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6409发布日期:2021-08-03 13:2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耳机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



背景技术:

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骨头传递声波。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经典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

相关技术文献公开了专利号为:cn201611237509.7的发明专利,涉及耳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传导耳机,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头支撑架两端的耳机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侧边上设置有led灯,所述耳机机构内设置有骨传导送话器,与所述骨传导送话器连接的骨传导扬声器,一所述耳机机构上设置有开关按键、功能键及插口,每一所述耳机机构上均设置有语音输入结构。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的这种耳机在使用时,耳机的体积过于庞大,不适于使用者需要较多运动的场合,不易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便于携带,适用更多的使用环境,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侧设置有弧口朝向主体部设置的弯折臂,所述弯折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主体部的一侧,且所述弯折臂的另一端设置有骨传导振子,所述主体部与弯折臂之间设置有常态下能够驱动弯折臂转动至主体部正上方的旋转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耳机置于耳廓内,然后,摆动弯折臂,使弯折臂带动骨传导振子转动至耳廓的外侧,然后,松开弯折臂,即可通过扭簧一带动弯折臂转动,从而使弯折臂带动骨传导振子贴合于耳廓外侧,进而可以实现耳机的使用,体积小,方便携带,操作简单。

可选的,所述弯折臂包括与连接柱连接的固定臂以及与骨传导振子连接的活动臂,所述活动臂与固定臂之间设置有扭转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扭转结构,能够实现活动臂与固定臂的转动,从而能够调节活动臂与主体部之间的距离,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转动连接有与连接套同轴线设置的转动柱,所述弯折臂远离骨传导振子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柱并能够随连接柱转动,所述旋转结构包括套设于转动柱的扭簧一,扭簧一的一端固接于转动柱其另一端固接于连接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转动柱与连接套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弯折臂相对于主体部进行转动,采用的扭簧一能够实现常态下保持弯折臂位于主体部的正上方,从而可以夹紧使用者的耳朵。

可选的,所述转动柱内竖直滑移连接有与转动柱同轴线设置的滑柱,所述滑柱的下端铰接有随滑柱向下运动能够凸出于转动柱周面的卡柱;所述弯折臂靠近转动柱的一端固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主体部的一侧与转动柱远离主体部的一侧相铰接,所述连接柱与转动柱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转动柱的轴线,所述连接柱与转动柱之间设置有常态下能够保持连接柱与转动柱抵接的扭簧三;所述滑柱的上端滑移连接于连接柱,所述弯折臂趋向远离转动柱方向转动能够拖动滑柱向上运动,所述连接套内设置有能够阻挡卡柱随转动柱转动的卡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趋向远离转动柱的轴线方向掰动弯折臂,可以从而带动滑柱向上滑移,进而带动卡柱的下端回缩至转动柱内,然后趋向远离主体的部的方向转动弯折臂,可以带动弯折臂转动至主体部的一侧,同时也使卡柱越过卡凸位置,此时,松开弯折臂,弯折臂通过扭簧三的作用复位,使连接柱抵接于转动柱,滑柱将也通过连接柱的推动向下运动,从而使卡柱凸出转动柱的外侧,另外,扭簧一将带动转动柱回转,从而使卡柱抵接于卡凸,实现转动柱此时的限位,保证便于使用者将耳机戴到耳机上,当将耳机戴到耳机后,再次掰动弯折臂趋向远离转动柱轴线的方向转动,带动滑柱向上运动,实现卡柱回缩至转动柱内,然后,趋向主体部的方向转动弯折臂,使卡柱越过卡凸,然后松开手,扭簧三带动连接柱复位,卡柱将再次凸出于转动柱,但由于卡柱越过卡凸,扭簧一则能够带动转动柱复位,从而使弯折臂趋向主体部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弯折臂另一端的骨传导振子紧密抵接于耳廓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连接套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底盘,所述卡凸竖直固接于底盘上侧,所述连接套与底盘之间设置有能够固定底盘与连接套相对位置的定位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以根据使用的需求转动底盘,从而带动卡凸转动,调节卡凸的位置,第一方面,可以通过卡凸限制弯折臂与主体部之间的夹角,便于使用者佩戴至而耳朵上,然后掰动弯折臂使卡柱越过卡凸,并通过扭簧一作用带动弯折臂复位至骨传导振子抵接耳廓,方便佩戴,第二方面,在佩戴耳机后,扭簧一作用力过大导致弯折臂与主体部之间夹紧力较大,导致使用者耳朵受夹严重时,可以通过转动底盘带动卡凸,通过卡凸限制卡柱的位置,从而限制主体部与弯折臂佩戴后的夹角,保证使用者耳朵的舒适度,避免夹伤耳朵,第三方面,在使用者佩戴后需要较多活动的场合时,可以转动底盘带动卡凸抵接于卡柱能够旋转增大弯折臂与主体部夹角的一侧,从而限制了主体部与弯折臂之间最大能够转动的夹角,使主凸部与弯折臂牢固的夹紧使用者的耳朵,避免耳机在使用者运动过程中掉落。

