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9247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刚性高且质感、操作性优异的罩盖部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其具备:搬运部,该搬运部沿规定的搬运路径搬运片材;及罩盖部,该罩盖部配置于覆盖所述搬运部的位置,且构成装置的外装面的一部分,所述罩盖部具有:第一基座部,该第一基座部构成所述外装面的一部分;及第二基座部,该第二基座部在与所述第一基座部之间空开间隔并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相对,在所述第一基座部与所述第二基座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基座部及所述第二基座部这双方连续的连设部,所述第一基座部、所述第二基座部及所述连设部形成为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的构造,在所述第二基座部中的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部位,形成有从该部位突出的肋。
【专利说明】
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已知如下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图像读取装置所具备的ADF(AutomaticDocument Feeder;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具有覆盖棍等结构部件的罩盖部。在下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罩盖部的情况下,罩盖部的外表面构成装置的外装面的一部分。另外,在罩盖部的内表面形成有从该内表面突出的多个肋。
[0003]上述多个肋中,一部分的肋作为沿片材的搬运方向延伸的进纸肋发挥功能,在这些进纸肋的下端划定成为片材的搬运路径的空间,在搬运片材时,片材沿进纸肋的下端在成为搬运路径的空间内被引导。
[0004]另外,与进纸肋不同的一部分的肋作为沿与进纸肋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增强肋发挥功能,提高进纸肋的弯曲刚性,且与进纸肋协同动作而提高罩盖部整体的弯曲刚性、扭转刚性。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2-236707公报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即使设置如上所述的进纸肋及增强肋也难以使罩盖部保持充分的刚性感,罩盖部的质感、操作性仍留有改善的余地。
[0010]根据如上情况,希望提供具有刚性比以往产品高且质感、操作性优异的罩盖部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发明内容】

[0011]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刚性高且质感、操作性优异的罩盖部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0012]本发明的一方式为片材搬运装置,其具备:搬运部,该搬运部沿规定的搬运路径搬运片材;及罩盖部,该罩盖部配置于覆盖所述搬运部的位置,且构成所述片材搬运装置的外装面的一部分,所述罩盖部具有:第一基座部,该第一基座部构成所述外装面的一部分;第二基座部,该第二基座部在与所述第一基座部之间空开间隔并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相对;及多个的连设部,该连设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部与所述第二基座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基座部及所述第二基座部这双方连续,所述第一基座部、所述第二基座部及所述连设部形成为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的构造,在所述第二基座部形成有从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突出的肋。
[0013]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基座部具有成为所述外装面的一部分的外表面和位于该外表面的里侧的内表面,在所述内表面上形成有从该内表面突出的肋。
[0014]优选的是,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座部的肋与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座部的肋形成为双方连续的形状。
[0015]优选的是,在从四方包围所述第一基座部与所述第二基座部之间的空间的部位中,在三方的部位设置所述连设部,在剩余一方的部位未设置所述连设部。
[0016]优选的是,所述搬运部具有分离部,该分离部将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并向搬运方向下游侧送出,所述罩盖部配置于覆盖所述分离部的位置,所述第二基座部隔着所述分离部而形成于与片材的搬运方向正交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0017]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基座部具有第一板状部分,所述连设部具有从所述第一板状部分伸出的第二板状部分,所述第二板状部分的板厚形成为比所述第一板状部分的板厚薄。
[0018]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基座部具有第三板状部分,所述连设部具有从所述第三板状部分伸出的第四板状部分,所述第二板状部分的板厚形成为比所述第四板状部分的板厚薄。
[0019]优选的是,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座部的所述肋划定成为所述搬运部的片材的搬运路径的空间。
