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谐波干扰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92771发布日期:2020-01-24 14:4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控制谐波干扰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谐波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系统的演进,终端设备通常需要在双连接的情况下实现双收双发,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内部射频器件的非线性可能会导致终端设备存在自干扰问题,其中,谐波干扰问题比较严重。在相关技术中,通过增加电磁屏蔽罩结构来降低谐波干扰,但是这会增大终端设备的体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谐波干扰的方法和装置,有利于消除双连接通信中存在的谐波干扰。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谐波干扰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双连接的通信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从发射机发射的属于所述双连接的第一连接的第一上行信号中,采集出对属于所述双连接的第二连接的下行信号造成谐波干扰的第一谐波干扰信号;将所述第一谐波干扰信号调整到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一谐波干扰信号与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叠加,以控制所述接收信号中由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发射产生的第二谐波干扰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谐波干扰信号。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谐波干扰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双连接的通信系统中,包括: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用于从发射机发射的属于所述双连接的第一连接的第一上行信号中,采集出对属于所述双连接的第二连接的下行信号造成谐波干扰的第一谐波干扰信号;第一信号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谐波干扰信号调整到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第一合路器,用于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一谐波干扰信号与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叠加,以控制所述接收信号中由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发射产生的第二谐波干扰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谐波干扰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基于从上行信号中采集到的谐波干扰信号构建特定幅度和特定相位的信号与接收信号叠加,从而能够抑制接收信号中的谐波干扰信号,复杂度低,又不增加终端设备的体积,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谐波干扰。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谐波干扰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谐波干扰的装置的架构图。

图3示出了信号采集模块的示意性框图。

图4示出了信号调整模块的示意性框图。

图5示出了功率检测模块和反馈控制模块的示意性框图。

图6示出了信号调整模块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谐波干扰的装置的工作时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谐波干扰的方法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gprs)、长期演进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wimax)通信系统、新无线(newradio,nr)或未来的5g系统等。

特别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通信系统,例如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codemultipleaccess,scma)系统、低密度签名(lowdensitysignature,lds)系统等,当然scma系统和lds系统在通信领域也可以被称为其他名称;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多载波传输系统,例如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bankmulti-carrier,fbmc)、通用频分复用(generalized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gfdm)、滤波正交频分复用(filtered-ofdm,f-ofdm)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多连接的通信。例如,在5g系统建设过程中,采用5g-nr和4g-lte联合组网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到5g网络的全覆盖。这就要求终端设备能够支持lte与nr双连接技术,对4g和5g信号能够同时双收双发。在这种情况下,射频器件非线性可能会导致终端设备存在自干扰的问题,也就是终端设备的4g上行信号的非线性干扰可能会对5g下行信号造成影响。这里的非线性干扰主要包括谐波干扰、互调干扰以及混频干扰,其中,谐波干扰的比重较大,因此,如何控制谐波干扰是双连接通信的一个关键问题。

目前关于谐波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提升射频前端器件性能指标、增加干扰消除电路、上下行频分调度、上下行时分调度等。

(1)提升射频器件性能

造成终端谐波干扰的根本原因在于器件的非线性,因此,提高器件的性能是减少终端谐波干扰的最根本的方法。通过研究器件非线性与相关性能指标的关系,优化相关性能指标,从而减少器件非线性。此外,还可以在pa输出端增加谐波滤波器,对谐波进行抑制。此方法实现简单,成本较低,但通过增加滤波器仅能消除部分由发射天线输出的谐波干扰信号,对于pa输出pcb的谐波信号不能完全抑制,因此,可考虑将此方法与其余方法协同综合使用。另外,器件性能的提升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在pa后添加谐波滤波器只能抑制传导路径下的谐波干扰,不能抑制pcb辐射导致的谐波干扰。

(2)增加干扰消除处理

参考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方法,如模拟域消除法与数字域消除法。模拟电路域自干扰消除通过模拟电路设计重建自干扰信号并从接收信号中直接减去重建的自干扰信号。数字域自干扰消除方法主要依靠对自干扰进行参数估计和重建后,从接收信号中减去重建的自干扰来消除残留的自干扰。无论是模拟消除还是数字消除,都需要一个特殊的时隙进行训练,因此基于目前的无线帧结构均无法完成。