可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固接于连接套下端并与转动柱同轴线设置的插齿环,所述底盘的上侧开有能够插设插齿环的插齿槽,所述底盘的中部上侧转动连接有插设于转动柱下端的滑环,所述滑环与转动柱之间设置常态下能够拉动底盘向上运动的拉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以向下拉动底盘,从而使插齿环与插齿槽相互脱离,从而可以方便的转动底盘,实现底盘的转动后,松开底盘,通过拉簧带动底盘向上运动,从而使插齿环插设于插齿槽内即可实现底盘与连接套的相对位置的定位。

可选的,所述连接套的下端周面设置有标记针,所述底盘的周面固接有刻度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刻度盘与标记针相互配合,能够便于使用者观察到底盘的转动角度,从而确定卡凸的位置,便于使用者观察。

可选的,所述连接柱的下底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连接柱与转动柱的转动轴线方向,所述滑柱的上端固接有滑移连接于限位槽的活动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与活动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连接柱转动带动活动轴沿限位槽滑移并拖动滑柱向上运动。

可选的,所述连接套靠近主体部的一侧阻尼旋转连接于主体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转动主体部与连接套,从而调节主体部与连接套的角度,满足使用者的不同使用需求,提高耳部的舒适度。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呈圆盘状,且主体部的轴线垂直于连接套的轴线,所述主体部能够抵接耳廓的一表面设置有柔性套,所述弯折臂上套设有软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柔性套与软套能够避免主体部与弯折臂夹伤耳朵,保护使用者。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使用时,将耳机置于耳廓内,然后,摆动弯折臂,使弯折臂带动骨传导振子转动至耳廓的外侧,然后,松开弯折臂,即可通过扭簧一带动弯折臂转动,从而使弯折臂带动骨传导振子贴合于耳廓外侧,进而可以实现耳机的使用,体积小,方便携带,操作简单;

2.使用时,趋向远离转动柱的轴线方向掰动弯折臂,可以从而带动滑柱向上滑移,进而带动卡柱的下端回缩至转动柱内,然后趋向远离主体的部的方向转动弯折臂,可以带动弯折臂转动至主体部的一侧,同时也使卡柱越过卡凸位置,此时,松开弯折臂,弯折臂通过扭簧三的作用复位,使连接柱抵接于转动柱,滑柱将也通过连接柱的推动向下运动,从而使卡柱凸出转动柱的外侧,另外,扭簧一将带动转动柱回转,从而使卡柱抵接于卡凸,实现转动柱此时的限位,保证便于使用者将耳机戴到耳机上,当将耳机戴到耳机后,再次掰动弯折臂趋向远离转动柱轴线的方向转动,带动滑柱向上运动,实现卡柱回缩至转动柱内,然后,趋向主体部的方向转动弯折臂,使卡柱越过卡凸,然后松开手,扭簧三带动连接柱复位,卡柱将再次凸出于转动柱,但由于卡柱越过卡凸,扭簧一则能够带动转动柱复位,从而使弯折臂趋向主体部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弯折臂另一端的骨传导振子紧密抵接于耳廓的外侧;

