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行兼容电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6302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低行兼容电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视。
电视技术日新月异,清晰度是基本品质,始终是追求目标。(某些方面,如幅型比,还可研究)。
要提高电视显示清晰度,最主要在于提高象素分解,首先要提高扫描行数。现有普通光栅扫描电视的水平方向是连续分解,垂直方向是扫描行分解,时间方向是取样(抽样)分解。高清晰度电视的垂直分解至少在900行以上,简称高行,相应地,现有525/625/809等行称低行。(若对于2000行左右,1050/1125/1250行也称低行)目前,发展高行电视,经济且便于发展的是和现有电视系统兼容,因为涉及信源、信道、显示、技术、经济等许多因素。
提高电视行数的方案很多。例如,在行场频不变的情况下,隔行扫描比逐行扫描行数提高一倍。但是,隔多行扫描被认为闪烁严重,不能采用。然而,当画面高度一定时,行数越多,行线条越细,行间闪烁增加并不多,而清晰度增加是明显的。(垂直空间频率增高,更接近人眼分辨力的极限)在小屏幕电视中,甚至连现有隔行扫描中的所谓水平边缘闪烁也很难看到。对于大屏幕电视,隔多行扫描与隔行扫描的闪烁并无本质区别,而行数却极大的影响清晰度。
理论上,扫描行的高度(例如扫描显示光点直径)=行距=光栅高度除以行数。工程技术上,却要求显示扫描行之间有一定间隔,要求扫描线条清晰可辨,屏幕上如果看不出光栅条,则认为聚焦不良,需要调整。然而,这种显示有明显的条纹感,行结构感,最糟的是行间闪烁感较重。
电视是用电信号传送活动图象,其中包括图象变电信号的分解和电信号变图象的显示,传送方式有有线传送、无线传送、录象传送。电视的实质是对变化图象信息的分解、传送、显示。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视改进,通过对分解、传送、显示的分别改进和互相配合,得到高低行兼容电视。
本发明可这样实现,图象按高行分解,隔多行扫描传送,减消显示闪烁感。
本发明也可这样实现,根据图象运动,选择隔多行扫描传送或隔行扫描传送。
本发明还可以这样实现,隔多行扫描传送高行图象,相邻二行(也可三行、四行)重叠显示一行,显低行,相邻行不重叠或部分重叠,显示高行。
本发明的优点是1、可完全利用现有信道传送,现有行频、场频均可不变,便于现有各种电视系统兼容,便于用现有系统改造,便于发展。2、既传送了高行信号,也传送了低行信号,可在保持现有电视接收效果基础上,传送高行信号,便于接收端改进显示,便于开发。3、可实现高低行选择,以适应不同的节目源、信息源、不同图象内容、不同观看要求和观看环境。4、其显示改进,也可提高现有电视观看效果。
以下说明实施方案,因图象信息处理技术有多种,具体可按其原则实行。
1、图象按高行分解,隔多行扫描传送,行频、场频与现有相当。采用奇数行隔多行扫描时,现有接收机可直接显示高行。隔行比采用41、61、81时,便于实现2或3或4行重叠显示一行,例如每2或3或4场重叠扫描显示即可。(一种具体技术为在CRT垂直偏转中叠加小幅矩形波或阶梯矩形波,见附

图1、2、3,均从上至下。)2、图象按高行分解,隔多行扫描,传送顺序为第一场1、5、9、13…等行,第二场2、6、10、14…等行,第三场3、7、11、15…等行,第四场4、8、12、16…等行,每四场传送一帧。选行频=(n+ 3/4 )场频,(n为整数),现有接收机即可显示高行。若将第一、二场重叠显示,第三、第四场重叠显示,则二行重叠显示一行,为低行。一种具体技术在CRT的垂直偏转中叠加一个半场频的小幅矩形波(见附图1从上至下),使一、三场向下(或二、四场向上)偏移一行距,一、二场或三、四场均重叠显示。若偏移不足一行距,则一、二场或三、四场均部分重叠,仍显示高行。固体扫描时可将每二场信号重复驱动平板显示器的相应行。
3、图象按高行分解,按现有行、场扫描方式,行频=(n+ 1/2 )场频,传送顺序为第一场1、5、9、13…等行,第二场3、7、11、15…等行,第三场2、6、10、14…等行,第四场4、8、12、16…等行,每四场传送一帧。现有接收机显示时,一、三场重叠,二、四场重叠,仍显示低行。这相当于将现有扫描行一行分二行(见附图4从左至右),一帧传送上一行(H行),一帧传送下一行(L行),轮流传送,上下二行重叠显示一行,仍保持现有图象效果。(一种具体技术为在现有电子束扫描摄象端的垂直偏转中叠加一个半帧频的小幅矩形波,见附图5从上至下,使一帧扫描上一行,一帧扫描下一行。或在固态扫描如CCD摄象端用电子开关轮流接通相应分解行)。若要显示高行,可在现有接收机CRT的垂直偏转中叠加一个半帧频的小幅矩形波(见附图5从上至下),使一、二场向上(或三、四场向下)偏移,使一、三场或二、四场均不重叠,或只部分重叠。也可用电子开关按传送顺序将每场信号接通平板显示器的相应行。
