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5956发布日期:2019-02-01 18:4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摄像器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手机拍摄过程中有时拍出的照片会发虚,即拍摄出来的画面不够清晰,甚至发生重影或模糊的情况。这些原因,除了偶尔的失焦(即相机未能正常对焦)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拍摄景物曝光时发生微小抖动所致。

一般而言,在手持条件下经常会发生这种轻微的抖动的现象,由此会引发摄像装置的镜头偏离,使得图像传感器捕获到的图像质量产生劣化。故近年来对防抖技术功能开发需求相对较大。在此背景下,ois(光学图像稳定系统的简称)光学防抖功能的提案也随之增多,其主要功能是控制镜头相对于图像传感器平移而将手抖造成的图像偏移抵消补偿掉。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防抖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低,无法有效地解决拍摄过程中因手抖动而造成拍出模糊照片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具有其的摄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拍摄过程中因手抖动而造成拍出模糊照片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抖结构,包括:sma丝线;ois簧片,sma丝线与ois簧片固定连接;ois基板;压片组件,压片组件部分地设置在ois基板上,压片组件与sma丝线电连接,以使sma丝线在电流的作用下收缩或膨胀并带动ois簧片的至少部分沿预定方向移动,压片组件具有两组输入端子和两组接地端子,其中一组输入端子和一组接地端子位于压片组件的一个侧边,另一组输入端子和另一组接地端子位于压片组件的另一个侧边;ois支座,设置在ois基板上,ois支座用于支撑ois簧片;ois底座,设置在ois基板的远离ois支座的一侧并与ois基板连接;其中,ois簧片用于与af马达连接,以使ois簧片的至少部分在sma丝线的带动下移动时带动af马达沿预定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sma丝线包括多个,多个sma丝线沿ois簧片的周缘设置,每个sma丝线的一端与ois簧片连接,每个sma丝线的另一端为固定端。

进一步地,压片组件包括多个丝线传导端子和多个丝线传导部,多个丝线传导端子和多个丝线传导部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各个sma丝线通过丝线传导部与相应的丝线传导端子导电连通。

进一步地,sma丝线为四个,四个sma丝线分别为第一sma丝线、第二sma丝线、第三sma丝线和第四sma丝线;其中,第一sma丝线和第三sma丝线平行设置,第二sma丝线和第四sma丝线平行设置,第一sma丝线和第二sma丝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ois簧片包括簧片本体和挠曲臂,挠曲臂的一端与簧片本体连接,挠曲臂的另一端与压片组件连接,簧片本体可移动的设置在ois支座上,簧片本体可沿预定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压片组件包括:上压片,上压片设置在ois簧片的远离ois支座的一侧,上压片具有上夹线槽,sma丝线的一端固定在上夹线槽内,上夹线槽由上压片的延伸臂折弯形成,延伸臂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上设置有上凹部,第二折弯部上设置有上凸部,上凹部和上凸部对应设置,上凹部与上凸部配合以固定sma丝线;下压片,设置在ois基板上,下压片与ois支座同侧,挠曲臂与下压片固定连接,下压片具有卡爪,卡爪上设置有下夹线槽,sma丝线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夹线槽内,下夹线槽由下压片的延伸臂折弯形成,下压片的延伸臂包括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第三折弯部上设置有下凹部,第四折弯部上设置有下凸部,下凹部与下凸部对应设置,下凹部与下凸部配合以固定sma丝线。

进一步地,簧片本体为多边形板体,簧片本体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位于簧片本体的相对两个对角上;压片组件包括两个上压片,一个上压片位于第一安装部上,另一个上压片位于第二安装部上,簧片本体的中部具有通孔,簧片本体的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避位口。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均设置有凸台,上压片的朝向簧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凸台与凹槽配合限位。

进一步地,sma丝线为多个,各个上压片上设置有两个上夹线槽,各个上夹线槽分别用于安装相应的一个sma丝线;下压片上设置有两个卡爪,每个卡爪上设置有两个下夹线槽,两个卡爪位于下压片的两个对角,四个下夹线槽与四个上夹线槽一一对应设置,sma丝线的一端与下夹线槽连接,sma丝线的另一端与上夹线槽连接。

