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对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92519发布日期:2021-07-23 21:0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像对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对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的推广以及影像系统的提升,人们利用终端设备进行拍照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图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现如今,终端设备多采用相位对焦、反差对焦以及激光对焦的方式,大多数终端都同时采用了多种对焦方式,例如在相位对焦方式不适用时,终端就会自动切换到反差对焦或其它对焦方式上。

但是,相位对焦在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对焦速度比较慢;反差对焦的整个对焦的过程比较缓慢;激光对焦容易受到距离限制,且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图像对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对焦方法,应用于带有摄像装置的终端,包括:

获取所述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计算所述目标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

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生成重构图像,计算所述重构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

在所述第一评价值与所述第二评价值之间的第一差异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差异生成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计算所述目标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包括:

获取所述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

统计所述目标图像中对焦框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并获取所述对焦框的第一位置;

计算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生成重构图像,计算所述重构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生成重构图像;

统计所述重构图像中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

计算所述第二目标数据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差异生成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第一方向,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与初始马达位置相比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所述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第一方向为远焦位置移动至近焦位置;

如果所述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发生变化,则根据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确定第一方向。

可选的,所述则根据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确定第一方向,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差异是否大于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

如果所述第一差异大于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则第一方向与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相反;

如果所述第一差异小于或等于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则第一方向与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相同。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差异生成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其中所述控制指令还包括第一步长,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差异与预设步长,得到第一步长;

根据所述第一步长和所述第一方向控制所述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评价值与所述第二评价值之间的第一差异小于预设差异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摄像装置的焦点位置,并输出所述目标图像。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对焦装置,应用于带有摄像装置的终端,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计算所述目标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

图像重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生成重构图像,计算所述重构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

对焦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评价值与所述第二评价值之间的第一差异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差异生成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对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对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图像对焦方法通过获取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计算目标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根据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生成重构图像,计算重构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在第一评价值与第二评价值之间的第一差异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异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差异生成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能够优化对焦过程和对焦速度,可以得到准焦点的预估值,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中的摄像装置通常采用反差对焦(contrastdetectionautofocus,cdaf)、相位对焦(phasedetectionautofocus,pdaf)、激光对焦(timeofflight,tof),其中,反差对焦的原理是通过对对焦区域进行对比度检测,同时通过对焦马达驱动镜头模组镜片逐步移动,并实时记录对比度数值,当完成一次镜片全部位移之后系统就会得出反差最大的位置,最后再回到对比最大值的地方来完成对焦过程,在移动期间即便已经确定了合焦点,但摄像头模组还是会继续完成移动记录,因此整体对焦过程要更加缓慢;相位对焦是通过在感光元件上预留出一些遮蔽像素点来充当自动对焦传感器,专门用来进行相位检测,通过比对左右两侧像素点的距离及其变化等来决定对焦的偏移值从而实现准确对焦,在整体相位检测焦点位置之后,镜头驱动模块会将镜片组进行移动合焦,因此在时间花费上会更短,但是,由于pdaf对焦方式需要单独像素进行检测,因此对光照条件要求更高,在暗光环境下,由于对焦采样区域光线不足,所以pdaf对焦速度往往会减慢;激光对焦是通过单独的红外激光传感器向被拍摄物体发射红外激光,经过反射后被传感器接收,在计算出被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之后,对焦马达便会将镜片组驱动到相应位置完成对焦,这种对焦方式对焦速度十分迅速,并且不依赖反射光,所以在暗光环境下依然能够保证出色的对焦表现,但是,由于对焦距离和设备成本等原因,激光对焦在使用上受到的限制比较大。

另外,现在大多数终端的摄像装置都同时采用了多种对焦方式,例如,当pdaf对焦方式不适用时,终端就会自动切换到cdaf或其它对焦方式上,但反差对焦的整体对焦过程比较缓慢。且pdaf和cdaf两种对焦方式都需要依赖于物体反光来进行对焦,因此也被称为被动式对焦。而tof被称为主动式对焦,也可以叫做测距式对焦,但是tof对焦方法受距离限制,且成本很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对焦方法,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该图像对焦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带有摄像装置的终端,其中终端中只要带有摄像装置即可,对终端类型不作限定,包括如图1所示的下述步骤:

s110、获取所述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计算所述目标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

可理解的,终端获取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其中马达类型不作具体限定,计算目标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其中,清晰度评价值的计算方式可以选择梯度评价函数、灰度差分评价函数、能量梯度评价函数、方差评价函数和基于统计特征的熵函数等,可根据用户需求自行选择。

s120、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生成重构图像,计算所述重构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

可理解的,在s110的基础上,对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得到比目标图像清晰的重构图像,其中进行图像重构的方法可以选择基于盲反卷积的图像重构或基于超分辨率的图像重构等,具体的重构方法不作限定,计算重构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其中,计算第二评价值也可以采用上述第一评价值的计算方法,但是,第一评价值与第二评价值需要选择同一计算方式,避免出现误差。

s130、在所述第一评价值与所述第二评价值之间的第一差异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差异生成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