[0020]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基座部形成为局部向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的间隔方向弯曲的形状,从而形成为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的间隔比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的间隔窄的形状。
[0021]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基座部形成为如下形状:一部分的与片材的搬运方向正交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另一部分的与片材的搬运方向正交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
[0022]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基座部、所述第二基座部及所述连设部形成在一方具有开口的箱状部,所述第一基座部与所述第二基座部之间的空间成为所述箱状部的内侧的空间。
[0023]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基座部及所述连设部中的形成所述箱状部的内表面的部分形成有如下倾斜:所述箱状部的内侧的空间越靠近所述开口侧则越扩大。
[0024]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为图像读取装置,其具备:搬运部,该搬运部沿规定的搬运路径搬运片材;读取部,该读取部读取通过所述搬运部搬运的片材的图像;及罩盖部,该罩盖部配置于覆盖所述搬运部的位置,且构成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装面的一部分,所述罩盖部具有:第一基座部,该第一基座部构成所述外装面的一部分;第二基座部,该第二基座部在与所述第一基座部之间空开间隔并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相对;及多个的连设部,该连设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部与所述第二基座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基座部及所述第二基座部这双方连续,所述第一基座部、所述第二基座部及所述连设部形成为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的构造,在所述第二基座部形成有从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突出的肋。
[0025]发明效果
[0026]根据本发明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能够提高罩盖部的刚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表示多功能一体机的结构的框图。
[0028]图2是读取单元的纵剖视图。
[0029]图3是图2中所示的III部的放大图。
[0030]图4是罩盖部的立体图。
[0031 ]图5(A)是罩盖部的左侧视图。
[0032]图5(B)是罩盖部的仰视图。
[0033]图6是图5(A)中V1-VI线所示的剖切面的罩盖部的剖视图。
[0034]图7(A)是图5(B)中由VIIA-VIIA线表示的剖切面的罩盖部的剖视图。
[0035]图7(B)是图5(A)中由VIIB-VIIB线表示的剖切面的罩盖部的剖视图。
[0036]图8(A)是细微部的形状与图7(A)所示的罩盖部不同的罩盖部的相当于图7(A)的剖切面的剖视图。
[0037]图8(B)是细微部的形状与图7(B)所示的罩盖部不同的罩盖部的相当于图7(B)相当的剖切面的剖视图。
[0038]图9(A)是图8(A)中所示的IXA部的放大图。
[0039]图9(B)是图8(A)中所示的IXB部的放大图。
[0040]图9(C)是图8(B)中所示的IXC部的放大图。
[0041 ] 符号说明
[0042]I…多功能一体机,2…主体单元,3…读取单元,5…FB部,6"_ADF部,11...控制部,11八一0卩1],118."1?(麗,110"1^1,110-附1^1,1比一接口部,12".图像形成部,13."1^^通信部,14...操作面板,15...第一图像传感器,16...第二图像传感器,17...电动机,18...电动机,19...片材检测传感器,20...搬运部,21…供给部,22…排出部,25…吸入车昆,26A...分尚车昆,26B...分离片,27A…第一搬运辊,27B…第一夹送辊,28A…第二搬运辊,28B…第二夹送辊,29A...排出辊,29B...排出夹送辊,31...第一ADF印板,32...第二ADF印板,33...第一片材按压部,34...第二片材按压部,35...弹簧,36...弹簧,37^_FB印板,38...推压部,41...导轨,43...托架,50...罩盖部,51...第一基座部,52...第二基座部,53...连设部,56...第一进纸肋,57...第二进纸肋,58...增强肋,61...第一侧壁部,62...第二侧壁部,64...支撑轴部,65...钩部,67...开口,68...箱状部,681,682,683,684…内表面,70...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3]接着,举出例示的实施方式对上述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进行说明。
[0044][多功能一体机的结构]
[0045]图1所示的多功能一体机I具备相当于上述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多功能一体机I具备主体单元2及读取单元3 (相当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读取单元3具备FB部5与ADF部6(相当于本说明书所述的片材搬运装置的一例)。读取单元3的详细内容在后文中叙述。
[0046]如图1所示,在主体单元2中设置有控制部11。控制部11具备众所周知的CPUl 1A、尺(麗118、1^111(:、附1^1110及接口部1^等。按照存储于0?1]114、1?(麗118、1^111(:的控制程序执行规定的处理,由此,执行对多功能一体机I的各部的控制。