进一步地,下压片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输入传导部、第二输入传导部、第三输入传导部、第四输入传导部以及两个接地传导部;第一输入传导部、第二输入传导部、第三输入传导部以及第四输入传导部均具有一个下夹线槽和一个输入端子,第一输入传导部的下夹线槽与第二输入传导部的下夹线槽为一组,第三输入传导部的下夹线槽与第四输入传导部的下夹线槽为一组,两组下夹线槽位于下压片的两个对角,每个接地传导部具有一个接地端子,ois簧片包括两个挠曲臂,两个挠曲臂与两个接地传导部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输入传导部、第四输入传导部与其中一个接地传导部形成一组通电回路,第二输入传导部、第三输入传导部与另一个接地传导部形成一组通电回路,第一输入传导部、第二输入传导部、第三输入传导部、第四输入传导部以及两个接地传导部的表面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第一输入传导部、第二输入传导部、第三输入传导部、第四输入传导部以及两个接地传导部环形设置,第二输入传导部和第四输入传导部上均设置有避让槽,避让槽用于避让挠曲臂。

进一步地,每个接地传导部上设置有焊接凹槽,焊接凹槽位于接地传导部的与挠曲臂连接的连接处的背侧,ois基板上设置有焊接避位口,焊接避位口与焊接凹槽对应设置,每个接地传导部上还设置有翘曲避位口,翘曲避位口位于焊接凹槽和接地端子之间。

进一步地,ois底座上设置有两个端脚接插口,两个端脚接插口对应设置在ois底座的两个侧边上,第一输入传导部和第二输入传导部的输入端子以及其中一个接地传导部的接地端子穿设在其中一个端脚接插口内,第三输入传导部和第四输入传导部的输入端子以及另一个接地传导部的接地端子穿设在另一个端脚接插口内。

进一步地,ois底座上设置有挡板,挡板用于限制柔性线路板的位置,挡板上设置有点胶孔和溢胶储胶槽。

进一步地,ois支座包括支撑部和位于支撑部两侧的延伸部,支撑部用于支撑ois簧片,延伸部用于与ois基板连接。

进一步地,ois基板整体表面涂有绝缘层。

进一步地,ois支座的支撑部的端面设置有dlc涂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抖系统,防抖系统包括af马达和防抖结构,防抖结构为上述提供的防抖结构,af马达设置在防抖结构的ois簧片上。

进一步地,防抖系统还包括屏蔽罩,屏蔽罩罩设在af马达和防抖结构上,屏蔽罩的端面开设有镜头放置孔,镜头放置孔的侧壁还设置有避位口。

进一步地,af马达包括外壳、绕线载体、磁石组件以及柔性线路板,绕线载体设置在外壳内,磁石组件设置在绕线载体与外壳之间,柔性线路板设置在外壳上,柔性线路板与绕线载体电连接,外壳的端面设置有通孔,外壳的通孔的侧壁上环形设置有多个点胶避位口,外壳的其中一个侧壁开设有柔性线路板避让口,柔性线路板部分位于柔性线路板避让口内。

进一步地,af马达还包括:上弹簧,设置在外壳内,上弹簧与绕线载体的上端面连接;框架,设置在外壳内,且位于上弹簧与外壳之间;位于绕线载体下方的下弹簧和马达底座,下弹簧设置在马达底座上,下弹簧用于支撑绕线载体的下端面,外壳设置在马达底座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绕线载体、磁石组件、上弹簧、框架和下弹簧均位于容置空间内,外壳底端设置有卡接凸边,马达底座具有4个延伸端角,4个延伸端角相互间隔设置,以使相邻两个延伸端角之间形成卡接凹槽,卡接凸边对应设置在卡接凹槽内,以使外壳与马达底座嵌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外壳的其中一个侧壁作为安装定位面,安装定位面处不设置有磁石组件,外壳与安装定位面相邻的侧壁为端子引出面,柔性线路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端子引出段和定位段,端子引出段和定位段之间具有夹角,端子引出段设置在端子引出面,定位段设置在安装定位面上。

进一步地,框架的朝向定位段的侧壁表面设置有限位凹槽,且该侧壁的底部设置有下弹簧避让口,定位段嵌合在框架的限位凹槽内,限位凹槽的结构与定位段形状相适配,屏蔽罩的内壁与马达底座以及ois底座配合以限制柔性线路板的位置。

进一步地,马达底座上设置有接线端脚,柔性线路板的定位段具有焊锡孔,接线端脚的一端与下弹簧电连接,接线端脚的另一端与柔性线路板上的焊锡孔相连接,下弹簧与绕线载体电连接。

