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线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0171发布日期:2019-02-12 21:26阅读:10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线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具体涉及一种换线耳机。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换线耳机都使用了插头和插口衔接的模式,一根耳机线除了接播放器的插头以外还要加上两个接耳机的插头,零件成本和加工费用基本在十几到几十元不等,零售价格更是和一整条不可换线的耳机差不多,对于中低端用户来说毫无意义。

市面上的换线耳机一般是舒尔插头或森海插头,两种插头的成本高以外,衔接也都是靠公插头和母插头(公插头:插针模式,母插头:中空形圆柱),没有弹力设计,一旦插口变松,便没有了良好的接触,更换线也容易松脱,和耳机分离,掉落,换线耳机重复使用性能差。同时舒尔插头和森海插头虽然对于以往的插头插口来说体积已经很小,但是对于耳机本身来说体积还是很大,故换线耳机的外观外形设计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换线耳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线耳机,包括耳机主壳和耳机线,耳机主壳的后侧设有后盖,耳机主壳内设有空腔,耳机线由下向上穿过耳机主壳进入空腔,耳机线的顶部为除去外包绝缘漆的线芯,线芯上套设有铜套,空腔内设有喇叭和连接端子,连接端子的边缘与耳机主壳连接,连接端子上设有辅助固定钩,连接端子包括外壳主体,外壳主体内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设有移动板和弹簧,移动板通过弹簧与外壳主体连接,所述辅助固定钩穿过外壳主体的前侧壁、弹簧以及移动板,耳机线顶部套设铜套的线芯卡接在辅助固定钩与移动板之间,其中辅助固定钩与外壳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辅助固定钩与移动板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辅助固定钩的前端通过导线与喇叭连接。

其中,所述耳机主壳的底部设有引导柱,引导柱上设有线孔,线孔与空腔连接,耳机线穿过线孔进入空腔,所述耳机线穿出线孔在空腔内进行打结形成结块,通过结块可以避免耳机线收到向下扯的外力时线芯与连接端子之间发生错位导致的电性接触不良的现象。

其中,所述外壳主体上设有卡接件,卡接件上设有卡口,所述移动板向着后盖的侧面顶部横向设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的位置与套设有铜套的线芯的位置相对应,耳机线打结后前形成结块,耳机线上结块与套设有铜套的线芯之间的端线头卡入卡口,耳机线的打结端卡入耳机主壳空腔固定住耳机线。

其中,所述后盖与耳机主壳之间是可以拆卸的,耳机主壳后侧设有开口,开口四周的耳机主壳上设有辅助连接段,辅助连接段的外壁上设有外螺旋纹,所述后盖的内壁上设有内螺旋纹,后盖通过内螺旋纹与辅助连接段上的外螺旋纹与辅助连接段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端子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辅助连接块和第二辅助连接块与空腔的腔壁连接,这样能够有效的增强在挤压连接端子时连接端子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耳机线包括线芯和外包绝缘层,耳机线头处的线芯上套设铜套,增加和接线端子上铜钩的导电性能,外包有绝缘材料制成,优选橡胶,外包包裹在线芯的四周。

