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41539发布日期:2020-08-28 18:10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关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智能电网的实施,对于数字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通信系统中,特别是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同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同步若存在偏差会造成后面传输数据传输的不准确,甚至造成通信失败。

传统的同步方法一般是采用增加同步时间解决同步问题,在任意时刻进行粗载波同步,然后利用细载波同步完成接收端的时间同步。粗载波同步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误触发,需要设计非常长的同步帧头;若是发送的信号长度不长,那么在连续交互数据时,会出现同步时间甚至会超过时间发送接收真实数据的时间,从而导致同步时间长,效率不高,影响了实际的通信速率,造成通信性能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利用发送端和接收端相同的时钟刻度装置,采用粗载波同步和细载波同步的方式,快速实现接收端与发送端的数据同步,缩短同步时间,减少误触发概率,提高精度及通信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发送端使用本地时钟装置生成发送端等间隔时间脉冲,在等间隔时间脉冲处发送数据;接收端采用粗载波同步和细载波同步接受数据,完成初次同步;校验本帧数据接受正确后,采用此次接收正确估计出初次同步时刻;根据初次同步时刻,利用接收端本地时钟装置,生成接收端等间隔时间脉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发送端持续发送数据,接收端在每一个接收端等间隔时间脉冲处接受数据,并进行粗载波同步和细载波同步,每次估计的同步时刻,都用来校验接收端的等间隔脉冲,校验正确后,利用校准后的接收端等间隔时间脉冲,再次接受发送端数据,重复进行此项动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端长时间无法实现数据正确同步或校验数据接受错误,则重新进行初同步动作,估计初次同步时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粗载波同步,首先发现发送单传输的数据信号,初步定位信号中码元的粗略起始位置;利用细载波同步,进行相位同步及码元同步计算,精确定位同步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码元同步从接收信号中获取同步信息,使接收端产生的时钟脉冲序列与接收码元的起止时刻保持正确关系。接收端产生的与所接收的码元严格同步的时钟脉冲序列,周期与接收码元周期相同,且相位和接收码元的起止时刻对正,确定每个码元的积分区间和抽样判决时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等间隔时间脉冲,弥补通信同步在低信噪比时出现的误触发问题;缩短同步时间,提高同步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的过程简化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的简化过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发送端基于发送端时间刻度装置产生的等间隔时间脉冲发送数据;

步骤2:接收端接受数据,估计发送初始时刻,利用接收端时间刻度装置生成等间隔时间脉冲,在接收端等间隔时间脉冲序列处接受后续数据。

图2为发明实施例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在发送端使用本地时钟刻度装置生成发送端等间隔时间脉冲。在同步脉冲处,发送数据;

步骤2:接收端接受第一帧数据,采用粗载波同步和细载波同步的方法完成初次同步,本帧数据经校验后显示正确接受,则采用此次接受正确的数据估计出初次同步时刻,给出初始脉冲;

步骤3:根据估计出来的初次同步时刻,利用接收端本地时钟刻度装置生成等间隔时间脉冲;

步骤4:在接收端等间隔脉冲序列处接受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进行粗载波同步和细载波同步;对后续接受的每帧数据正确接受后,估计同步时刻,校准接收端等间隔时间脉冲,根据校准后的等间隔时间脉冲接受信号数据;

步骤5:接收端程序长时间无法正确同步或同步后数据校验出错,重复进行步骤2再次同步,估计初次同步时刻。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端使用本地时钟装置生成发送端等间隔时间脉冲,在等间隔时间脉冲处发送数据;

接收端采用粗载波同步和细载波同步接受数据,完成初次同步;

校验本帧数据接受正确后,采用此次接收正确估计出初次同步时刻;

根据初次同步时刻,利用接收端本地时钟装置,生成接收端等间隔时间脉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粗载波同步,首先发现发送单传输的数据信号,初步定位信号中码元的粗略起始位置;

利用细载波同步,进行相位同步及码元同步计算,精确定位同步位置;

定位同步位置后,在接收端时钟刻度装置产生等间隔时间脉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持续发送数据,接收端接受数据,并在每一个接收端等间隔时间脉冲处进行粗载波同步和细载波同步,校验接受正确后,利用本次接受估计的同步时刻校准接收端等间隔时间脉冲,校准后继续接受发送端发送的数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码元同步从接收信号中获取同步信息,使接收端产生的时钟脉冲序列与接收码元的起止时刻保持正确关系;接收端产生的与所接收的码元严格同步的时钟脉冲序列,周期与接收码元周期相同,且相位和接收码元的起止时刻对正,能够确定每个码元的积分区间和抽样判决时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端长时间无法实现数据正确同步或校验数据接受错误,则重新进行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同步动作,并估计初次同步时刻。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等间隔时间脉冲的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端时钟刻度装置,用于发送端发送信号时打开发送端的时间刻度,在时间刻度上发送数据;接收端时钟刻度装置,用于快速精确定位同步位置。能够减少误触发的概率,从而无需过长的同步数据进行同步,缩短同步时间,同时减少了同步算法的计算量,节约硬件成本,快速实现接收端与发送端的数据同步,减少误触发概率,提高精度及通信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徐剑英;李亮;于洋;郭桂雨;刘文斌;李炳健;张建;李伟;吴雪梅;卢峰;林志超;程艳艳;叶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科远国网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6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