进一步地,马达底座的延伸端角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卡爪避位凹部和两个底座粘接凸部,两个卡爪避位凹部对应防抖结构的卡爪设置,两个底座粘接凸部对应防抖结构的上压片设置,马达底座的底面还设置有限位凸圈,限位凸圈与防抖结构的ois簧片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马达底座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柱,多个限位柱环形设置在马达底座的侧边,多个限位柱用于限制绕线载体的位移量。

进一步地,每个马达底座的延伸端角上还设置有端角凸台,端角凸台与外壳的内壁相适配,端角凸台用于限制外壳的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摄像机本体和用于对摄像机本体进行防抖处理的防抖结构,防抖结构为上述提供的防抖结构。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防抖结构通过选用带有形状记忆功能的sma丝线实现防抖补偿功能,具体的,sma丝线固定在ois簧片上;ois簧片设置在ois支座上,sma丝线与压片组件电连接,以使sma丝线在电流的作用下收缩或膨胀并带动ois簧片的至少部分沿预定方向移动;其中,ois簧片用于与af马达连接。该防抖结构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并利用sma丝线的热缩冷涨特性来改变sma丝线的长短,使ois簧片的至少部分沿x轴和/或y轴进行位置调整,进而通过sma丝线的拉动力来完成载动af马达的目的,以使af马达快速沿x轴和/或y轴进行位置调整,进而达到微距离移动整个镜头,改变焦距,实现清晰影像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抖结构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抖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抖结构中的上压片、ois簧片、下压片、ois支座、ois底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ois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上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上压片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下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下压片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的ois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1中的ois底座、下压片以及柔性线路板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中的ois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中的ois支座与ois基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抖系统的af马达的爆炸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抖系统的装配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3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3中的绕线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3中的上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3中的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示出了图13中的外壳、框架、上弹簧、柔性线路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0示出了图13中的下弹簧与绕线载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21示出了图13中的马达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2示出了图13中的下弹簧与马达底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23示出了马达底座的底面示意图;

图24示出了图13中外壳、马达底座与柔性线路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抖系统中屏蔽罩的装配示意图;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防抖系统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sma丝线;20、ois簧片;21、簧片本体;21a、凸台;21b、定位避位口;22、挠曲臂;30、ois基板;30a、焊接避位口;40、ois支座;50、ois底座;51、端脚接插口;52、挡板;52a、点胶孔;52b、溢胶储胶槽;60、上压片;61、上夹线槽;62、凹槽;70、下压片;70a、卡爪;71、下夹线槽;721、第一输入传导部;722、第二输入传导部;723、第三输入传导部;724、第四输入传导部;725、接地传导部;725a、翘曲避位口;73、输入端子;74、接地端子;75、避让槽;76、焊接凹槽;77、定位避位口;78、溢胶储胶槽;

1、防抖结构;2、af马达;210、外壳;211、翻边;212、安装定位面;213、端子引出面;214、点胶避位口;220、绕线载体;221、插接凹口;230、磁石组件;240、柔性线路板;241、端子引出段;242、定位段;243、焊锡孔;250、上弹簧;251、第一防呆结构;252、安装凹槽;260、框架;261、第二防呆结构;262、限位凹槽;270、下弹簧;280、马达底座;280a、卡爪避位凹部;280b、限位凸圈;280c、限位柱;280d、端角凸台;280e、底座粘接凸部;281、接线端脚;3、屏蔽罩;3a、避位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抖结构,该防抖结构包括:sma丝线10、ois簧片20、ois基板30、压片组件、ois支座40以及ois底座50。其中,sma丝线10与ois簧片20固定连接。压片组件部分地设置在ois基板30上,压片组件与sma丝线10电连接,以使sma丝线10在电流的作用下收缩或膨胀并带动ois簧片20的至少部分沿预定方向移动,压片组件具有两组输入端子73和两组接地端子74,其中一组输入端子73和一组接地端子74位于压片组件的一个侧边,另一组输入端子73和另一组接地端子74位于压片组件的另一个侧边;ois支座40设置在ois基板30上,ois簧片20设置在ois支座40,通过ois支座40支撑ois簧片20。ois底座50设置在ois基板30的远离ois支座40的一侧并与ois基板30连接。其中,ois簧片20用于与af马达连接,以使ois簧片20的至少部分在sma丝线10的带动下移动时带动af马达沿预定方向移动。其中,sma丝线为一种镍钛合金材料,sma为英文shapememoryalloy的缩略语,为“形状记忆合金”的意思。sma丝线具有热缩冷涨的特点,当电流流入sma丝线时,sma丝线受热开始收缩,克服侧弹力;当电流切断时,偏压弹力克服sma丝线丝力,开始冷涨。具体的,ois基板30、压片组件、ois支座40以及ois底座50可以为分体结构,也可以选择性地组合为一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结构的组合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ois基板30、压片组件、ois支座40以及ois底座50均为分体结构。

