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响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1178发布日期:2021-03-30 20:2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响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音响防护罩。



背景技术:

在进行一些户外舞台表演时,大量的舞台设备需要四处搬运使用,其中就包含有音响,音响直接在进行搬运时容易造成音响的损坏,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一种音响防护罩对其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响防护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音响运输时缺乏保护装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音响防护罩,包括下壳体、上壳体、手拧式固定螺栓和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

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耳,且下壳体的内部侧壁粘接有减震垫,所述下壳体内底部与减震机构连接;

上壳体,所述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上方,且上壳体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耳,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卡合有顶板,所述上壳体内部安装有减震机构;

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有弹簧、支撑板和橡胶块,所述弹簧与支撑板连接,且支撑板上卡合有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耳和第二固定耳位置对应设置,且第一固定耳上开设有与第二固定耳匹配的方孔。

优选的,所述手拧式固定螺栓贯穿第二固定耳下端与下壳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耳呈l形。

优选的,位于所述上壳体内部的减震机构上端与连接板连接,且连接板通过螺钉与上壳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板与上壳体为滑动连接,且顶板上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两组所述减震机构内部的支撑板分别贴合下壳体内壁和上壳体内壁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音响防护罩,

(1)设置有上壳体和下壳体将音响固定在其内部,可以对音响进行保护,且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均设置有减震机构,同时配合下壳体内部减震垫的保护,可以对音响有减震缓冲的效果;

(2)通过拆卸顶板,能够对上壳体内部的减震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更好的对不同尺寸的音响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壳体,2、上壳体,3、第一固定耳,4、手拧式固定螺栓,5、减震垫,6、第二固定耳,7、顶板,8、减震机构,801、弹簧,802、支撑板,803、橡胶块,9、连接板,10、螺钉,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音响防护罩,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下壳体1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耳3,且下壳体1的内部侧壁粘接有减震垫5,减震垫5对音响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所述下壳体1内底部与减震机构8连接,所述上壳体2设置在下壳体1上方,且上壳体2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耳6,所述第一固定耳3和第二固定耳6位置对应设置,且第一固定耳3上开设有与第二固定耳6匹配的方孔,在上壳体2与下壳体1盖合时,便于第二固定耳6穿过第一固定耳3上的方孔,所述手拧式固定螺栓4贯穿第二固定耳6下端与下壳体1螺纹连接,便于将下壳体1与上壳体2连接紧密,所述第二固定耳6呈l形,第一固定耳3和第二固定耳6可充当把手使用,所述上壳体2的顶部卡合有顶板7,所述顶板7与上壳体2为滑动连接,且顶板7上开设有凹槽11,将手至凹槽11处抽动顶板7,便于拆卸取下顶板7,所述上壳体2内部安装有减震机构8,位于所述上壳体2内部的减震机构8上端与连接板9连接,且连接板9通过螺钉10与上壳体2连接,根据需要放置的音响尺寸可调节该减震机构8的位置,使上下两组减震机构8更好的固定限位住音响。

根据图1所示,所述减震机构8包括有弹簧801、支撑板802和橡胶块803,所述弹簧801与支撑板802连接,且支撑板802上卡合有橡胶块803,可拆卸橡胶块803进行更换,两组所述减震机构8内部的支撑板802分别贴合下壳体1内壁和上壳体2内壁滑动,在弹簧801与橡胶块803的配合下,对音响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对音响进行保护。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音响防护罩时,手伸至凹槽11处抽动顶板7取下,再根据需要固定的音响的尺寸调节上壳体2内减震机构8的位置,并利用螺钉10贯穿连接板9固定在上壳体2内壁上,再将顶板7卡合至原位,将音响摆放至下壳体1内的减震机构8上,将上壳体2与下壳体1盖合,使上壳体2两侧的第二固定耳6穿过第一固定耳3,接着将手拧式固定螺栓4贯穿第二固定耳6与下壳体1拧紧固定,其中第一固定耳3和第二固定耳6可充当把手使用较为方便,运输途中,在减震垫5、弹簧801和橡胶块803的作用下,对音响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音响防护罩,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手拧式固定螺栓(4)和减震机构(8),其特征在于:

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耳(3),且下壳体(1)的内部侧壁粘接有减震垫(5),所述下壳体(1)内底部与减震机构(8)连接;

上壳体(2),所述上壳体(2)设置在下壳体(1)上方,且上壳体(2)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耳(6),所述上壳体(2)的顶部卡合有顶板(7),所述上壳体(2)内部安装有减震机构(8);

减震机构(8),所述减震机构(8)包括有弹簧(801)、支撑板(802)和橡胶块(803),所述弹簧(801)与支撑板(802)连接,且支撑板(802)上卡合有橡胶块(8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响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耳(3)和第二固定耳(6)位置对应设置,且第一固定耳(3)上开设有与第二固定耳(6)匹配的方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响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拧式固定螺栓(4)贯穿第二固定耳(6)下端与下壳体(1)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耳(6)呈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响防护罩,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上壳体(2)内部的减震机构(8)上端与连接板(9)连接,且连接板(9)通过螺钉(10)与上壳体(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响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7)与上壳体(2)为滑动连接,且顶板(7)上开设有凹槽(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响防护罩,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减震机构(8)内部的支撑板(802)分别贴合下壳体(1)内壁和上壳体(2)内壁滑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音响防护罩,包括下壳体、上壳体、手拧式固定螺栓和减震机构,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耳,且下壳体的内部侧壁粘接有减震垫,所述下壳体内底部与减震机构连接,所述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上方,且上壳体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耳,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卡合有顶板,所述上壳体内部安装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有弹簧、支撑板和橡胶块,所述弹簧与支撑板连接,且支撑板上卡合有橡胶块。该音响防护罩,设置有上壳体和下壳体将音响固定在其内部,可以对音响进行保护,且上壳体和下壳体内均设置有减震机构,同时配合下壳体内部减震垫的保护,可以对音响有减震缓冲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罗泽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昊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8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