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麦克风降噪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79476发布日期:2021-06-15 20:3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麦克风降噪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降噪耳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双麦克风降噪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降噪的方法通常具有两种,一种是主动降噪,另一种是被动降噪。其中,主动式降噪耳机是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被动式降噪耳机主要通过包围耳朵形成封闭空间,或者采用硅胶耳塞等隔音材料来阻挡外界噪音。

现有技术中,降噪耳机通常为被动式降噪耳机,通过隔声材料在耳朵周围形成阻挡空间,以对噪音进行阻挡,但是该方式阻隔噪音的效果有限,且通常只能对高频噪音进行阻挡,对低频噪音降噪效果不明显。并且,设置隔声材料的耳机体积和重量通常较大,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降噪,都对我们耳朵造成很大负压,感到头晕,头闷,心情紧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麦克风降噪耳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喇叭,所述喇叭将所述壳体分割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喇叭出音方向的前腔内设有导音结构,所述导音结构一端与前腔的耳机出音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后腔连通,所述后腔内设有降噪麦克风,及与所述降噪麦克风相连的pcba板,所述降噪麦克风能够采集所述导音结构输出的前腔噪音,并输出给所述pcba板处理。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前腔内还设有吸收噪音的吸音件。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音件为吸音棉,所述壳体包括设置耳机出音孔的前盖,所述吸音棉设置在所述前盖上。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音结构为设置在前腔内的导音管。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盖侧壁与导音骨围合成一导音槽,所述导音管设置在所述导音槽内。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还包括与前盖配合的后盖,所述后盖与前盖配合处内设有喇叭安装位,所述喇叭安装位设有与前腔的导音管连通的导音间隙,所述导音槽的两端开口,其中一个开口端与耳机出音孔连通,另一个开口端与导音间隙连通。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pcba板包括相互连接的降噪pcba板和pcba主板,所述降噪麦克风的输出端与降噪pcba板输入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降噪pcba板和蓝牙pcba主板均设有相互连接用排针。

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改进,所述pcba主板为包括蓝牙无线模块的蓝牙pcba主板,所述双麦克风降噪耳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腔的通话麦克风和电池,所述通话麦克风与所述蓝牙pcba主板相连,所述通话麦克风朝向所述通话拾音孔设置,所述电池为所述耳机提供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导音结构可以将耳机前腔内的噪音、负压泄掉,有效提高了耳机的声音音质,降低了耳机的环境噪音、通话噪音,大大改善耳机的音频性能,提高其音质效果,而且有效的利用了耳机的内部空间,不会增大耳机体积,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腔噪音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例为耳挂式蓝牙无线耳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包括前盖2及与前盖固定连接的后盖7,设置在后盖7外部的面盖12,本例的面盖12上设有挂耳件。

本例前盖2上设有出音部,出音部外围还设有耳帽1。所述后盖7与前盖2配合处设有安装喇叭的喇叭安装位,所述喇叭安装后,将所述耳机分割为前腔16和后腔,本例喇叭出音方向的前腔16内设有导音管4,所述导音管4一端18与前腔16的耳机出音孔连通,另一端19与所述通过喇叭安装位上设置的导音间隙7-1与后腔连通,如图4所示。

具体的,如图3所示,本例在所述前盖2的一侧设置有导音骨2-1,所述导音骨2-1与所述前盖2的侧壁内侧围合成导音槽2-2,用于固定所述导音管4。能将导音管4固定,保证导音管4在工作中完好,保证在工作中的一致性。为了实现噪音在导音管中传输,本例的导音槽2-2的两端开口,其中一个开口端与耳机出音孔连通,另一个开口端2-3与导音间隙7-1连通。当然,本例也可以不设置导音槽,而将导音管直接黏贴固定在前盖2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例在后腔设有降噪麦克风6,所述降噪麦克风6朝向所述导音管5输出噪音的方向设置,本例后腔内设有两块pcba板,包括一块降噪pcba板9,一块蓝牙pcba主板10,其中,降噪pcba板9用来降噪,而蓝牙pcba主板10实现蓝牙耳机的基本功能,优选的额,两块pcba板通过连接排针11连接,尽可能的降低占用的体积。从而在保证原蓝牙耳机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实现降噪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本例降噪麦克风6通过降噪咪连接线13与降噪pcba板9相连,所述降噪麦克风6能够采集所述导音管4传导出的前腔噪音,并输出给所述降噪pcba板9处理,实现主动降噪,来达到降噪效果。

本例是一种主动降噪与被动降噪相结合的耳机,在本例的前腔16内还设有吸收噪音的吸音件。具体的,本例的吸音件为吸音棉3,所述前盖2内侧底部设有吸音棉粘结部,所述吸音棉3固定在所述吸音棉粘结部上,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被动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腔的通话麦克风15和电池14,所述通话麦克风15与所述蓝牙pcba主板10相连,并朝向所述通话拾音孔设置,所述电池14为所述耳机提供电源。如果为有线耳机,本例的通话麦克风15也可以外置,并通过导线与pcba主板相连,从而实现耳机的基本通话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音管将前腔和后腔连通,从而可以将耳机前腔内的负压泄掉,防止因负压造成的头晕头闷等问题,还能够对耳机前腔有效降噪,显著提高了耳机的声音音质,降低了耳机的环境噪音、通话噪音,大大改善耳机的音频性能,提高其音质效果,而且有效的利用了耳机的内部空间,不会增大耳机体积,方便用户使用。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麦克风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喇叭,所述喇叭将所述壳体分割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喇叭出音方向的前腔内设有导音结构,所述导音结构一端与前腔的耳机出音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后腔连通,所述后腔内设有降噪麦克风,及与所述降噪麦克风相连的pcba板,所述降噪麦克风能够采集所述导音结构输出的前腔噪音,并输出给所述pcba板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麦克风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内还设有吸收噪音的吸音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麦克风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件为吸音棉,所述壳体包括设置耳机出音孔的前盖,所述吸音棉设置在所述前盖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麦克风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结构为设置在前腔内的导音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麦克风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侧壁与导音骨围合成一导音槽,所述导音管设置在所述导音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麦克风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与前盖配合的后盖,所述后盖与前盖配合处内设有喇叭安装位,所述喇叭安装位设有与前腔的导音管连通的导音间隙,所述导音槽的两端开口,其中一个开口端与耳机出音孔连通,另一个开口端与导音间隙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麦克风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cba板包括相互连接的降噪pcba板和pcba主板,所述降噪麦克风的输出端与降噪pcba板输入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麦克风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pcba板和pcba主板均设有相互连接用排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麦克风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cba主板为包括蓝牙无线模块的蓝牙pcba主板,所述双麦克风降噪耳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腔的通话麦克风和电池,所述通话麦克风与所述蓝牙pcba主板相连,所述通话麦克风朝向通话拾音孔设置,所述电池为所述耳机提供电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麦克风降噪耳机,属于降噪耳机结构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喇叭,所述喇叭将所述壳体分割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喇叭出音方向的前腔内设有导音结构,所述导音结构一端与前腔的耳机出音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后腔连通,所述后腔内设有降噪麦克风,及与所述降噪麦克风相连的PCBA板,所述降噪麦克风能够采集所述导音结构输出的前腔噪音,并输出给所述PCBA板处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导音结构可以将耳机前腔内的噪音抵消,负压泄掉,有效提高了耳机的声音音质。

技术研发人员:董杰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优杰瑞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6
技术公布日:2021.06.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