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纬度对地静止卫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999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纬度对地静止卫星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背景本发明要求1997年5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SN 60-045506的本国优先权,这里引用其整个内容作为参考。越来越多地要求提供固定点对点或点到多点卫星通信服务。满足卫星通信服务需要的轨道频谱的使用已经明显增加,导致对于某些基频带和轨道位置,对地静止轨道时隙或卫星位置不足或不可用。对地静止卫星轨道中的卫星使用的频谱是有限的,并且由这些卫星对频谱的复用受到共享该频带的轨道中不同卫星系统之间引发的干扰电平的限制。按照这种日益拥挤的目前状况(频谱和轨道两者),需要建立替代系统,其中卫星具有与对地静止卫星轨道中的卫星基本相同的用户特性(即,这些卫星对应于地面几乎保持静止),并且在没有地面干预的情况下连续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这种替代系统。本发明的轨道可使由对地静止卫星轨道中的卫星使用的频谱由本发明的卫星完全复用而不引起任何干扰。利用本发明卫星的通信地面站与利用对地静止卫星轨道中卫星的地面站相同。区别仅在于,从任意地面位置来看,本发明的卫星和对地静止卫星之间有45度或更多的角距,本发明系统的地面终端站指向天空中的不同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将每个卫星放置这样的轨道中,即在轨道工作段该轨道相对于地球固定点几乎保持静止的,因此该卫星的特征为“对地静止”,其中,对地面用户来说,沿该工作段运行的卫星示出一个小环路。实际上,对于地面观测者而言,在单个经度位置定义一对环路,其中一个是其远地点扩展到63.4度的最高纬度的次环路,另一个是主环路,这对环路位于赤道一侧。由于轨道的工作部分(次环路)位于高纬度(分别大于45度南或北,在或小于63.4度南或北)处,因此,本发明被定义为高纬度对地静止卫星系统。在本发明的轨道中运行的卫星与普通“对地静止卫星”之间的差别在于,本发明的卫星在它们的部分轨道中(即工作段)对地静止,而普通的对地静止卫星位于24小时对地静止的轨道中,因此这些卫星每天24小时对地静止。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精确定时信号并使用各卫星之间的卫星间链路来实现各卫星之间的有效通信的切换,以便保证为地面用户提供通信服务的无缝转移,而无需任何地面控制干预。
本发明概述本发明包括卫星系统、用于提供卫星广播和通信服务的相关的装置和方法,其方式与当前为对地静止卫星轨道的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相同,同时允许完全频率复用由提供类似服务的对地静止卫星轨道中的卫星使用的射频频谱。尽管现有的卫星系统和本发明使用相同的频带,但不产生干扰,并且两个系统不需要抑制干扰手段。
本发明的卫星放置在高椭圆轨道中的由3或4个卫星组成的星座中,其运行高度范围从约30000到约40000km。这种卫星的星座可用来对北半球或南半球提供服务。在每个半球中,两个覆盖区域是通过在经度上彼此分开180度而得到的。这些卫星处于近12小时的轨道中。在3卫星星座的场合,两个卫星同时工作,它们中的每一个在两个覆盖区域之一的上方,而第三卫星在覆盖区域之间转移。在4卫星星座中,两个卫星同时工作,其每个在两个覆盖区域上方,而另外的两个卫星在覆盖区域之间转移。在3卫星星座情况下,每个卫星每24小时在两个覆盖区域的每个上提供8小时服务。在4卫星星座情况下,每个卫星每24小时在两个覆盖区域的每个上提供6小时服务。在工作阶段,为其指定区域提供服务的每个卫星相对于地面用户几乎固定。当工作的卫星将由进入相同区域的下一个卫星替代时,提供相同覆盖区的两个卫星在一段时间内共处。在地面网络采用下述高方向性天线的情况下,该时段足以使轮替(hand-over)操作不中断对地面网络的服务,该高方向性天线具有窄波束,在工作时不需要动态指向能力或至多指向单个平面。
这种无缝轮替是在两个卫星之间进行的,而与利用这些卫星的任何地面控制网络无关,并且使用从全球定位系统(GPS)得到的精确定时,以保证对于在覆盖区域内的任意地面站,一个卫星的传输终止与一个新卫星传输开始同步。还可以采用来自地球站的实时定时信号但不是控制信号,来代替使用GPS。
