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6308发布日期:2021-08-03 13:2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麦克风,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载麦克风。



背景技术:

当前车载麦克风多用于汽车内部,现有的车载麦克风拾音通道过长,如图3所示,面罩上设置有与顶棚连接的卡扣,卡扣设置在连接器的下方,导致拾音通道的总长度a1过长,声腔谐振峰前移,频响曲线高频上翘,声学性能下降,并且拾音通道过长还会造成麦克风的体积大,不利于微型化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车载麦克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车载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及与所述面罩连接的拾音组件,所述面罩的一侧设置有与顶棚连接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上或第一卡扣之间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拾音组件靠近安装槽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拾音组件靠近安装槽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置在安装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拾音组件包括上壳和与上壳固定连接的下壳,所述下壳包括电路板,所述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罩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卡扣设置弹性臂,实现与顶棚的组装与拆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拾音组件包括上壳和与上壳固定连接的下壳,所述拾音组件通过下壳与所述面罩连接,所述面罩靠近下壳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设置有第三泡棉,所述第三泡棉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高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拾音组件内设置有拾音通道,所述拾音通道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六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面罩上,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下壳上,所述第六通孔设置在第三泡棉上,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六通孔的轴向重合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拾音组件包括上壳和与上壳固定连接的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设置有电路板,所述下壳靠近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泡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拾音组件内设置有拾音通道,所述拾音通道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面罩上,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下壳上,所述第三通孔设置在电路板上,所述第四通孔设置在第一泡棉上,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的轴向重合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拾音组件包括上壳和与上壳固定连接的下壳,所述拾音组件通过下壳与所述面罩连接,所述下壳靠近面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泡棉,所述第二泡棉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高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拾音组件内设置有拾音通道,所述拾音通道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面罩上,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下壳上,所述第五通孔设置在第二泡棉上,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的轴向重合设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通过在第一卡扣上或第一卡扣之间设置安装槽,将拾音组件部分设置于安装槽内,特别地,将连接器设置在安装槽内,可以降低整个车载麦克风组件的组装高度,从而减小车载麦克风的体积,同时,缩短拾音通道的长度,解决拾音通道过长导致的声腔谐振峰前移,频响曲线高频上翘,声学性能下降问题;

拾音组件的下壳靠近电路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凹槽,第一泡棉安装在第一凹槽,用于在上壳和下壳组装过程中起到密封电路板与下壳并提供振动缓冲作用。

拾音组件的下壳靠近面罩的一侧设置第二凹槽,将第二泡棉安装在第二凹槽内,在拾音组件与面罩组装过程中,优化减少下壳与面罩之间的间隙,可以在下壳与面罩之间实现缓冲与密封作用的同时避免泡棉移位,使整体结构更稳定。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麦克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麦克风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麦克风的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麦克风的实施例2第一卡扣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麦克风的实施例3第一卡扣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麦克风的实施例4第二卡扣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麦克风的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麦克风的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如附图1-3所示,一种车载麦克风,包括面罩1及与所述面罩1连接的拾音组件,面罩1的一侧设置有与顶棚连接的第一卡扣8,第一卡扣8与顶棚之间为硬连接,第一卡扣8设置有一个,第一卡扣8的中间设置有安装槽21,安装槽21贯穿于第一卡扣8,拾音组件靠近安装槽21的一端位于安装槽21内。

如图1-2所示,拾音组件包括连接器10,连接器10位于拾音组件靠近安装槽21的一端,连接器10设置在安装槽21内,即对连接器进行卡扣避空设计,相较于现有技术,拾音组件靠近安装槽21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槽21内,特别是通过将连接器10位于安装槽21内,可以将连接器10的高度大幅度落下,可以降低整个拾音组件的组装高度,从而减小麦克风的体积,同时,缩短拾音通道的长度,解决拾音通道过长导致的声腔谐振峰前移,频响曲线高频上翘,声学性能下降问题。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拾音组件包括上壳3、与上壳3固定连接的下壳2和连接器10,下壳2包括电路板5,电路板5位于容纳腔4内连接上壳3和下壳2,连接器10远离安装槽21的一端的一侧设置在电路板5上,另一侧与上壳3连接,上壳3、下壳2和连接器10之间形成容纳腔4。

如图1所示,下壳2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筋19,上壳3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筋20,电路板5位于第一支撑筋19和第二支撑筋20之间,上壳3和下壳2组装过程中通过第一支撑筋19和第二支撑筋20共同固定电路板5。下壳2靠近电路板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内设置有第一泡棉6,下壳2通过第一泡棉6和第一支撑筋19与电路板5连接,第一泡棉6为泡棉网,用于在上壳3和下壳2组装过程中第一泡棉6将电路板5和下壳2之间进行密封,并起到提供振动缓冲作用。

