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域名管理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92248发布日期:2021-07-23 21:0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域名管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域名管理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域名系统(英文全称domainnamesystem,简称dns),是互联网的一项服务,是将域名和互联网协议地址(英文全称internetprotocoladdress,简称ip地址)相互映射的分布式数据库,能够将域名信息转换成对应的ip地址信息,方便用户摆脱记忆繁杂的ip地址串,通过域名信息便可访问网站。当前,在企业内部的系统间通常采用dns服务完成数据调用。常采用伯克里互连网名称域服务(英文全称berkeleyinternetnamedomainservice,简称bind)、动态加载区(dynamicallyloadablezones,简称dlz)插件和mysql数据库作为dns管理平台,bind是一款实现dns服务的开放源码软件,能够提供双向解析、转发、子域授权和视图功能,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dns服务软件,目前互联网领域半数以上的dns服务都采用bind。dlz是bind的一个插件,支持将dns服务的记录存储在mysql数据库中,通过dlz插件和mysql数据库对域名解析数据进行管理。但是,每当获得dns服务请求时,bind均需通过dlz插件查询mysql数据库,采用数据库存储域名解析数据面临着因查询数据库带来的数据库压力问题,常导致解析故障,使dns服务性能低下,降低了dns服务的运行效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域名管理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上述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具体方案如下: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域名管理方法,包括:从域名管理数据集合中获取域名解析信息;基于所述域名解析信息生成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用于本地域名系统服务的域名解析;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同步更新至本地版本控制系统中。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同步更新至本地版本控制系统中,包括:获取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缓存目录;从所述本地缓存目录中获取前次更新的第二配置文件;判断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是否存在区别信息;若存在,则利用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同步更新所述第二配置文件。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是否存在区别信息,包括:分别打开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和所述第二配置文件;判断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的同一文件行的信息中是否存在所述区别信息。可选的,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是否存在区别信息后,还包括:若存在,则获取所述区别信息,并将所述区别信息和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保存至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暂存区中。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区别信息和第一配置文件保存至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暂存区中后,还包括:基于所述区别信息生成唯一值;将所述区别信息和所述唯一值保存在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版本库中。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同步更新至本地版本控制系统中后,还包括: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保存至本地master分支下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可选的,在所述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保存至本地master分支下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后,还包括:将所述配置信息推送至远程master分支下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从预设的远程master分支下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拉取更新后的配置信息;基于所述配置信息生成第三配置文件,所述第三配置文件用于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的域名解析。可选的,在所述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从预设的远程master分支下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拉取更新后的配置信息后,还包括:将所述配置信息保存至所述本地master分支下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可选的,在所述基于所述域名解析信息生成第一配置文件后,还包括: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保存至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的访问目录中。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域名管理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从域名管理数据集合中获取域名解析信息;第一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域名解析信息生成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用于本地域名系统服务的域名解析;更新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同步更新至本地版本控制系统中。可选的,所述更新单元,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缓存目录;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本地缓存目录中获取前次更新的第二配置文件;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是否存在区别信息;更新子单元,用于若存在,则利用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同步更新所述第二配置文件。可选的,所述第一判断子单元,包括:文件打开子单元,用于分别打开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和所述第二配置文件;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的同一文件行的信息中是否存在所述区别信息。可选的,所述更新单元,还包括:暂存子单元,用于若存在,则获取所述区别信息,并将所述区别信息和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保存至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暂存区中。