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15413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适用于通信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包括机壳和主板,主板上设有若干接口,机壳中安装有用于网络连接的通信插头和用于配合连接另一该交换机的相应通信插头的通信插座,机壳的顶部开设有供通信插头伸出的第一开口,机壳的底部开设有露出通信插座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位置与第二开口的位置相对应。在机壳的顶部开设第一开口,在机壳的底部开设第二开口,将第一开口的位置与第二开口的位置相对应,而在第一开口的位置设置通信插头,在第二开口的位置设置通信插座;当两个交换机层叠支撑设置时,位于下方的交换机的通信插头可以直接插入位于上方的交换机的通信插座中,从而实现两个交换机的通信连接,组网方便,不易出错。
【专利说明】
交换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换机。
【背景技术】
[0002]交换机(Switch)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其他常见的还有电话语音交换机、光纤交换机等。交换机一般包括主板和机壳,主板上一般会设置连接网络接头的接口,以向网络节点提供电信号通路。而当需要连接的网络节点较多时,往往会使用多个交换机。为了减少占用面积,就需要使用机柜来将多个交换机层叠支撑住。而在机柜支撑各交换机后,需要将多个交换机进行组网,并划分局域网,这就要将各交换机进行组网连接。当前一般使用网线将两台交换机相连,以将两台交换机组网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会占用交换机上的连接接口,而且网络节点也是通过网线与各交换机相连,这就导致交换机上连接的网线较多,组网时容易连错,且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换机,旨在解决现在交换机组网连接时,会占用连接接口,且连线较多,操作不方便,容易连错的问题。
[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交换机,包括机壳和安装于所述机壳中的主板,所述主板上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网络接头的接口,所述机壳中安装有用于网络连接的通信插头和用于配合连接另一所述交换机的相应通信插头的通信插座,所述机壳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通信插头伸出的第一开口,所述机壳的底部开设有露出所述通信插座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通信插头与所述主板电性相连,所述通信插座与所述主板电性相连。
[0005]本发明在机壳的顶部开设第一开口,在机壳的底部开设第二开口,将第一开口的位置与第二开口的位置相对应,而在第一开口的位置设置通信插头,在第二开口的位置设置通信插座;当两个交换机层叠支撑设置时,位于下方的交换机的通信插头可以直接插入位于上方的交换机的通信插座中,从而实现两个交换机的通信连接,组网方便,不易出错。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的交换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3是图1的交换机的又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图中通信插头收于机壳中;
[0009]图4是图1的交换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5是沿图4中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 ]图6是图1的交换机的插头收于机壳中时的剖视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4]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100,包括机壳1、主板21、通信插头23和通信插座24。主板21上设有若干接口 22,以便连接网络接头,从而连接各网络节点。主板21安装在机壳10中,通过机壳10来保护主板21。机壳10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开口 117,机壳1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开口 118,第一开口 117的位置与第二开口 118的位置相对应。通信插头23和通信插座24均与主板21电性相连;通信插头23用于网络连接,并且通信插头23可以从机壳10的第一开口 117伸出,而通信插座24位置机壳10的第二开口 118对应的位置;当两个交换机100层叠设置时,位于下方的交换机100的通信插头23从第一开口 117伸出,并伸入上方交换机100的机壳10的第二开口 118,进而插入上方交换机100的通信插座24中,实现该两个交换机100的组网连接。
[0015]在机壳10的顶部开设第一开口117,在机壳10的底部开设第二开口 118,将第一开口 117的位置与第二开口 118的位置相对应,而在第一开口 117的位置设置通信插头23,在第二开口 118的位置设置通信插座24;当两个交换机100层叠支撑设置时,位于下方的交换机100的通信插头23可以直接插入位于上方的交换机100的通信插座24中,从而实现两个交换机100的通信连接,组网方便,不易出错。
