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流量替换本地存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0615发布日期:2019-02-19 17:5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流量替换本地存储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流量替换本地存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程序的丰富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是,应用程序数量的激增也意味着用户的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穿戴设备,需要越来越多的存储空间。随着使用需求的增加,终端设备的储存空间不足不仅影响了用户的客户体验,而且由于成本的原因,终端设备的扩容问题也逐渐成为了终端设备发展的瓶颈之一。

随着通信技术4g的普及,网络访问越来越方便与快捷,未来5g的普及会让网络访问速度有质的飞跃。流量作为一种即用即需的形式,在未使用使无需占用任何额外本地的资源。同时,云技术的出现,分布式访问和硬件的集中化处理,有效的优化了应用程序的资源。因此,如何利用云技术和通信技术替换本地储存,成为目前终端设备储存空间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1.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流量替换本地存储的方法,利用云的分布式访问和云端处理技术,通过网络流量的形式来访问云端的应用程序,在云端接受请求处理完数据,将用户需要的信息通过流量的方式实时的传达给指示器,最终由指示器实时显示给用户。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流量替换本地存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户在用户终端安装指示器应用程序;

步骤2,用户通过指示器发起云空间的访问请求,并建立连接;

步骤3,用户通过所述指示器发送对所述云空间内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并携带所述用户终端的特征信息;

步骤4,所述应用程序获得数据请求,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特征信息调整所述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方便所述指示器显示;

步骤5,所述指示器下载所述云空间的应用程序给出的数据,并正确的显示出来;

步骤6,用户通过所述指示器断开与所述云空间的连接。

优选的是,步骤5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所述指示器通过4g/5g流量上传和下载所述应用程序的数据;

步骤5.2,所述应用程序的数据以图像或文字的方式在所述用户终端显示。

优选的是,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

优选的是,所述云空间内的应用程序支持若干所述指示器串行访问。

3.有益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本发明不再需要本地巨大且重复的存储空间,指示器以极小的存储和通用简便的功能替代了原来巨大的存储;

(2)通过云技术,用户分布式请求和云端集中处理,用户得到数据,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也简化了用户端的设计满足用户需求;

(3)应用程序全程以数据流量的形式与用户终端连接,实现了应用程序的即时性,实现了替换本地存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流量替换本地存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户在用户终端安装指示器应用程序;

步骤2,用户通过指示器发起云空间的访问请求,并建立连接;

步骤3,用户通过所述指示器发送对所述云空间内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并携带所述用户终端的特征信息;

步骤4,所述应用程序获得数据请求,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特征信息调整所述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方便所述指示器显示;

步骤5,所述指示器下载所述云空间的应用程序给出的数据,并正确的显示出来;

步骤6,用户通过所述指示器断开与所述云空间的连接。

优选的是,步骤5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所述指示器通过4g/5g流量上传和下载所述应用程序的数据;

步骤5.2,所述应用程序的数据以图像或文字的方式在所述用户终端显示。

优选的是,所述用户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设备,以上设备为常见的移动用户终端,从而扩展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

优选的是,所述云空间内的应用程序支持若干所述指示器串行访问,实现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同一所述应用程序,大幅度减少了本地储存空间占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技术的网络流量替换本地存储的方法,包括指示器安装,云端应用程序访问,云端应用程序显示和云端应用程序断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不再需要本地巨大且重复的存储空间,指示器以极小的存储和通用简便的功能替代了原来巨大的存储;通过云技术,用户分布式请求和云端集中处理,用户得到数据,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也简化了用户端的设计满足用户需求;应用程序全程以数据流量的形式与用户终端连接,实现了应用程序的即时性,实现了替换本地存储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晓鼎
技术研发日:2018.10.06
技术公布日:2019.0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