(3)频分调度

根据上行分配结果确定下行分配的频率资源。例如不使用谐波主瓣对应的频谱,降低谐波旁瓣对应频谱的使用频次,使用非谐波信号对应的频谱。这种方法对网络有改造要求,并且可能会因避开干扰频谱造成网络峰值速率有所降低。

(4)时分调度

按上下行时隙配比进行时分调度,网络给出上下行时隙配比,终端根据配比合理控制收发。例如:当4g-lte发时,5g-nr侧暂停接收。时分调度需要在4g-lte端发送时关闭5g-nr端的接收,会降低系统的吞吐量。

另外,相关技术中还采用了增加电磁屏蔽罩的方式降低谐波干扰,但这种方式会增大终端设备的体积,使得缩小终端设备体积的上限极大降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谐波干扰的方法和装置,能够有效地控制上行信号对下行信号造成的谐波干扰。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谐波干扰的装置1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100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

第一信号采集模块110,用于从发射机发射的属于所述双连接的第一连接的第一上行信号中,采集出对属于所述双连接的第二连接的下行信号造成谐波干扰的第一谐波干扰信号;

第一信号调整模块120,用于将所述第一谐波干扰信号调整到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

第一合路器130,用于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一谐波干扰信号与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叠加,以控制所述接收信号中由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发射产生的第二谐波干扰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谐波干扰信号。

所谓谐波干扰,就是在发送频段f0上发射信号,同时如果接收频段刚好为n*f0(n=2,3,4…..)时,接收机将会受到谐波影响,从而导致接收机灵敏度的下降。典型地,若采用lte发送的上行信号所在频段为1.75g,采用nr接收的下行信号所在频段为3.5g。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行信号可以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信号,而下行信号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信号。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不止是可以应用于双连接的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通信系统中,只要下行信号的接收频段与上行信号的发送频段是倍频关系即可。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信号采集模块”与下文中出现的“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在物理实现上可以采用相同的器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器件。“第一信号调整模块”与下文中出现的“第二信号调整模块”在物理实现上可以采用相同的器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器件。同样地,“第一合路器”与“第二合路器”可以是相同的合路器,也可以是不同的合路器。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信号采集模块”与“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可以统称为“信号采集模块”,“第一信号调整模块”与“第二信号调整模块”可以统称为“信号调整模块”,“第一合路器”与“第二合路器”统称为“合路器”。

具体地,发射机发射的上行信号可能会经过功率放大器(poweramplifier,pa)等非线性器件,此时该上行信号中携带了对于接收机接收的下行信号造成自干扰的谐波干扰信号,如果该上行信号直接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出去,则接收机正在接收的下行信号则受到该谐波干扰信号的影响,也就是说接收机不仅收到下行信号,还应该收到上行信号中的谐波干扰信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从经过非线性器件之后的上行信号中采集出来谐波干扰信号,并对该谐波干扰信号进行调整,例如,对其幅度和/或相位进行调整,尽量使其调整到与调整之前的谐波干扰信号(也就是接收机可能接收到的谐波干扰信号)的幅度相等、相位相反。这样,在将接收机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可以包括下行信号和未经过调整的谐波干扰信号)与信号调整模块输出的谐波干扰信号(调整到与之前的幅度相等、相位相反的谐波干扰信号)通过合路器叠加之后,就可以得到纯净的下行信号。理想条件下,可以通过设置信号调整模块,就可以将输入之前的谐波干扰信号调整成幅度相等、相位相反的谐波干扰信号。但实际上信号调整模块可能会具有延时等特性,实际输出的谐波干扰信号往往与理想条件下输出的谐波干扰信号会有差别,因此,在设置信号调整模块可以参考该信号调整模块的特性设置幅度和相位。例如,若信号调整模块的特性是通过会衰减一定值,那么可以将信号调整模块的幅度设置到第一谐波干扰信号的幅度+该衰减的一定值。可替代地,也可以通过实时地将从信号调整模块输出的谐波干扰信号与接收机接收到的接收信号通过合路器叠加,可以根据合路器的输出信号的功率值来来判断控制谐波干扰信号的效果。例如,检测合路器的输出信号的功率值,若得到的功率值满足接收机的灵敏度,则此时信号调整模块设置的幅度和相位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若得到的功率值不满足接收机的灵敏度,则可以控制芯片则可以进一步地对信号调整模块的幅度和相位进行微调,然后再一次检测合路器的输出信号的功率值,看是否满足接收机的灵敏度,直到满足接收机的灵敏度之后,该合路器输出的信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例如,数字处理。