本发明使用的卫星轨道用来给选定的地区提供覆盖,该地区中人口密度高并且需要这些类型的卫星服务。首先,这些高密度人口地区出现在北半球,并且在南半球也有一些,但一般不在赤道附近。因此,与为人口密集的区域提供服务的对地静止卫星轨道中的卫星的低仰角相比,由于对卫星的高仰角,所以,在北和南半球沿高纬度的小对地静止环路工作的本发明的卫星可以为相同区域中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本发明能够将服务延伸到众多高纬度用户,而由于这些高纬度用户的低仰角和因之而起的地面阻挡和大气衰减效应,这些高纬度用户不能有效使用赤道对地静止卫星,从而接收低质服务,或甚至完全不能得到服务。本发明卫星的高纬度上的高仰角也有益于遭受雨致衰减的区域。
每个星座的卫星总数是3或4。这些卫星的重量比对应的赤道对地静止卫星的重量低得多,因此发射成本也远低。对于相同性能的通信卫星有效负载,本发明的两个卫星可采用相同的运载火箭发射,而该运载火箭仅能应付一个赤道对地静止卫星。考虑到与需要两个卫星(加上两个备用卫星)来覆盖两个区域的赤道对地静止卫星系统相比本发明最少需要3个卫星来覆盖两个区域,本发明的卫星更经济。
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使用具有3轴稳定机构和单万向架太阳能电池组的卫星,该卫星包括消旋天线或天线平台,它被用来在所述卫星在次环路时消除卫星天线绕目标点的旋转,以防止在工作时段波束旋转。
本发明提供了大大扩展由商业卫星所采用的紧缺射频频谱资源的机会,同时不会对由对地静止卫星轨道提供给用户的当前通信服务产生影响。
附图简述

图1A表示本发明的卫星系统的示意图;图1B表示本发明的卫星间链路和GPS卫星系统通信的示意图;图1C表示星座中每个卫星(3或4个)地面径迹(ground track),和在作为卫星工作点的仅具有最小环路(位于最高纬度)的每个位置上的两个环路;图2A表示4卫星系统的每个卫星沿轨道的工作弧段的地面径迹;图2B表示3卫星系统的每个卫星沿轨道的工作弧段的地面径迹;图3A表示从轨道环境以外并且处于北纬5度的空中一点看去的4卫星系统的一般轨道示图;图3B表示从轨道环境以外并且处于北纬5度的空中一点看去的3卫星系统的一般轨道示图;图4A表示从沿地球轴北侧的轨道环境以外的空中一点看去的4卫星系统的一般轨道示图;图4B表示从沿地球轴北侧的轨道环境以外的空中一点看去的3卫星系统的一般轨道示图;图5A-5D表示对于沿各轨道的工作弧段的4卫星系统的从美国本土上几个取样地点的卫星可见角度(方位角和仰角)以及距离;图6A-6D表示在4卫星系统中从不同地点看去的在轮替期间卫星距离差和角距;图7表示在该系统(3或4)的任意一个卫星和对地静止卫星轨道中的各卫星之间的几何关系;图8表示离开环路的工作卫星和进入环路的新卫星之间的轮替顺序,即方法1;图9表示离开环路的工作卫星和进入环路的新卫星之间的轮替顺序,即方法2;以及图10表示通信切换和天线控制的框图。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如附图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卫星通信系统,它采用了在下述轨道中的卫星星座,这些轨道使得每个卫星从地面上看去经过预定经度上或赤道一侧的多个纬度之间的一对环路,一个是次环路,另一个是主环路,并且当卫星经过次环路时,对于地面上的用户来说,看上去卫星几乎静止,从而当一个卫星接管另一个卫星时可以提供无缝操作,同时不中断通信传输服务。在选择各卫星轨道参数时,应使次环路尺寸最小,并且能够进行从离开次环路的一个卫星到进入该环路的卫星的通信轮替操作,这两个卫星在足以使得在两者之间进行传输服务切换的时段内共处,而不中断对地面用户的高质量通信服务。
图1A表示本发明的卫星系统。该系统包括通信卫星星座,该星座可包括轨道中的广播卫星,在这些轨道中,卫星对地面用户几乎保持静止,并且与对地静止轨道中的卫星共享相同的频谱。该星座由3或4个卫星构成,这些卫星放置在高度倾斜、高度偏心的轨道中,其轨道周期约等于12小时。卫星成员和轨道参数的选择应满足如下目标1.在工作卫星和其替代卫星之间提供无缝传输轮替,而无需地面干预。
2.使工作环路的经度方向和纬度方向尺寸最小。
3.为地面上的固定的高度方向性接收天线提供卫星广播服务。
4.为北或南半球的两个经线方向相对区域提供局域性的覆盖。
5.使星座中的卫星数最小。
6.消除对赤道对地静止通信卫星系统的任何成员的干扰的任何可能9在地面上或空间中)。
7.使维持轨道所需的能量(推进剂)最少。
8.将工作卫星维持在连续太阳光下并避免任意日蚀,从而不需要使通信子系统在日蚀期间工作的沉重电池,而赤道对地静止卫星却需要这种电池。
9.与赤道对地静止卫星相比,本发明所采用卫星的卫星成本最小,并降低本发明的卫星的发射重量。
参照图1A,其表示根据本发明在高纬度对地静止卫星系统中的各成员的示意图,其中位于卫星覆盖区域的每个区域内的馈线链路站(feeder linkstation)1向卫星3发送信息,卫星3再向在该卫星发射覆盖区域内的接收站2传输该信息。工作卫星3位于轨道4A中,该轨道4A从每个卫星覆盖区域内的地面上看去就象“8”形的一对连接环路,其中,当卫星处在轨道远地点的次环路4中并在该环路中停留6小时(4卫星星座)或8小时(3卫星星座)时,在地面和卫星3之间进行通信。该对环路(一个次环路和一个主环路)均设在赤道的一侧,并且从满足系统覆盖区域所需的纬度和经度条件下,从地面上看去,在次环路中的卫星保持对地静止。
