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及拍照控制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70690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及拍照控制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及拍照控制终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智能手机一般外观上有两个摄像头,一个前置一个后置,我们目前的拍照控制方式是手指点击拍照或者按键控制拍照,这些操作方式有时不方便,例如湿手的时候不方便控制手机,自拍的时候如果需要距离较远拍摄的话单手不好控制等,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终端在进行拍照时,不仅控制方式单一,而且智能性也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
[000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及拍照控制终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智能终端在进行拍照时,一般只能通过手动控制拍照,拍照控制方式单一,尤其当用户不方便手控操作时,拍照功能使用受限的缺陷。
[0005]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预先建立眼部特征与拍照控制指令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存储;
B、通过摄像头获取人脸图像,并从所述人脸图像中识别出当前眼部特征;
C、根据识别出的眼部特征所对应的拍照控制指令控制相机进行相应的操作。
[0006]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眼部特征为:眼眶外形宽度、眼睛黑瞳处于眼眶内的位置、以及有无黑瞳。
[0007]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眼部特征与拍照控制指令的一一对应关系为:
眼框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相机初始化;
眼框外形宽度大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图像放大;
眼框外形宽度大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上,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上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小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下,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下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左,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左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右,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右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小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画面缩小;
眼框外形宽度小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且检测不到黑瞳,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关闭相机。
[0008]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
B1、每隔预定时间获取人脸图像,对眼框宽度以及黑瞳在眼眶内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进行识别,若发生变化,则执行步骤B2;
B2、计算眼眶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的差值,以及获取当前黑瞳处于眼眶内的位置信息,并存储。
[0009]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之后包括:
D、当检测到相机执行关闭相机的拍照控制指令时,删除步骤B中获取的人脸图像,以及存储的眼部特征信息。
[0010]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终端,其中,包括:
预先存储模块,用于预先建立眼部特征与拍照控制指令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存储;特征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摄像头获取人脸图像,并从所述人脸图像中识别出当前眼部特征;
对应操作模块,用于根据识别出的眼部特征所对应的拍照控制指令控制相机进行相应的操作。
[0011]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终端,其中,所述眼部特征为:眼眶外形宽度、眼睛黑瞳处于眼眶内的位置、以及有无黑瞳。
[0012]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终端,其中,所述眼部特征与拍照控制指令的对应关系为:
眼框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相机初始化;
眼框外形宽度大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图像放大;
眼框外形宽度大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上,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上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小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下,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下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左,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左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右,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右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小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画面缩小;
眼框外形宽度小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且检测不到黑瞳,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关闭相机。
[0013]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终端,其中,所述特征识别模块包括:
初步识别单元,用于每隔预定时间获取人脸图像,对眼框宽度以及黑瞳在眼眶内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进行识别;
精确识别单元,用于计算眼眶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的差值,以及获取当前黑瞳处于眼眶内的位置信息,并存储。
[0014]所述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终端,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信息删除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相机执行关闭相机的拍照控制指令时,删除步骤B中获取的人脸图像,以及存储的眼部特征信息。
[0015]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及拍照控制终端,通过预先建立眼部特征与拍照控制指令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存储;通过摄像头获取人脸图像,并从所述人脸图像中识别出当前眼部特征;根据识别出的眼部特征所对应的拍照控制指令控制相机进行相应的操作。本发明将眼睛外形与眼瞳两者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来发出拍照控制指令,实现对拍照终端的控制,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拍照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终端的智能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17]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眼部特征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方法的具体实施例的方法步骤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发明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终端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眼部特征识别的拍照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先建立眼部特征与拍照控制指令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存储。
[0022]为了实现根据用户眼睛的变化实现对终端的拍照控制,首先需要在终端中预先存储一个眼部特征与拍照控制指令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表,通过对用户眼部特征的识别,比对出当前用户发出的拍照控制指令,从而根据该拍照控制指令控制终端进行相应的操作。
[0023]具体的,结合图2所示眼部特征示意图,所述眼部特征为:眼眶外形宽度、眼睛黑瞳21处于眼眶内的位置、以及有无黑瞳21。
[0024]所述眼部特征与拍照控制指令的一一对应关系为:
眼框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相机初始化;
眼框外形宽度大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图像放大;
眼框外形宽度大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上,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上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小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同时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下,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下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左,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左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相差在预定范围内,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内中间位置偏右,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向右对焦;
眼框外形宽度小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且当前黑瞳位于眼框中间位置,则拍照控制指令为画面缩小;
眼框外形宽度小于预定眼眶宽度,且两者之差超出预定范围,且检测不到黑瞳,则拍照控制指令为关闭相机,即若检测不到黑瞳,则说明用户当前的眼睛处于闭合状态。
[0025]从上述对应关系可以看出,眼部特征的不同,对应不同的拍照控制指令,并且在终端中需要预先存储一个人眼在正常情况下眼眶宽度作为预定眼眶宽度,并预先设定一个范围,当检测的眼眶宽度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则认为用户当前的眼睛处于正常的状况下,若超出该预先设定的范围,则分别根据当前眼框宽度和黑瞳所在眼眶内的位置,进行相应拍照控制指令的比对。
[0026]上述终端可以为移动终端,比如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或者平板电脑等,也可以为固定放置的电脑或其他固定设置具有拍照功能的其他智能设备。
[0027]S2、通过摄像头获取人脸图像,并从所述人脸图像中识别出当前眼部特征。
[0028]在拍照终端上可以通过设置相机与一距离传感器相连接,当距离传感器监测到预定距离内有物体出现时,则触发相机进行开机,获取前方物体图像,对其是否为人脸进行识别,若是人脸进一步对眼部特征进行识别。
[0029]具体的,为了实现对眼部特征的精确识别,所述步骤S2包括:
521、每隔预定时间获取人脸图像,对眼框宽度以及黑瞳在眼眶内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进行识别,若发生变化,则执行步骤S22;
522、计算眼眶外形宽度与预定眼眶宽度的差值,以及获取当前黑瞳处于眼眶内的位置信息,并存储。
[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