通常所研究的控制谐波干扰的装置是针对终端设备而言的,而造成终端设备谐波干扰的本质原因在于器件的非线性。因此,传统的控制谐波干扰的方法是通过提高器件的性能。但其效果依赖于对于功放行为模型的研究,建模的准确性对结果有直接影响,并且现实中,不同功放产生的非线性特征不具相同,这使建模的难度极大提升。另外,目前常用的降低谐波干扰的方法是增加电磁屏蔽罩结构,但这会增加终端设备的体积,不利于缩小终端设备体积的实现。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复杂度低,又不增加终端设备的体积,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谐波干扰。

从上文描述中可知,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训练模块,用于根据属于所述第一连接的第二上行信号采集出来的第三谐波干扰信号,训练得到所述目标幅度和所述目标相位。

如果该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是实时训练得到的,那么该第二上行信号与第一上行信号可以是同一个上行信号。

如果该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时提前训练得到,并存储于信号调整模块内部,则该第二上行信号与第一上行信号则是不同的上行信号。在此期间,接收机可以不接收下行信号,例如,可以在终端设备出厂阶段、开机阶段或者终端设备的空闲时间阶段训练得到该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需要说明的是,在接收机不接收下行信号的情况下训练幅度和相位是优选而非必要。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训练模块包括:第二信号采集模块,用于从所述发射机发射的所述第二上行信号采集出对属于所述第二连接的下行信号造成谐波干扰的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第二信号调整模块,用于调整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第二合路器,用于在所述接收机不接收下行信号的情况下,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与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由所述第二上行信号的发射产生的第四谐波干扰信号叠加;功率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合路器输出的由调整后的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和所述第四谐波干扰信号叠加后的待检测信号的功率值;反馈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功率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待检测信号的功率值,训练得到所述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将本申请实施例装置的工作时序分为训练阶段和正常通信阶段。正常通信阶段就是上文中接收机接收下行信号,并通过该装置减少或消除对下行信号造成干扰的谐波干扰信号。而训练阶段通过该装置可以训练得到正常通信阶段所用的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

在训练阶段,信号采集模块可以从经过非线性器件之后的上行信号中采集出来谐波干扰信号,并使用信号调整模块对该谐波干扰信号进行调整,例如,对其幅度和/或相位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谐波干扰信号与接收机接收到的谐波干扰信号(可以看成是调整之前的谐波干扰信号)在合路器叠加输出,通过功率检测模块对合路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得到的功率值反馈到反馈控制模块,进而可以由反馈控制模块控制信号调整模块。若反馈控制模块根据检测到的功率值,判断经过信号调整模块调整之后的谐波干扰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满足接收机的灵敏度,那么反馈控制模块可以控制信号调整模块存储当前的幅度和相位,该存储的幅度和相位即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若反馈控制模块根据检测到的功率值,判断经过信号调整模块调整之后的谐波干扰信号仍然不满足接收机的灵敏度,那么反馈控制模块可以控制信号调整模块重新设置幅度和相位,直到得到能够满足接收机灵敏度的幅度和相位为止,也就是本文所说的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

可选地,在训练阶段,对于上行信号的选择以及目标相位和目标幅度的生成可以做以下拓展:

其一,可以变化上行信号的功率值,也就是说可以发射多个功率值不同的上行信号,并分别从中采集谐波干扰信号,而最终要用来训练得到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的谐波干扰信号的功率值可以是该采集的多个谐波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之和的平均值。在正常通信阶段采集到的谐波干扰信号尽可能地与训练阶段所用到的谐波干扰信号的功率值相等。这样才能在正常通信阶段更好地进行数据传输。

