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726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属于海洋电源技术的领域,包括水下工作站、供电端和设备端;水下工作站用于为机械腔体及内部电路提供外部电流;供电端由供电端腔体和供电端端盖构成密封腔;设备端由设备端腔体和设备端端盖构成密封腔。本发明通过耦合模块实现无线充电,同时主控制芯片实时测量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功率器件温度,接收处理腔体内部状态数据,将数据打包后通过ENC28J60和WIFI模块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上位机软件分析处理后,实时显示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值,传输效率一目了然。
【专利说明】
一种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属于海洋电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生物、医药、旅游、矿产等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陆地资源口渐衰竭的形势下,海洋的空间和资源具有较大的可开发潜力。海洋经济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保障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投放海洋设备对沿海海洋环境和生态进行区域针对性、稳定可靠的监测,掌握海洋水文数据,这些数据对提高沿海地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对沿海经济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
[0003]随着海洋设备不断大量的投入,水下电能补给和数据传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传统有缆电能数据传输,接触头不可靠,容易被腐蚀和断线,电线的强度低,在海水的冲刷下容易断裂,接头位置固定,设备部署位置受到限制,只能安装在导线接头附近。针对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进行研究,以提供一种方案,解决传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海洋监测控制作业顺利高效的进行。
[0004]故,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进行研究,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便捷、寿命长久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用于为水下设备补充电能并将设备数据收集传送给水面计算机,使得水下设备能够正常工作,依据数据实时监测水下环境,控制设备完成相关动作完成海洋勘探。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发明的一种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水下工作站、供电端和设备立而;
[0008]水下工作站用于为机械腔体及内部电路提供外部电源;
[0009]供电端由供电端腔和供电端端盖构成密封腔;供电端端盖设有一凹槽用于紧固供电端散热片,功率器件直接固定在供电端散热片上,供电端端盖旋入一个八芯的水密件用于提供传输电能与数据的接口;供电端底部设有一供电端端面,供电端端面固定有第一WIFI天线、供电磁芯和供电线圈,第一WIFI天线与供电线圈、供电磁芯保持径向距离并且轴向距离为零,供电磁芯和供电线圈的的中心线与供电端轴线重合;供电端中部设置有三层由支架支撑固定的供电端电路板;
[0010]设备端由设备端腔体和设备端端盖构成密封腔,设备端端盖设有一凹槽用于紧固设备端散热片,功率器件直接固定在设备端散热片上,供电端端盖旋入一个八芯的水密件用于提供传输电能与数据的接口;设备端底部设有一设备端端面,设备端端面固定有第二WIFI天线、设备磁芯和设备线圈,第二WIFI天线与设备线圈、设备磁芯保持径向距离并且轴向距离为零,设备磁芯和设备线圈的的中心线与设备端轴线重合;设备端中部设置有三层由支架支撑固定的设备端电路板。
[0011]优选地,供电端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主控模块、第一以太网模块、驱动模块、全桥逆变模块、第一电流测量模块、第一电压测量模块、第一温度测量模块、第一 WIFI模块、第一耦合器;设备端进一步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第二主控模块、整流模块、第二电流测量模块、第二电压测量模块、第二温度测量模块、第二 WIFI模块、第二耦合器;第一耦合器固定在供电端端面,第二耦合器固定在设备端端面;第一 WIFI模块与最靠近供电端端面的电路板保持固定位置、第二 WIFI模块与最靠近设备端端面的电路板保持固定位置;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第一主控模块、第一以太网模块、驱动模块、全桥逆变模块、第一电流测量模块、第一电压测量模块、第一温度测量模块集成在供电电路板上,第二电源模块、第二主控模块、整流模块、第二电流测量模块、第二电压测量模块、第二温度测量模块集成在设备端电路板上。
[0012]优选地,外部电流为直流电;第一主控模块采用主控芯片STM32用于产生可调频率的PWM波并输出到驱动模块的驱动芯片IR2110上;全桥逆变模块包括四个MOS管,IR2110驱动MOS管并根据PffM波频率将直流电转变为高频交流电;带有供电磁芯和供电线圈的第一耦合器结合带有设备线圈和设备磁芯的第二耦合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用于将高频交流电传输到设备端;整流模块由快恢复D4SBL40U整流桥完成高频交流电转成直流电并给用电设备用电;电压测量模块采用维博WBV342D01完成对供电电压和设备电压的测量;电流测量模块采用ACS712完成对供电电流和设备电流的测量;温度测量模块采用MLX906124非接触式红外测温芯片对功率器件进行温度测量;主控芯片STM32将测量数据传送到以太网模块的ENC28J60芯片转换为网络数据,第一 WIFI模块和第二 WIFI模块用于将网络数据以及设备数据在供电端和设备端实现双向收发并发送给计算机。