可选的,所述更新单元,还包括:唯一值生成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区别信息生成唯一值;保存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区别信息和所述唯一值保存在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版本库中。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保存单元,用于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保存至本地master分支下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推送单元,用于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保存至本地master分支下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后,将所述配置信息推送至远程master分支下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拉取单元,用于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从预设的远程master分支下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拉取更新后的配置信息;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配置信息生成第三配置文件,所述第三配置文件用于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的域名解析。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保存单元,用于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从预设的远程master分支下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拉取更新后的配置信息后,将所述配置信息保存至本地master分支下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保存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域名解析信息生成第一配置文件后,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保存至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的访问目录中。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数据恢复方法。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数据恢复方法。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将数据库中的域名解析信息转换成本地dns服务专用的配置文件,将所述配置文件同步更新至本地版本控制系统中。避免了采用数据库带来的访问压力和解析故障,保证了dns服务的运行效率。同时,利用了数据库管理的便利性,用户能够通过dns管理平台管理数据库中保存的域名解析信息。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域名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域名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域名管理装置的单元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对本公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即一种域名管理方法的实施例。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步骤s101,从域名管理数据集合中获取域名解析信息。域名解析信息用于将域名信息转换成对应的ip地址信息。域名解析信息至少包括ip地址信息和域名信息的映射关系。当前,许多应用均采用数据库保存域名解析信息。例如,在bind、dlz插件和mysql数据库作为dns管理平台中,采用mysql数据库作为域名管理数据集合,保存域名解析信息;用户通过dns管理平台中的bind服务器能够查看mysql数据库中的域名解析信息,且能够针对域名解析信息进行操作(比如,添加、删除和修改),并将操作信息(比如,增加信息、删除信息和修改信息)记录到mysql数据库的日志文件中,方便后期的查询、审计和排查问题;dns管理平台将编辑的域名解析信息通过python语言编写的程序接口传送至mysql数据库的cmdb_dns_table表中,其中域名解析信息采用json格式传输;cmdb_dns_table表结构参考如下:createtable`cmdb_dns_table`(`id`int(11)notnullauto_increment,`views`varchar(50)notnullcomment'属于哪个视图,必须由视图控制',`zone`varchar(255)defaultnullcomment'所属区域zone',`dname`varchar(255)defaultnullcomment'要解析的域名',`ttl`int(11)default'86400'comment'生存周期',`rdtype`varchar(255)defaultnullcomment'记录类型,acnamemx',`rdata`varchar(255)defaultnullcomment'解析到的地址',`next_update`varchar(55)default'10000001'comment'下次更新时间',`last_update`varchar(55)default'10000000'comment'最近更新时间',`change_type`int(11)default'0'comment'更新类型,0新添加的,1更新的',`sole`varchar(35)defaultnullcomment'记录用户唯一名称',`locked`int(1)default'0'comment'0不锁定,1锁定',`groups`varchar(1000)defaultnull,`comm`varchar(300)defaultnull,primarykey(`id`),key`views_zone_idx_dns`(`views`,`zone`))engine=innodbauto_increment=6005defaultcharset=utf8。在dns管理平台的预览窗口中可以先确定一下域名管理数据集合中的域名解析信息是否为预期信息,如果为预期信息再进行后续操作。本公开实施例利用了域名管理数据集合管理的便利性,用户能够通过dns管理平台管理域名管理数据集合中的域名解析信息。步骤s102,基于所述域名解析信息生成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用于本地域名系统服务的域名解析,其结构可参考上述cmdb_dns_table表结构。本公开实施例为本地dns服务提供了能够在本地访问的第一配置文件,以便为本地提供域名解析信息,避免了采用数据库带来的访问压力和解析故障,保证了dns服务的运行效率。可选的,在所述基于所述域名解析信息生成第一配置文件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2-1,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保存至本地域名系统服务的访问目录中。本地dns服务的访问目录是用于本地dns服务的专用目录,本地dns服务能够通过所述访问目录中的配置文件获取域名解析信息。例如,在linux系统中本地dns服务的访问目录为“/dev/shm”。步骤s103,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同步更新至本地版本控制系统中。本地版本控制系统是dns管理平台中版本管理工具,用于存储、追踪目录(或文件夹)和文件的修改历史,能够有效、高速地实现各种规模项目的版本管理,例如,git和svn;git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svn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版本控制系统,通过采用分支管理系统的高效管理,简而言之就是用于多个人共同开发同一个项目,实现共享资源,实现最终集中式的管理;bind服务能够直接通过git或svn获取配置文件的信息。