[0047]作为控制部11所控制的控制对象,设置有图像形成部12、LAN通信部13、操作面板
14、第一图像传感器15、第二图像传感器16、电动机17、电动机18及片材检测传感器19等。其中,图像形成部12、LAN通信部13及操作面板14设置于主体单元2。第一图像传感器15及电动机17设置于FB部5。第二图像传感器16、电动机18及片材检测传感器19设置于ADF部6。
[0048]图像形成部12构成为能够以喷墨方式在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更详细而言,图像形成部12具备用于搬运被记录介质的搬运机构,喷射墨的记录头及用于使记录头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等。其中,这些为众所周知的结构,因此省略更多的说明及图示。另外,图像形成部12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以电子照相方式在被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0049]LAN通信部13由与无线LAN对应的通信接口装置及与有线LAN对应的通信接口装置构成。操作面板14具有输入装置(例如触摸屏、各种按钮及开关类)和输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装置及各种灯类),其中,输入装置在用户给与多功能一体机I各种指令时进行操作,输出装置用于通知用户多功能一体机I的动作状态等。
[0050]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图像传感器15及第二图像传感器16双方均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电动机18是用于使第一图像传感器15动作的动力源。电动机18是用于在ADF部6中搬运片材的动力源。片材检测传感器19是检测如下情况的传感器:在ADF部6中搬运的片材的搬运方向前端、搬运方向后端通过规定的检测位置。
[0051]作为片材检测传感器19,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接触式传感器,该接触式传感器根据搬运中的片材是否处于接触的状态而切换开和关。但是,是否利用接触式传感器为任意,也可以利用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检测片材的搬运方向前端、搬运方向后端通过规定的检测位置情况的传感器。例如,可利用能够检测搬运中的片材是否处于遮挡光路状态的光学式传感器,或能够通过搬运中的片材检测光是否被反射的光学式传感器等。
[0052][读取单元的详细]
[0053]如图2,及图3所示,在读取单元3中,ADF部6具备沿规定的搬运路径(参照图3中虚线所示的路径)搬运片材的搬运部20。在搬运部20的搬运方向上游侧设置有支承向搬运部20供给的片材的供给部21。在搬运部20的搬运方向下游侧设置有支承从搬运部20排出的片材的排出部22。
[0054]搬运部20具备吸入辊25、分离辊26A、分离片26B、第一搬运辊27A、第一夹送辊27B、第二搬运辊28A、第二夹送辊28B、排出辊29A及排出夹送辊29B等(其中,分离辊26A及分离片26B相当于本说明书所述的分离部的一例)。
[0055]载置于供给部21的片材通过吸入辊25从供给部21向搬运方向下流侧送出,并通过分离辊26A及分离片26B被一张一张地分离。并且,进一步通过第一搬运辊27A、第二搬运辊28A向搬运方向下游侧搬运,通过排出辊29A向排出部22上排出。
[0056]在沿着上述搬运路径的位置,在位于该搬运路径最下侧的部位设置有第一ADF压板31,在隔着搬运路径且与第一 ADF压板31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片材按压部33。第一片材按压部33从上侧与第一ADF压板31相对。另外,在沿着上述搬运路径的位置,在从第二搬运辊28A朝着第一 ADF压板31向斜下方延伸的搬运路径的上方设置有第二 ADF压板32,在隔着搬运路径且与第二 ADF压板3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片材按压部34。第二片材按压部34从斜下侧与第二 ADF压板32相对。
[0057]其中,第一ADF压板31配置于FB部5侧,第二ADF压板32、第一片材按压部33及第二片材按压部34配置于ADF部6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ADF压板31及第二ADF压板32由玻璃板构成。第一片材按压部33及第二片材按压部34为金属制的部件(金属板部件)。
[0058]第一片材按压部33通过弹簧35向第一ADF压板31侧施力,与第一ADF压板31的上表面接触而将要通过的片材向第一ADF压板31侧按压。其中,第一片材按压部33在与第一ADF压板31相对的一侧且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前后方向两端的部位具有凸部(省略图示),在这些凸部处与第一 ADF压板31抵接。因此,在第一片材按压部33的与第一 ADF压板31相对的面与第一 ADF压板31之间形成有相当于上述凸部的突出高度的微小的间隙。
[0059]在第一ADF压板31与第一片材按压部33之间搬运片材时,第一片材按压部33在维持上述的微小的间隙的范围内将片材向第一 ADF压板31侧按压。弹簧35以不阻碍片材的搬运程度的作用力将第一片材按压部33向第一 ADF压板31侧按压,由此,抑制片材从第一 ADF压板31侧浮起。
[0060]第二片材按压部34通过弹簧36向第二ADF压板32侧施力,与第二ADF压板32的上表面接触而将要通过的片材向第二ADF压板32侧按压。其中,第二片材按压部34也在与第二ADF压板32相对的一侧且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前后方向两端的部位具有凸部(省略图示),在这些凸部与第二 ADF压板32抵接。因此,在第二片材按压部34的与第二 ADF压板32相对的面与第二 ADF压板32之间形成有相当于上述凸部的突出高度的微小的间隙。
[0061 ]在第二ADF压板32与第二片材按压部34之间搬运片材时,第二片材按压部34在维持上述的微小的间隙的范围内将片材向第二 ADF压板32侧按压。弹簧36以不阻碍片材的搬运程度的作用力将第二片材按压部34向第二 ADF压板32侧按压,由此,抑制片材从第二 ADF压板32侧浮起。
