周期性下发所述紧急呼叫指令,直到收到所述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时停止。

可选的,还包括: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未查询到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基于预设的时长间隔,向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所有的手持终端,周期性下发所述紧急呼叫指令,直到收到任一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时停止;

当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后,收到任一目标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时,向所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中所述目标责任医护人员以外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下发紧急呼叫被处理的提示消息。

本说明书还提出一种紧急呼叫方法,应用于医疗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

响应于检测到的紧急呼叫事件,生成与所述紧急呼叫事件对应的紧急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紧急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将所述紧急呼叫请求上传至服务端,以使服务端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并生成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医疗终端。

可选的,所述医疗终端面向用户提供紧急呼叫按键;

所述检测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包括:

监听用户针对所述紧急呼叫按键的触发事件;

确定监听到的触发事件是否为预设事件;

如果监听到的触发事件为预设事件,则确定检测到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

本说明书还提出一种紧急呼叫装置,应用于服务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接收医疗终端上传的紧急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紧急呼叫请求携带用户的身份信息;

查询模块,响应于所述紧急呼叫请求,生成紧急呼叫指令,并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

下发模块,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以使所述手持终端响应所述紧急呼叫指令向所述责任医护人员发送呼叫信号。

可选的,所述服务端保存了用户的身份信息与责任医护人员的对应关系;

所述查询模块:

查询所述对应关系,以确定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

可选的,所述服务端保存了责任医护人员与手持终端的绑定关系;

所述下发模块:

查询所述绑定关系,以确定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绑定的手持终端;

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绑定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部署了无线接入设备;

所述下发模块:

通过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与所述无线接入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预先部署了若干医疗终端;所述医疗终端与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

所述下发模块:

采集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的各医疗终端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

通过所述病区中所述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

通过所述病区中所述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一个或者多个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所述下发模块:

定位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与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的各医疗终端的距离;

通过所述病区中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距离最小的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

通过所述病区中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一个或者多个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所述下发模块进一步: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中,与所述医疗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手持终端;或者,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则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中,与所述医疗终端的距离最小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所述下发模块进一步:

通过所述病区中的多个医疗终端,按照预设的时长间隔,依次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所述下发模块:

在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中添加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指示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响应所述紧急呼叫指令;

将添加了标识信息的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所有的手持终端。

可选的,所述下发模块:

基于预设的时长间隔,向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周期性下发所述紧急呼叫指令,直到收到所述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时停止。

可选的,所述下发模块: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未查询到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基于预设的时长间隔,向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所有的手持终端,周期性下发所述紧急呼叫指令,直到收到任一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时停止;

当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后,收到任一目标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时,向所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中所述目标责任医护人员以外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下发紧急呼叫被处理的提示消息。

本说明书还提出一种紧急呼叫装置,应用于医疗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检测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

生成模块,响应于检测到的紧急呼叫事件,生成与所述紧急呼叫事件对应的紧急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紧急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上传模块,将所述紧急呼叫请求上传至服务端,以使服务端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并生成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医疗终端。

可选的,所述医疗终端面向用户提供紧急呼叫按键;

所述检测模块:

监听用户针对所述紧急呼叫按键的触发事件;

确定监听到的触发事件是否为预设事件;

如果监听到的触发事件为预设事件,则确定检测到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

本说明书还提出一种紧急呼叫系统,包括:

至少一医疗终端,用于检测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响应于检测到的紧急呼叫事件,生成与所述紧急呼叫事件对应的紧急呼叫请求,并将生成的紧急呼叫请求上传至服务端;其中,所述紧急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服务端,用于接收医疗终端上传的紧急呼叫请求;响应于所述紧急呼叫请求,生成紧急呼叫指令,并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以及,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至少一手持终端,所述手持设备由医护人员持有,用于响应服务端下发的紧急呼叫指令向所述责任医护人员发送呼叫信号。

本说明书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促使:

接收医疗终端上传的紧急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紧急呼叫请求携带用户的身份信息;

响应于所述紧急呼叫请求,生成紧急呼叫指令,并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

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以使所述手持终端响应所述紧急呼叫指令向所述责任医护人员发送呼叫信号。

本说明书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促使:

检测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

响应于检测到的紧急呼叫事件,生成与所述紧急呼叫事件对应的紧急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紧急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将所述紧急呼叫请求上传至服务端,以使服务端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并生成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医疗终端。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患者可以通过持有的医疗终端向服务端发起紧急呼叫请求,并由服务端基于该患者的身份信息,来查询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然后向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下发相应的紧急呼叫指令,来触发该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响应该紧急呼叫指令,向责任医护人员发出呼叫信号,从而使得患者在遭遇紧急的突发事件时,可以通过持有的医疗终端及时的呼叫自己的责任医护人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紧急呼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紧急呼叫系统的架构图;

图3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承载一种紧急呼叫装置的服务器所涉及的硬件结构图;

图4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所述紧急呼叫装置的逻辑框图;

图5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另一种紧急呼叫装置的医疗终端所涉及的硬件结构图;

图6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所述紧急呼叫装置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旨在提出一种,在医疗环境下,患者在遭遇紧急的突发事件时,可以通过持有的医疗终端及时的呼叫自己的责任医护人员的技术方案。

在实现时,患者在遭遇紧急的突发事件时,可以通过持有的医疗终端向服务端发起紧急呼叫;例如,医疗终端可以面向患者提供一个紧急呼叫按键,当患者遭遇紧急的突发事件时,可以诸如点击或者按压等方式,来向服务端发起紧急呼叫。

而医疗终端可以检测由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并对检测到的紧急呼叫事件进行响应,生成对应的紧急呼叫请求,并在紧急呼叫请求中携带该患者的身份信息,然后将该紧急呼叫请求上传给服务端。

而服务端在收到该紧急呼叫请求后,一方面,可以读取该紧急呼叫请求中携带的患者的身份信息,然后基于该患者的身份信息查询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另一方面,还可以基于该紧急呼叫请求生成相应的紧急呼叫指令,然后将该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该责任医护人员持有的手持终端。

而该责任医护人员持有的手持终端在收到上述紧急呼叫指令后,可以响应该紧急呼叫指令,向该责任医护人员发出呼叫信号。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患者通过持有的医疗终端向服务端发起紧急呼叫请求,并由服务端基于该患者的身份信息,来查询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然后向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下发相应的紧急呼叫指令,来触发该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响应该紧急呼叫指令,向责任医护人员发出呼叫信号,从而使得患者在遭遇紧急的突发事件时,可以通过持有的医疗终端及时的呼叫自己的责任医护人员。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说明书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图1是本说明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紧急呼叫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01,医疗终端检测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

步骤102,医疗终端响应于检测到的紧急呼叫事件,生成与所述紧急呼叫事件对应的紧急呼叫请求,并将所述紧急呼叫请求上传至服务端;其中,所述紧急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步骤103,服务端响应于接收到的紧急呼叫请求,生成紧急呼叫指令,并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

步骤104,服务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步骤105,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响应所述紧急呼叫指令向所述责任医护人员发送呼叫信号。

上述医疗终端,可以包括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任意形态的终端设备;其中,上述医疗终端可以是由患者持有的便携式的移动终端;比如,智能手机,或者掌上电脑(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也可以是固定安装于患者所处的医疗环境内的非移动终端;比如,安装在患者病房中的床旁主机。

上述手持终端,可以包括面向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任意形态的便携式的终端设备;例如,扫描终端(比如扫描枪)、可穿戴设备等。

上述服务端,可以包括部署于医疗服务机构,或者部署在云端可以面向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服务器、服务器集群或者基于服务器集群搭建的医疗服务平台。

上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具体可以涵盖任意形式的与患者的身份相关的信息;例如,患者的个人资料、个人账户、患者入院时由医疗服务机构统一分配的患者编号、病房号、床位编号等等患者的基本信息。

上述责任医护人员,具体可以包括由医疗服务机构为患者指定的,向患者提供服务的医护人员;例如,上述责任医护人员,具体可以包括责任护工、值班护工、代班护工、责任护士、值班护士、值班医师、代班责任医师、主治医生等。

请参见图2,图2为本说明书示出的一种紧急呼叫系统的架构图。

如图2所示,在上述紧急呼叫系统中,可以包括服务端、由患者持有的若干医疗终端(图2中示出的医疗终端为便携式的掌上电脑)、由医护人员持有的若干手持终端(图2中示出的手持终端为搭载了显示屏以及移动医护系统的扫描终端)。