3.使用时,可以根据使用的需求转动底盘,从而带动卡凸转动,调节卡凸的位置,第一方面,可以通过卡凸限制弯折臂与主体部之间的夹角,便于使用者佩戴至而耳朵上,然后掰动弯折臂使卡柱越过卡凸,并通过扭簧一作用带动弯折臂复位至骨传导振子抵接耳廓,方便佩戴,第二方面,在佩戴耳机后,扭簧一作用力过大导致弯折臂与主体部之间夹紧力较大,导致使用者耳朵受夹严重时,可以通过转动底盘带动卡凸,通过卡凸限制卡柱的位置,从而限制主体部与弯折臂佩戴后的夹角,保证使用者耳朵的舒适度,避免夹伤耳朵,第三方面,在使用者佩戴后需要较多活动的场合时,可以转动底盘带动卡凸抵接于卡柱能够旋转增大弯折臂与主体部夹角的一侧,从而限制了主体部与弯折臂之间最大能够转动的夹角,使主凸部与弯折臂牢固的夹紧使用者的耳朵,避免耳机在使用者运动过程中掉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的实施例一的扭簧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的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的实施例二的弯折臂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的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的实施例三的连接套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的实施例三的转动柱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的实施例三的滑柱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的实施例三的连接套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部;2、弯折臂;21、固定臂;211、铰接孔;22、活动臂;221、铰接轴;222、扭簧二;23、连接柱;231、扭簧三;24、限位槽;3、骨传导振子;4、连接套;41、插齿环;42、标记针;5、转动柱;51、扭簧一;52、竖槽;53、滑柱;531、活动轴;54、横槽;55、卡柱;6、底盘;61、卡凸;62、滑环;63、拉簧;64、插齿槽;65、刻度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包括主体部1、弯折臂2以及骨传导振子3。

参照图1和图2,主体部1呈圆盘状,且主体部1的轴线水平设置,主体部1的一表面连接有柔性套,且主体部1的一侧竖直设置有连接套4,连接套4的一侧与主体部1的一侧固定连接。弯折臂2设置于主体部1的上侧,且弯折臂2呈弧口朝下设置的类c字状,弯折臂2的一端延伸至连接套4内并固接有转动柱5,转动柱5转动连接于连接套4内,且转动柱5与连接套4的轴线处于同一之间,通过转动柱5,能够使弯折臂2趋向主体部1设有柔性套的一表面方向旋转,弯折臂2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的旋转的角度较佳为25°但不仅限于25°。

参照图1和图2,转动柱5与连接套4之间设置有实现转动柱5与连接套4旋转定位的旋转结构,旋转结构可以采用阻尼旋转也可以采用扭簧,本实施例以扭簧作为旋转结构为例描述。

旋转结构包括套设于转动柱5上的扭簧一51,扭簧一51的一端固接于转动柱5,且扭簧一51的另一端固接于连接套4,常态下,扭簧一51能够带动转动柱5转动复位,从而可以使弯折臂2位于主体部1的上侧。弯折臂2的上套设有软套,且骨传导振子3固接于弯折臂2远离转动柱5的一端。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将耳机置于耳廓内,然后,摆动弯折臂2,使弯折臂2带动骨传导振子3转动至耳廓的外侧,然后,松开弯折臂2,即可通过扭簧一51带动弯折臂2转动,从而使弯折臂2带动骨传导振子3贴合于耳廓外侧,进而可以实现耳机的使用,体积小,方便携带,操作简单。

实施例二:参照图3和图4,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与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弯折臂2包括与连接柱23连接的固定臂21以及与骨传导振子3连接的活动臂22,活动臂22与固定臂21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铰接,活动臂22与固定臂21的转动轴线与主体部1的轴线方向相同,活动臂22靠近固定臂21的一端固接有铰接轴221,固定臂21靠近活动臂22的一端开设有铰接孔211,铰接轴221插设于铰接孔211内并铰接于铰接孔211内,进而实现活动臂22与固定臂21相互铰接,活动臂22相对于固定臂21的转动角度较佳为45°但不限于45°。

参照图4,活动臂22与固定臂21之间设置能够实现活动臂22与固定臂21旋转固定的扭转结构,扭转结构可以采用阻尼旋转,也可以采用扭簧,本实施例中以扭簧作为扭转结构为例描述。

参照图4,扭转结构包括套设于铰接轴221的扭簧二222,扭簧二222的一端固接于活动臂22,且其另一端固接于活动臂22,常态下扭簧二222能够带动活动臂22趋向主体部1方向转动至骨传导振子3抵接于主体部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优点在于:采用的扭转结构,能够实现活动臂22与固定臂21的转动,从而能够调节活动臂22与主体部1之间的距离,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实施例3