其中,所述辅助固定钩的个数与耳机线的个数相等,所述辅助固定钩与耳机线一一对应。

其中,所述辅助固定钩为导电体,所述辅助固定钩的后端呈钩状,辅助固定钩上呈钩状的部分设置在移动板的后侧。

其中,所述移动板的中间位置设有辅助操作块,通过按压辅助操作块可以更好的达到移动移动板的目的。

其中,所述耳机线顶部的线芯经过上锡处理,并在线芯上套设铜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换线耳机的优点为:结构简单,手工耳机线更换方便,更换耳机线的成本低,抛开了换线耳机换线时候的插口对插头模式局限,在使用过程中耳机线与连接端子之间不易产生松动,电性接触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耳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卡接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线耳机,包括耳机主壳1和耳机线3,耳机主壳1的后侧设有盖板4,耳机主壳1内设有空腔15,耳机线3由下向上穿过耳机主壳1进入空腔15,耳机线3的顶部为除去外包的线芯,线芯上套设有铜套11,空腔15内设有喇叭5和连接端子7,连接端子7的左右两端与耳机主壳1连接,连接端子7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辅助连接块8和第二辅助连接块14与空腔15的腔壁连接,这样能够有效的增强在挤压连接端子7时连接端子7的稳定性,连接端子7上设有辅助固定钩9,所述辅助固定钩9为导电体,所述辅助固定钩9的个数与耳机线3的个数相等,所述辅助固定钩9与耳机线3一一对应,连接端子7包括外壳主体701,外壳主体701内设有移动槽702,移动槽702内设有移动板704和弹簧703,移动板704通过弹簧703与外壳主体701连接,所述辅助固定钩9穿过外壳主体701的前侧壁、弹簧703以及移动板704,耳机线3顶部套设铜套11的线芯卡接在辅助固定钩9与移动板704之间,其中辅助固定钩9与外壳主体701之间为固定连接,辅助固定钩9与移动板704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辅助固定钩9的前端通过导线6与喇叭5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辅助固定钩9的后端呈钩状,辅助固定钩9上呈钩状的部分设置在移动板704的后侧,所述移动板704的中间位置设有辅助操作块10,通过按压辅助操作块10可以更好的达到移动移动板704的目的,外壳主体701上设有卡接件20,卡接件20上设有卡口12,所述移动板704向着后盖4的侧面顶部横向设有限位挡板19,限位挡板19的位置与套设有铜套11的线芯的位置相对应,耳机线3打结后前形成结块13,耳机线3上结块13与套设有铜套11的线芯之间的端线头16卡入卡口12,耳机线的打结端卡入耳机主壳空腔15固定住耳机线,链接端子的接线端顶部挡边19和耳机主壳1边缘齐平,防止耳机线加有铜套11的线芯穿出连接端子7与耳机主壳1接触,防止耳机主壳1为导电的材质时线芯与耳机主壳1接触产生短路的现象,增强耳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耳机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耳机主壳1的底部设有引导柱2,引导柱2上设有线孔,线孔与空腔15连接,耳机线3穿过线孔进入空腔15,所述耳机线3穿出线孔在空腔15内进行打结形成结块13,通过结块13可以避免耳机线3收到向下扯的外力时耳机线3的线芯与连接端子之间产生错位导致电性接触不良的现象,有效的保证耳机线3以及换线耳机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强了该换线耳机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后盖4与耳机主壳1之间是可以拆卸的,耳机主壳1后侧设有开口,开口四周的耳机主壳1上设有辅助连接段18,辅助连接段18的外壁上设有外螺旋纹,后盖4的内壁上设有内螺旋纹,后盖4通过内螺旋纹与辅助连接段18上的外螺旋纹与辅助连接段18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耳机线3包括线芯和外包绝缘层,耳机线头处的线芯上套设铜套11,增加和接线端子上铜钩的导电性能,外包有绝缘材料制成,优选橡胶,外包包裹在线芯的四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耳机线3顶部的线芯经过上锡处理,并在线芯上套设铜套11。

本实施例所述换线耳机的拆卸方式为:拆开盖板4,按压辅助操作块10,使得移动板704向左移动,移动板704与辅助固定钩9之间卡接的耳机线3顶部的线芯松开,然后挑出线芯,松开按压的辅助操作块10,辅助操作块10在弹簧703的作用下恢复原位,然后解开结块13,即可直接通过引导柱2下方的拉扯的方式拉出即可。

本实施例所述换线耳机的安装方式为:通过引导柱2上的线孔引入耳机线3,使得耳机线3进入空腔15内,然后预留好结块13以上的耳机线长度,使得耳机线3缠绕打结形成结块13,然后将耳机线3的顶部除去外包留下线芯,对耳机线3顶部的线芯经过上锡处理,并在线芯的外侧套设铜套11,然后按压辅助操作块10,使得移动板704向左移动,移动板704与辅助固定钩9之间的空间变大,将线芯引入对应的辅助固定钩9与移动板704之间,使得套有铜套11的线芯的顶部所在的高度大于辅助固定钩9所在的高度,小于等于限位挡板19所在的高度,然后松开按压的辅助操作块10,辅助操作块10在弹簧703的作用下恢复原位,辅助固定钩9与移动板704之间收紧卡接住线芯。(如果有焊接工具可以在辅助固定钩9与线芯的连接处进行点焊。)

本实施例所述的换线耳机的结构简单,手工耳机线更换方便,更换的新耳机线可以直接从市面上买半成品的耳机线即可,成本低,抛开了换线耳机换线时候的插口对插头模式局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