从地面站看去,按照卫星距离和卫星角距来衡量,离开环路4的工作卫星5A与进入环路5B的下一个工作卫星共处,并且与该卫星共处至少3分钟(在4卫星星座中)。从采用20度或更高的卫星仰角工作的地面站看去,两个卫星距离之差的变化范围约3000米或更小。如图1B所示,在分别使用星载卫星切换装置6和7在卫星5A和5B之间进行同步切换过程的场合,需要适当控制该距离差以免出现在轨碰撞。这两个卫星直接从全球定位系统(GPS)8中的卫星星座接收定时信息。然后,,通过两个卫星彼此接近时可以工作的局部卫星到卫星通信链路9,两个卫星自动在它们之间建立精确的定时关系。该链路在这些卫星变为共处之前建立,并使发送操作能够精确地从前一工作卫星切换到新的工作卫星。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两种卫星切换方法,不论是在发射终端位置还是在接收终端位置,均不出现服务中断现象。
为了获得该环路和相同几何空间位置上的卫星交叉点,给出了3卫星星座和4卫星星座的最佳轨道参数组。这些参数是半长轴(a)26450km偏心率(e)0.7237倾角(i)63.43度近地点幅角(ω)270度(北区覆盖)90度(南区覆盖)右升的升交点(RAAN)。绕赤道等间隔分布。
对于3卫星系统,轨道参数仅有的变化是e=0.7137。下面详细描述4卫星系统。与3卫星系统的差别将在必要时指出。
半长轴值是这样选择的,即轨道的旋转周期大约为12小时(具体地讲为11小时53分30秒),因而在出现轨道扰动(日月重力和地球谐波)时会引起重复的地面径迹。图1C中示出了4卫星系统的地面径迹。该地面径迹是将卫星的瞬间位置与地心连线的地面轨迹。一般需要63.43度的轨道倾角来防止在轨道平面中出现拱线旋转(有时称作“轨道游动(orbit walk)”)。这就保证了轨道的远地点始终保持在工作纬度(北或南),从而不必定期地调整拱线。
近地点幅角建立近地点的纬度位置,并建立北或南的远地点的纬度位置。如图1C所示,具有这些轨道参数的地面径迹10跟踪在每个经度位置上的两对环路11、12,它们仅具有在远地点附近的较小环路13A、14A,即进行卫星广播的轨道部分,被用作“工作环路”。要注意的是,每对中的其它环路13B、14B(这里称“主环路”)所处经度位置与次环路基本相同,但更靠近并且仍在赤道15的相同侧。两对环路11、12间隔180度,并处于相同的半球中。
选择偏心率的两个准则之一是使轨道工作弧段(环路)的地面径迹的经度方向和纬度方向的偏差最小。这就保证了在卫星经过轨道工作部分时卫星相对于覆盖区域内的任何地面位置几乎保持静止,从而使固定天线终端能够从卫星接收通信。图2A所示为4卫星系统沿两个对地静止环路中的一个的地面径迹。该图实际上是图1C的小“工作环路”在北美大陆上的地面径迹的最高纬度处的放大图。沿该环路的纬度变化稍微小于9度。经度变化小于1.4度。该图中该环路从头至尾的标号之间的时间单位为1/2小时,各点之间的时间单位为3分钟。在亚洲大陆,在相同的纬度上相对于西伯利亚上的地理经度处出现相同的环路。3卫星系统的环路地面径迹如图2B所示。经度/纬度偏差几乎是4卫星系统偏差的2倍(例如,18.4度;2.02度)。当星座的每个卫星沿着这些高纬度环路中的每个并且仅在这些环路的边界内跟踪地面径迹时,才启用该卫星广播。由于3卫星系统在服务区域上方的空间偏差更大,所以窄波束天线可能需要采用最小限度的跟踪机构(单轴)。选择偏心率所依据的另一个准则是保证每个卫星在每个服务区域上在分配给它的数个小时内沿该环路运动(从头至尾)。因此,对于4卫星系统,环路小时数为6,而3卫星系统时则为8。
由于轨道的高偏心率,因此,当接近远地点时卫星明显地逐渐变慢。在次环路中,在远地点,它达到最小速度,此后以对称的相反方式加速。采用所选择的该组轨道参数,从每个环路的开头运动到尾部的4卫星系统的每个卫星所花费的时间精确地为6小时。这使得能够对星座中的4个卫星进行“分段(phasing)”,其方式为,当一个卫星沿“环路”运行接近该卫星的结尾时(即,它离开环路),下一个卫星预备接管其服务的6小时部分。由于轨道周期离12小时有6.5分钟的差值,因此在环路的每个尾部有最小3分钟的重叠,这就足以进行完全切换。以这种方式,能够连续地为各覆盖区域提供服务。在每个恒星日(地球绕其轴精确地旋转360度所用的时间,大约是23小时56分4秒),星座中的每个卫星为每个覆盖区域服务一次。类似的情况(环路小时适当变化)适用于3卫星系统。
重要的是要理解,卫星间的切换为相同的覆盖区域提供连续服务。要指出的是,当卫星轨道在“惯性空间”中几乎保持静止(除了在选择轨道要素时已考虑的最小扰动效应外)时,地球绕其轴连续旋转。因此,为了使每个卫星在提供服务的前一卫星将“离开”地面环路时进入地面径迹的相同“环路”,必须使卫星轨道平面绕地球均匀间隔分布。这就意味着需要使卫星的RAAN在经度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
