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开关控制的频率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6343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开关控制的频率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开关控制的频率转换装置,属于电视接收技术。该装置由电子开关,振荡晶体切换电路及频率吸收回路组成。
我国优选的集成电路μpc1423CA为PAL与NTSC两制式,有Y、C信号通道及行场同步信号处理功能的集成电路。目前采用这种集成电路的电视机,一般不带有NTSC3.58制式,因而不利于接收某些来自电视卫星,激光视盘及录像机的NTSC3.58制式信号。
三洋83PG机芯是采用μpc1423CA集成电路的典型机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用一种电子开关控制的频率转换装置,使该机芯增加NTSC3.58制式,方便地进行制式转换,并保持原机芯单板结构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电子开关,其输出端A有“0”、“1”两个状态,“0”为低电平,“1”为高电平。一频率切换电路接于该电子开关输出端,该频率切换电路中包含两个石英晶体振荡器。当电子开关输出为“0”时,第一石英晶体振荡器工作。当电子开关输出为“1”时,第二石英晶体振荡器工作。电子开关输出端还接入一频率吸收回路,该回路中陶瓷陷波器的频率与第二石英晶体振荡器频率相一致,两者保持同步工作状态。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图中电阻R(8)、R(9),石英晶体振荡器X(10)、X(11),二极管D(12)、D(13)及电容C(14)组成了频率切换电路。
陶瓷陷波器X(15),二极管D(16)及电阻R(17)组成了频率吸收回路。
电阻R(18)、R(20)、R(21)、R(23),二极管D(22)、D(24)及三极管V(19)、V(25)组成了电子开关。
其连接关系如下X(10)一端与X(11)一端相连,并接于接点(1),X(10)另一端与R(8)一端及D(12)正端相连,X(11)另一端与R(9)一端及D(13)负端相连,R(8)的另一端与R(9)的另一端相连,并接于接点(2),D(12)的负端,D(13)的正端,R(21)的一端及C(14)的一端相连,C(14)的另一端接地,X(15)的一端接接点(3),另一端与D(16)的正端及R(17)的一端相连,D(16)的负端接地,R(17)的另一端与R(21)的另一端、D(22)的正端、R(20)的一端及V(19)的集电极相连,V(19)的发射极接地,V(19)的基极与R(18)的一端相连,并接于接点(4),R(18)的另一端与R(20)的另一端相连,并接于接点(5),D(22)的负端与V(25)的集电极及D(24)的负端相连,V(25)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R(23)的一端相连,R(23)的另一端接接点(6),D(24)的正端接接点(7)。
原三洋83PG机芯在AV状态下能进行PAL与NTSC4.43两个制式的转换。该两制式都要求振荡回路中振荡频率为4.43MHZ,即μpc1423CA第20脚与地之间的振荡频率为4.43MHZ。μpc1423CA第26脚为制式转换的控制门。当该脚电位为“0”时,是PAL制式,为“1”时,是NTSC4.43制式。若在该脚为“1”时,使振荡回路中振荡频率为3.58MHZ,就实现了NTSC3.58制式。
为应用本实用新型,我们保持原三洋83PG机芯制式转换的电路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一种状态,即在NTSC4.43制式的相同条件下,引出一“0”信号接本实用新型的接点(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接点接法如下接点(1)接正5V电源,接点(2)接μpc1423CA第20脚,接点(3)接μpc1423CA第44脚,该脚为视频输入,接点(5)接正12V电源,接点(6)接遥控微处理器TMP47C433AN第9脚,接点(7)接μpc1423CA第26脚。
我们选用X(10)为4.43MHZ,X(11)为3.58MHZ,X(15)为3.58MHZ。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作进一步详述来自电子开关控制端接点(4)和(6)的电平信号,将直接控制其输出端A的状态。当遥控微处理器TMP47C433AN发出TV信号时,其第9脚为“1”,发出AV信号时,其第9脚为“0”,即TV时,接点(6)为“1”,AV时,接点(6)为“0”。
当接点(6)为“1”时,V(25)导通,其集电极为“0”。此时,不论V(19)导通与截止,A点都被箝于“0”。故D(16)因正端处于低电位而截止,频率吸收回路不工作。D(12)的负端,D(13)的正端为低电位,X(10)起振,C(14)应足够大,对振荡频率相当于短路,等效于直接接地。μpc1423CA第20脚与地之间构成的振荡回路中,振荡频率为4.43MHZ。同时,接点(7)为“0”,μpc1423CA第26脚亦为“0”,满足PAL制式工作条件。因此,在TV状态下,电路仅工作于PAL制式。