如图1-2所示,拾音组件通过下壳2与面罩1连接,下壳2上设置有公卡扣13,面罩1上设置有与公卡扣13配合的母卡扣14,实现拾音组件与面罩1的连接。下壳2靠近面罩1的一侧即下壳2远离电路板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内设置有第二泡棉7,第二泡棉7的高度大于第二凹槽的高度。在拾音组件与面罩1的组装过程中,优化减少下壳2与面罩1之间的间隙,可以在下壳2与面罩1之间实现缓冲与密封作用的同时避免泡棉移位,使整体结构更稳定。

如图1所示,所述拾音组件内设置有拾音通道,本实施例中,拾音通道包括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第三通孔17、第四通孔18和第五通孔25,第一通孔15设置在面罩1上,厚度为e,第二通孔16设置在下壳2上,第二通孔16靠近面罩1的一侧周向的下壳2朝向面罩1凸出设置,第二通孔16的厚度为c,第二通孔16的周向均设置有第二泡棉7,第二泡棉7设置有第五通孔25,第五通孔25与第二通孔16连通设置,第五通孔中从下壳2到面罩1的距离d;第三通孔17设置在电路板5上,厚度为f,拾音组件还包括麦克风,麦克风位于上壳3内并设置在电路板5上,第三通孔17正对麦克风的出声孔,第三通孔的周向均设置第一泡棉6,第一泡棉6上设置第四通孔18,第四通孔18与第三通孔17连通设置,第一泡棉6为网状,厚度为b;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第三通孔17、第四通孔18和第五通孔25连通且轴向重合设置,拾音通道的总长度a为b,c,d,e,f之和。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拾音通道的厚度a1为b1,c1,d1,e1,f1之和,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拾音通道的长度,缩短拾音的距离,解决拾音通道过长导致的声腔谐振峰前移,频响曲线高频上翘,声学性能下降问题。

如图2所示,面罩1的另一侧还设置第二卡扣9,第二卡扣9设置在面罩1远离第一卡扣8的一侧,第一卡扣8和第二卡扣9分别设置在面罩1的两端,第二卡扣9上设置有弹性臂,通过第二卡扣9的弹性臂实现与顶棚的组装与拆卸。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卡扣9设置有两个,第二卡扣9位于面罩1同一侧的两端,第二卡扣9设置在面罩1远离连接器10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卡扣9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第二卡扣9也可以设置在面罩1靠近连接器10的一侧。

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8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卡扣8设置在面罩1的一侧,第一卡扣8与顶棚之间为硬连接,两个第一卡扣8之间具有安装槽21,拾音组件靠近安装槽21的一端位于安装槽21内。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8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卡扣8设置在面罩1的同一侧,两个第一卡扣8之间具有安装槽21,且两个第一卡扣8与面罩1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凸台22,两个凸台22均朝向安装槽21设置,既可以缩短拾音通道的长度,又可以增大第一卡扣2与磁罩1的连接面积,增加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4: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9设置有一个,第二卡扣9与第一卡扣8设置在面罩1的同一侧,第一卡扣8和第二卡扣9分别设置在面罩1的两端,第二卡扣9上设置有弹性臂,通过第二卡扣9的弹性臂实现与顶棚的组装与拆卸。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扣9设置在面罩1远离连接器10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面罩1靠近连接器1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5:如图7所示,拾音组件包括上壳3和与上壳3固定连接的下壳2,拾音组件通过下壳2与面罩1连接,下壳2包括电路板5,电路板5设置在下壳2远离面罩1的一侧,电路板5可采用粘接或者注塑的方式固定在下壳2上,下壳2靠近面罩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2,述第二凹槽12内设置有第二泡棉7,第二泡棉7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12的高度。拾音组件内设置有拾音通道,本实施例中,拾音通道包括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和第五通孔25,所述第一通孔15设置在面罩1上,第二通孔16设置在下壳16上,第二通孔16的周向均设置有第二泡棉7,第二泡棉7设置有第五通孔25,第五通孔25与第二通孔16连通设置,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和第五通孔25的轴向重合设置,可有效减少拾音通道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赘述。

实施例6: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拾音组件包括上壳3和与上壳3固定连接的下壳2,拾音组件通过下壳2与面罩1连接,电路板5作为下壳2,拾音组件通过下壳2与面罩1连接,面罩1靠近下壳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凹槽23,第三凹槽23内设置有第三泡棉24,第三泡棉24的高度大于第三凹槽23的高度。拾音组件内设置有拾音通道,本实施例中,拾音通道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六通孔,第一通孔设置在面罩1上,第二通孔设置在下壳2上即第二通孔设置在电路板5上,第二通孔16的周向均设置有第三泡棉24,第三泡棉24设置有第六通孔26,第六通孔26与第二通孔16连通设置,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和第六通孔26的轴向重合设置。

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赘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