图3A表示4卫星星座。该图实际上是瞬时的系统“图形”,此时北美大陆的近似中心在轨道#1远地点的正下方。该图还以虚线表示每个轨道的地面径迹(图中可看到3个,第四个过于接近可见地平线,因此与其重叠)。在高纬度,各轨道在点A、B、C和D彼此相交。因此,各地面径迹在点A1、B1等(即4个地面径迹交汇点中的2个,图中只能看见2个,其它的在地球的背面)彼此相交。轨道#1至#4的工作弧段分别是A-B、B-C、C-D和D-A。下面描述切换顺序。
例如,假设在给定时间t(假设t=0小时)轨道#4中的卫星要离开其工作弧段D-A。在该顺序中的下一个卫星必须是卫星#1,该卫星#1必须同时准备进入其工作弧段A-B。因此,两个卫星(#1和#4)必须在那时靠近点A。由于卫星#1需要花费6小时从A移动到B,再花费6小时返回到A,并且星座中的每个卫星都要重复该过程。因此可以看出,为了使卫星#2在工作弧段A-B的尾部B遇到卫星#1,卫星#2在其离开其工作弧段B-C的t=0时刻必须接近点C。因此,类似于前面的两个卫星,卫星#3必须在接近其工作弧段C-D的相同时刻接近点C。总之,在所述及的瞬时图形中,两个卫星靠近A,而另两个靠近C。另外,由于轨道周期略小于12小时,并且每个卫星精确地花费6小时经过其工作弧段,因此,可以推想,在接近切换时刻,卫星对#4-#1和#2-#3所处纬度稍微高于相交点(在所述及的示例中为A和C)的纬度。这就在各环路的底部提供了约3.25分钟的重叠。图中未按比例地示出了卫星对#4-#1和#2-#3。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卫星遵循其航线,但一次仅有两个(在相反轨道中,如轨道#1和#3,或#2和#4)处于它们的工作阶段。因此,每个卫星在每个连续的12小时周期中工作6小时,即其占空比为50%。由于每个卫星沿其轨道中运行的同时地球绕其轴运动,所以在6小时的服务期间,沿上述环路运行的每个卫星的位置看起来近似静止。因此,在整个恒星日期间,每个服务区域可依次连续地看到4个卫星。然后该循环本身进行重复。图4A中示出了该系统的另一示意图。该图更清楚地表示了每个卫星沿其工作弧段的纬度偏差(图2A示出了细节)。该图中所示出的各卫星位置也不成比例。
对3卫星系统也采用类似的考虑,即考虑到不同的轨道几何形状。结果是1)在相反经度,在两个地区中的服务连续;2)每个卫星工作占空比等于2/3或约66.6%。所述的轨道特征及其好处是,从地面的任意点上看起来,沿整个工作弧段的每个卫星几乎静止。重要的是要理解,在经度方向上沿环路的卫星偏差的实际角度宽度小于图2A或2B中所示值的1/2。原因是,这些图表示的是地面径迹经度,但在给定纬度上真正以地球为中心的角度不等于经度跨度。相反,它等于该跨度乘以纬度的余弦。由于在稍微大于60度的纬度处出现环路的最大经度宽度,因此,乘数略小于0.5。
从轨道正下方处(sub-orbital point)看去的该环路略大。“放大因子”约等于r/h,其中r和h分别是瞬时轨道半径和高度。由于r和h均沿环路变化,因此,只能计算放大因子的平均值。该值在轨道正下方处略小于1.2。从地面上其它地点看去的环路形状不仅受到该地点和卫星之间距离(以下简称距离)的影响,还受到该地点位置的影响。随着该地点逐渐靠近卫星的地平线并且距离逐渐增大,从地面看去的环路整体幅度变得更小(透视作用还会增强该效果)。天空中环路的取向随地点相对于轨道正下方处的位置而变化。
图5A-5C表示从3个采样地点看去的环路取向和尺寸,选择这些地点是为了方便地表示从美国本土(CONUS)上各地点看去的环路形状。图5D表示从各地点的距离变化。环路取向和尺寸以惯用的方位和仰角方式来详细描述。(方位是在地点的局部水平面顺时针方向测量的从北方向到通过卫星的垂直平面之间的角度,仰角是卫星视线和局部水平面之间的角度。)该图包括沿环路伸长方向从每个地点看去的总角度偏差。总角度偏差接近于纬度偏差(图2A或2B)乘以放大因子。由于新罕布尔什(New Hampshire)站位置更靠近于卫星轨道正下方处,因此在新罕布尔什站出现的偏差更大。在距轨道正下方处最远的范登堡(Vandenberg)出现偏差较小,如图5C所示。
尽管地点位置影响天空中的环路取向,但对环路形状的影响很小。从沿环路平均子午线(meridian)的任意地点上看去环路形状为直线,而从偏离环路子午线的地点看去则呈稍微的曲线形状。该曲线接近于天空中理想环路的曲线(卫星沿工作弧段运行的地面位置的轨迹)。图6A-6B表示从服务区域内的采样地点看去的在切换卫星(进入环路的卫星和离开环路的卫星)之间的距离差和角距(它们是4卫星星座的时间函数)。选择这些地点来表示极端情况,如一个地点接近于轨道正下方处,而其它地点接近服务区域边缘。要注意的是,在两个卫星在环路上沿看起来相反的方向移动的轮替期间,最远离地球的离开卫星向下移动,而最靠近地球的接近的卫星向上移动。因此,如图所示,在轮替期间,距离差和角距逐渐减小然后增大。在零交叉点附近呈现最佳轮替条件。此外,从地面向离开卫星和进入卫星发送信息的时间差异应对进入卫星有利(即,进入卫星比离开卫星先接收到地面发送信息)。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一种系统用户容易理解的从离开次环路的卫星轮替到进入次环路的卫星的方法和装置。各卫星之间的切换是以如下独立于任何卫星地面控制站的两种方式之一来实现的,这两种方式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部分1.在各卫星具有最小的距离间隔时一次切换整个卫星容量。
