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012902发布日期:2021-07-23 21:33阅读:67来源:国知局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拍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连续自动对焦(afc,autofocus-continuous)是指不管是否半按快门,拍摄装置始终执行对焦操作。对于afc,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类:(1)连续自动对焦自动模式afc-auto,即用户不明确指出对焦区域或者目标,只进行构图,自动对焦(af,autofocus)由系统自动控制;(2)连续自动对焦跟踪模式afc-tracking,连续跟踪对焦,即用户明确指定对焦目标,并在拍摄过程中保持对焦到用户选择的目标。

afc-auto模式下,对焦过程中随机跳动,从某一个目标直接跳到另外一个目标,容易看到画面不断来回对焦;afc-tracking模式相对afc-auto模式的优势是能够跟踪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对焦区域,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对焦体验。但是,拍摄装置不能从afc-auto模式自动切换到afc-tracking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拍摄方法,包括:

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图像序列中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

根据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确定是否对所述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

以确定后的对焦模式进行拍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拍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图像序列中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

根据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确定是否对所述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

以确定后的对焦模式进行拍摄。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所述的拍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图像序列中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根据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确定是否对所述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以确定后的对焦模式进行拍摄。由于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根据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能够比较稳定地自动识别出用户当前拍摄的场景,自动识别出对焦场景,进而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是否对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用户不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给用户带来更好更顺畅的对焦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拍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拍摄方法中对焦模式切换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拍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拍摄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拍摄方法中利用中心距离进行匹配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拍摄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连续自动对焦afc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类:连续自动对焦自动模式afc-auto和连续自动对焦跟踪模式afc-tracking。afc-tracking模式相对afc-auto模式的优势是能够跟踪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对焦区域,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对焦体验。但是,拍摄装置不能从afc-auto模式自动切换到afc-tracking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获取图像序列中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根据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确定是否对所述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以确定后的对焦模式进行拍摄。由于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根据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能够比较稳定地自动识别出用户当前拍摄的场景,自动识别出对焦场景,进而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是否对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并以确定后的对焦模式进行拍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用户不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给用户带来更好更顺畅的对焦体验。例如,可以根据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是否包括同一个目标,确定是否自动切换到afc-tracking模式,用户不进行任何操作,即可自动识别自动切换,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更顺畅的自动对焦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拍摄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图像序列中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

步骤s102:根据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确定是否对所述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

步骤s103:以确定后的对焦模式进行拍摄。

所谓对焦,是指调整拍摄装置对焦机构改变物距和像距的位置,使被拍物(拍摄对象或拍摄主体)成像清晰的过程。通常拍摄装置有多种对焦模式,包括手动对焦模式和自动对焦(af,autofocus)模式;根据拍摄的主体和场景不同,所适用的对焦模式也不同,选择合适的对焦模式更有利于拍摄出好的图像。本申请实施例的对焦模式可以是手工对焦模式,也可以是自动对焦模式。例如:拍摄装置没有检测到手工对焦时,如果检测到前面n帧图像的对焦目标为同一个目标,可以自动切换为自动对焦模式,只要检测到手工对焦,则切换回手工对焦模式。由于较多的应用场景下大部分普通用户通常采用自动对焦模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对焦模式可以是应用较多的自动对焦模式。

自动对焦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单次自动对焦(afs,autofocus-single)模式、连续自动对焦模式,等等。单次自动对焦afs是一种最基本的对焦模式,就是半按快门才进行对焦操作,基本步骤是:取景、构图、半按快门、对焦、拍摄。连续自动对焦afc是指,不管是否半按快门,拍摄装置始终执行对焦操作。对于afc,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类:(1)afc-auto,即用户不明确指出对焦区域或者目标,只进行构图,af由系统自动控制;(2)afc-tracking,连续跟踪对焦,即用户明确指定对焦目标,并在拍摄过程中保持对焦到用户选择的目标。