上述医疗终端,由患者持有,用于检测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并与响应于检测到的紧急呼叫事件,生成与所述紧急呼叫事件对应的紧急呼叫请求,然后将生成的紧急呼叫请求上传至服务端。其中,在上述紧急呼叫请求可以携带患者的身份信息。

其中,患者通过医疗终端发起的紧急呼叫的具体呼叫形式,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除了可以包括通过医护人员持有的手持终端向医护人员发出呼叫信号的呼叫形式以外,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紧急呼叫具体可以是在患者遭遇紧急的突发事件时,由患者发起的视频呼叫、语音呼叫等,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进行一一列举。

上述服务端,用于接收医疗终端上传的紧急呼叫请求,并响应于上述紧急呼叫请求,生成紧急呼叫指令,并基于上述患者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以及,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并接收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

上述手持终端,由所述手持设备由医护人员持有,用于响应服务端下发的紧急呼叫指令向医护人员发送呼叫信号。

其中,在本说明书中,患者持有的医疗终端、医护人员持有的手持终端以及服务端之间,均可以进行点对点(peer-to-peer)的数据通信。

所谓点对点的通信,是指患者持有的医疗终端、医护人员持有的手持终端以及服务端中的任意两台设备之间,可以分别作为一个节点设备与其它节点设备进行互联互通,组织一个p2p网络。在该p2p网络中,任意两台节点设备,均可以直接进行互联互通。

例如,在示出的一种组网方式中,医疗服务机构可以提前规划出若干病区,对于每一个病区而言,可以由若干病房组成,每一个病房中的每一个床位,都可以由医疗服务机构统一提供一台医疗终端;比如,每一个病床旁都可以安装一台床旁主机,或者为每一个入住的患者配发一套便携式的终端设备;同时,对于每一个病区中的医护人员也可以人手持有一台手持设备;进而,患者持有的医疗终端、医护人员持有的手持设备,均可以与部署在该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端进行互联互通,进而组成一个可以覆盖整个病区的p2p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患者持有的医疗终端、医护人员持有的手持终端以及服务端之间的互联方式,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互联,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互联,或者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互联,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医疗终端和上述手持终端之间,以及上述手持终端和上述服务端之间,均可以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

其中,所采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诸如wifi、蓝牙、射频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进行无线互联。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医疗终端和上述手持终端之间,通常隶属于同一个病区环境,因此通信距离较短(比如10米之间),可以优先采用诸如蓝牙、射频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而上述手持终端与服务端之间的通信距离,通常大于上述医疗终端和上述手持终端之间的通信距离,因此可以优先采用wifi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而上述医疗终端与上述服务端之间,可以采用有线的通信方式,也可以采用无线的通信方式;比如,以上述医疗终端为固定安装于患者所处医疗环境内的床旁主机为例,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医疗终端可以与服务端进行有线互联,而与上述手持终端通过诸如蓝牙、射频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无线互联;又如,以上述医疗终端为患者持有的便携式移动终端为例,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医疗终端可以与服务端通过wifi进行无线互联,而与上述手持终端可以通过诸如蓝牙、射频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无线互联。

在初始状态下,当患者入住后,医疗服务机构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指定责任医护人员,并将患者的身份信息与指定的责任医护人员的信息的对应关系,录入到上述服务端进行统一存储。

同时,对于入住的患者,可以基于自己的身份信息,自主的在配发的医疗终端上完成登录,或者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在配发的医疗终端上完成登录。

而对于医护人员而言,也可以在通过持有的手持终端,预先完成身份认证,将持有的手持终端与自身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然后将绑定关系上传至服务端进行统一存储;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以上述手持终端为扫描枪为例,可以统一领取扫描枪,然后通过使用扫描枪扫描自身的二维码名牌的方式,将领取的扫描枪与自身进行绑定,在完成绑定操作后,可以由扫描枪将绑定关系统一上传至服务端进行存储。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以上述手持终端为搭载了移动医护系统的移动智能终端为例,医护人员可以使用自身的登录账号与密码登录该移动医护系统,将自身的身份与该手持终端进行绑定。

如图2所示,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患者持有的医疗终端,可以面向患者提供一个用于向责任医护人员发起紧急呼叫的紧急呼叫按键;