本发明的防抖结构通过选用带有形状记忆功能的sma丝线10实现防抖补偿功能,具体的,sma丝线10固定在ois簧片20上;ois簧片20设置在ois支座40上,sma丝线10与压片组件电连接,以使sma丝线10在电流的作用下收缩或膨胀并带动ois簧片20的至少部分沿预定方向移动;其中,ois簧片20用于与af马达连接。该防抖结构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并利用sma丝线10的热缩冷涨特性来改变sma丝线10的长短,使ois簧片20的至少部分沿x轴和/或y轴进行位置调整,进而通过sma丝线10的拉动力来完成载动af马达的目的,以使af马达快速沿x轴和/或y轴进行位置调整,进而达到微距离移动整个镜头,改变焦距,实现清晰影像的目的。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压片组件、ois支座40以及ois底座50的结构形式,利用压片组件固定和连接sma丝线10,利用ois支座40支撑ois簧片20。使得每个零部件上的结构相对简单,这样便于生产加工。

在本实施例中,x轴和y轴的方向如图2所示,进而z轴方向为垂直于x轴和y轴的方向。

具体的,sma丝线其功率小、刚性及稳定性高,能够提高装置的反应速率。

sma丝线10包括多个,多个sma丝线10沿ois簧片20的周缘设置,每个sma丝线10的一端与ois簧片20连接,每个sma丝线10的另一端为固定端,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sma丝线10的另一端通过下压片70固定在ois基板30上。这样sma丝线10在形变时只能使与ois簧片20连接的端部改变位置。

其中,压片组件包括多个丝线传导端子和多个丝线传导部,多个丝线传导端子和多个丝线传导部一一对应设置,以使各个sma丝线10通过丝线传导部与相应的丝线传导端子导电连通。

具体的,sma丝线10为四个,四个sma丝线10分别为第一sma丝线、第二sma丝线、第三sma丝线和第四sma丝线;其中,第一sma丝线和第三sma丝线平行设置,第二sma丝线和第四sma丝线平行设置,第一sma丝线和第二sma丝线垂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sma丝线和第三sma丝线的伸缩方向为x轴方向,第二sma丝线和第四sma丝线的伸缩方向为y轴方向。

如图4所示,具体的,ois簧片20包括簧片本体21和挠曲臂22,挠曲臂22的一端与簧片本体21连接,挠曲臂22的另一端与压片组件连接,簧片本体21可移动的设置在ois支座40上,簧片本体21可沿预定方向移动。即沿x轴和y轴方向移动。

如图5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片组件包括:上压片60和下压片70。上压片60设置在ois簧片20的远离ois支座40的一侧,上压片60具有上夹线槽61,sma丝线10的一端固定在上夹线槽61内;下压片70设置在ois基板30上,下压片70与ois支座40同侧,挠曲臂22与下压片70固定连接,下压片70具有卡爪70a,卡爪70a上设置有下夹线槽71,sma丝线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夹线槽71内。

具体的,上夹线槽61由上压片60的延伸臂折弯形成,延伸臂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上设置有上凹部,第二折弯部上设置有上凸部,上凹部和上凸部对应设置,通过上凹部与上凸部配合以固定sma丝线10,提高上夹线槽61的夹紧能力。具体实施时,下压片70的下夹线槽71结构与上夹线槽61结构相同。即下夹线槽71由下压片70的延伸臂折弯形成,下压片70的延伸臂包括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第三折弯部上设置有下凹部,第四折弯部上设置有下凸部,下凹部与下凸部对应设置,通过下凹部与下凸部配合以固定sma丝线10。

簧片本体21为多边形板体,簧片本体21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位于簧片本体21的相对两个对角上;压片组件包括两个上压片60,一个上压片60位于第一安装部上,另一个上压片60位于第二安装部上。簧片本体21的中部具有通孔,簧片本体21的通孔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避位口21b,以在安装sma丝线时,能够通过专用治具与定位避位口21b配合固定簧片本体21的位置。对应的,在下压片70上也设置有定位避位口77,其与簧片本体21的定位避位口21b对应设置。