[0062]另外,在FB部5设置有FB压板37,在ADF部6设置有推压部38。在本实施方式中,FB压板37与第一ADF压板31及第二ADF压板32相同,由玻璃板构成。推压部38由发泡树脂层与硬质树脂膜层的层叠体构成。在关闭ADF部6时,推压部38伴随少量的弹性变形而与FB压板37侧紧贴,将载置于FB压板37上的读取对象物向FB压板37侧推压。
[0063]第二ADF压板32及第二片材按压部34配置为相对于FB压板37的上表面(S卩,读取对象物的支承面)倾斜的状态。因此,通过第二 ADF压板32与第二片材按压部34之间的搬运路径成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路径。因此,与通过第二 ADF压板32与第二片材按压部34之间的搬运路径为沿水平延伸的结构的情况相比,搬运路径所占的区域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变短。由此,能够使搬运路径所占的区域附近的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小型化,能够与其对应使多功能一体机I的设置所必需的面积变小。
[0064]在FB部5设置有导轨41、托架43等。导轨41在从第一 ADF压板31的下方至FB压板37的下方的范围内,在与第一ADF压板31及FB压板37的下表面平行的状态下,沿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左右方向延伸。
[0065]托架43安装于导轨41的上侧,从而以能够沿导轨41向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状态被支承。该托架43连结于齿形带(省略图示),通过从电动机17传递的动力从而追随齿形带的循环驱动而向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0066]第一图像传感器15搭载于托架43,与托架43—起向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第二图像传感器16不会从隔着第二 ADF压板32与搬运路径相对的位置移动。第一图像传感器15及第二图像传感器16所具有的多个读取元件配置于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前后方向。
[0067]在读取载置于FB压板37的上表面的读取对象物(例如片材、书籍原稿等)的图像的情况下,第一图像传感器15—边与托架43—起向与读取元件的排列方向(主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副扫描方向)移动一边读取图像。另外,在读取由搬运部20搬运的片材的图像的情况下,第一图像传感器15在第一片材按压部33及第一ADF压板31的下方静止,与第一ADF压板31的上表面接触且读取要通过的片材的图像。第二图像传感器16在第二片材按压部34及第二 ADF压板32的上方与第二 ADF压板32的下表面接触且读取要通过的片材的图像。
[0068][罩盖部的详细]
[0069]ADF部6具备配置于覆盖搬运部20的位置的罩盖部50。如图4、图5(A)、及图5(B)所示,罩盖部50具备第一基座部51、第二基座部52、连设部53、第一进纸肋56、第二进纸肋57、增强肋58、第一侧壁部61、第二侧壁部62、支撑轴部64及钩部65等,它们形成为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的构造。
[0070]在ADF部6中,罩盖部50以支撑轴部64为中心而能够转动地支承,构成为能够在图2及图3所示的关闭位置与未图示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位移。在搬运部20发生堵塞(卡纸)时,通过使罩盖部50向开位置进行位移,能够除去搬运路径内卡住的片材。
[0071]第一基座部51形成为具有外表面51A及内表面51B的平板状。在罩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2及图3),第一基座部51的板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在该状态下由朝向上方的外表面51A构成ADF部6的外装面的一部分。
[0072]第二基座部52在与第一基座部51之间空开间隔地形成在与第一基座部51相对的位置。在第一基座部51与第二基座部52之间设置有与第一基座部51及第二基座部52双方连续的连设部53。
[0073]另外,在图5(B)及图6中,在设置有第二基座部52及连设部53的范围实施有网点式的着色。如能够从该着色范围所能够理解到的,第二基座部52及连设部53形成于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前后方向上离开的两个部位。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位于前侧的第二基座部52称为第二基座部52F,将位于后侧的第二基座部52称为第二基座部52R。
[0074]第一进纸肋56是在第一基座部51上突出设置的肋。第二进纸肋57是在第二基座部52上突出设置的肋。增强肋58是在第一基座部51突出设置的肋。更详细而言,第一进纸肋56及增强肋58形成于第一基座部51的内表面51B。第二进纸肋57形成于第二基座部52中的成为与第一基座部51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部位。
[0075]如图5(B)所示,第一进纸肋56及第二进纸肋57形成为双方连续的形状,在罩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沿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左右方向延伸。增强肋58形成于处于相邻位置的第一进纸肋56、56间,在罩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沿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前后方向延伸。