在AV状态下,接点(6)电位为“0”,V(25)截止,其集电极电位为“1”。此时,电路所处制式将由原机芯制式转换开关的状态决定。PAL制式时,接点(4)悬空,V(19)基极处于“1”状态,故导通,其集电极为“0”,即A点为“0”状态。如前所述,振荡回路中振荡频率为4.43MHZ,且频率吸收回路不工作。PAL制式时,原电路强制μpc1423CA第26脚为“0”,此时,D(24)负端为“1”,正端为“0”,起隔离作用。电路工作于PAL制式。
当原机芯制式转换开关处于NTSC4.43制式时,接点(4)、V(19)、A点、振荡回路及频率吸收回路状态均与PAL制式时相同。此时,原电路强制μpc1423CA第26脚为“1”。D(24)两端电位相同。电路工作于NTSC4.43制式。
前面已提到,我们增加一种状态,即在与NTSC4.43制式相同的条件下,使接点(4)接“0”。此时,V(19)截止,A点为“1”。D(12)的负端,D(13)的正端为高电位,D(13)导通,D(12)截止,X(11)起振,振荡回路中振荡频率为3.58MHZ,满足了NTSC3.58制式的工作条件,电路工作于NTSC3.58制式。同时,由于A点为“1”,D(16)正端处于高电位,故导通,频率吸收回路工作。即该回路仅与NTSC3.58制式同步工作。
由上可知,TV状态时,电路仅工作于PAL制式。AV状态时,电路可工作于PAL制式,NTSC4.43制式和NTSC3.58制式,且3.58MHZ频率吸收回路仅在NTSC3.58制式时工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1.为原三洋83PG机芯增加了NTSC3.58制式。
2.增加了3.58MHZ频率收出回路。该回路在NTSC3.58制式时工作,使图象稳定、干净、清晰。在其它制式时自动停止,使带宽不受影响,图象不受干扰。
3.保持了原三洋83PG机芯单板结构,工艺性强,可靠性高的优点。
4.电路结构简单,性能价格比高。
5.可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领域。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开关控制的频率转换装置,包括电子开关、频率切换电路及一频率吸收回路,电子开关的输出端A有“0”、“1”两个状态,“0”为低电平,“1”为高电平;一频率切换电路接于该电子开关输出端,该频率切换电路中包含两个石英晶体振荡器;当电子开关输出为“0”时,第一石英晶体振荡器工作,当电子开关输出为“1”时,第二石英晶体振荡器工作;电子开关输出端还接入一频率吸收回路,该回路中陶瓷陷波器的频率与第二石英晶体振荡器频率相一致,两者保持同步工作状态;电阻R(8)、R(9),石英晶体振荡器X(10)、X(11),二极管D(12)、D(13)及电容C(14)组成了频率切换电路;陶瓷陷波器X(15),二极管D(16)及电阻R(17)组成了频率吸收回路;电阻R(18)、R(20)、R(21)、R(23),二极管D(22)、D(24)及三极管V(19)、V(25)组成了电子开关;其特征在于X(10)一端与X(11)一端相连,并接于接点(1),X(10)另一端与R(8)一端及D(12)正端相连,X(11)另一端与R(9)一端及D(13)负端相连,R(8)的另一端与R(9)的另一端相连,并接于接点(2),D(12)的负端,D(13)的正端,R(21)的一端及C(14)的一端相连,C(14)的另一端接地,X(15)的一端接接点(3),另一端与D(16)的正端及R(17)的一端相连,D(16)的负端接地,R(17)的另一端与R(21)的另一端、D(22)的正端、R(20)的一端及V(19)的集电极相连,V(19)的发射极接地,V(19)的基极与R(18)的一端相连,并接于接点(4),R(18)的另一端与R(20)的另一端相连,并接于接点(5),D(22)的负端与V(25)的集电极及D(24)的负端相连,V(25)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R(23)的一端相连,R(23)的另一端接接点(6),D(24)的正端接接点(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开关控制的频率转换装置,属于电视接收技术。该装置由电子开关,振荡晶体切换电路及频率吸收回路组成。为原三洋83PG机芯增加了NTSC3.58制式,保持了原机芯单板结构,工艺性强,可靠性高。频率吸收回路中陷波器的频率为3.58MHz。该回路仅工作于NTSC3.58制式,使图象稳定、干净、清晰。在其它制式时自动停止工作,使带宽不受影响,图象不受干扰。
文档编号H04N5/44GK2174017SQ9322288
公开日1994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28日
发明者王学宏 申请人:北京牡丹电子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