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的云计算环境下不确定数据源的工作流视图构造

文档序号:836551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新技术的云计算环境下不确定数据源的工作流视图构造
【专利说明】新技术的云计算环境下不确定数据源的工作流视图构造
[0001]本发明新技术的云计算环境下不确定数据源的工作流视图构造属于电通讯领域。
[0002]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新技术的比喻说法。过去在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新技术的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0003]展开背景云计算拼音Υ?η jisuan ;云计算是继19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新技术的巨变。云计算的出现并非偶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麦卡锡就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新技术的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这成为云计算思想的起源。在20世纪80年代网格计算、90年代公用计算,21世纪初虚拟化技术、S0A,SaaS应用的支撑下,云计算作为新技术的新兴的资源使用和交付模式逐渐为学界和产业界所认知。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评价云计算为“信息时代商业模式上的创新”。[I]
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云计算被看作第三次IT浪潮,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带来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著云台云计算将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0004]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1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著云台云网络
兴起云计算是当前是一个热门的技术名词,很多专家认为,云计算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甚至会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正因为如此,很多大型企业都在研究云计算技术和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亚马逊、谷歌、微软、戴尔、IBM、SUN等IT巨头都在其中。几年之内,云计算已从新兴技术发展成为当今的热点技术。从2003年Google公开发布的核心文件到2006年Amazon EC2 (亚马逊弹性计算云)的商业化应用,再到美国电信巨头AT&T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推出的Synaptic Hosting (动态托管)服务,云计算从节约成本的工具到盈利的推动器,从ISP (网络服务提供商)到电信企业,已然成功地从内置的IT系统演变成公共的服务[2]。云计算是一个产生于IT领域的概念,IT (Informat1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在技术发展的历程中,类似于电子商务,云计算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技术术语。这其中一个原因是云计算可以在很多应用程序场景中运用,另外就是大量公司的商业炒作推动了这种趋势。Gartner公司是全球最权威的技术咨询机构,它的技术成熟曲线就是根据技术发展周期理论来分析新技术的发展周期曲线(从1995年开始每年均有报告),以便帮助人们判断某种新技术是否采用。这个曲线将技术成熟的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一是萌芽期(Technology Trigger)又称感知期,人们对新技术产品和概念开始感知,并且表现出兴趣;二是过热期(Peak of InflatedExpectat1ns),人们一拥而上,纷纷采用这种新技术,讨论这种新技术。典型成功的案例往往会把人们的这种热情加上把催化剂;三是低谷期(Trough of Disillus1nment),又称幻想破灭期。过度的预期,严峻的现实,往往会把人们心理的一把火浇灭;四是复苏期(Slopeof Enlightenment),又称恢复期。人们开始反思问题,并从实际出发考虑技术的价值。相比之前冷静不少;五是成熟期(Plateau ofProductivity),又称高原期。该技术已经成为新技术的平常。从加德纳Gartner公司2011年的技术成熟度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云计算已经绕过了应用上的瓶颈,开始真正“落地”。云计算如一阵飓风席卷整个IT界,伴之而来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2012年更是云计算快速发展的一年,各种云技术、云方案将陆续出台,无论是早期亚马逊的Cloud Drive,还是2011年苹果公司推出的iCloud,抑或是2012年4月微软将要推出的System Center系统等,都把目标盯紧了云计算这块大“肥肉”。
[0005]特点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0006]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新技术的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0007]云计算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I)资源配置动态化。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当增加一个需求时,可通过增加可用的资源进行匹配,实现资源的快速弹性提供;如果用户不再使用这部分资源时,可释放这些资源。云计算为客户提供的这种能力是无限的,实现了 IT资源利用的可扩展性。
[0008](2)需求服务自助化。云计算为客户提供自助化的资源服务,用户无需同提供商交互就可自动得到自助的计算资源能力。同时云系统为客户提供一定的应用服务目录,客户可采用自助方式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服务项目和内容。
[0009](3)网络访问便捷化,客户可借助不同的终端设备,通过标准的应用实现对网络访问的可用能力,使对网络的访问无处不在。
[0010](4)服务可计量化。在提供云服务过程中,针对客户不同的服务类型,通过计量的方法来自动控制和优化资源配置。即资源的使用可被监测和控制,是新技术的即付即用的服务模式。
[0011](5)资源的虚拟化。借助于虚拟化技术.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共享。
[0012]概念Wiki定义:云计算是新技术的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
[0013]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新技术的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概念被大量运用到生产环境中,国内的“阿里云”与云谷公司的XenSystem,以及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的Intel和IBM,各种“云计算”的应服务范围正日渐扩大,影响力也无可估量。
[0014]云计算常与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自主计算相混淆。
[0015]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的新技术的,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常用来执行一些大型任务;
效用计算=IT资源的新技术的打包和计费方式,比如按照计算、存储分别计量费用,像传统的电力等公共设施一样;
自主计算: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
[0016]事实上,许多云计算部署依赖于计算机集群(但与网格的组成、体系结构、目的、工作方式大相径庭),也吸收了自主计算和效用计算的特点。[5]
简史1983年,太阳电脑(Sun Microsystems)提出“网络式电脑” (“The Network isthe Computer”), 2006 年 3 月,亚马逊(Amazon)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服务。
[0017]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的概念。Google “云端计算”源于Google工程师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亚所做的“Google 101”项目。
[0018]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这项计划希望能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包括数百台个人电脑及Blade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这些计算平台将提供1600个处理器,支持包括LinUX、Xen、Had00p等开放源代码平台)。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
[0019]2008年I月30日,Google宣布在台湾启动“云计算学术计划”,将与台湾台大、交大等学校合作,将这种先进的大规模、快速将云计算技术推广到校园。
[0020]2008年2月I日,IBM (NYSE:1BM)宣布将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为中国的软件公司建立全球第一个云计算中心(Cloud Computing Center)。
[0021]2008年7月29日,雅虎、惠普和英特尔宣布一项涵盖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联合研究计划,推出云计算研究测试床,推进云计算。该计划要与合作伙伴创建6个数据中心作为研究试验平台,每个数据中心配置1400个至4000个处理器。这些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Steinbuch计算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宾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