图像序列中n帧图像可以用来识别出用户当前拍摄的场景,进而可以识别出对焦场景,据此可以判断用户当前感兴趣区域或感兴趣对象,为后续是否切换对焦模式提供依据。

一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可以是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该帧图像中的对焦区域,一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还可以是与该帧图像在所述当前对焦模式下的对焦区域匹配的输出匹配区域,输出匹配区域可以是部分包括或完全包括对焦区域。本实施例中,输出匹配区域与对焦区域匹配可以是该帧图像的输出匹配区域与该帧图像在所述当前对焦模式下的对焦区域之间的匹配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匹配度,或者可以是该帧图像的输出匹配区域与该帧图像在所述当前对焦模式下的对焦区域之间的重叠程度大于或等于预设重叠程度,等等。

其中,n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置,n如果设置比较大,可以表示对焦时间比较久的时候才触发确定是否进行对焦模式的切换。n帧图像可以是连续的n帧图像,也可以是非连续的n帧图像。通常情况下,采用连续的n帧图像识别用户当前拍摄的场景更为常见。

每一次对焦,都是使目标(被拍物)成像清晰的过程,每个帧图像记录着每一次对焦的结果,根据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可以比较稳定地自动识别出用户当前拍摄的场景,自动识别出对焦场景,进而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是否对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用户不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给用户带来更好更顺畅的对焦体验。

例如:如果当前对焦模式为单次自动对焦,在单次自动对焦模式下,得到图像序列中连续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检测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是一样的,此时可以自动切换到连续自动对焦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获取图像序列中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根据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确定是否对所述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以确定后的对焦模式进行拍摄。由于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根据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能够比较稳定地自动识别出用户当前拍摄的场景,自动识别出对焦场景,进而根据识别结果确定是否对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并以确定后的对焦模式进行拍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用户不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给用户带来更好更顺畅的对焦体验。例如,可以根据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是否包括同一个目标,确定是否自动切换到afc-tracking模式,用户不进行任何操作,即可自动识别自动切换,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更顺畅的自动对焦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根据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确定是否对所述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可以包括:根据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是否包括同一个目标,确定是否对所述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是一种对焦系统的优化方案,在用户不进行任何操作的时候,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自动检测出用户“一直对焦同一个物体”的情形,并能够根据检测结果自动切换对焦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所述根据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是否包括同一个目标,确定是否对所述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可以包括:若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包括同一个目标,且所述当前对焦模式为连续自动对焦的自动模式afc-auto,则控制摄像装置切换到连续自动对焦的跟踪模式afc-tracking。

afc-auto在对焦的过程中对焦系统会不断来回尝试对焦,如果此时对焦目标不明确,或者对焦系统无法固定抓到焦点,此时可能容易看到画面不断来回对焦;afc-tracking则会持续对焦到用户指定的区域或目标,即使目标在不断运动的时候也能够对焦到目标上,它建立在能够稳定跟踪到目标的基础上。afc-tracking相对afc-auto的优势是能够跟踪到一个比较稳定的对焦区域,而afc-auto则是对焦到一个显著的区域,这个区域在对焦的过程中是可能随机跳动的,从某一个物体直接跳到另外一个目标,afc-tracking相对afc-auto,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对焦体验。

其中,若所述当前对焦模式为afc-tracking模式,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若所述当前对焦模式为afc-tracking模式,且检测到所述afc-tracking模式下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不在帧图像中,则控制所述摄像装置切换到afc-auto模式。

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拍摄方法中对焦模式切换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第1行中,帧0-帧n(frame0-framen)表示图像序列中某个连续的n帧图像,第2-4行的每一行表示连续n帧的对焦情况,图中roi-1、roi-2、roi-3表示3个不同的对焦区域,3个不同的对焦区域中包括3个不同的对焦目标,两侧的afc-auto,afc-tracking表示frame0之前和framen之后的对焦模式变化:

第2行中frame0-framen的对焦区域依次是roi-1、roi-3、roi-1、…、roi-3;

第3行中frame0-framen的对焦区域都是一个roi-2;

第4行中frame0-framen的对焦区域依次是roi-2、roi-1、roi-1、…、roi-1;

通常情况下,如果连续n帧的对焦区域为同一个目标,可以认为此时用户比较关注该目标,此时可以触发对焦模式的切换,由afc-auto模式切换为afc-tracking模式,即图2中第3行的情形;如果此前afc-tracking中的对焦区域roi-2中的对焦目标丢失,对焦区域roi-2丢失(比如遮挡等情况导致目标不在镜头画面中),可以认为此时可以自动退出afc-tracking模式。通过识别上述连续n帧图像内对焦区域的变化情况,判断用户是否对同一个目标持续对焦,进而确定是否切换对焦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拍摄装置没有目标识别、目标跟踪功能,不能输出包括目标的输出区域时,可以直接获取对焦区域,步骤s101,所述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图像序列中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可以包括:

在当前对焦模式下,分别获取图像序列中连续n帧图像的n个所述对焦区域。

此时,步骤s102,所述根据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是否包括同一个目标,包括:子步骤s102a1、子步骤s102a2以及子步骤s102a3,如图3所示。

子步骤s102a1:在当前对焦模式下,分别提取图像序列中每个帧图像的所述对焦区域的特征点。

子步骤s102a2:将连续n帧图像的n个所述对焦区域的特征点进行匹配。

子步骤s102a3:若连续n帧图像的n个所述对焦区域的特征点互相匹配成功,则确定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包括同一个目标。

特征点可以是图像灰度值发生剧烈变化的点或者在图像边缘上曲率较大的点(即两个边缘的交点),通常包括颜色特征点和纹理特征点。图像的特征点能够反映图像本质特征,能够标识图像中的目标。特征点的提取方法通常包括线性投影分析和非线性特征抽取。通过特征点的匹配能够完成图像的匹配,如果n个所述对焦区域的特征点互相匹配成功,则确定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包括同一个目标。

本实施例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并提取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的特征点,然后将连续n帧图像的n个所述对焦区域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如果n个所述对焦区域的特征点互相匹配成功,则确定n个对焦区域中的目标包括同一个目标。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拍摄装置有目标识别、目标跟踪功能,能够输出包括目标的输出区域时,步骤s101,所述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图像序列中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可以包括:子步骤s101a1和子步骤s101a2。

子步骤s101a1: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图像序列中连续n帧图像的n个输出匹配区域,每个帧图像的输出匹配区域与对应帧图像在所述当前对焦模式下的对焦区域匹配。

子步骤s101a2:将所述图像序列中连续n帧图像的n个输出匹配区域作为图像序列中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

其中,子步骤s101a1,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图像序列中连续n帧图像的n个输出匹配区域,可以包括:子步骤s101a11和子步骤s101a12,如图4所示。

子步骤s101a11:在当前对焦模式下,通过多目标跟踪算法获取图像序列中每个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

子步骤s101a12:将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进行匹配,得到每个帧图像与对应帧图像的对焦区域匹配的输出匹配区域,进而得到所述图像序列中连续n帧图像的n个输出匹配区域。

目标跟踪可以是在给定的实时图像序列中,在某一帧图像中框选出想要跟随的目标,在后续帧图像中计算出该目标的大小和位置;多目标跟踪(mot,multipleobjecttracking)指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跟踪。其中,多目标跟踪算法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孪生网络结构的跟踪算法(fully-convolutionalsiamesenetworksforobjecttracking)、基于相关滤波器的dsst算法(accuratescaleestimationforrobustvisualtracking),等等。需要说明的是,现有可用的多目标跟踪算法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平台和计算资源选择不同的多目标跟踪算法。

本实施例通过多目标跟踪算法获取图像序列中每个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通常情况下,每个输出区域会包括一个目标,这多个输出区域的多个目标有可能包括对焦区域的对焦目标,将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与对应帧图像(即该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进行匹配,可以得到每个帧图像与对应帧图像的对焦区域匹配的输出匹配区域,进而得到所述图像序列中连续n帧图像的n个与对应帧图像的对焦区域匹配的输出匹配区域。

在很多场景下,用户不需要手动切换对焦模式就可以完成对焦模式的自动切换。其中一个比较经典的场景是长镜头,用户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不同的时间片段用户可能关注着不同的目标,假设长镜头由t1、t2、……、tn个时间片段构成,在t1中对焦的目标可能是roi-1,在t2中可能没有roi-1,用户只关注roi-2,此时也可以根据这种场景识别实现对焦模式的切换,即在t1中对焦roi-1的模式为afc-tracking,当roi-1跟丢的时候切换到afc-auto,进入t2时刻,自动检测到对焦目标roi-2,切换到afc-tracking实现对roi-2的跟踪对焦。