具体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均设置有凸台21a,上压片60的朝向簧片本体2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62,凸台21a与凹槽62配合限位。通过该结构可以提高结构稳定性。其中,上压片60的位置高度略高于簧片本体21的位置高度。簧片本体21与两个上压片60可以一体加工成型也可分体设置。出于进一步对产品的安全性考虑和分析,上压片60首选低硬度的材质,这样不易把sma丝线10压伤或压变形,这样对关键部件sma丝线10尽可能做到最佳防护。而对于时常处于运动状态的簧片本体21,特别是时常处于伸缩状态的两个细长挠曲臂22来说,相反则要选用高硬度、强刚性的材质为理想,这样在对抗运动过程中的耐疲劳性和性能维持的稳定性方面会起到很大助益。故本实施例对于上压片60和ois簧片20要求选用不同硬度材质,以分体式结构来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sma丝线10为多个,各个上压片60上设置有两个上夹线槽61,各个上夹线槽61分别用于安装相应的一个sma丝线10。下压片70上设置有两个卡爪70a,每个卡爪70a上设置有两个下夹线槽71,两个卡爪70a位于下压片70的两个对角,四个下夹线槽71与四个上夹线槽61一一对应设置,sma丝线10的一端与下夹线槽71连接,sma丝线10的另一端与上夹线槽61连接。这样,通过上压片60和下压片70能够将本实施例中的4根sma丝线10固定起来。

具体的,下压片70的两组下夹线槽71位于ois簧片20的两个对角,两个上压片60位于ois簧片20的另外两个对角。簧片本体21借由位于ois基板30上的4个ois支座40得以支撑抬升,使簧片本体21与下压片70相平行、空间上互为隔空分离。四根sma丝线10在组装后,丝线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压片70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输入传导部721、第二输入传导部722、第三输入传导部723、第四输入传导部724以及两个接地传导部725。其中,第一输入传导部721、第二输入传导部722、第三输入传导部723以及第四输入传导部724均具有一个下夹线槽71和一个输入端子73,第一输入传导部721的下夹线槽71与第二输入传导部722的下夹线槽71为一组,第三输入传导部723的下夹线槽71与第四输入传导部724的下夹线槽71为一组,两组下夹线槽71位于下压片70的两个对角。

每个接地传导部725具有一个接地端子74,ois簧片20包括两个挠曲臂22,两个挠曲臂22与两个接地传导部725一一对应设置,第一输入传导部721、第四输入传导部724与其中一个接地传导部725形成一组通电回路,第二输入传导部722、第三输入传导部723与另一个接地传导部725形成一组通电回路。其中,ois簧片20与上压片60导通,ois簧片20与下压片70只通过挠曲臂22导通,上压片60和下压片70通过sma丝线导通,这样,输入端子73与接地端子74就形成了通电回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传导部721、第二输入传导部722、第三输入传导部723、第四输入传导部724以及两个接地传导部725的表面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传导部721、第二输入传导部722与其中一个接地传导部725的接线端子位于下压片70的一侧,第三输入传导部723、第四输入传导部724与另一个接地传导部725的接线端子位于下压片70的另一侧,如此方便走线、连接。此外,为了避免接线端子与ois底座50接触,在接线端子底部进行封胶处理。

具体实施时,sma丝线的形变使得电阻产生变化,测量sma线的电阻(ω)可以准确的计算ois簧片20的位置(sma线的长度),从而实现闭环控制。通过位置控制系统对(x轴、y轴)传导端子施加不同的电流,就能达到精确控制af马达单元在x轴、y轴方向上的位置偏移调整目的,实现防抖补偿功能。

其中,由于下压片70在固定时需要粘接,因此在下压片70上设置有多个溢胶储胶槽7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入传导部721、第二输入传导部722、第三输入传导部723、第四输入传导部724以及两个接地传导部725环形设置,第二输入传导部722和第四输入传导部724上均设置有避让槽75,避让槽75用于避让挠曲臂22。通过设置避让槽75一方面能够使装置结构紧凑,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挠曲臂22与除接地传导部725以外的部件接触短路。