2.切换卫星通信子系统的各部分(转发器),其中每个部分从不同地理位置接收传输信息,因此每个位置上出现最小距离间隔的时间不同。
由于两个卫星之间存在距离间隔,所以这两种切换方法均依赖于(a)从GPS网络接收精确定时信息;和(b)精确的延时信息。图8对两种切换方法共用。为了解释,假设当前卫星#1处在其工作模式期间的次环路1中,并正被进入该次环路的卫星#2替代。随时间变化的距离差通过每个卫星根据GPS网络确定的时间来表示。当相对于GPS时间的卫星#1和卫星#2之间的时间差为零或最小时,这些卫星位于彼此最靠近的点。通过经局部遥测链路在两个卫星之间发送校准的定时信息,使每个卫星得知该时间差。在硬件设计时对由于局部卫星发送和接收装置而引起的固定延时进行校准。重要的是要注意对卫星#2的发送定时始终超前于对卫星#1的发送定时。这是由于卫星#2的轨道结构在高度上低于卫星#1,并且该轨道结构的优点在于,使得卫星#2接收到传输信息的定时有效地超前于卫星#1接收到相同传输信息的定时,因此,如果在交叉之前进行轮替,则不丢失信息。
在切换方法1中,如图8所示,两个卫星中均接收来自地面的传输信息,而卫星#2发射机处于关断状态。当在两个卫星之间发送的时间信息最小或等于零时,指令接通卫星#2,而指令卫星#1关断。两个卫星以可忽略的延时进行上述工作,这是因为实际上仅切换每个卫星通信子系统中的低功率信号路径。
图9示出与方法1的原理相同的切换方法2,当地面上的各个地球发送站要求非常精确的两个卫星之间的通信切换时,需要采用该切换方法2。在方法1的情况下,切换是根据为最小值或趋于零的各卫星之间的GPS定时差进行的。由于从不同地理位置上到每个卫星的地面传输时间不同,所以会出现切换定时误差。从不同地理位置到达两个卫星的不同通信传输时间,取决于两个卫星相对于特定地面站的角距。典型的切换时间误差小于7微秒,但可通过在卫星上单独地切换来自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地面站的各个传输而明显减小运一误差。典型的地面传输为数字形式,并使用称作转发器的卫星通信有效负荷部分。因此,通过切换各转发器可消除因地球上地理位置不同而导致的任何误差。图9表示的是切换方法2,从该图可看出,每个卫星从其它卫星接收GPS定时。当时间差(Td)为其最小值时,各卫星转发器被指令以在下一个相关的地面同步脉冲处进行切换。如果同步脉冲的时间间隔值大于公共地面站信息到达时间之差,则这些同步脉冲将是相同的同步脉冲。地面发射机同步脉冲的精确定时却不是重要参数。采用这种方法,从一个卫星到另一个卫星的通信转移准确地出现在传输信号的相同点而无发送数据的丢失。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由于3个因素必须控制卫星天线覆盖区域。
1.当卫星在环路中工作时,在环路的底部和顶部(图2A和2B)之间出现约30000km到约40000Km(4卫星星座)的高度变化。这种高度上的变化将导致覆盖区域形状发生变化。具体地讲,当卫星处于其最高高度时,卫星波束在地面上提供最大覆盖,而当卫星处于其最低高度时,波束覆盖最小。
2.周期为12小时的单个卫星为在次环路13A、14A的经度上的两个不同地理位置提供覆盖,如图1C所示。这就要求改变卫星天线覆盖区域,以便可在卫星要提供服务的每个位置提供最佳的或商用覆盖区域。
3.当卫星在小环路中工作时,必须提供法向姿态控制。但是,由于通过单连接点(万向架)连接到航天器的太阳能电池组指向太阳,所以天线波束将绕目标指向轴(target-pointing axis)旋转。这种旋转可由相控阵天线或采用消旋天线平台来进行校正。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卫星上将使用可调节相控阵通信天线,该天线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控制以实现所需波束覆盖。卫星相控阵天线的控制或者通过卫星内部或者由地面指令完成。需要在卫星内部对天线覆盖区域进行内部控制,以适应在每个轨道期间和在环路内的重复和周期性变化。控制天线覆盖区域的地面指令变化(不频繁地出现)用来修改卫星天线的波束覆盖区域,以便在卫星寿命期间适应市场变化。图10示出与本发明的该特征相关的结构。卫星的典型通信子系统由标号21表示,它由接收相控阵天线22、低噪声放大器(未示出)、接收天线波束形成器23、通信接收机、转发器和RF切换器的组合24、发送波束形成器25、和发送相控阵26构成。接收和发送波束形成器25两者的控制由波束形成器控制器27进行。