可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同步更新至本地版本控制系统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3-1,获取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缓存目录。通常,本地版本控制系统,包括:本地状态树、本地版本库、本地暂存区和本地缓存目录。本地缓存目录专门用于保存配置文件。本地版本控制系统能够将本地缓存目录中配置文件的状态和信息体现在工作区中的状态树中,且能够自动监控该状态树,并将状态树中的变化信息和更新后的配置文件提交到本地暂存区中。步骤s103-2,从所述本地缓存目录中获取前次更新的第二配置文件。第二配置文件是前次更新至本地版本控制系统中的配置文件。步骤s103-3,判断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是否存在区别信息。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3-3-1,分别打开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和所述第二配置文件。步骤s103-3-2,判断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的同一文件行的信息中是否存在所述区别信息。例如,从第一配置文件中读取第六行信息,同时也从第二配置文件中读取第六行信息,判断两行信息是否存在区别信息。在判断时,无需将两个配置文件中的每行信息均进行比较判断,只需在判断过程中识别出其中一个对应行存在不同,便可确定存在区别信息。步骤s103-4,若存在,则利用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同步更新所述第二配置文件。也就是将第二配置文件的内容更新为第一配置文件的内容。可以通过拷贝覆盖的方式进行更新。例如,采用python编程语言生成的程序中,通过linux系统的rsync命令能够自动判断第一配置文件与第二配置文件是否存在区别信息。进一步地,在所述判断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是否存在区别信息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3-5,若存在,则获取所述区别信息,并将所述区别信息和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保存至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暂存区中。例如,本地版本控制系统从属于git,其能够将本地缓存目录中第二配置文件的状态和信息体现在工作区中的状态树中,且git能够自动监控该状态树;采用gitadd代码添加命令,能够将状态树中的变化信息(即区别信息)和更新后的第二配置文件提交到本地暂存区中。步骤s103-6,基于所述区别信息生成唯一值。步骤s103-7,将所述区别信息和所述唯一值保存在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版本库中。例如,在git中,通过gitcommit命令能够利用区别信息生成一个唯一值(即一个40位的哈希值),其相当于一个快照,用于保证区别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比如在版本回退过程中,逆序获取每个版本的区别信息,并基于每个版本的区别信息生成哈希值,将该哈希值与保存在本地版本库中的哈希值进行比较,如果两个值相同,则能够确定该区别信息是真实的和完整的,如果两个值不同,则表明该区别信息被修改,也就是该区别信息是不完整的或不真实的;gitcommit命令还将区别信息和哈希值保存至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版本库中。进一步地,在所述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同步更新至本地版本控制系统中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1,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保存至本地master分支下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如图2所述,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可以理解为,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中包括多个域名系统服务,本地域名系统服务是其中之一。每个域名系统服务分别工作于一个master服务器。每个master服务器作为一个master节点管理一个master分支。每个master分支中均包括版本控制器。所有master节点角色相同,所有客户端请求均传送至master服务器。而在传统的master/slave模式下,客户端请求首先传送至slave服务器,然后由slave服务器传送至master服务器进行配置同步。本申请的分布式域名管理服务器因不具有slave服务器这一中间环节,提高了域名管理的效率。进一步地,在所述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保存至本地master分支下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后,还包括:步骤s121,将所述配置信息推送至远程master分支下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例如,如图2所示,在git中,通过gitpush命令能够完成推送任务,比如,gitpush格式为:gitpush<远程主机名><本地分支名><远程分支名>,则gitpushoriginmaster:refs/for/master,即是将本地的master分支的配置信息推送到远程服务器origin中对应master分支(比如,master分支1、master分支2和master分支3)的代码仓库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域名管理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31,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从预设的远程master分支下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拉取更新后的配置信息。例如,如图2所示,预设的远程master分支为master分支3;dns管理平台利用安全外壳协议(英文全称secureshell,简称ssh)对预设远程服务器的master分支3中代码仓库进行配置信息的拉取工作;比如,git中,gitpull命令能够完成上述拉取工作。步骤s132,基于所述配置信息生成第三配置文件,所述第三配置文件用于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的域名解析。进一步地,在所述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从预设的远程master分支下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拉取更新后的配置信息后,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33,将所述配置信息保存至所述本地master分支下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同时,将第三配置文件保存至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的访问目录中;并利用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同步更新所述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缓存目录中的配置文件。从而保证了本地配置信息的完整性。本公开实施例在分布式dns服务中,不仅提供了为本地dns服务生成配置文件,并将该配置文件推送给其他dns服务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从其他dns服务中拉取配置文件更新本地dns服务配置文件的实施例,为分布式dns服务提供了多种管理域名的方案。