4、为便于摄象与显示的电子束垂直偏转中叠加小幅矩形波,一种简法是增加一幅垂直偏转线圈(可绕在磁环上),用矩形波电路驱动,用场次信号控制同步。(场次信号参见后述)5、为克服隔多行扫描传送的不足,可用人工或用电路检测图象运动(变化)快慢,给出“运动信号”,通过电路控制选择隔多行扫描传送高行图象还是隔行扫描传送低行图象。其具体做法很多,可通过电路控制行频场频的比例(参见实施方案2),也可控制通断电子束扫描摄象垂直偏转中叠加的矩形波(参见实施方案3)。
6、将前述隔多行扫描的高行图象信号,记录在录象载体上(磁带、视盘等)传送,现有录放象设备均可适用。
7、为减消显示闪烁感,可适当调节亮度、对比度、环境光线、观察距离等,或用倍场频显示、延时重复显示、存储重复显示、行内插、场内插、帧内插、倍行扫描等提高显示频率、也可改变荧光粉余辉特性。此外,还可使相邻行“部分重叠”显示,(见附图6,斜线阴影区为重叠部分)使显示行高度与行距(=屏幕高除以行数)之比在1-1.6。(可这样具体实现,电子束扫描时,控制聚焦电场,或在垂直偏转中叠加小幅矩形波,参见实施方案2或3。固体扫描时固体显示行为信号行的2倍,第一行信号驱动1、2、3行显示,第二行信号驱动3、4、5行显示,……第n行信号驱动2n-1、2n、2n+1行显示)“部分重叠”既可提高显示频率,又有内插行的效果。使相邻行间隔很小(近处细看难见线条)或紧靠着,也有“部分重叠”效果,这时重叠发生在人眼视网膜的光敏细胞上(观看时总隔着一定距离,最佳视距为2-4H,H是屏幕高度,视距2H时的垂直视角已达28°)。
8、为让相邻行可间隔很小或部分重叠,又尽量减小水平方向孔阑效应,可使显示光点的高度大于宽度。(可控制聚焦电场,以改变电子束聚焦点形状,如附图7从上至下)9、与显示中的“部分重叠”相应,分解行的高度与行距(=光电靶高除以行数)之比可取0.2-0.8这样更接近取样(抽样)分解。
10、可控制选择扫描行重叠显示状况,如相邻二行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或不重叠,相邻行部分重叠或不重叠,还可用人工或用电路检测图象的亮暗、运动、场景,给出信号作控制。检测可在接收显示端,也可在发送端(将信号传送至接收端)。具体做时可控制CRT垂直偏转中叠加的矩形波幅度(参见实施方案2或3),也可控制显示行高度与行距之比(参见实施方案7)。
11、为便于接收端作重叠非重叠显示控制,可在发送端加入以n场为周期(n为隔行比)的“场次信号”,例如可加在1、5、9、13…等场,传送至接收端。实际上,奇数行隔多行扫描本身含有场次识别信息,PAL制的色同步信号恢复是逐场移动,四场循环,也含有场次识别信息,都可用作场次识别。
12、从发送端到接收端传送“运动”、“亮度”、“场次”等识别信号,可在场消隐期间多工传送。例如,将场同步信号后的第1、2个色同步信号去掉,换上频率不同于副载波(如2兆、1兆)的数个周期波,作为识别信号,在接收端按色同步信号检出方式(但检出频率不同)取出。
13、以上实施例可视具体情况采用和配合,有些本身即已互相渗透。例如,改变显示行行数或重叠状况时,可相应改变显示行的高度或光点聚焦。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视传送改进,其特征是隔多行扫描传送高行分解的图象信号。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电视传送改进,其特征是传送顺序为第一场1、5、9、13…等行,第二场2、6、10、14…等行,第三场3、7、11、15…等行,第四场4、8、12、16…等行,每四场传送一帧。
3.按照权利要求1的电视传送改进,其特征是传送顺序为第一场1、5、9、13…等行,第二场3、7、11、15…等行,第三场2、6、10、14…等行,第四场4、8、12、16…等行,每四场传送一帧。
4.一种在电子束垂直偏转中叠加矩形波的方法,其特征是增加一副垂直偏转线圈,用矩形波电路驱动。
5.一种电视传送改进,其特征是根据图象运动选择隔多行扫描传送或隔行扫描传送。
6.一种图象信号载体,其特征是录有隔多行扫描的高行图象信号。
7.一种电视显示改进,其特征是在CRT垂直偏转中叠加小幅矩形波,使原偏转整数场地上下偏移。
8.一种电视显示改进,其特征是显示行的高度与行距之比在1-1.6。
9.一种电视显示改进,其特征是显示光点的高度大于宽度。
10.一种电视显示改进,其特征是控制选择扫描行重叠显示状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视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低行兼容电视系统,通过对图象信息分解、传送、显示等的改进和配合,实现高行电视和现有电视系统兼容,便于发展高清晰度电视,也能改善现有电视效果。
文档编号H04N7/01GK1106974SQ9311884
公开日1995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7日
发明者王小康 申请人:王小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