[0076]在罩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这些第一进纸肋56、第二进纸肋57及增强肋58向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下侧突出。在罩盖部50的正下方,通过第一进纸肋56及第二进纸肋57的下端划定由搬运部20形成的片材的搬运路径的空间。即,在通过搬运部20搬运片材时,片材通过与第一进纸肋56及第二进纸肋57的下端接触,来限制进一步向上方位移,且沿搬运路径向搬运方向下游侧引导。
[0077]罩盖部50配置于覆盖分离辊26A的位置。上述的第二基座部52F、52R夹持分离辊26A,形成于与片材的搬运方向正交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夹持分离辊26A的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前后方向上分开的位置)。如图5(B)所示,在第二基座部52F与第二基座部52R之间存在未设置第一进纸肋56及增强肋58的范围,在该范围配置分离辊26A。
[0078]在罩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2及图3),第一侧壁部61通过朝向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左方的外表面来构成ADF部6的外装面的一部分。第二侧壁部62在罩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从第一基座部51向下突出。第二侧壁部62形成为如下形状:在对罩盖部50进行打开操作时,形成为用户能够钩挂住指尖的形状。
[0079]在罩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钩部65钩挂在ADF部6所具有的被卡合部(省略图示),从而抑制罩盖部50向开位置侧转动。
[0080]在从四方包围第一基座部51与第二基座部52之间的空间的部位中,在三方的部位设置有连设部53,在剩余一方的部位不设置连设部53。更详细而言,在位于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前侧的第二基座部52F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的截面所示那样,在左方、右方及后方这三方设置有连设部53,在作为剩余一方的前方不设置连设部53。另外,在位于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后侧的第二基座部52R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的截面所示那样,在左方、右方及前方这三方设置有连设部53,在作为剩余一方的后方不设置连设部53。
[0081 ]由此,第一基座部51、第二基座部52及连设部53形成在一方具有开口 67的箱状部68,第一基座部51与第二基座部52之间的空间成为箱状部68的内侧的空间。更详细而言,在形成于上述的第二基座部52F侧的箱状部68(以下,也称为箱状部68F)的情况下,形成为在前方具有开口67的形状。另外,在形成于上述的第二基座部52R侧的箱状部68(以下,也称为箱状部68R)的情况下,成为在后方具有开口 67的形状。
[0082]如图6、图7(A)及图7(B)所示,对第二基座部52及连设部53中的形成箱状部68的内表面681、682、683、684的部分形成有如下倾斜:箱状部68的内侧的空间越靠近开口 67侧越扩大。因此,例如在利用滑动型芯等模具部件形成箱状部68的内侧时,能够将该模具部件从开口 67侧顺利地拔出。
[0083]如图7(A)所示,从第二基座部52向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下方突出的第二进纸肋57越位于靠近罩盖部5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位置,则向下方的突出量越大。换言之,第二进纸肋57越从罩盖部50的中央向前端侧或后端侧离开,则向下方的突出量越小。另外,如图4所示,对于第二侧壁部62也同样,从第一基座部51的突出量在第二侧壁部62的前端部62F及后端部62R中,比中央部62C小。
[0084]因此,在供给部21设置片材捆时,即使产生具有与片材的搬运方向平行的曲率中心的卷边(所谓圆筒卷边)而使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抬起到比中央附近靠上方,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也难以钩挂于第二进纸肋57、第二侧壁部62。另外,使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的第二进纸肋57、第二侧壁部62的突出量较小的话,则能够降低作用于产生如上所述的卷边的片材的搬运阻力,能够抑制片材的空送产生。
[0085]如图7(A)及图7(B)所示,第一基座部51具有相当于第一基座部51的一部分的第一板状部分511。连设部53具有相当于连设部53的一部分的第二板状部分532。在罩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板状部分532是从第一板状部分511向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下方延伸出去的部分,是连设部53的上端部分。第二板状部分532的板厚(罩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的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前后方向尺寸)形成为比第一板状部分511的板厚(罩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上下方向尺寸)薄。由此,在第一板状部分511中,抑制在外表面51A上产生缩痕等成形不良。
[0086]如图7(B)所示,第二基座部52形成为局部向与第一基座部51的间隔方向弯曲的形状。由此,第二基座部52形成为一部分(例如,图7(B)中所示的间隔Gl的部位)与第一基座部51的间隔比另一部分(例如,图7(B)中所示间隔G2的部位)与第一基座部51的间隔窄的形状(即,成为Gl<G2的形状)。通过这样使第二基座部52形成为立体地弯曲的形状,从而与使第二基座部52形成为平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罩盖部50的弯曲刚性、扭转刚性提高。