其二,可以变化上行信号的工作频点,如果带宽比较大时可以变化上行信号的工作频带,不同工作频点或者不同工作频带可以训练出一套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在正常通信阶段,可以根据上行信号的工作频点或者工作频带选择一套合适的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例如,可以选择等间隔的工作频点,如1710-1780mhz中以5mhz为间隔,选择上行信号的工作频点,这样为后面生成的训练模型提供多套、适用于不同工作频点的参数,由终端设备根据实际工作频率来自适应选择模型。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采集模块可以通过耦合器实现,进一步地,还可以在耦合器之后连接一个滤波器,以此可以采集出比较纯净的谐波干扰信号。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调整模块则可以包括幅度调整模块和相位调整模块,其中幅度调整模块可以由衰减器实现,而相位调整模块则可以由移相器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上行信号与第二上行信号是属于同一连接的,与下行信号所属的连接不同。也可以说,第一上行信号与第二上行信号在同一频带内发射,而下行信号则是在不同频带上接收的。

下面将结合图2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的架构。如图2所示,从发射机发射的上行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pa之后,可以直接通过发射天线将该上行信号发射出去。并且可以利用耦合器,从中耦合出一部分带有非线性特征的上行信号,经过滤波器滤波之后,再采用衰减器和移频器构建出等幅反相的谐波干扰信号,最后再与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叠加,从而可以抵消到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中的谐波干扰信号。图3至图5示出了图2中各个功能模块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图3至图5详细描述各个功能模块的流程。

图3示出了信号采集模块的示意性框图。上文中的第一谐波干扰信号或第三谐波干扰信号的采集在pa等非线性器件后进行,通过耦合器采集出一部分带有干扰的信号,为了不对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造成干扰,应该消除原始信号,此段信号中二次谐波干扰信号功率相对于原始发射信号有35-40db的落差,由于频段相隔较远,使用滤波器就可以简单有效的将原始信号滤除掉,从而仅留下纯净的谐波干扰信号供后级处理。

图4示出了信号调整模块的示意性框图。用于构建幅度相等相位相反的谐波干扰信号。由于实际终端中二次谐波功率较小,使用衰减器将耦合过来的谐波干扰信号进行衰减,由于实际干扰部分较为稳定,在训练阶段可以较为精确的测算出功率大小范围,将其范围可以控制在衰减器中值附近,在工作状态下使用可调衰减器进行幅度微调,从而减小由于如温度压强等外界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使用移相器对信号相位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的谐波干扰信号在合路器叠加消除时与接收机接收到的谐波干扰信号相位相反。至此,就得到了与接收机相位相反幅度相同的“反信号”,从而两信号能够叠加消除。

图5示出了功率检测模块和反馈控制模块的示意性框图。其中,功率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叠加消除后的信号的功率值。可以利用耦合器,将最后合路器输出的叠加信号耦合出一部分,虽然信号调整模块中可能只有纯净的二次谐波干扰信号,但是由于接收信号中各个频段信号较多,使用带通滤波器,仅保留会对5g下行信号造成干扰的二次谐波的频段。利用固定增益放大器(即图5中的低噪声放大器)和衰减器联合的架构使耦合过来的信号能够匹配后续功率检波器的量程,功率检波器是将信号的功率大小转换成电压值,再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converter,adc)转换成数字信号发送给主控芯片(也就是图2中的反馈控制模块)进行控制计算。

可选地,该主控芯片可以是终端设备中任何能够进行运算处理的处理器,例如,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信号调整模块可以包括一个功分器和多个调整单元,也就是说,信号调整模块可以包括一个功分器和多路由衰减器和移相器构成的调整单元。并且该多个调整单元可以通过射频开关进行控制。例如,如图6所示,该信号调整模块包括射频开关a、射频开关b以及射频开关c,功分器用于将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谐波干扰信号分为多个谐波干扰信号,其中该多个谐波干扰信号的功率值等于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谐波干扰信号的功率值。每个调整单元对功分器划分的一路谐波干扰信号进行幅度和相位调整。对于训练阶段而言,每个调整单元都要训练出对应的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这样在正常通信阶段,经过每个调整单元调整的谐波干扰信号,能够更好地消除接收机接收到的谐波干扰信号。