每个接地传导部725上设置有焊接凹槽76,焊接凹槽76位于接地传导部725的与挠曲臂22连接的连接处的背侧。通过设置焊接凹槽76能够起到焊接标示的作用,并且由于此处厚度较薄,便于与挠曲臂22进行焊接。具体的,该焊接凹槽76为半蚀刻焊接凹槽。

ois基板30上设置有焊接避位口30a,焊接避位口30a与焊接凹槽76对应设置,每个接地传导部725上还设置有翘曲避位口725a,翘曲避位口725a位于焊接凹槽76和接地端子74之间。对挠曲臂22端部加工可能存在的翘曲现象,设置翘曲避位口725a能够避免下压片70与ois簧片20相粘固时,由于顶端部翘曲不平整而产生不能很好贴合的现象,从而影响到马达的性能。

具体的,ois基板上设置有两个焊接避位口30a,两个焊接避位口30a相对设置在ois基板30的两个侧边上,两个焊接避让口对应接地传导部725的焊接凹槽76设置。这样便于挠曲臂22与接地传导部725焊接。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ois底座50上设置有两个端脚接插口51,两个端脚接插口51对应设置在ois底座50的两个侧边上,第一输入传导部721、第二输入传导部722与其中一个接地传导部725的端子穿设在其中一个端脚接插口51内,第三输入传导部723、第四输入传导部724与另一个接地传导部725的端子穿设在另一个端脚接插口51内。

如图9和图10所示,其中,ois底座50上设置有挡板52,通过挡板52能够限制柔性线路板的位置。挡板52与ois底座50为一体成型结构,挡板52上设置有点胶孔52a,挡板52底边具有溢胶储胶槽52b。具体的,为了使柔性线路板嵌合在ois底座50的侧边,挡板52的外表面与ois底座50与侧边之间具有间隔,这样能够使挡板52处具有凹口,以使柔性线路板能够嵌合在该凹口内。

如图11所示,具体实施时,ois支座40包括支撑部和位于支撑部两侧的延伸部,支撑部用于支撑ois簧片20,延伸部用于与ois基板30连接。为了增加固定面积,可加长ois支座40的延伸部。ois支座40的形状及其位置不限于本实施例,可根据实际需要加以调整。为进一步提升防抖反馈效果,可在支撑部端面设置dlc涂层。dlc(diamondlikecarbon,类金刚石碳膜),其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极低的摩擦系数,这种坚硬、耐磨和低摩擦的材料对提升防抖反馈效能具有很好的效果。当然,还可采用一般类型的特氟龙等涂层。

如图12所示,ois基板30内具有空心内圈,ois支座40有多个,多个ois支座40沿内圈边沿环形设置,以支撑ois簧片20。

具体实施时,下压片70固定在ois基板30上,上压片60为自由移动端,sma丝线10伸缩时,下压片70不动,sma丝线10带动上压片60运动,进而带动ois簧片20的至少部分运动,其中,ois簧片20的至少部分为上压片60及上压片60带动ois簧片20时ois簧片20可移动的部分。

本发明的防抖结构的主要功能为:当摄像装置在通电运行过程中,如x轴、y轴方向出现抖动造成的镜头偏位时,可实现对x轴和y轴进行偏位纠正,通过对偏位的自动纠正和快速复位,最终得到高质量稳定的成像效果。

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抖系统,该防抖系统包括af马达2和防抖结构1,防抖结构1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防抖结构,af马达2设置在防抖结构1的ois簧片20上。其中,af为autofocus的缩略语,是自动对焦的意思。

如图25和图26所示,具体的,该防抖系统还包括屏蔽罩3,屏蔽罩3罩设在af马达2和防抖结构1上。屏蔽罩3与ois底座50相连接。屏蔽罩3除具有保护内部机构的作用外,还具有接地防静电和电磁屏蔽的作用。进一步来说,屏蔽罩3可屏蔽对高频模块的信号干扰,增强通话质量;屏蔽罩3接地后,可以防止信号产生的静电以及其它摩擦产生的静电,导致的马达损坏。屏蔽罩3的端面开设有镜头放置孔,镜头放置孔的侧壁还设置有避位口3a。该避位口3a用于最后安装镜头时方便夹取和放置。

优选地,屏蔽罩3由无磁性的软态不锈钢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af马达2包括外壳210、绕线载体220、磁石组件230以及柔性线路板240。绕线载体220设置在外壳210内,磁石组件230设置在绕线载体220与外壳210之间,柔性线路板240设置在外壳210上,柔性线路板240与绕线载体220电连接。通过柔性线路板240与绕线载体220电连接,使得绕线载体220在通电状态下与磁石组件230之间发生电磁力,以驱动绕线载体220沿轴向移动,进而完成焦距调节。外壳210的端面设置有通孔,外壳210的通孔的侧壁上环形设置有多个点胶避位口214,外壳210的其中一个侧壁开设有柔性线路板避让口,柔性线路板240部分位于柔性线路板避让口内。这样能够避免柔性线路板240占用额外空间。