其中,上述紧急呼叫按键,可以是上述医疗终端上的一个实体按键,也可以上述医疗终端的用户界面中提供的一个虚拟按键,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图2中示出的为实体按键)。

当患者在遭遇的突发事件时,可以触发上述紧急呼叫按键,来快速的呼叫自己的责任医护人员。其中,用户触发上述紧急呼叫按键的触发方式,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比如,可以采用诸如点击、双击、长按、按压等触发方式来触发上述紧急呼叫案件。

而上述医疗终端可以预先定义用于触发上述紧急呼叫按键的预设事件(比如,点击、长按等事件,可以基于需求自定义),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实时的检测用户针对上述紧急呼叫按键的触发事件,并检测到的触发事件是否为定义完成的预设事件;如果检测到的触发事件为定义完成的预设事件,此时可以确定检测到了由患者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并立即触发上述紧急呼叫按键;相反,如果检测到的触发事件与定义完成的预设事件不匹配,此时可能是患者操作医疗终端时的误触发操作,医疗终端可以不进行响应。

当上述医疗终端检测到患者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后,可以对该紧急呼叫事件进行响应,生成与该紧急呼叫事件对应的紧急呼叫请求,然后将该紧急呼叫请求上传至上述服务端;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紧急呼叫请求中,可以携带该患者的身份信息;例如,当上述医疗终端检测到患者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后,该医疗终端可以读取该患者登录该医疗终端时所使用的登录身份信息,然后将读取到的登录身份信息添加到上述紧急呼叫请求中。

而上述服务端在收到上述医疗终端上传的紧急呼叫请求后:

一方面,可以对该紧急呼叫请求进行响应,生成相应的紧急呼叫指令;

另一方面,服务端可以从该紧急呼叫请求中读取患者的身份信息,然后基于读取到的该患者的身份信息,查询本地存储的患者的身份信息与责任医护人员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

当查询到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后,可以进一步查询本地存储的医护人员与手持终端的绑定关系,确定与该责任医护人员绑定的手持终端,然后将已经生成的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与该责任医护人员绑定的手持终端。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患者所属的病区中,还可以预先部署一无线接入设备(比如无线路由器),该无线接入设备可以面向该病区提供无线接入点,上述服务端以及该病区中所有的手持终端,均可以通过接入上述无线接入点,来保持无线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服务端可以通过与上述无线接入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发送至上述无线接入设备,再通过上述无线接入设备与上述手持终端之间的无线连接,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查询到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在示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可以与患者的医疗终端之间进行短距离的无线通信,因此,上述服务端除了可以通过部署于该病区中的无线接入设备,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以外,具体也可以通过该患者所属病区中所部署的若干医疗终端中,上述患者持有的医疗终端以外的其它医疗终端,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服务端可以采集该患者所属病区中的各医疗终端,与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其中,采集无线信号强度的具体方式,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进行详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将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方案付诸实现时,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记载。

进一步的,服务端可以对采集到的该患者所属病区中的各医疗终端,与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进行排序;比如,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可以基于排序完成的无线信号强度,从中确定出上述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医疗终端,再通过该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医疗终端,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例如,在实现时,服务端可以通过与上述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医疗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该医疗终端,然后由该医疗终端与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将该紧急呼叫指令进一步下发至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当然,在实现时,除了可以通过上述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医疗终端,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以外,也可以通过上述患者所属病区中上述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一个或者多个医疗终端,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其中,上述预设阈值的具体取值大小,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可以基于实际的需求进行自定义。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上述患者所属病区中,存在上述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多个医疗终端,此时在通过该多个医疗终端向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下发上述紧急呼叫指令时,上述服务端可以预先定义一个时长间隔,进而上述服务端可以基于定义的上述时长间隔,控制上述多个医疗终端,按照该时长间隔,依次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其中,上述时长间隔的具体取值大小,在本说明书中也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以上述时长间隔为5秒为例,服务端可以控制上述多个医疗终端中的第一医疗终端向上述手持终端下发上述紧急呼叫指令,在5秒后,再控制上述多个医疗终端中的第二医疗终端向上述手持终端下发紧急呼叫指令,以此类推。