参照图5,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包括主体部1、弯折臂2以及骨传导振子3。

参照图5,主体部1呈圆盘状,且主体部1的轴线水平设置,主体部1的一表面连接有柔性套,且主体部1的一侧竖直设置有连接套4,连接套4的一侧与主体部1的一侧转动连接,连接套4与主体部1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并垂直于主体部1的轴线,连接套4与主体部1的转动连接采用阻尼转动连接。

参照图5和图6,弯折臂2设置于主体部1的上方,且弯折臂2呈弧口朝下设置的类c字状,弯折臂2上套设有软套,弯折臂2靠近连接套4的一端固接有轴线竖直设置的连接柱23,且弯折臂2的另一端固接有骨传导振子3。连接套4内转动连接有与其轴线方向相同的转动柱5,连接柱23与转动柱5同轴线设置,连接柱23下端连接于转动柱5,且连接柱23能够随转动柱5同步转动,转动柱5上套设有扭簧一51,扭簧一51端的固接于转动柱5,且扭簧一51的另一端固接于连接套4,使用时,可以通过转动柱5实现将弯折臂2趋向主体部1柔性套的一侧转动,且当弯折臂2失去外界力后,扭簧一51能够带动转动柱5自动转动复位,从而使弯折臂2重新转动至主体部1的正上方。

参照图6和图7,使用时,将耳机置于耳廓内,然后,摆动弯折臂2,使弯折臂2带动骨传导振子3转动至耳廓的外侧,然后,松开弯折臂2,即可通过扭簧一51带动弯折臂2转动,从而使弯折臂2带动骨传导振子3贴合于耳廓外侧,进而可以实现耳机的使用。

参照图6和图7,连接柱23下端远离主体部1的一侧与转动柱5上端远离主体部1的一侧相互铰接,且连接柱23与转动柱5的转动轴线水平设置,从而实现连接柱23可以趋向远离转动柱5轴线的方向掰动,进而使连接柱23与转动柱5的轴线相互倾斜设置。转动柱5内竖直开设有竖槽52,竖槽52内竖直滑移连接有滑柱53,转动柱5对应竖槽52的下端水平开设有延伸出转动柱5周面的横槽54,横槽54内滑移连接有卡柱55,卡柱55靠近竖槽52的一端铰接于滑柱53,横槽54的上顶面为由竖槽52一端至远离竖槽52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的斜面,从而在滑柱53沿竖直方向向上滑移时,能够带动卡柱55随滑柱53转动至倾斜状态并缩至横槽54内;当滑柱53沿竖直方向向下滑移至抵接于竖槽52底面时,能够带动卡柱55随滑柱53转动至水平状态并延伸出横槽54并凸出于转动柱5的周面。

参照图6和图8,连接柱23的下端面开设有限位槽24,限位槽2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连接柱23与转动柱5的转动轴线方向,限位槽24的截面呈t字型,滑柱53的上端延伸出转动柱5的上端并转动连接有活动轴531,活动轴531的轴线方向垂直于限位槽24的长度方向,且活动轴531能够沿限位槽24的长度方向滑移。

参照图6和图7,连接套4的下端设置有底盘6,底盘6的轴线与连接套4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底盘6的上侧固接于竖直延伸至连接套4内的卡凸61,卡凸61能够阻挡卡柱55,从而限制转动柱5的转动。

参照图6和图7,使用时,趋向远离转动柱5的轴线方向掰动弯折臂2,可以从而带动滑柱53向上滑移,进而带动卡柱55的下端回缩至转动柱5内,然后趋向远离主体的部的方向转动弯折臂2,可以带动弯折臂2转动至主体部1的一侧,同时也使卡柱55越过卡凸61位置,此时,松开弯折臂2,弯折臂2通过扭簧三231的作用复位,使连接柱23抵接于转动柱5,滑柱53将也通过连接柱23的推动向下运动,从而使卡柱55凸出转动柱5的外侧,另外,扭簧一51将带动转动柱5回转,从而使卡柱55抵接于卡凸61,实现转动柱5此时的限位,保证便于使用者将耳机戴到耳机上,当将耳机戴到耳机后,再次掰动弯折臂2趋向远离转动柱5轴线的方向转动,带动滑柱53向上运动,实现卡柱55回缩至转动柱5内,然后,趋向主体部1的方向转动弯折臂2,使卡柱55越过卡凸61,然后松开手,扭簧三231带动连接柱23复位,卡柱55将再次凸出于转动柱5,但由于卡柱55越过卡凸61,扭簧一51则能够带动转动柱5复位,从而使弯折臂2趋向主体部1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弯折臂2另一端的骨传导振子3紧密抵接于耳廓的外侧。