如图15和图16所示,绕线载体220的上端面具有与外壳210的翻边211插接配合的插接凹口221,插接凹口221为四周封闭型凹口状。

为了提高透镜驱动马达的运动可靠性,绕线载体220的上端面具有与外壳210的翻边211插接配合的插接凹口221。具体的,插接凹口221为四周封闭型凹口状。插接凹口221与翻边211插接嵌合,具有轴向抗扭限位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普通的翻边接插口为周向上有一缺口,是敞开式的。而本申请中的插接凹口221为四周封闭型凹口状,具有抗扭效果好、限位更精准的特点。

如图17至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af马达2还包括:上弹簧250和框架260。具体的,上弹簧250设置在外壳210内,上弹簧250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251,上弹簧250具有安装凹槽252,安装凹槽252与翻边211对应设置,翻边211穿设在安装凹槽252内,上弹簧250与绕线载体220的上端面连接。框架260设置在外壳210内,框架260设置有第二防呆结构261,第一防呆结构251与第二防呆结构261配合使上弹簧250与框架260安装到位。

通过第一防呆结构251与第二防呆结构261配合可以有效避免上弹簧250反装而影响运动部件运动,提高了装置的安装准确性,避免误装配,也提高了af马达运动的可靠性。

第一防呆结构251位于上弹簧250的外圈侧。由于上弹簧250的内圈侧会运动,而外圈侧不动,因而在外圈侧设置第一防呆结构251,不会影响装置的运动效果。

具体的,第一防呆结构251为设置在上弹簧250上的定位插口;第二防呆结构261为设置在框架260上的定位凸起,定位凸起能够嵌入定位插口内。由于上弹簧250非正方形,因而对安装方向有严格要求。若上弹簧250上不设置第一防呆结构251,极易安装错位。上弹簧250与框架260相配位,同时作为安装方向标识,利于装配作业,防止上弹簧250的装配方向错位。

外壳210的其中一个侧壁作为安装定位面212,安装定位面212处不设置有磁石组件230,外壳210与安装定位面212相邻的侧壁为端子引出面213,柔性线路板240由安装定位面212引出后折弯并沿着端子引出面213延伸。具体的,柔性线路板240包括相互连接的端子引出段241和定位段242,端子引出段241和定位段242之间具有夹角,端子引出段241设置在端子引出面213,定位段242设置在安装定位面212上。在端子引出段241的端部具有可通电的2根正负极pin脚。

框架260的朝向定位段的侧壁表面设置有限位凹槽262,且该侧壁的底边设置有下弹簧避让口,定位段242嵌合在框架260的限位凹槽262内,限位凹槽262的结构与定位段242形状相适配,屏蔽罩3的内壁与马达底座280以及ois底座50配合以限制柔性线路板240的位置。通过设置下弹簧避让口可以使下弹簧的部分结构在平移过程中能够与框架260错开,不会受到框架260的干涉。

如图20至图24所示,af马达2还包括位于绕线载体220下方的下弹簧270和马达底座280,下弹簧270设置在马达底座280上,下弹簧270用于支撑绕线载体220的下端面,外壳210设置在马达底座280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绕线载体220、磁石组件230、上弹簧250、框架260和下弹簧270均位于容置空间内,起到保护内部组件的作用。外壳210与马达底座280通过嵌合结构装配在一起。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装配效果好,可靠性与稳定性强。具体的,外壳210底端设置有卡接凸边,马达底座280具有4个延伸端角,4个延伸端角相互间隔设置,以使相邻两个延伸端角之间形成卡接凹槽,卡接凸边对应设置在卡接凹槽内,以使外壳210与马达底座280嵌合在一起。

每个马达底座280的延伸端角上还设置有端角凸台280d,端角凸台280d与外壳210的内壁相适配,通过端角凸台280d能够限制外壳210的位移。

具体的,绕线载体220与下弹簧270装配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对应的,在下弹簧270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柱穿设在定位孔内,以提高二者的定位效果。

下弹簧270还具有与马达底座280配合定位的定位孔,对应的,马达底座280上设置有定位柱,以与下弹簧270上的定位孔配合定位。

具体的,下弹簧270包括环形设置的4个单元,每个单元具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用于与马达底座280连接,第二固定部用于与绕线载体220连接,且第一固定部设置在第二固定部的外侧。