[0087]另外,如图5(B)所示,第二基座部52形成为如下形状:一部分(例如,图5(B)所示的宽度Wl、W2的部位)的与片材的搬运方向正交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另一部分(例如,图5(B)所示的宽度W3、W4的部位)的与片材的搬运方向正交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因此,与使第二基座部52的宽度方向尺寸为恒定的情况相比,箱状部68F、68R各自的形状为立体而较复杂,能够使罩盖部50的弯曲刚性、扭转刚性提高。
[0088]然而,如图7(A)及图7(B)所示,第二基座部52具有相当于第二基座部52的一部分的第三板状部分523。连设部53具有相当于连设部53的一部分的第四板状部分534。在罩盖部5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第四板状部分534是从第三板状部分523向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上方延伸出去的部分,是连设部53的下端部分。在图7(A)及图7(B)所示的例中,第二板状部分532的板厚与第四板状部分534的板厚相同。
[0089]然而,在第一板状部分511中,在抑制在外表面51A上产生缩痕等成形不良的基础上,优选第二板状部分532的板厚较薄。因此,如图8(A)、图8(B)、图9(A)、图9(B)及图9(C)所示,为了使第二板状部分532的板厚变薄,也可以使第二板状部分532的板厚形成为比第四板状部分534的板厚薄。
[0090]在图9(A),及图9(B)所例示的连设部53的情况下,连设部53的大部分形成为与作为连设部53的下端部分的第四板状部分534相同的板厚(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前后方向尺寸)。其中,在作为连设部53的上端部分的第二板状部分532刻设有向连设部53的板厚方向(图9(A)的情况为前方,图9(B)的情况为后方)凹陷的槽70,与该槽70的深度相应地使连设部53的板厚变薄。
[0091]在图9(C)所例示的连设部53的情况下,连设部53的大部分形成为与作为连设部53的下端部分的第四板状部分534相同的板厚(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左右方向尺寸)。其中,在作为连设部53的上端部分的第二板状部分532刻设有向连设部53的板厚方向(图9(C)的情况下为右方)凹陷的槽70,与该槽70的深度相应地使连设部53的板厚变薄。
[0092]根据这样的结构,与第二板状部分532的板厚和第四板状部分534的板厚无差异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抑制在第一基座部51产生缩痕的效果。
[0093][效果]
[0094]在以上说明的多功能一体机I中,罩盖部50形成为如下构造:如上所述的第一基座部51、第二基座部52及连设部53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形。因此,即使在要使第一基座部51挠曲的方向作用了力的情况下,只要第二基座部52不进行拉伸或压缩,则不会在第一基座部51产生较大的挠曲。
[0095]因此,例如,与在第一基座部51并排突出设置多个肋来增强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罩盖部50整体的刚性提高。即,即使在第一基座部51并排突出设置多个肋,在要使第一基座部51挠曲的方向作用了力的情况下,第一基座部51会向肋间的间隔扩大或缩小的方向较大程度地挠曲。相对于此,若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第二基座部52,连设部53、53间不会与肋间的间隔同样地扩大或缩小,由此第一基座部51难以挠曲,因此使罩盖部50的刚性提高。
[0096]另外,在上述罩盖部50的情况下,设置于第二基座部52的第二进纸肋57使第二基座部52的刚性提高,因此这也有助于抑制第一基座部51的挠曲,能够进一步提高罩盖部50的刚性。
[0097]进一步,在第一基座部51的内表面51B形成有第一进纸肋56及增强肋58。因此,与不设置这样的第一进纸肋56及增强肋58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第一基座部51的挠曲,进一步使罩盖部50的刚性提高。
[0098]另外,在上述罩盖部50的情况下,第二基座部52隔着分离辊26A而形成于两侧,因此分离辊26A与第二基座部52不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由此,能够将罩盖部50配置到更低的位置,能够实现装置的薄型化。
[0099]另外,在上述罩盖部50的情况下,第一进纸肋56及第二进纸肋57除使罩盖部50的刚性提高的功能外,还起到划定由搬运部20形成的成为片材的搬运路径的空间的作用。由此,与将用于划定由搬运部20形成的成为片材的搬运路径的空间的部件与罩盖部50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实现与其相应的组装工序的削减、装置的轻量化。
[0100]另外,在上述罩盖部50的情况下,第一基座部51、第二基座部52及连设部53形成为在一方具有开口 67的箱状部68。因此,与未形成这样的箱状部68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罩盖部50的刚性。
[0101][其他实施方式]
[0102]以上,举出了例示的实施方式对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即,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例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由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
[0103]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相当于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单元3及相当于片材搬运装置的ADF部6组装到多功能一体机I的事例,但在构成为单功能的图像扫描仪装置的结构中也能够采用上述的结构。