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上述多个医疗终端同时向上述手持终端下发紧急呼叫指令时的产生网络拥塞;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多个医疗终端同时向上述手持终端下发相同的紧急呼叫指令,而造成的指令冲突。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服务端也可以采用室内定位技术,定位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与上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的各医疗终端之间的距离;

其中,基于室内定位技术,定位手持终端和医疗终端之前的距离的具体实施细节,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进行详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将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方案付诸实现时,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记载;例如,除了可以采用内传统的基于无线信号强度来定位距离的室内定位方案以外,也可以采用诸如基于视觉技术依托于三维空间的室内定位方案,或者其它形式的室内定位方案。

在本说明书中,当上述服务端定位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与上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的各医疗终端之间的距离后,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服务端可以通过上述患者所属病区中与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距离最小的医疗终端,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也可以通过上述病区中与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一个或者多个医疗终端,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述患者所属病区中,存在与上述手持终端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多个医疗终端,上述服务端也可以基于预先定义的时长间隔,控制上述多个医疗终端,按照该时长间隔,依次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按照该时长间隔,同时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即在本说明书中,当服务端需要通过上述患者所属病区中的多个医疗终端,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时,均可以通过控制该多个医疗终端,按照预先定义的时长间隔,依次或者同时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在示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服务端在向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下发紧急呼叫指令时,除了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以外,也可以通过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该患者所属病区中所有的手持终端的方式,将该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述紧急呼叫指令只需要由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进行响应,为了避免该紧急呼叫指令对该责任医护人员以外的医护人员造成打扰,服务端可以在需要下发的该紧急呼叫指令添加一个标识信息;其中,该标识信息,具体用于指示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来响应该紧急呼叫指令。

对于收到上述紧急呼叫指令的手持终端而言,可以通过解析该紧急呼叫指令中携带的上述标识信息,来确定与该手持终端绑定的医护人员,是否为该紧急呼叫指令的呼叫对象,进而可以决定是否需要响应该紧急呼叫指令。如果该标识信息指示的呼叫对象,与该手持终端绑定的医护人员不匹配,此时该手持终端可以不对该紧急呼叫指令进行响应;相反,如果该标识信息指示的呼叫对象,与该手持终端绑定的医护人员匹配,此时可以正常响应该紧急呼叫指令。

其中,上述标识信息的具体内容,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包括能够指示该紧急呼叫指令的呼叫对象的任意形式的信息;例如,可以包括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的身份编号、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绑定的手持终端的设备id,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到上述紧急呼叫指令的手持终端,可以通过确定该标识信息中携带的身份编号,是否为与自身绑定的医护人员的身份编号,来确定是否响应该紧急呼叫指令;或者,也可以通过确定该标识信息中携带的手持终端的设备id,是否为自身的设备id,来确定是否响应该紧急呼叫指令。

在本说明书中,医疗服务机构为患者指定的责任医护人员具体也可以是多个。如果上述服务端基于上述患者的身份信息,查询到了多个责任医护人员,上述服务端默认可以按照以上示出的指令下发方式,向所有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均下发上述紧急呼叫指令。

其中,为了确保上述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能够高效的响应紧急呼叫,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上述服务端基于上述患者的身份信息,查询到了多个责任医护人员,此时仍然可以采用以上的示出的方式来采集患者的医疗终端与各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之间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时的无线信号强度,然后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上述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手持终端。由于患者的医疗终端与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时的无线信号强度,能够反映出患者的医疗终端与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之间的实际距离,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优先向距离患者最近的责任医护人员下发上述紧急呼叫指令。

当然,除了向上述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手持终端下发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以外,具体也可以向上述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一个或者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下发上述紧急呼叫指令,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赘述。

在示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上述服务端基于上述患者的身份信息,查询到了多个责任医护人员,也可以采用以上的示出的方式来采集各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与所属病区中其它患者持有的医疗终端之间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时的无线信号强度,然后通过与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医疗终端,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分别下发至所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例如,假设查询到了3个责任医护人员,则可以采集这三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与病区中其它患者持有的医疗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信号强度,筛选出与各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医疗终端;此时,由于3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势终端所处的位置不同,因此最终筛选出的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医疗终端也可能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筛选出的医疗终端,分别向对应的手持终端下发上述紧急呼叫指令。