马达底座280的侧边上设置有多个限位柱280c,多个限位柱280c环形设置在马达底座280的侧边,多个限位柱280c用于限制绕线载体220的位移量,具体的可通过多个限位柱280c限制绕线载体220在x、y轴方向上的位移量。

具体的,在马达底座280的底面设置有与ois簧片20端面适配的限位凸圈280b,通过该限位凸圈280b与ois簧片20粘接。围绕该限位凸圈280b在马达底座280端角处还设置有两个卡爪避位凹部280a和两个底座粘接凸部280e,两个卡爪避位凹部280a对应卡爪70a设置,两个底座粘接凸部280e对应上压片60设置,该卡爪避位凹部280a用于避让卡爪70a,底座粘接凸部280e用于与上压片60粘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马达底座280上设置有接线端脚281,柔性线路板240的定位段设置有焊锡孔243,接线端脚281的一端与下弹簧270电连接,接线端脚281的另一端与柔性线路板240上的焊锡孔243相连接,下弹簧270与绕线载体220电连接。如此设置,在将柔性线路板240上的端脚接通时,电路会由马达底座280传入至下弹簧270上,并由下弹簧270的与绕线载体220电连接的端部传入绕线载体220,使绕线载体220上的线圈通电。

当柔性线路板240向绕线载体220通入电流后,绕线载体220内的线圈与磁石组件230之间就会产生电磁力,根据弗兰明左手法则,由于电磁力的作用驱使绕线载体220沿镜头光轴方向作直线移动,绕线载体220最终停留于线圈与磁石组件230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与上弹簧250及下弹簧270的弹性力的合力达到相均衡状态时的位置点。通过向线圈通入既定的电流,可控制绕线载体220移动至目标位置,从而达到调焦的目的。

本发明的防抖系统的组装方式及顺序为:

首先,制作完成af马达的定子组件,其包括外壳、框架、上弹簧、磁石和柔性线路板之间的相互组合来得以实现。

优选地,制作完成af马达的动子组件。通过下弹簧、绕线载体之间的组装得以实现。向下弹簧的点焊孔中点焊锡膏进行激光焊接,绕于载座挂线柱上的线圈始末端线圈与下弹簧呈电气性导通。

优选地,将af马达的动子组件插入马达底座,对下弹簧的对向两角(马达底座的焊盘)实施激光焊接,实现下弹簧与马达底座之间的电气性导通。

优选地,在动子组件与马达底座组合完毕的基础上,扣接定子组件。

由此,通过上述组装步骤完成af马达的构造。下面对防抖结构的组装方式加以说明。

将下压片和ois支座粘接在ois基板上,形成ois下部件。

将上压片焊接在ois簧片上,形成ois上部件,将ois上部件中的ois簧片的挠曲臂端部焊接于ois下部件中的下压片上。使上部件与下部件得以电气性连接。

将sma丝线挂入上下压片的夹线槽中,并对夹线槽中的凸部和凹部实施压合,完成四根sma丝线的装配。

优选地,对挂好sma丝线的上述组合部件放置于ois底座上。

由此,通过上述组装步骤完成防抖结构的构造。下面对af马达与防抖结构相互间的组装方式加以说明。

首先,对簧片本体面、马达底座的凸台以及ois底座的挡板上加以涂胶。

进一步,马达底座的凸台面与簧片本体面进行面面对合配置,最终实现两部件的粘合和卡位。由此,af马达得以支撑并独立于防抖结构之上。除两部件的上述面面接触部分外,两者之间的其余部位均为互不接触。在两者间的这种空间配置,为af马达在轴向位置自由移动及调整预留有足够空间。

进一步,将柔性线路板的端脚部贴合在挡板上。

在ois底座的四边点胶,盖上屏蔽罩,并将屏蔽罩与ois底座焊接固定。屏蔽罩除与ois底座固定接触外,在其内部空间的顶面位置与四周侧位置均与af马达和防抖结构保留有一定空间上的间隔,这样保证了af马达在x轴、y轴、z轴方向的位移时,不会同屏蔽罩出现相互干涉现象。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其结构简洁、轻薄,并且其构造材料坚固;利用sma丝线其具有低功率的优点;通过设置屏蔽罩能够进行防磁干扰;其装置结构稳定,便于控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摄像机本体和用于对摄像机本体进行防抖处理的防抖结构,防抖结构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防抖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