参照图7和图9,底盘6的轴线位置处上侧转动连接有插设于连接套4下端内的滑环62,滑环62内竖直设置有拉簧63,拉簧63的上端固接于转动柱5,且拉簧63的下端固接于滑环62,常态下,拉簧63能够拖动滑环62向上运动,从而使底盘6的上侧抵接于连接套4的下端面。连接套4与底盘6之间还设置有能够固定底盘6与连接套4相对位置的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固接于连接套4下端并与转动柱5同轴线设置的插齿环41,底盘6的上侧对应插齿环41的位置开有插齿槽64,当底盘6抵接于连接套4时,插齿环41能够插设于插齿槽64内,实现底盘6相对于连接套4的定位,当下拉底盘6至插齿脱离插齿槽64时,能够实现底盘6的转动,进而调节卡凸61在连接套4内的位置。

参照图7和图9,使用时,可以根据使用的需求转动底盘6,从而带动卡凸61转动,调节卡凸61的位置,第一方面,可以通过卡凸61限制弯折臂2与主体部1之间的夹角,便于使用者佩戴至而耳朵上,然后掰动弯折臂2使卡柱55越过卡凸61,并通过扭簧一51作用带动弯折臂2复位至骨传导振子3抵接耳廓,方便佩戴,第二方面,在佩戴耳机后,扭簧一51作用力过大导致弯折臂2与主体部1之间夹紧力较大,导致使用者耳朵受夹严重时,可以通过转动底盘6带动卡凸61,通过卡凸61限制卡柱55的位置,从而限制主体部1与弯折臂2佩戴后的夹角,保证使用者耳朵的舒适度,避免夹伤耳朵,第三方面,在使用者佩戴后需要较多活动的场合时,可以转动底盘6带动卡凸61抵接于卡柱55能够旋转增大弯折臂2与主体部1夹角的一侧,从而限制了主体部1与弯折臂2之间最大能够转动的夹角,使主凸部与弯折臂2牢固的夹紧使用者的耳朵,避免耳机在使用者运动过程中掉落。

参照图7和图9,连接套4的下端周面开设有标记针42,底盘6的周面固接有刻度盘65。采用的刻度盘65与标记针42相互配合,能够便于使用者观察到底盘6的转动角度,从而确定卡凸61的位置,便于使用者观察。

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将耳机置于耳廓内,然后,摆动弯折臂2,使弯折臂2带动骨传导振子3转动至耳廓的外侧,然后,松开弯折臂2,即可通过扭簧一51带动弯折臂2转动,从而使弯折臂2带动骨传导振子3贴合于耳廓外侧,进而可以实现耳机的使用;

此外,可以根据使用的需求转动底盘6,从而带动卡凸61转动,调节卡凸61的位置,第一方面,可以通过卡凸61限制弯折臂2与主体部1之间的夹角,便于使用者佩戴至而耳朵上,然后掰动弯折臂2使卡柱55越过卡凸61,并通过扭簧一51作用带动弯折臂2复位至骨传导振子3抵接耳廓,方便佩戴,第二方面,在佩戴耳机后,扭簧一51作用力过大导致弯折臂2与主体部1之间夹紧力较大,导致使用者耳朵受夹严重时,可以通过转动底盘6带动卡凸61,通过卡凸61限制卡柱55的位置,从而限制主体部1与弯折臂2佩戴后的夹角,保证使用者耳朵的舒适度,避免夹伤耳朵,第三方面,在使用者佩戴后需要较多活动的场合时,可以转动底盘6带动卡凸61抵接于卡柱55能够旋转增大弯折臂2与主体部1夹角的一侧,从而限制了主体部1与弯折臂2之间最大能够转动的夹角,使主凸部与弯折臂2牢固的夹紧使用者的耳朵,避免耳机在使用者运动过程中掉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