可理解的,在s120的基础上,计算第一评价值与第二评价值的第一差异,其中第一差异可以计算第一评价值与第二评价值的差值或是比值,当第一差异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异时,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差异生成控制指令,终端通过控制指令控制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通过获取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计算目标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根据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计算重构后的目标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在确定第一评价值与第二评价值之间的第一差异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异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差异生成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可以得到准焦点的预估值,能够优化对焦过程和对焦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计算所述目标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图2所示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0、获取所述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

可理解的,获取终端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示例性的,打开终端摄像装置时,终端显示在屏幕上的图像即为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第一次打开摄像装置时马达位置通常会设定在固定的位置,不同终端的马达位置可能不同。

s220、统计所述目标图像中对焦框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并获取所述对焦框的第一位置。

可理解的,在s210的基础上,统计目标图像中对焦框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同时获取对焦框在目标图像中的位置信息得到第一位置,其中,对焦框为当前马达位置下,摄像装置预先进行对焦在目标图像中框选出来的对焦框,统计对焦框内的数据为第一目标数据,摄像装置刚打开时对焦框的位置可以自行设定。

s230、计算所述第一目标数据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

可理解的,在s220的基础上,采用上述清晰度评价方法计算第一目标数据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此时计算的是统计的目标图像中对焦框内的数据的清晰度评价值。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通过统计获取到的摄像装置中目标图像中对焦框内的数据,得到第一目标数据,计算第一目标数据的清晰度评价值,能够最大程度上反应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生成重构图像,计算所述重构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图3所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0、根据所述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生成重构图像。

可理解的,对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生成重构图像,其中图像重构方法可以为基于盲反卷积的图像重构或基于超分辨率的图像重构方法,得到比目标图像清晰的重构图像。

s320、统计所述重构图像中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

可理解的,在s310的基础上,统计重构图像中处于第一位置中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其中第一位置是上述目标图像中对焦框的位置,根据目标图像中对焦框的位置统计重构图像中相同位置的第二目标数据,确保第一目标数据与第二目标数据是在相同结构下不同图像中的相同位置对应的数据。

s330、计算所述第二目标数据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

可理解的,在s320的基础上,采用预第一评价值相同的清晰度评价方法计算第二目标数据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其中目标图像和重构图像的大小相同,统计目标图像和重构图像中相同位置对应的的第一目标数据和第二目标数据,进行清晰度评价值的计算。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通过统计重构图像中第一位置内的数据,得到第二目标数据,计算第二目标数据的清晰度评价值,能够得到清晰的重构图像,可以暂时作为图像对焦后输出的清晰图像,计算重构后的图像中与对焦框同一位置的第二目标数据的清晰度批评价值,准确度也比较高。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差异生成控制指令,其中所述控制指令包括第一方向,图4所示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10、判断所述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与初始马达位置相比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所述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第一方向为远焦位置移动至近焦位置。

可理解的,判断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与初始马达位置相比是否发生变化,其中,初始马达位置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为第一次打开摄像装置时的马达位置,第二种为当前马达位置的前一个位置,马达位置发生变换可以理解为马达之前进行过移动,马达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可以理解为终端刚打开摄像装置时的马达位置之前是没有发生过变化的;如果确定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刚打开摄像装置,还没有计算过第一差异的情况下,将第一方向确定为由远焦位置移动向近焦位置。

s420、如果所述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发生变化,则根据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确定第一方向。

可理解的,在s410的基础上,如果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发生变化,即当前的马达位置是通过马达进行移动后确定的,也就是说,之前计算过第一差异,则根据初始马达位置即上一次马达位置处对应的方向确定第一方向。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想对焦方法,如果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第一方向为远焦位置移动至近焦位置,如果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发生变化,则根据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确定第一方向,通过第一方向能够对准焦点进行初步的预估,对马达移动有明确的移动方向,改善了cdaf算法在搜索过程中无法预估准焦点的不确定性。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则根据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确定第一方向,图5所示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10、判断所述第一差异是否大于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

可理解的,判断第一差异是否大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第一差异是由马达位置变化后的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计算的,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为前一次计算的差异。

s520、如果所述第一差异大于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则第一方向与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相反。

可理解的,在s510的基础上,如果第一差异大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即当前马达位置计算得到的第一差异大于前一次马达位置即初始马达位置计算得到的“第一差异”,则第一方向与前一次马达位置即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相反,示例性的,若前一次马达的第一方向为向前移动,那么这一次的即当前马达的移动方向与前一次相反,为向后移动。

s530、如果所述第一差异小于或等于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则第一方向与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相同。

可理解的,在s520的基础上,如果第一差异小于或等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则第一方向与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相同,即控制马达按照前一次马达即初始马达的移动方向继续移动进行对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通过判断第一差异是否大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如果第一差异大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则第一方向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相反,如果第一差异小于或等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则第一方向与所述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相同,能够确定马达移动的方向,对准焦点进行预估,便于更快的确定准焦的位置,完成对焦。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差异生成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其中所述控制指令还包括第一步长,图6所示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610、根据所述第一差异与预设步长,得到第一步长。