[0013]优选地,全桥逆变模块包括两个半桥电路,两个半桥电路相同,其中一个半桥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1,U1的型号为IR2110S,芯片Q1、Q2是MOS管,其中驱动芯片Ul的I脚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驱动芯片U8的2脚与电容C2和C3的负极连接,电容C2和C3的负极接地,驱动芯片Ul的3脚与电容C2、C3的正极连接,驱动芯片U8的6脚与电容Cl的阴极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驱动芯片Ul的7脚与电容Cl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l的阳极与12V电源连接,驱动芯片Ul的8脚与电阻Rl的一端连接,驱动芯片Ul的11脚与5V电源连接,驱动芯片Ul的13脚、15脚接地;电阻Rl的另一端与R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Ql的G极与电阻Rl、R2的一端连接,芯片Ql的S极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Ql的D极与150V直流正极连接,芯片Q2的G极与电阻R3、R4的一端连接,芯片Q2的S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芯片Q2的D极与芯片Ql的S极连接。STM32单片机产生的带有死区的互补PWM通过Ul,在对应输出管脚产生高低电平,控制Ql与Q2的开关,形成一个半桥,Cl为自举电容。
[0014]优选地,第一电源模块将〈I%的外部电流依次转换出24V、12V、5V、3.3V电压的电流并满足供电端各模块的工作用电需求。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将〈1%的整流后的直流电依次转换出24¥、12¥、5¥、3.3V电压的电流并满足设备端各模块的工作用电需求。
[0016]优选地,供电端端面还封装有一圈供电端磁铁用于使供电端轴线和设备端的轴线基本重合,使供电端与设备端的间距达到最小值。
[0017]优选地,设备端端面还封装有一圈设备端磁铁用于使供电端轴线和设备端的轴线基本重合,使供电端与设备端的间距达到最小值。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I)电能数据传输通过非接触的电磁感应原理,不存在传输电线因此不易被腐蚀,传输系统设备位置不受限,接头位置不固定,满足海底设备对电能与数据传输自由化的需求;
[0020]2)通过耦合模块实现无线充电,同时主控制芯片实时测量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功率器件温度,接收处理腔体内部状态数据,将数据打包后通过ENC28J60和WIFI模块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上位机软件分析处理后,实时显示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值,传输效率一目了夕犬.JWS ,
[0021]3)发现异常,自动发送停止工作信号给水下系统,并发出警报,同时实时显示功率器件的温度,极大的提高了水下感应耦合充电系统的稳定性;
[0022]4)水下设备监测海底水文环境的数据可靠地反馈回PC机,对提高沿海地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有不容小视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下非接触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下非接触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整体原理框图;
[002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控模块的基本电路原理图;
[002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以太网模块的基本原理图;
[0027]图5为本发明实施的IR2110芯片半桥驱动电路原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_供电端水密件;2-供电端端盖;3-供电端腔体;4-供电端散热片;5-供电端电路板;6-第一 WIFI模块;7-供电磁芯;8-供电线圈;9-供电端磁铁;10-设备端磁铁;11-设备线圈;12-设备磁芯;13-第二WIFI模块13; 14-设备端电路板;15-设备端散热片;16-设备?而腔体;17-设备纟而纟而盖;18-设备纟而水密、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0]相反,本发明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0031]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下非接触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水下工作站、供电端和设备端;水下工作站用于为机械腔体及内部电路提供外部电源;供电端由供电端腔体3和供电端端盖2构成密封腔;供电端端盖2设有一凹槽用于紧固供电端散热片4,功率器件直接固定在供电端散热片4上,供电端端盖2旋入一个八芯的水密件用于提供传输电能与数据的接口;供电端底部设有一供电端端面,供电端端面固定有第一 WIFI天线、供电磁芯7和供电线圈8,第一 WIFI天线与供电线圈8、供电磁芯7保持径向距离并且轴向距离为零,供电磁芯7和供电线圈8的的中心线与供电端轴线重合;供电端中部设置有三层由支架支撑固定的供电端电路板5;设备端由设备端腔体16和设备端端盖17构成密封腔,设备端端盖17设有一凹槽用于紧固设备端散热片15,功率器件直接固定在设备端散热片15上,供电端端盖2旋入一个八芯的水密件用于提供传输电能与数据的接口;设备端底部设有一设备端端面,设备端端面固定有第二 WIFI天线、设备磁芯12和设备线圈11,第二 WIFI天线与设备线圈11、设备磁芯12保持径向距离并且轴向距离为零,设备磁芯12和设备线圈11的的中心线与设备端轴线重合;设备端中部设置有三层由支架支撑固定的设备端电路板14。