天线波束形成器的控制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即,将适当的电压施加到波束形成器中的定相二极管,从而调整相控阵每个部件的RF信号相位,来改变波束模式。因此,由于对相控阵中每个部件的RF信号相位进行调节,所以波束模式发生变化。波束形成器控制器27由卫星切换单元28和轨道定时单元29操作。根据处于环路中卫星的位置,将必要的信号施加到波束形成器控制器,这也与高度调节直接相关。第二波束形成器控制器30控制天线波束形状的主要变化,以适应卫星覆盖区域的变化。通过卫星通信遥测和指令信道从地面接收信息,以便将必要的指令提供给波束形成器控制器27。所示的卫星对卫星链路31为整个通信和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并且被用于前述的切换(handoff)操作。
在所有通信卫星系统上,必须考虑到对赤道对地静止轨道中以相同射频工作的各卫星的干扰、以及对也共享相同的射频频带的地面通信系统的干扰。本发明的卫星系统与对地静止通信卫星系统(或者是它们的空间或者是地面部分)或地表微波地面网路的任何部分之间的干扰,受到两种不同卫星之间的角距的限制。
赤道对地静止卫星与本发明的卫星的几何关系在图7中示出,其中G1和G2是对地静止卫星,S是本发明的一个卫星。所示的S的工作弧段横跨纬度范围在4卫星星座情况下为约54.5到约63.5度(图2A),而在3卫星星座情况下为约45度到约63.5度(图2B)。在工作段期间,卫星(S)将其天线波束指向下面的服务区域。因此,波束轴标称地指向卫星的轨道正下方处P。因此,卫星的最小纬度(大于45度)还表示卫星的波束轴S-P和赤道平面之间的最小角距(角度S-0-G2)。
向卫星S发送信息的地面站的波束轴类似地具有距对地静止轨道中任何可见卫星的大于45度的最小角距。该最小间隔条件应用于下述地面发射机天线,该天线位于赤道对地静止卫星覆盖区的边缘或附近(例如图7中相对于点G2的点C)。通过简单的几何关系得知,当卫星S处于其最小高度时,角度S-C-G2呈现约45度(3卫星星座)或约52.6度(4卫星星座)的最小值。位于从两个卫星S和G2均可看见的区域内的任何其它地面位置将始终具有较大的角距。类似地,还得知,在任何对地静止卫星的地面接收机处,距离卫星S的最小角距始终大于45度。在S的地平线上的点B处,当卫星S处于其最小高度时,角度S-B-G2呈现45度(3卫星星座)或约55度(4卫星星座)的最小值。
根据简单几何关系还得知,本发明的轨道中的各卫星在3卫星星座情况下以从赤道对地静止轨道中运行的任意卫星至少45度的最小角距运行,而在4卫星星座情况下则以至少50度的最小角距运行。在这种间隔角度的情况下,只要地面站以指向它们的各卫星的方向性波束工作,则不出现干扰。该情况针对的是所有当前和未来的固定卫星服务,如用于点对点通信和电视广播服务。而这对使用非方向性(全向)天线的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则无效。它们不能区分具有大角距的各卫星。本发明仅应用于固定卫星服务。
如上所述,对于具有单万向架太阳能电池组的典型的3轴稳定航天器,如果通过单节头使该太阳能电池组准确地指向太阳并且不对相控阵天线进行调整,则卫星通信天线波束将绕目标指向轴旋转。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包括了一种消除该天线波束旋转的方法。
通过使用最大旋转到90度的消旋天线平台来消除这种旋转。只有在轨道工作部分或当卫星处于小工作环路时,才启动该消旋平台。在3轴机体航天器中对包含天线和通信组件的消旋平台的使用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卫星系统包括使其与赤道对地静止卫星通信系统区别的独特参数。与赤道对地静止卫星系统不同,本发明的卫星使用高度倾斜并偏心的轨道。所述轨道参数和系统中数个卫星的组合产生如下独特的特征1.通过特别选择卫星轨道参数,利用最少数个卫星的卫星星座(3或4),实现了用于在北或南半球中建立卫星的小工作轨迹的方法。从卫星的覆盖区域中的任意地面点看去,这些小工作轨迹(环路)中的卫星几乎静止。精确地选择使环路尺寸最小的轨道参数。对于4卫星星座,该环路在纬度方向横跨约9度,在经度方向横跨1度(对应于东/西方向的0.5度),其环路位置设置在约60度的纬度。星座(3或4)中的所有卫星轮流占据环路位置,并且在准确选择轨道参数的前提下,离开环路的卫星将在几分钟的时段内与进入该环路的卫星共处。
2.通过采用GPS,建立精确的定时,以在离开环路的卫星和进入该轨道的卫星之间转移任何类型的通信服务。通过在两个卫星之间建立直接通信链路来进行这种通信转移,以便使每个卫星使用GPS定时信息来得知相对于另一卫星的其相对定时差。通过使两个卫星之间的定时差最小,通信服务被完全自发的整个地从一个卫星转移到另一个,而不中断服务(无需来自地面的任何指令或信号)。