[0016]请参阅图3、图5和图6,沿机壳10的高度方向,通信插头23滑动安装于机壳10中,交换机100还包括推拉机构30,推拉机构30用于推顶通信插头23伸出第一开口 117,以便与另一交换机100的通信插座24相连;并且当要将两个交换机100分开时,推拉机构30带动通信插头23收于机壳10中,从而将两个交换机100分离。设置推拉机构30,并将通信插头23滑动安装在机壳10中,则当不使用该交换机100组网连接时,可以将通信插头23收于机壳10中,以保护通信插头23,并且方便交换机100的存储、运输。另外,当将两个交换机100组网时,可以采用推拉的方式将两个交换机100推入机柜中,使两个交换机100层叠,再推动通信插头23伸出相应的第一开口 117,并插入上方交换机100的通信插座24中。
[0017]进一步地,推拉机构30包括顶块、推杆32和驱动件38。推杆32用于推动顶块移动,从而使顶块将通信插头23从第一开口 117伸出;而当需要将通信插头23收于机壳10中时,则由驱动件38驱动通信插头23向内移动,从而将通信插头23收于机壳10中。
[0018]本实施例中,顶块为偏心轮31,推拉机构30还包括支撑偏心轮31的支撑轴33,支撑轴33枢接于机壳10中。使用偏心轮31,并使用支撑轴33来支撑住偏心轮31。当推杆32推动偏心轮31转动时,可以平稳的推动通信插头23伸出第一开口 117,同时使用偏心轮31时,还可以占用较小的空间体积,从而更好的利用机壳10中有限的空间。在其它实施例中,顶块也可以使用楔块,通过推杆32推动楔块移动,而推动通信插头23伸出第一开口 117。
[0019]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机壳10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34,而支撑轴33枢接在支撑板34上。设置支撑板34来支撑住支撑轴33,可以更方便的设置支撑板34的位置,进而更好的安装支撑轴33,并有效利用机壳10中的空间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支撑轴33枢接在机壳1上。
[0020]进一步地,推拉机构30还包括带动支撑轴33转动的推拉板35,推拉板35的一端固定于支撑轴33上,推拉板35的另一端与推杆32相连。在支撑轴33上固定推拉板35,通过推杆32推动推拉板35,以带动支撑轴33,进而带动偏心轮31转动。设置推拉板35,并将推杆32与推拉板35相连,可以方便设置推杆32的位置,并将推拉板35固定在支撑轴33上对应于推杆32的位置上,从而可以避开主板21上的电子器件211,进而有效利用机壳10中的空间位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推杆32直接枢接在偏心轮31上,使推杆32直接带动偏心轮31转动。
[0021]进一步地,推杆32可以通过万向接头(图中未示出)与推拉板35铰接,以方便推杆32推动推拉板35绕支撑轴33转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推杆32通过销轴与推拉板35铰接。
[0022]进一步地,机壳10的前端安装有用于推动推杆32的按钮36,推杆32远离顶块的一端与按钮36相连。在机壳10上设置按钮36,当按压按钮36时,可以推动推杆32移动,以带动顶块移动。而将按钮36设置在机壳10的前端,可以方便按压按钮36,以更好的移动通信插头23伸出第一开口 117。
[0023]更进一步地,推拉机构30还包括弹跳机构37和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弹跳机构37的两端分别连接推杆32与按钮36。当按压按钮36时,弹跳机构37可以交替推顶与松开推杆32,即当按压按钮36—次时,弹跳机构37可以顶住推杆32,以推动通信插头23伸出第一开口117;而再次按压按钮36时,弹跳机构37可以松开推杆32,在弹性件的推动下,推动推杆32朝向按钮36方向移动,以使通信插头23收于机壳10中。进一步地,推杆32可以与弹跳机构37铰接,以方便推杆32移动。具体地,弹跳机构37可以使用类似于自动弹跳圆珠笔中的弹跳机构37,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进一步地,弹性件可以为扭簧,扭簧安装在支撑轴33上。通过扭簧推动支撑轴33转动,进而推动推杆32向按钮36方向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拉簧,通过拉簧将推杆32向按钮36的方向拉动。
[002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8为弹簧,通信插头23的底部设有凸台231,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凸台231与机壳10的顶部。通过弹簧来推动通信插头23,当顶块离开通信插头23时,弹簧可以推动通信插头23自动收于机壳10中。在其它实施例中,当顶块使用偏心轮31时,驱动件38可以为拉绳,将拉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偏心轮31和通信插头23上,偏心轮31转动时,可以拉动通信插头23收于机壳10中。
[0025]更进一步地,机壳10的顶部还安装有导向套39,而通信插头23设于导向套39中。当通信插头23伸出第一开口 117或收于机壳10中时,可以通过导向套39来引导通信插头23,保证通彳目插头23平稳移动ο
[0026]请参阅图1、图2和图5,进一步地,机壳10的一侧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15,机壳10的另一侧安装有用于散热的风扇116。机壳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散热孔115,机壳1的另一侧安装有风扇116,当风扇116转动时,可以使气流经散热孔115进入机壳10,气流流经主板21时,将主板21产生的热量带走,并从风扇116排出。以对交换机100进行散热。
