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于手机内的可变薄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3715发布日期:2020-04-07 22:0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接于手机内的可变薄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蓝牙耳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接于手机内的可变薄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蓝牙技术的快速发展,蓝牙耳机摆脱传统耳机需要线连接的束缚,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蓝牙耳机。近年来,蓝牙耳机的款式设计越来越丰富多样。特别是现在耳塞式的蓝牙耳机,非常小巧,为了便于收纳携带,通常是配套有充电收纳盒。充电收纳盒内置储能电池,需要保持充电收纳盒的电量才能供耳机充电,有时容易忘记对其进行充电。另外,需要时常携带充电收纳盒,这样在蓝牙耳机不使用的时候将其放入充电收纳盒,防止蓝牙耳机丢失。充电收纳盒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技术方案进行改良,寻求一种日常生活中必备或高频使用的物品,结合蓝牙耳机,这样蓝牙耳机收纳在该物品内,这样不需要另外配备充电收纳盒,一举两得。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方案提出了一种蓝牙耳机本体插接于手机内的方案,蓝牙耳机本体的耳机头部设计为可拉伸及按压变薄耳机头,按压变为扁平将其插入手机本体内,手机本体设计对于的插接充电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接于手机内的可变薄蓝牙耳机,包括可变薄耳机本体、设置有收纳充电仓的手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薄耳机本体由耳机底壳、弹簧、耳机上壳、扬声器、控制板、电池组成,耳机底壳包括中空柱形壳、圆形底壳,圆形底壳内为凹槽安装位,控制板和电池安装于中空柱形壳内,中空柱形壳和圆形底壳一体成型;所述扬声器固定安装于圆形底壳的凹槽安装位上,弹簧的下端插接于圆形底壳内侧,弹簧的上端插接于耳机上壳内侧;所述耳机上壳的上表面设有透声孔,耳机上壳的下端侧壁边沿设有外凸环部,圆形底壳的开口边沿设有内凸环部,耳机上壳插接于圆形底壳内,由弹簧的弹力撑起耳机上壳,外凸环部抵接于内凸环部下方起限位作用。

进一步所述中空柱形壳和圆形底壳为硬塑胶一体注塑成型,圆形底壳的前端侧壁设置一软胶凸起端,该软胶凸起端用于手指捏住将可变薄耳机本体从手机本体的收纳充电仓取出。

进一步所述中空柱形壳的下端底部设置有充电金属触点,充电金属触点与控制板线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手机本体的壳体内安置手机电子组件,手机电子组件的手机电池的下方设置收纳充电仓,收纳充电仓的底部设置有顶针充电端,顶针充电端与控制板线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收纳充电仓包括两个,设于手机本体内手机电池的下方,收纳充电仓的开口分布于手机本体的壳体两侧或同一侧。

通过本设计方案提出的一种插接于手机内的可变薄蓝牙耳机,主要设计是蓝牙耳机本体的耳机头部的可变扁的结构设计,采用弹簧结构,弹簧可伸缩,捏住耳机本体的圆形底壳和耳机上壳,压缩弹簧,耳机上壳嵌入至圆形底壳内,耳机本体变扁这样方便插入手机内。压扁的情况下将耳机本体插入手机本体的收纳充电仓内,取出耳机时,耳机上壳被弹簧的一些弹力往上顶,耳机上壳自动从圆形底壳内顶出,即可佩戴使用。耳机插入手机本体的收纳充电仓内,由于弹簧的弹力,使得耳机本体插入到手机本体的收纳充电仓不易掉出。因此,本方案结合了蓝牙耳机和手机,手机是人们高频使用物品,将蓝牙耳机插接于手机内,既能够实现很好的收纳,同时还可以供蓝牙耳机充电,省去了现有的蓝牙耳机配备的耳机充电盒,具有创新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变薄耳机本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变薄耳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变薄耳机另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变薄耳机压扁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内的收纳充电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变薄耳机插接于手机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可变薄耳机插接于手机内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照附图1-8,一种插接于手机内的可变薄蓝牙耳机,包括可变薄耳机本体、设置有收纳充电仓22的手机本体。可变薄耳机本体由耳机底壳、弹簧13、耳机上壳14、扬声器、控制板、电池组成,耳机底壳包括中空柱形壳11、圆形底壳12,圆形底壳12内为凹槽安装位121,控制板和电池安装于中空柱形壳11内,中空柱形壳11和圆形底壳12一体成型。扬声器固定安装于圆形底壳12的凹槽安装位121上,弹簧13的下端插接于圆形底壳12内侧,弹簧13的上端插接于耳机上壳14内侧。耳机上壳14的上表面设有透声孔,耳机上壳14的下端侧壁边沿设有外凸环部141,圆形底壳12的开口边沿设有内凸环部122,耳机上壳14插接于圆形底壳12内,由弹簧13的弹力撑起耳机上壳14,外凸环部141抵接于内凸环部122下方起限位作用。中空柱形壳11的下端底部设置有充电金属触点111,充电金属触点111与控制板线路连接。