3.采用GPS和来自发送地面站的时间基准点(同步脉冲)两者,可实现精确各转发器之间的信号转移,而不管卫星的覆盖区域内的地面站的特定位置如何。
4.可使用高增益、窄波束、地面固定天线或限定为单轴指向的天线,来与工作在小环路中的各卫星进行通信。
5.小工作环路(次环路)距离对地静止赤道平面至少具有45度(3卫星星座)或54度(4卫星星座)的最小角距。这就使得能够在对地静止卫星系统和本发明的卫星系统之间共享整个频谱,而不需使用任何干扰抑制手段。
6.当使用前述轨道参数的星座中的各卫星位于工作环路之外而结束通信服务时,通过星载计算机控制相控阵,所述各卫星可调整它们的天线覆盖波束,而无需使用任何地面干预。所需的这些天线覆盖范围的变化,用于为卫星工作环路优化卫星通信覆盖区域。
7.对于两个工作环路轨迹或之一,在卫星寿命期间,通过对卫星的地面指令干预,可以改变每个天线覆盖模式,该指令修改计算机软件,并因此改变卫星天线覆盖模式。
8.使用3轴稳定和单万向架太阳能电池组的本发明的轨道中的各卫星必须消除卫星天线波束绕目标点的任何旋转,以避免在环路中的工作期间波束旋转。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或者通过使用3轴航天器机体中的消旋天线和/或消旋通信天线平台,或者通过调整相控阵来校正波束模式旋转,来进行这种校正措施。
尽管已参照一些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做任何限制,本发明的整个范围将完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纬度通信卫星系统,包括被设置在各自的椭圆轨道中移动的多个卫星,每个所述轨道具有相同的倾角值并且从地面观察点观察形成第一对环路和第二对环路,所述第一对环路包括被设置在第一经度位置上的第一次环路和第一主环路,所述第二对环路包括设置在第二经度位置上的第二次环路和第二主环路,所述第一对环路与所述对应的第二对环路分离180°度,并且位于相同的纬度位置,所述第一对环路和所述第二对环路两者均整个分布在北和南半球之一,其与对地静止轨道的最小角距不小于45°;以及多个地面的、方向性和非跟踪窄波束天线,每个天线在每个所述卫星处于第一或第二次环路的部分时指向每个所述卫星并与之进行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多个卫星包括4个卫星,其每个具有约12小时的轨道持续期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环路横跨约9度的纬度和约1度的经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离开所述次环路之一的第一卫星将基本上与同时进入所述的一个次环路的第二卫星共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离开所述次环路的所述第一卫星至少在所述第一卫星处于所述次环路中的部分时间与所述地面天线之一进行通信,并且进入所述次环路的所述卫星与相同的地面天线进行通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将从所述第一卫星到所述地面天线站的通信传输被转移到所述第二卫星,所述转移的定时使用由GPS卫星星座中的GPS卫星直接提供给所述第一和第二卫星的定时而在所述各卫星上建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通信的转移由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卫星之间的直接通信链路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通信的转移至少使用GPS和来自发射地面站的时间基准脉冲之一来完成。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使从所述各卫星的传输之间的定时差最小。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转移操作在没有来自地面的任何指令和控制下进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每个所述轨道具有约26450km的半长轴、约63.4°的倾角,右升的升交点(RAAN)绕赤道均匀间隔。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轨道具有这样的偏心率,即选择该偏心率以使轨道工作弧段内的地面径迹的纵向和横向偏差最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4个卫星,并且所述轨道具有0.7237的偏心率。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3个卫星,并且所述轨道具有0.7137的偏心率。