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盖手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83884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滑盖手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滑盖手机的壳体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0002]滑盖手机是通过推拉滑动才能展开全部机身,反方向滑动机身又可收缩。有些机型通过滑动下盖才能看到按键;而另一些则是通过上拉屏幕部分才能看到键盘。按滑盖方向分为侧滑盖、下滑盖、双向滑盖手机。
[000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滑盖手机壳体包括上下两壳体、上下两片材以及滑轨和滑槽;所述滑轨和滑槽分别固定在所述上下两片材的侧部;所述上片材与上壳体相固定,所述下片材与下壳体相固定,这样当滑轨和滑槽相互滑动时,可带动两片材相互滑动,从而带动上下壳体相互滑动以实现滑盖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滑槽和上下两壳体均采用塑胶材质,而滑轨和片材均采用金属材质;这种分体化的结构,需要增加卡扣结构或采用粘合剂将其固定,这样就增加了滑盖手机的整机厚度,不利于手机便携性的设计,也与当前市场对手机轻薄型的要求不相适应。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盖手机壳体。
[0005]本发明所提供的滑盖手机壳体,包括上壳第一结构、上壳第二结构、下壳第一结构、下壳第二结构;上滑结构及与该上滑结构相配合的下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结构固定在所述上壳第二结构的两侧;所述下滑结构固定在下壳第二结构的两侧。
[0006]本发明所提供的滑盖手机壳体,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片材,不需要增加卡扣和粘合剂来固定滑轨与壳体,不但可有效减小滑盖手机整机的重量和体积,提高手机的便携性和轻薄度,还可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另外,由于壳体采用塑胶材质,可缩短手机壳体设计及制作的周期周期,可控性强,省去了反复调试时间,且可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相应的调节行程空间,设计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背景技术】中片材与滑轨、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至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滑盖手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09]其中:
[0010]图2,显示了滑盖B、C壳通过塑胶沟槽彼此连接状态;
[0011]图3,显示了滑盖机打开以及关闭两个行程限位的对应卡槽;
[0012]图4,显示了滑盖滑动时通过按压卡点分别在两个行程限定范围空间内运动;
[0013]图5,显示了行程超限状态下的结构极限限位装置;
[0014]图6,显示了上下滑部分滑槽配合状态示意图;
[0015]图7、图8为滑盖手机处于打开的极限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6]其中:
[0017]图7为正视图;
[0018]图8为侧视图;
[0019]图9为滑盖手机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状态示意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滑盖手机壳体,包括上壳第一结构71、上壳第二结构72、下壳第一结构81、下壳第二结构82 ;上滑结构及与该上滑结构相配合的下滑结构;所述上滑结构固定在所述上壳第二结构72的两侧;所述下滑结构固定在下壳第二结构82的两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上滑结构下滑结构直接固定在壳体结构上,可有效减少滑盖手机壳体的重量和体积,提高手机的便携性和轻薄度。
[0022]如图2所示,所述上滑结构与所述上壳第二结构7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下滑结构与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为一体化结构。这样,所述上滑结构与所述上壳第二结构72之间、所述下滑结构与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之间均不再需要设置卡扣或粘合剂,不但进一步减小滑盖手机整机的重量和体积,提高手机的便携性和轻薄度,还可简化制造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0023]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滑动装置为滑轨11与滑槽12单独设计,滑轨11为“一”字形,滑槽12为“U”字形,不能形成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相互卡设的结构,其滑动效果和连接的稳定性较差。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滑结构和下滑结构,有效解决了这一技术缺陷。
[0024]如图2所示,所述上滑结构包括上滑第一部件211和上滑第二部件212且其剖面呈L形;所述上滑结构与所述上壳第二结构72形成上槽体21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结构的上滑结构,具有以下作用:第一,所述上滑第一部件211形成所述上壳第二结构72的侧壁,与其他壳体结构形成滑盖手机的侧部;第二,所述上槽体213为与下滑结构的滑轨相配合的滑槽;第三,所述上滑第二部件212为与下滑结构的滑槽相配合滑轨。这种滑槽、滑轨和侧壁的一体化结构,设计巧妙,可有效节省壳体材料,减少手机整机的体积和重量,且更好的实现与下滑结构的配合使用。
[0025]如图2所示,所述下滑结构包括下滑第一部件221和下滑第二部件222且其剖面呈倒L形;所述下滑结构与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形成与所述上槽体213的开口方向相反的下槽体22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结构的下滑结构,具有以下作用:第一,所述下槽体223为与所述上滑第二部件212相配合的滑槽;第二,所述下滑第二部件222为与所述上槽体213相配合的滑轨。这种滑槽、滑轨一体化的结构,设计巧妙,且可更好的实现与所述上滑结构的配合使用。
[0026]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控制壳体滑动行程的限位装置。
[0027]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滑槽26、限位滑轨25、第一限位槽23、第二限位槽24及限位卡扣;所述限位滑槽26设置在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 ;所述限位滑轨25设置在上壳第二结构72且与所述限位滑槽26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一限位槽23和第二限位槽24均设置在所述限位滑轨25上,所述限位卡扣沿与所述限位滑槽26长度相垂直的方向弹性设置在所述下壳第二结构82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