当同步更新后,采用dns管理平台提供的dnsreload命令能够完成每个dns服务重新加载配置文件的操作,从而使更新后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生效。更新后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生效后,通过linux系统提供的dig命令行工具对域名解析信息进行验证,例如,dig@dns服务地址www.xx.com(解析的域名),进行验证。本公开实施例将数据库中的域名解析信息转换成本地dns服务专用的配置文件,将所述配置文件同步更新至本地版本控制系统中。避免了采用数据库带来的访问压力和解析故障,保证了dns服务的运行效率。同时,利用了数据库管理的便利性,用户能够通过dns管理平台管理数据库中保存的域名解析信息。与本公开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第二实施例,即一种域名管理装置。由于第二实施例基本相似于第一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的部分请参见第一实施例的对应说明即可。下述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图3示出了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域名管理装置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域名管理装置,包括:获取单元301,用于从域名管理数据集合中获取域名解析信息;第一生成单元302,用于基于所述域名解析信息生成第一配置文件,所述第一配置文件用于本地域名系统服务的域名解析;更新单元303,用于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同步更新至本地版本控制系统中。可选的,所述更新单元303,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缓存目录;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本地缓存目录中获取前次更新的第二配置文件;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是否存在区别信息;更新子单元,用于若存在,则利用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同步更新所述第二配置文件。可选的,所述第一判断子单元,包括:文件打开子单元,用于分别打开所述第一配置文件和所述第二配置文件;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配置文件的同一文件行的信息中是否存在所述区别信息。可选的,所述更新单元303,还包括:暂存子单元,用于若存在,则获取所述区别信息,并将所述区别信息和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保存至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暂存区中。可选的,所述更新单元303,还包括:唯一值生成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区别信息生成唯一值;保存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区别信息和所述唯一值保存在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本地版本库中。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保存单元,用于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保存至本地master分支下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推送单元,用于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中的配置信息保存至本地master分支下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后,将所述配置信息推送至远程master分支下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拉取单元,用于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从预设的远程master分支下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拉取更新后的配置信息;第二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配置信息生成第三配置文件,所述第三配置文件用于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的域名解析。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保存单元,用于当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从属于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且所述分布式域名系统服务采用多master模式时,从预设的远程master分支下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拉取更新后的配置信息后,将所述配置信息保存至本地master分支下所述本地版本控制系统的代码仓库中。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保存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域名解析信息生成第一配置文件后,将所述第一配置文件保存至所述本地域名系统服务的访问目录中。本公开实施例将数据库中的域名解析信息转换成本地dns服务专用的配置文件,将所述配置文件同步更新至本地版本控制系统中。避免了采用数据库带来的访问压力和解析故障,保证了dns服务的运行效率。同时,利用了数据库管理的便利性,用户能够通过dns管理平台管理数据库中保存的域名解析信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第三实施例,即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用于域名管理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第一实施例所述域名管理方法。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第四实施例,即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域名管理方法。下面参考图4,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4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4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4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4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401、rom402以及ram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4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4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4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408;以及通信装置409。通信装置4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4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4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408被安装,或者从rom4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4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