在示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基于室内定位技术来定位患者的医疗终端与各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之间的距离,然后将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与该患者的医疗终端距离最近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当然,除了向与该患者的医疗终端距离最近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下发上述紧急呼叫指令以外,具体也可以向与该患者的医疗终端距离最近的一个或者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下发上述紧急呼叫指令,在本说明书中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中,当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收到上述紧急呼叫指令后,可以响应该紧急呼叫指令,向该责任医护人员发出呼叫信号。其中,在上述呼叫信号中,具体可以包含发起本次紧急呼叫的患者的身份信息;比如,病房号、病床号等等。

另外,上述呼叫信号的具体呼叫形式,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向责任医护人员发出告警提示音、手持终端发出语音播报、手持终端发生震动,等等。

而责任医护人员在收到手持终端发出的呼叫信号后,也可以对本次紧急呼叫进行确认,并在确认后通过该手持终端向上述服务端返回一个呼叫响应消息。

其中,责任医护人员在对本次紧急呼叫进行确认的具体方式,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责任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在手持终端提供的用户界面中的虚拟按键,执行相应的确认操作,对本次紧急呼叫进行确认;或者,也可以通过手持终端搭载的实体按键,执行相应的确认操作,对本次紧急呼叫进行确认。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责任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前往发起本次呼叫的患者的病房,对本次紧急呼叫进行现场确认;比如,通过手持终端扫描患者的二维码名牌,对本次紧急呼叫进行确认。

在本说明书中,服务端在向上述责任医护人员下发紧急呼叫指令时,为了确保上述责任医护人员能够进行响应,可以预先设定一个呼叫时长间隔,进而可以基于该呼叫间隔时长,向上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周期性下发上述紧急呼叫指令,直到收到该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时停止。

其中,上述呼叫间隔时长的具体取值大小,在本说明书中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以上述呼叫间隔时长为5秒为例,上述服务端可以每隔5秒,向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发送一次紧急呼叫指令,直到收到该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时停止。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服务端基于该患者的身份信息,未查询到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此时服务端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基于上述呼叫时长间隔,向该患者所属病区中所有的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周期性下发上述紧急呼叫指令,直到收到任一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时停止。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发起的紧急呼叫,能够被医护人员及时的响应。

其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当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后,收到任一目标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时,此时可以向上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中除了上述目标责任医护人员以外的其他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下发一条紧急呼叫被处理的提示消息,以及时告知其他责任医护人员该紧急呼叫已经被处理,进而可以避免责任医护人员日常处理一些无效的紧急呼叫。通过以上实施例可知,患者可以通过持有的医疗终端向服务端发起紧急呼叫请求,并由服务端基于该患者的身份信息,来查询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然后向该患者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下发相应的紧急呼叫指令,来触发该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响应该紧急呼叫指令,向责任医护人员发出呼叫信号,可以在患者遭遇紧急的突发事件时,通过持有的医疗终端及时的呼叫自己的责任医护人员,从而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由患者发起的紧急呼叫,能够及时的得到责任医护人员的响应,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紧急呼叫装置的实施例。本说明书的紧急呼叫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电子设备上。其中,该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是面向由患者持有的医疗终端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3所示,为本说明书的紧急呼叫装置所在电子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3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络接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电子设备通常根据该电子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图4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紧急呼叫装置的框图。

请参考图4,所述紧急呼叫装置40可以应用在前述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包括有:接收模块401,查询模块402、和下发模块403。

接收模块401,接收医疗终端上传的紧急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紧急呼叫请求携带用户的身份信息;

查询模块402,响应于所述紧急呼叫请求,生成紧急呼叫指令,并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

下发模块403,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以使所述手持终端响应所述紧急呼叫指令向所述责任医护人员发送呼叫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服务端保存了用户的身份信息与责任医护人员的对应关系;

所述查询模块402:

查询所述对应关系,以确定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服务端保存了责任医护人员与手持终端的绑定关系;

所述下发模块403:

查询所述绑定关系,以确定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绑定的手持终端;

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绑定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部署了无线接入设备;

所述下发模块403:

通过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与所述无线接入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预先部署了若干医疗终端;所述医疗终端与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

所述下发模块403:

采集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的各医疗终端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

通过所述病区中所述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

通过所述病区中所述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一个或者多个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发模块403:

定位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与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的各医疗终端的距离;