[0027]进一步地,机壳10中还可以安装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从而可以根据机壳10中的温度来控制风扇116的转速,以便更好的调节机壳10中的温度,更好的对主板21散热。
[0028]进一步地,可以在主板21上设置控制器(图中未示出),通过控制器来控制风扇116转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机壳10中温度高时,控制器可以控制风扇116提高转速;而当机壳10中温度低时,可以控制风扇116降低转速;实现风扇116转速的调节,以降低能耗。
[0029]进一步地,机壳10包括由金属板体折弯而成的盒体、盖于盒体前端的面盖12和盖于盒体后端的后盖13,面盖12上开设有露出各接口 22的开孔(图中未标出)。该结构设计简单,制作方便,且强度高,方便安装。另外,在加工制作时,可以将面盖12与主板21固定相连,从而在安装面盖12时,可以将主板21固定在机壳10中。在其它实施例中,机壳10也可以由六块板体合围而成。
[0030]具体地,盒体包括底板112、顶板111、左板113和右板114,左板113和右板114分别连接底板112与顶板111的左右两侧,底板112、顶板111、左板113和右板114合围成框状;散热孔115设于左板113上,风扇116安装于右板114上。上述若干开孔设于顶板111上。则本实施例中,顶板111对应为机壳10的顶部,底板112为机壳10的底部,后盖13为机壳10的后端,面盖12为机壳10的前端。
[0031 ]进一步地,主板21上连接网线接头的若干接口 22呈两排设置。将这些接口 22分两排设置,可以设置更多的接口 22,以增加可连接网络的节点。另外,还可以将机壳10及主板21的体积设置较小,以减小占用空间。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交换机,包括机壳和安装于所述机壳中的主板,所述主板上设有若干用于连接网络接头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中安装有用于网络连接的通信插头和用于配合连接另一所述交换机的相应通信插头的通信插座,所述机壳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通信插头伸出的第一开口,所述机壳的底部开设有露出所述通信插座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通信插头与所述主板电性相连,所述通信插座与所述主板电性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机壳的高度方向,所述通信插头滑动安装于所述机壳中,所述交换机还包括用于推顶所述通信插头伸出所述第一开口及带动所述通信插头收于所述机壳中的推拉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机构包括用于顶出所述通信插头的顶块、推动所述顶块移动的推杆和驱动所述通信插头收于所述机壳中的驱动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为偏心轮,所述推拉机构还包括支撑所述偏心轮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枢接于所述机壳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轴枢接于所述支撑板上。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机构还包括带动所述支撑轴转动的推拉板,所述推拉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轴上,所述推拉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杆相连。7.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前端安装有用于推动所述推杆的按钮,所述推杆远离所述顶块的一端与所述按钮相连。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机构还包括于按压所述按钮时交替推顶与松开所述推杆的弹跳机构和推动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按钮方向移动的弹性件,所述弹跳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推杆与所述按钮。9.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弹簧,所述通信插头的底部设有凸台,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所述凸台与所述机壳的顶部。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一侧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机壳的另一侧安装有用于散热的风扇。
【文档编号】H04L12/931GK105871759SQ20161037833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1日
【发明人】周鸣华, 夏云, 梁大衡, 黄宁新, 封枫, 甘钧兆, 彭志伟, 唐大明
【申请人】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