[0104][补充]
[0105]另外,根据以上说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能够掌握如下: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也可以进一步具备如下举出的结构。
[0106]首先,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中,第一基座部也可以具有成为外装面的一部分的外表面与位于该外面的里侧的内表面,在内表面形成有从该内表面突出的肋。
[0107]根据这样构成的片材搬运装置,由于在第一基座部的内表面也形成肋,因此与未设置这样的肋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第一基座部的挠曲,能够进一步使罩盖部的刚性提高。
[0108]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中,形成于第一基座部的肋与形成于第二基座部的肋也可以形成为双方连续的形状。
[0109]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中,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在从四方包围第一基座部与第二基座部之间的空间的部位中,在三方的部位设置连设部,在剩余一方的部位不设置连设部。
[0110]根据这样构成的片材搬运装置,虽然在如上所述的三方的部位设置连设部,但在剩余一方的部位未设置连设部。因此,在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第一基座部、第二基座部及连设部时,利用上述一方的部位,从第一基座部与第二基座部之间拔出模具部件,从而能够得到形成为所希望的形状的罩盖部。
[0111]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中,搬运部也可以具有将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并向搬运方向下游侧送出的分离部,罩盖部也可以配置于覆盖分离部的位置,第二基座部也可以隔着分离部并形成于与片材的搬运方向正交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0112]根据这样构成的片材搬运装置,在隔着分离部的两侧形成有第二基座部,因此分离部与第二基座部在高度方向上不重叠。由此,能够将罩盖部配置到更低的位置,能够实现装置的薄型化。
[0113]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中,第一基座部也可以具有第一板状部分,连设部也可以具有从第一板状部分伸出的第二板状部分,第二板状部分的板厚也可与形成为比第一板状部分的板厚薄。
[0114]根据这样构成的片材搬运装置,第二板状部分的板厚形成为比第一板状部分的板厚薄。因此,与第二板状部分的板厚形成为比第一板状部分的板厚厚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第一基座部产生缩痕。
[0115]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中,第二基座部也可以具有第三板状部分,连设部也可以具有从第三板状部分延伸出去的第四板状部分,第二板状部分的板厚也可以形成为比第四板状部分的板厚薄。
[0116]根据这样构成的片材搬运装置,第二板状部分的板厚形成为比第四板状部分的板厚薄。因此,与第二板状部分的板厚与第四板状部分的板厚无差异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第一基座部产生缩痕。
[0117]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中,肋也可以划定成为搬运部的片材的搬运路径的空间。
[0118]根据这样构成的片材搬运装置,肋除了使罩盖部的刚性提高的功能外,还起到划定成为搬运部的片材的搬运路径的空间的作用。由此,与将用于划定由搬运部形成的成为片材的搬运路径的空间的部件与罩盖部分开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能够实现与其对应的组装工序的削减、装置的轻量化。
[0119]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中,第二基座部也可以通过形成为局部向与第一基座部的间隔方向弯曲的形状,而形成为一部分与第一基座部的间隔比另一部分与第一基座部的间隔窄的形状。
[0120]根据这样构成的片材搬运装置,第二基座部形成为局部向与第一基座部的间隔方向弯曲的形状,形成为一部分与第一基座部的间隔比另一部分与第一基座部的间隔窄的形状。因此,与使第二基座部形成为平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罩盖部的刚性提高。
[0121]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中,第二基座部也可以形成为如下形状:一部分的与片材的搬运方向正交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另一部分的与片材的搬运方向正交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
[0122]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中,第一基座部、第二基座部及连设部也可以形成在一方具有开口的箱状部,第一基座部与第二基座部之间的空间成为箱状部的内侧的空间。
[0123]根据这样构成的片材搬运装置,第一基座部、第二基座部及连设部形成在一方具有开口的箱状部。因此,与未形成这样的箱状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罩盖部的刚性。
[0124]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片材搬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中,也可以在第二基座部及连设部中的形成箱状部的内表面的部分形成有如下倾斜:箱状部的内侧的空间越靠近开口侧越扩大。