其中,子步骤s101a12,所述将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进行匹配,得到每个帧图像与对应帧图像的对焦区域匹配的输出区域,还可以包括:

(a1)将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进行匹配。

(a2)若匹配成功,将每个帧图像中匹配的输出匹配区域中对应的目标进行标记,得到每个帧图像与对应帧图像的对焦区域匹配的标记输出匹配区域。

此时,步骤s102中,所述根据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是否包括同一个目标,可以包括:判断所述图像序列中连续n帧图像的n个标记输出匹配区域中标记的目标是否为同一个目标;若是,则确定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包括同一个目标。

由于匹配成功时,会对匹配成功的输出匹配区域中的目标进行标记,按照顺序连续n帧图像的n个匹配成功的输出匹配区域均标记同一个目标,则确定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目标包括同一个目标。

在一实施例中,a1,所述将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进行匹配,可以包括:确定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的中心分别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的中心之间的多个中心距离。此时,a2中,所述若匹配成功,可以包括:判断所述多个中心距离与距离阈值的大小;若所述多个中心距离中存在小于距离阈值的中心距离,则确定匹配成功,中心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对应的输出区域为与所述对焦区域匹配的输出匹配区域。

如图5所示,对于每个帧图像来说,对焦区域aa有个中心o,每个输出区域bb1、bb2、bb3、……、bbn也各有一个中心o1、o2、o3、……、on,对焦区域aa的中心o与各个输出区域bb1、bb2、bb3、……、bbn的中心o1、o2、o3、……、on之间的中心距离的大小,可以简单方便地表示对焦区域与输出区域之间的距离,当对焦区域的中心与输出区域的中心之间中心距离小于对焦区域边长的一半时,对焦区域与输出区域会重叠,对焦区域与输出区域重叠部分越多,对焦区域与输出区域匹配程度越高,对焦区域的中心与输出区域的中心之间距离越小,甚至可能两个中心重合。据此可以确定一个距离阈值,当帧图像的对焦区域的中心与对应帧图像的输出区域的中心之间的中心距离小于距离阈值时,可以认为对焦区域与该输出区域匹配,中心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对应的输出区域为与所述对焦区域匹配的输出匹配区域。

在另一实施例中,a1,所述将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进行匹配,可以包括:分别提取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的特征点;将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的特征点分别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得到多个匹配度。此时,a2中,所述若匹配成功,可以包括:若所述多个匹配度中存在大于或等于阈值匹配度的匹配度,则确定匹配成功,所述匹配度大于或等于阈值匹配度对应的输出区域为与所述对焦区域匹配的输出匹配区域。

本实施例中,预先确定一个阈值匹配度,将帧图像的对焦区域的特征点分别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得到多个匹配度,如果多个匹配度中存在匹配度大于或等于阈值匹配度,则匹配成功,匹配度大于或等于阈值匹配度对应的输出区域为与所述对焦区域匹配的输出匹配区域。

在又一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匹配的准确度,将对焦区域的中心与输出区域的中心之间的中心距离和对焦区域与输出区域之间的匹配度结合起来一起判断对焦区域与输出区域的匹配情况。

a1,所述将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进行匹配,可以包括:确定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的中心分别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的中心之间的多个中心距离,判断所述多个中心距离与距离阈值的大小;分别提取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的特征点,将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的特征点分别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得到多个匹配度。此时,a2中,所述若匹配成功,可以包括:若所述多个中心距离中存在小于距离阈值的中心距离,且所述多个匹配度中存在大于或等于阈值匹配度的匹配度,则确定匹配成功,所述中心距离小于距离阈值、且所述匹配度大于或等于阈值匹配度对应的输出区域为与所述对焦区域匹配的输出匹配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匹配不成功,说明当前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不能识别、跟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此时可以使多目标跟踪算法学习识别该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在后续帧图像中能够输出对应的输出区域。因此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匹配不成功,则将匹配不成功的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作为所述多目标跟踪算法新的输出区域。

在较多的应用场景下,所述对焦目标包括指定目标,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若所述当前对焦模式为afc-tracking模式,通过指定目标检测算法辅助跟踪所述指定目标并对焦所述指定目标。

