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0727发布日期:2020-10-02 08:5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无线蓝牙耳机行业呈井喷式发展,通过蓝牙连接到手机或蓝牙发射装置,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通话、听音乐或者听网课等。由于无线蓝牙耳机体积小和质量轻,减少学生的耳朵的负载,使学生在听网课时,耳朵不易受累;同时,无线蓝牙耳机不具有耳线,使学生在使用耳机时,学生的肢体活动不受耳线限制;由此,无线蓝牙耳机大受学生青睐,尤其在疫情期间,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家接受远程教学,此时离不开耳机的使用。

但是,无线蓝牙耳机的接收也具有范围限制,当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在听课期间会到处走动,容易离开无线蓝牙耳机的接收范围,离开接收范围后,耳机便静音且不会发出任何警示声音,不能提醒学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继续听课。该缺陷十分明显,亟需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具有提醒功能的蓝牙耳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其包括耳机主体、耳塞腔体和警报器,所述耳塞腔体自耳机主体的一侧向外凸设,所述警报器设置于耳塞腔体上并突伸至耳塞腔体的外表面。

其中的,所述一种蓝牙耳机还包括耳塞,所述耳塞与耳塞腔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耳塞腔体远离耳机主体的一端向外凸设有出音管,所述出音管的周向凹设有卡接槽,所述耳塞的一端卡嵌于卡接槽内。

其中的,所述耳塞腔体包括前腔壳和后腔壳,所述后腔壳与耳机主体连接,所述前腔壳连接于后腔壳远离耳机主体的一侧,所述前腔壳与后腔壳彼此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与警报器的外形配合的卡接腔。

其中的,所述耳机主体包括主壳体和外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凸设有固定柱;所述外壳体的一侧凸设有插销,所述固定柱设置有与插销配合的插孔。

其中的,所述警报器为喇叭、震动器或者电击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其通过在耳塞腔体上设置有警报器,当使用者离开本蓝牙耳机的蓝牙接收范围时,警报器便会发出提醒,以提醒使用者回到正常的蓝牙接收位置,以便于耳机恢复正常的使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耳机主体;2、耳塞腔体;3、警报器;4、耳塞;11、主壳体;12、外壳体;13、容置腔;14、固定柱;15、插孔;16、插销;21、出音管;22、卡接槽;23、前腔壳;24、后腔壳;25、卡接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蓝牙耳机,其包括耳机主体1、耳塞腔体2和警报器3,所述耳塞腔体2自耳机主体1的一侧向外凸设,所述警报器3设置于耳塞腔体2上并突伸至耳塞腔体2的外表面。耳塞腔体2的内腔用于容置耳机喇叭。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耳机主体1内设置有蓝牙接收元件,蓝牙接收元件与警报器3电连接。人体戴上本实施例的蓝牙耳机时,耳塞腔体2上的警报器3便位于人体的耳朵上,或者警报器3与耳朵皮肤接触;当蓝牙接收元件与外界的蓝牙发射装置之间的范围超过其两者既定的工作范围时,蓝牙接收元件便发送信号触发警报器3工作,此时,警报器3便对耳朵发出提醒,以告知使用者已经超出蓝牙的接收范围。因此,当学生在听网课的时候走离位置后,此时本实施例的蓝牙耳机的警报器3便会对学生发出提醒,以让学生自觉地在既定地位置范围内认真听课,由此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

作为优选的,所述警报器3可以为喇叭、震动器或者电击器中的至少一个。具体地,本实施例采用弱电流电击器,蓝牙接收元件为具有蓝牙接收功能的电路板。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的耳机在佩戴时,电击器与使用者的耳朵的皮肤接触。当蓝牙接收元件超出蓝牙接收范围时,蓝牙接收元件向电击器提供脉冲式的弱电流来刺激耳朵的皮肤,以提醒使用者已经超出使用范围,让使用者自觉回到适当的位置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种蓝牙耳机还包括耳塞4,所述耳塞4与耳塞腔体2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耳塞腔体2远离耳机主体1的一端向外凸设有出音管21,所述出音管21的周向凹设有卡接槽22,所述耳塞4的一端卡嵌于卡接槽22内。卡接槽22的设计以使得耳塞4能够稳固地与出音管21连接,使其在使用时不易滑出出音管21。耳塞4的可拆卸设计,可以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更换不同类型的耳塞4,以提高本实施例的使用灵活性。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耳塞腔体2包括前腔壳23和后腔壳24,所述后腔壳24与耳机主体1连接,所述前腔壳23连接于后腔壳24远离耳机主体1的一侧,所述前腔壳23与后腔壳24彼此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与警报器3的外形配合的卡接腔25。前腔壳23的卡接腔25和后腔壳24的卡接腔25用于对警报器3进行卡紧,警报器3的一端经由卡接腔25突伸至耳塞腔体2外。该结构的设计简单紧凑,便于警报器3的装配,且使本实施例的整体更为美观。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耳机主体1包括主壳体11和外壳体12,所述主壳体11内设置有容置腔13,所述容置腔13的底壁凸设有固定柱14;所述外壳体12的一侧凸设有插销16,所述固定柱14设置有与插销16配合的插孔15。在实际应用中,容置腔13内用于容置耳机主板、蓝牙接收元件等内部元器件。本实施例在装配时,只需将外壳体12的插销16贯穿耳机主板后与固定柱14的插孔15连接,由此使得外壳体12将耳机主板压持固定于主壳体11的容置腔13内。该结构的设计简单紧凑,便于耳机主体1的拆装,且插销16与耳机主板的插设结构能够对耳机主板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本实施例在使用时耳机主板发生位置的偏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主体、耳塞腔体和警报器,所述耳塞腔体自耳机主体的一侧向外凸设,所述警报器设置于耳塞腔体上并突伸至耳塞腔体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蓝牙耳机还包括耳塞,所述耳塞与耳塞腔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腔体远离耳机主体的一端向外凸设有出音管,所述出音管的周向凹设有卡接槽,所述耳塞的一端卡嵌于卡接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腔体包括前腔壳和后腔壳,所述后腔壳与耳机主体连接,所述前腔壳连接于后腔壳远离耳机主体的一侧,所述前腔壳与后腔壳彼此靠近的一端均设置有与警报器的外形配合的卡接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包括主壳体和外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凸设有固定柱;所述外壳体的一侧凸设有插销,所述固定柱设置有与插销配合的插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器为喇叭、震动器或者电击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蓝牙耳机,其包括耳机主体、耳塞腔体和警报器,所述耳塞腔体自耳机主体的一侧向外凸设,所述警报器设置于耳塞腔体上并突伸至耳塞腔体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耳塞腔体上设置有警报器,当使用者离开本蓝牙耳机的蓝牙接收范围时,警报器便会发出提醒,以提醒使用者回到正常的蓝牙接收位置,以便于耳机恢复正常的使用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宾勇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宾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0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