可理解的,计算第一差异与预设步长的比值,得到第一步长,其中第一差异可以通过第一评价值与第二评价值的差值或比值得到,计算第一差异与预设步长的乘积,得到第一步长。

示例性的,第一步长为第一差异与预设步长的乘积,设置预设步长为20,第一评价值为200,第二评价值为400,则第一步长可以为20*400/200=40,若马达进行移动后计算得到的第一评价值为300第二评价值为400,则第一步长为20*400/300=27,即第一差异越大,第一步长越大,第一评价值与第二评价值越接近,即第一差异越小,则步长越小。

s620、根据所述第一步长和所述第一方向控制所述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

可理解的,在s610的基础上,终端根据第一步长与第一方向控制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寻找对焦点,示例性的,终端控制马达向前移动40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通过第一差异与预设步长确定第一步长,根据第一步长和第一方向控制马达进行移动,能够明确马达的移动操作,移动的操作是随时调整改变的,对准焦点进行准确的预估,并且可以根据清晰度评价值的差异来动态地调整马达移动的步长,更加具有智能性。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所示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710、获取目标图像。

可理解的,获取摄像头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

s720、构建重构图像。

可理解的,根据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得到重构图像。

s730、计算第一评价值。

可理解的,计算目标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

s740、计算第二评价值。

可理解的,计算重构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

s750、计算第一差异。

可理解的,根据第一评价值和第二评价值确定第一差异。

s760、第一差异小于预设差异。

可理解的,判断第一差异是否小于预设差异,如果第一差异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异,则执行s761,移动马达位置进行对焦;如果第一差异小于预设差异,则执行s770。

s761、马达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可理解的,判断当前马达位置与初始马达位置相比是否发生变化,即马达之前是否进行过移动,如果马达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执行s762;如果马达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执行s765。

s762、第一差异大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

可理解的,判断第一差异是否大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如果第一差异小于或等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则执行s763;如果第一差异大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则执行s766。

s763、第一方向与初始马达位置方向相同。

可理解的,如果第一差异小于或等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则确定第一方向与初始马达位置方向相同,即第一方向与前一次马达移动方向相同。

s764、控制马达进行移动。

可理解的,控制马达按照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步长的距离,并继续执行s710,进行对焦,此时,当前马达位置就相当于移动后的即下一个马达位置的初始马达位置,示例性的,当前马达位置记为gn下一次移动后的马达位置记为gn+1,对于gn+1来说,gn就为初始马达位置。

s765、第一方向为远焦位置移动至近焦位置。

可理解的,如果当前马达位置没有发生过移动,即第一次打开摄像装置,则将第一方向确定为远焦位置移动至近焦位置,并执行s764,控制马达按照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步长的距离。

s766、第一方向与初始马达位置方向相反。

可理解的,如果第一差异大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则将第一方向确定为与初始马达位置方向相反,即第一方向确定为与前一次马达方向相反,并执行s764,控制马达按照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步长的距离。

s770、对焦成功。

可理解的,如果第一差异小于预设差异,则说明对焦成功。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对焦装置可以执行图像对焦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流程,如图8所示,图像对焦装置800包括:

获取模块810,用于获取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计算目标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

图像重构模块820,用于根据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生成重构图像,计算重构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

对焦模块830,用于在第一评价值与第二评价值之间的第一差异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异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差异生成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

图像输出模块840,用于在第一评价值与所述第二评价值之间的第一差异小于预设差异的情况下,确定摄像装置的焦点位置,并输出目标图像。

可选的,获取模块810中获取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计算目标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具体用于:

获取摄像装置中当前马达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

统计目标图像中对焦框对应的第一目标数据,并获取对焦框的第一位置;

计算第一目标数据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一评价值。

可选的,图像重构模块820中根据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生成重构图像,计算重构图像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包括:

根据目标图像进行图像重构,生成重构图像;

统计重构图像中处于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二目标数据;

计算第二目标数据的清晰度评价值,得到第二评价值。

可选的,对焦模块830中根据第一差异生成控制指令,其中控制指令包括第一步长和第一方向,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差异与预设步长,得到第一步长;

判断摄像装置中马达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摄像装置中马达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第一方向为远焦位置移动至近焦位置;

如果摄像装置中马达的位置发生变化,则根据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确定第一方向。

可选的,对焦模块830中根据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确定第一方向,具体用于:

判断第一差异是否大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

如果第一差异大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则第一方向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相反;

如果第一差异小于或等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差异,则第一方向与初始马达位置对应的方向相同。

可选的,对焦模块830中根据第一差异生成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其中控制指令还包括第一步长,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差异与预设步长,得到第一步长;

根据第一步长和第一方向控制摄像装置中的马达进行对焦。

图8所示实施例的图像对焦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对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对焦设备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流程,如图9所示,图像对焦设备900包括:存储器910、处理器920和通讯接口930;其中,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910中,并被配置为由处理器920执行如上述的图像对焦方法。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ndomaccessmemory,s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