参照附图2,所述中空柱形壳11和圆形底壳12为硬塑胶一体注塑成型,圆形底壳12的前端侧壁设置一软胶凸起端123,该软胶凸起端123用于手指捏住将可变薄耳机本体从手机本体的收纳充电仓22取出。

参照附图3-6,按压耳机上壳14使得弹簧13缩扁,使得耳机头部变扁方便蓝牙耳机本体插入至手机上的收纳充电仓22内。耳机本体从收纳充电仓22取出后,由于弹簧的弹力,自动将耳机上壳14弹出,通过外凸环部141抵接于内凸环部122下方起限位作用的设计,耳机上壳14不会被完全顶出,拿出后即可正常佩戴使用。

参照附图5-6,所述手机本体的壳体2内安置手机电子组件,手机电子组件的手机电池21的下方设置收纳充电仓22,收纳充电仓22的底部设置有顶针充电端23,顶针充电端23与控制板线路连接。

参照附图6-7,所述收纳充电仓22包括两个,设于手机本体内手机电池21的下方,收纳充电仓22的开口分布于手机本体的壳体2两侧或同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收纳充电仓22的位置也是可以设置在手机本体的上端的,并且其开口也是可以设置在手机本体的上端或下端,这些都是属于本技术方案显而易见的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而对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插接于手机内的可变薄蓝牙耳机,包括可变薄耳机本体、设置有收纳充电仓(22)的手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薄耳机本体由耳机底壳、弹簧(13)、耳机上壳(14)、扬声器、控制板、电池组成,耳机底壳包括中空柱形壳(11)、圆形底壳(12),圆形底壳(12)内为凹槽安装位(121),控制板和电池安装于中空柱形壳(11)内,中空柱形壳(11)和圆形底壳(12)一体成型;所述扬声器固定安装于圆形底壳(12)的凹槽安装位(121)上,弹簧(13)的下端插接于圆形底壳(12)内侧,弹簧(13)的上端插接于耳机上壳(14)内侧;所述耳机上壳(14)的上表面设有透声孔,耳机上壳(14)的下端侧壁边沿设有外凸环部(141),圆形底壳(12)的开口边沿设有内凸环部(122),耳机上壳(14)插接于圆形底壳(12)内,由弹簧(13)的弹力撑起耳机上壳(14),外凸环部(141)抵接于内凸环部(122)下方起限位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于手机内的可变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柱形壳(11)和圆形底壳(12)为硬塑胶一体注塑成型,圆形底壳(12)的前端侧壁设置一软胶凸起端(123),该软胶凸起端(123)用于手指捏住将可变薄耳机本体从手机本体的收纳充电仓(22)取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于手机内的可变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柱形壳(11)的下端底部设置有充电金属触点(111),充电金属触点(111)与控制板线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于手机内的可变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本体的壳体(2)内安置手机电子组件,手机电子组件的手机电池(21)的下方设置收纳充电仓(22),收纳充电仓(22)的底部设置有顶针充电端(23),顶针充电端(23)与控制板线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插接于手机内的可变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充电仓(22)包括两个,设于手机本体内手机电池(21)的下方,收纳充电仓(22)的开口分布于手机本体的壳体(2)两侧或同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接于手机内的可变薄蓝牙耳机,包括可变薄耳机本体、设置有收纳充电仓的手机本体。可变薄耳机本体由耳机底壳、弹簧、耳机上壳、扬声器、控制板、电池组成,耳机底壳包括中空柱形壳、圆形底壳,圆形底壳内为凹槽安装位,控制板和电池安装于中空柱形壳内。扬声器固定安装于圆形底壳的凹槽安装位上,弹簧的下端插接于圆形底壳内侧,弹簧的上端插接于耳机上壳内侧。耳机上壳的上表面设有透声孔,耳机上壳的下端侧壁边沿设有外凸环部,圆形底壳的开口边沿设有内凸环部,耳机上壳插接于圆形底壳内,由弹簧的弹力撑起耳机上壳,外凸环部抵接于内凸环部下方起限位作用。压合弹簧耳机上壳嵌入至圆形底壳内,耳机头变扁。

技术研发人员:柯秀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柯秀林
技术研发日:2019.10.22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