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多个卫星中的每个包括相控阵天线,用于响应于基于所述卫星在轨道中的位置的指令而改变天线的整个波束模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当所述卫星位于所述次环路之外时,所述波束模式根据预编程的星载卫星控制而自动切换。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多个卫星包括3个卫星,其每个具有约12小时的轨道持续时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次环路横跨约18.4度的纬度和约2.02度的经度。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每个所述卫星包括卫星间链路装置,用于当它们沿其各自的轨道移动而靠近时,在各对所述卫星之间交换定时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还包括GPS定时信息的GPS系统源,其中每个所述卫星包括GPS链路装置,用于从所述GPS系统源接收GPS定时信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链路装置在靠近的各卫星在所述次环路上变得共处之前在所述各卫星之间建立定时通信。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各卫星包括3轴稳定机构和单万向架太阳能电池组,还包括用于消除卫星天线绕目标点的旋转、以避免在所述卫星处于所述次环路中的工作期间波束旋转的装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卫星系统,其中所述3轴稳定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航天器机体内地消旋天线装置。
24.一种通信卫星方法,用于切换多个卫星中第一卫星到第二卫星的有效通信链路,所述多个卫星被设置成在各自的椭圆轨道中移动,每个所述轨道处于单独的平面中,所有所述轨道具有共同的倾角并且从地面天线位置上的地面观察者看去形成公共环路对,所述环路对包括次环路和主环路,所述次环路处在约63.4°的最大纬度和大于约45°的最小纬度之间并与对地静止轨道之间有预定的角距,在所述各卫星和用于当所述各卫星处于所述次环路中时与之进行通信的多个地面天线之间形成所述通信链路,所述方法包括(a)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卫星上分别检测和存储GPS定时信息;(b)当所述第一和第二卫星在它们的椭圆轨道中靠近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卫星分别通过卫星间链路向对方发送各自的GPS定时信息、并从对方接收对方的GPS定时信息;(c)检测何时所述GPS信号之间的时间差最小;(d)响应于所述检测步骤,指令启用一个待用的卫星通信发射机,并停止使用一个正在使用的卫星通信发射机。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卫星方法,还包括在每个所述卫星上接收来自地面的同步脉冲;及若所接收的同步脉冲的时间间隔值大于公共地面站信息到达各所述卫星的时间差,则将所述地面同步脉冲作为GPS定时信息的地面源。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卫星方法,其中在所述卫星经过环路交叉点进入所述次环路之后不指令启用一个待用的卫星通信发射机。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卫星方法,其中在从地面看去的最小距离和角距处指令启用一个待用的所述卫星通信发射机。
全文摘要
一种卫星广播和通信系统,采用高度椭圆和高度倾斜轨道中的各卫星的星座,其中各卫星对地面用户保持几乎静止,在长时间段内沿天空中绕轨道远地点的小环路运动。采用传统方向性天线的地面用户将被每天24小时无中断地提供连续的通信服务。卫星工作的小环路处于轨道的最高纬度位置。因此,该小环路与赤道对地静止卫星轨道(以下简称对地静止卫星轨道)中工作的各卫星之间将具有较大角距,从而能够完全共享由对地静止卫星轨道系统使用的频带,而不会在两种类型的卫星网络系统中引起任何干扰,并且不需要有任何抑制干扰的措施。该轨道的用户能够在不需要在各卫星之间切换或中断服务的情况下获得完全无缝的卫星传输服务。
文档编号H04B7/185GK1253678SQ98804530
公开日2000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2日
发明者贾科莫·波塞里, 肯尼思·F·曼宁 申请人:尤斯克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