具体地,在训练阶段,控制芯片可以射频开关依次训练各个调整单元对应的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例如,控制芯片可以先打开射频开关a,关闭射频开关b、c,装置运行一次单路幅度相位调节,寻找这个通路单独工作时候的最优点,再同时打开射频开关a与b,关闭射频开关c,在保持射频开关a所在的通路运行在最优点的同时,运行通路b的自适应匹配算法,最后同时打开射频开关a、b和c,运行射频开关c所在的通路的匹配算法,使系统中的谐波自干扰得到最好的消除效果。在正常通信阶段时,发射机和接收机正常收发信号。装置中所有调整单元的参数值保持与训练阶段相同的最优参数值,使终端设备能够在消除自干扰的情况下正常进行数据传输。所谓各个通路上的最优点,也就是指最合适的目标相位和目标幅度。其工作时序如图7所示,包括训练阶段和正常通信阶段,其中,训练阶段包括对三个通路(通路1、通路2和通路3)的训练。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只在出厂阶段进行一次训练,在之后的每次正常通信阶段都使用出厂时训练得到的目标相位和目标幅度。终端设备也可以在每次空闲阶段都进行一次训练,并更新训练得到的目标相位和目标幅度,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构成限定。

应理解,图6中的调整单元的数量仅用于示意而非限定。

还应理解,在训练阶段寻找各个通路的最优点还可以拓展为可以同时寻找最优点之外的次优点,并保存着两套配置参数,在正常通信阶段,终端设备基于自己的能力和应用场景来判断适用的那套参数。

通常谐波干扰信号可以通过正常通信链路传输和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辐射传输。若采用多个调整单元可以使系统接受更高的工作带宽,提供更好的消除效果与更高的系统稳定性。多反馈架构何以从硬件上提升系统收敛速度,节省系统时间资源。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可以是lte,第二连接可以是nr,本文对此并不限定,只要能够造成谐波干扰都在本文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谐波干扰的方法2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200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

s210,从发射机发射的属于所述双连接的第一连接的第一上行信号中,采集出对属于所述双连接的第二连接的下行信号造成谐波干扰的第一谐波干扰信号。

s220,将所述第一谐波干扰信号调整到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

s230,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一谐波干扰信号与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叠加,以控制所述接收信号中由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发射产生的第二谐波干扰信号,所述接收信号包括所述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谐波干扰信号。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属于所述第一连接的第二上行信号采集出来的第三谐波干扰信号,训练得到所述目标幅度和所述目标相位。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根据属于第一连接的第二上行信号采集出来的第三谐波干扰信号,训练得到所述目标幅度和目标相位,包括:从所述发射机发射的所述第二上行信号采集出对属于所述第二连接的下行信号造成谐波干扰的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调整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在所述接收机不接收下行信号的情况下,将调整后的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与所述接收机接收到的由所述第二上行信号的发射产生的第四谐波干扰信号叠加;检测由调整后的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和所述第四谐波干扰信号叠加后的待检测信号的功率值;根据所述所述待检测信号的功率值,训练得到所述目标幅度和所述目标相位。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包括:将所述将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分为多个第五谐波干扰信号;依次调整所述多个第五谐波干扰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依次调整所述多个第五谐波干扰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包括:在所述多个第五谐波干扰信号中的已调整过的第五谐波干扰信号保持在相应的所述目标幅度和所述目标相位的情况下,调整所述多个第五谐波干扰信号中未被调整的第五谐波干扰信号中的至少一个第五谐波干扰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通过通信链路传输和通过印制电路板pcb辐射。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波干扰信号的功率值等于多个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之和的平均值,所述多个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中的任两个所述第三谐波干扰信号的功率值不同。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行信号的工作频点与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工作频点相同。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为长期演进lte,所述第二连接为新无线nr。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从发射机发射的属于所述双连接的第一连接的第一上行信号中,采集出对属于所述双连接的第二连接的下行信号造成谐波干扰的第一谐波干扰信号,包括:从经过功率放大器的所述第一上行信号中耦合出带有非线性特征的信号;根据滤波后的所述带有非线性特征的信号,获取所述第一谐波干扰信号。

应理解,方法200描述的的各个步骤可以通过装置100所包括的各个功能模块实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