[0125]根据这样构成的片材搬运装置,在形成箱状部的内表面的部分形成有如上所述的倾斜。因此,在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箱状部时,能够容易从箱状部的内侧拔出模具部件,由此,能够得到具有形成为箱状的部分的罩盖部。
【主权项】
1.一种片材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搬运部,该搬运部沿规定的搬运路径搬运片材;及 罩盖部,该罩盖部配置于覆盖所述搬运部的位置,且构成所述片材搬运装置的外装面的一部分, 所述罩盖部具有: 第一基座部,该第一基座部构成所述外装面的一部分; 第二基座部,该第二基座部在与所述第一基座部之间空开间隔并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相对;及 多个的连设部,该连设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部与所述第二基座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基座部及所述第二基座部这双方连续, 所述第一基座部、所述第二基座部及所述连设部形成为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的构造, 在所述第二基座部形成有从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突出的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座部具有成为所述外装面的一部分的外表面和位于该外表面的里侧的内表面,在所述内表面上形成有从该内表面突出的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座部的肋与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座部的肋形成为双方连续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四方包围所述第一基座部与所述第二基座部之间的空间的部位中,在三方的部位设置所述连设部,在剩余一方的部位未设置所述连设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部具有分离部,该分离部将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并向搬运方向下游侧送出, 所述罩盖部配置于覆盖所述分离部的位置, 所述第二基座部隔着所述分离部而形成于与片材的搬运方向正交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座部具有第一板状部分, 所述连设部具有从所述第一板状部分伸出的第二板状部分, 所述第二板状部分的板厚形成为比所述第一板状部分的板厚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材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座部具有第三板状部分, 所述连设部具有从所述第三板状部分伸出的第四板状部分, 所述第二板状部分的板厚形成为比所述第四板状部分的板厚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座部的所述肋划定成为所述搬运部的片材的搬运路径的空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座部形成为局部向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的间隔方向弯曲的形状,从而形成为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的间隔比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的间隔窄的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座部形成为如下形状:一部分的与片材的搬运方向正交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另一部分的与片材的搬运方向正交的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座部、所述第二基座部及所述连设部形成在一方具有开口的箱状部,所述第一基座部与所述第二基座部之间的空间成为所述箱状部的内侧的空间。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基座部及所述连设部中的形成所述箱状部的内表面的部分形成有如下倾斜:所述箱状部的内侧的空间越靠近所述开口侧则越扩大。13.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搬运部,该搬运部沿规定的搬运路径搬运片材; 读取部,该读取部读取通过所述搬运部搬运的片材的图像;及 罩盖部,该罩盖部配置于覆盖所述搬运部的位置,且构成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外装面的一部分, 所述罩盖部具有: 第一基座部,该第一基座部构成所述外装面的一部分; 第二基座部,该第二基座部在与所述第一基座部之间空开间隔并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相对;及 多个的连设部,该连设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部与所述第二基座部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基座部及所述第二基座部这双方连续, 所述第一基座部、所述第二基座部及所述连设部形成为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的构造, 在所述第二基座部形成有从与所述第一基座部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突出的肋。
【文档编号】H04N1/00GK105847624SQ201610060623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发明人】秋松孝幸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