通过所述病区中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距离最小的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

通过所述病区中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一个或者多个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发模块403进一步: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中,与所述医疗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手持终端;或者,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通过与各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分别下发至所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则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中,与所述医疗终端的距离最小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发模块403进一步:

通过所述病区中的多个医疗终端,按照预设的时长间隔,依次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

通过所述病区中的多个医疗终端,按照预设的时长间隔,同时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发模块403:

在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中添加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指示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响应所述紧急呼叫指令;

将添加了标识信息的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所有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发模块403:

基于预设的时长间隔,向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周期性下发所述紧急呼叫指令,直到收到所述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时停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发模块403: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未查询到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基于预设的时长间隔,向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所有的手持终端,周期性下发所述紧急呼叫指令,直到收到任一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时停止。

上述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紧急呼叫装置的实施例。本说明书的紧急呼叫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电子设备上。其中,该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是由患者持有的医疗终端。

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5所示,为本说明书的紧急呼叫装置所在电子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5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络接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电子设备通常根据该电子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图6是本说明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紧急呼叫装置的框图。

请参考图6,所述紧急呼叫装置60可以应用在前述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中,包括有:检测模块601,生成模块602和上传模块603;

检测模块601,检测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

生成模块602,响应于检测到的紧急呼叫事件,生成与所述紧急呼叫事件对应的紧急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紧急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上传模块603,将所述紧急呼叫请求上传至服务端,以使服务端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并生成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医疗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终端面向用户提供紧急呼叫按键;

所述检测模块602:

监听用户针对所述紧急呼叫按键的触发事件;

确定监听到的触发事件是否为预设事件;

如果监听到的触发事件为预设事件,则确定检测到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通常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可能包括外部接口,以能够与其他设备或者部件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促使:

接收医疗终端上传的紧急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紧急呼叫请求携带用户的身份信息;

响应于所述紧急呼叫请求,生成紧急呼叫指令,并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

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以使所述手持终端响应所述紧急呼叫指令向所述责任医护人员发送呼叫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服务端保存了用户的身份信息与责任医护人员的对应关系;

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还被促使:

查询所述对应关系,以确定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服务端保存了责任医护人员与手持终端的绑定关系;

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还被促使:

查询所述绑定关系,以确定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绑定的手持终端;

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绑定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部署了无线接入设备;

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还被促使:

通过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与所述无线接入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预先部署了若干医疗终端;所述医疗终端与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

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还被促使:

采集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的各医疗终端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

通过所述病区中所述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

通过所述病区中所述无线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一个或者多个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还被促使:

定位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与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的各医疗终端的距离;

通过所述病区中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距离最小的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或者,

通过所述病区中与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的一个或者多个医疗终端,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还被促使: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中,与所述医疗终端进行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无线信号强度最强的手持终端;或者,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则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多个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中,与所述医疗终端的距离最小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还被促使:

通过所述病区中的多个医疗终端,按照预设的时长间隔,依次将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还被促使:

在所述紧急呼叫指令中添加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指示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响应所述紧急呼叫指令;

将添加了标识信息的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所有的手持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还被促使:

基于预设的时长间隔,向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手持终端,周期性下发所述紧急呼叫指令,直到收到所述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时停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还被促使:

如果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未查询到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基于预设的时长间隔,向所述医疗终端所属病区中所有的手持终端,周期性下发所述紧急呼叫指令,直到收到任一手持终端返回的呼叫响应消息时停止。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用于存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通常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在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可能包括外部接口,以能够与其他设备或者部件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促使:

检测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

响应于检测到的紧急呼叫事件,生成与所述紧急呼叫事件对应的紧急呼叫请求;其中,所述紧急呼叫请求携带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

将所述紧急呼叫请求上传至服务端,以使服务端基于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查询对应的责任医护人员,并生成紧急呼叫指令下发至所述责任医护人员的医疗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疗终端面向用户提供紧急呼叫按键;

通过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与紧急呼叫的控制逻辑对应的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被促使:

监听用户针对所述紧急呼叫按键的触发事件;

确定监听到的触发事件是否为预设事件;

如果监听到的触发事件为预设事件,则确定检测到用户触发的紧急呼叫事件。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系统、电子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说明书实施例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说明书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模块,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说明书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