其中,所述指定目标包括人脸。

比如:在对某个人进行专访的时候对焦区域可能就一直是人脸区域;如果自动切换到afc-tracking对焦模式中,可以进行人脸检测,将当前对焦区域和人脸检测结果进行匹配,判断当前对焦区域是否为人脸,如果为人脸,那么在后续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人脸检测算法辅助跟踪人脸并对焦人脸。

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拍摄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能够执行上述拍摄方法中的步骤,相关内容的详细说明,请参见上述拍摄方法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叙。

所述拍摄装置100包括:存储器1和处理器2;处理器2与存储器1通过总线连接。

其中,处理器2可以是微控制单元、中央处理单元或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等。

其中,存储器1可以是flash芯片、只读存储器、磁盘、光盘、u盘或者移动硬盘等等。

所述存储器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2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图像序列中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根据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确定是否对所述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以确定后的对焦模式进行拍摄。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根据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是否包括同一个目标,确定是否对所述当前对焦模式进行切换。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若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包括同一个目标,且所述当前对焦模式为连续自动对焦的自动模式afc-auto,则控制摄像装置切换到连续自动对焦的跟踪模式afc-tracking。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若所述当前对焦模式为afc-tracking模式,且检测到所述afc-tracking模式下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不在帧图像中,则控制所述摄像装置切换到afc-auto模式。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在当前对焦模式下,分别获取图像序列中连续n帧图像的n个所述对焦区域。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在当前对焦模式下,分别提取图像序列中每个帧图像的所述对焦区域的特征点;将连续n帧图像的n个所述对焦区域的特征点进行匹配;若连续n帧图像的n个所述对焦区域的特征点互相匹配成功,则确定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包括同一个目标。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在当前对焦模式下,获取图像序列中连续n帧图像的n个输出匹配区域,每个帧图像的输出匹配区域与对应帧图像在所述当前对焦模式下的对焦区域匹配;将所述图像序列中连续n帧图像的n个输出匹配区域作为图像序列中n帧图像的n个对焦区域。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在当前对焦模式下,通过多目标跟踪算法获取图像序列中每个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将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进行匹配,得到每个帧图像与对应帧图像的对焦区域匹配的输出匹配区域,进而得到所述图像序列中连续n帧图像的n个输出匹配区域。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将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将每个帧图像中的输出匹配区域中对应的目标进行标记,得到每个帧图像的标记输出匹配区域。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判断所述图像序列中连续n帧图像的n个标记输出匹配区域中标记的目标是否为同一个目标;若是,则确定所述n个对焦区域中的对焦目标包括同一个目标。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确定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的中心分别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的中心之间的多个中心距离。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判断所述多个中心距离与距离阈值的大小;若所述多个中心距离中存在小于距离阈值的中心距离,则确定匹配成功,中心距离小于距离阈值对应的输出区域为所述输出匹配区域。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分别提取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的特征点;将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的特征点分别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得到多个匹配度。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若所述多个匹配度中存在大于或等于阈值匹配度的匹配度,则确定匹配成功,所述匹配度大于或等于阈值匹配度对应的输出区域为所述输出匹配区域。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确定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的中心分别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的中心之间的多个中心距离,判断所述多个中心距离与距离阈值的大小;分别提取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的特征点,将每个帧图像的对焦区域的特征点分别与对应帧图像的多个输出区域的特征点进行匹配,得到多个匹配度。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若所述多个中心距离中存在小于距离阈值的中心距离,且所述多个匹配度中存在大于或等于阈值匹配度的匹配度,则确定匹配成功,所述中心距离小于距离阈值、且所述匹配度大于或等于阈值匹配度对应的输出区域为所述输出匹配区域。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若匹配不成功,则将匹配不成功的帧图像的对焦区域作为所述多目标跟踪算法新的输出区域。

其中,所述对焦目标包括指定目标,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若所述当前对焦模式为afc-tracking模式,通过指定目标检测算法辅助跟踪所述指定目标并对焦所述指定目标。

其中,所述指定目标包括人脸。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相关内容的详细说明请参见上述相关内容部分,在此不再赘叙。

其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拍摄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硬盘或内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外部存储设备,例如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安全数字卡、闪存卡,等等。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