[0032]供电端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主控模块、第一以太网模块、驱动模块、全桥逆变模块、第一电流测量模块、第一电压测量模块、第一温度测量模块、第一 WIFI模块6、第一耦合器;所述设备端进一步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第二主控模块、整流模块、第二电流测量模块、第二电压测量模块、第二温度测量模块、第二 WIFI模块13、第二耦合器;第一耦合器固定在供电端端面,第二耦合器固定在设备端端面;第一 WIFI模块6与最靠近供电端端面的电路板保持固定位置、第二 WIFI模块13与最靠近设备端端面的电路板保持固定位置;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第一主控模块、第一以太网模块、驱动模块、全桥逆变模块、第一电流测量模块、第一电压测量模块、第一温度测量模块集成在供电电路板上,第二电源模块、第二主控模块、整流模块、第二电流测量模块、第二电压测量模块、第二温度测量模块集成在设备端电路板14上。
[0033]参见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水下非接触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整体原理框图,外部电流为直流电;第一主控模块采用主控芯片STM32用于产生可调频率的PffM波并输出到驱动模块的驱动芯片IR2110上;全桥逆变模块包括四个MOS管,IR2110驱动MOS管并根据PWM波频率将直流电转变为高频交流电;带有供电磁芯7和供电线圈8的第一耦合器结合带有设备线圈11和设备磁芯12的第二耦合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用于将所述高频交流电传输到设备端;整流模块由快恢复D4SBL40U整流桥完成高频交流电转成直流电并给用电设备用电;电压测量模块采用维博WBV342D01完成对供电电压和设备电压的测量;电流测量模块采用ACS712完成对供电电流和设备电流的测量;温度测量模块采用MLX906124非接触式红外测温芯片对功率器件进行温度测量;主控芯片STM32将测量数据传送到以太网模块的ENC28J60芯片转换为网络数据,第一 WIFI模块6和第二 WIFI模块13用于将所述网络数据以及设备数据在供电端和设备端实现双向收发并发送给计算机。
[0034]参见图3和图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控模块的基本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以太网模块的基本原理图。主控模块采集Rl、R2电压值,在PA8、PA9、PB 13、I3B14端口输出四路可调的PWM波,PAl、PA2、PB6、PB7采集电压、电流、温度AD数值,NET SCK、NETMOSKNET MISO是SPI总线通信必需的三个引脚,NET RST、NET CS、NET INT完成了ENC28J60以太网ENC28J60芯片的复位、片选、中断功能,由此AD数据转化为以太网数据,可以由WIFI无线收发。
[0035]参见图5,为发明实施的IR2110芯片半桥驱动电路原理图,全桥逆变模块包括两个半桥电路,两个半桥电路相同,其中一个半桥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l,U1的型号为IR2110S,芯片Ql、Q2是MOS管,其中驱动芯片Ul的I脚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驱动芯片U8的2脚与电容C2和C3的负极连接,电容C2和C3的负极接地,驱动芯片UI的3脚与电容C2、C3的正极连接,驱动芯片U8的6脚与电容CI的阴极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驱动芯片Ul的7脚与电容Cl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l的阳极与12V电源连接,驱动芯片Ul的8脚与电阻Rl的一端连接,驱动芯片Ul的11脚与5V电源连接,驱动芯片Ul的13脚、15脚接地;电阻Rl的另一端与R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Ql的G极与电阻Rl、R2的一端连接,芯片Ql的S极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Ql的D极与150V直流正极连接,芯片Q2的G极与电阻R3、R4的一端连接,芯片Q2的S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芯片Q2的D极与芯片Ql的S极连接。STM32单片机产生的带有死区的互补PffM通过Ul,在对应输出管脚产生高低电平,控制Ql与Q2的开关,形成一个半桥,Cl为自举电容。
[0036]供电端端面还封装有一圈供电端磁铁9用于使供电端轴线和设备端的轴线基本重合,使供电端与设备端的间距达到最小值;设备端端面还封装有一圈设备端磁铁10用于使供电端轴线和设备端的轴线基本重合,使供电端与设备端的间距达到最小值。
[0037]通过以上设置的水下非接触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连接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0038]外部电流的小部分输入到电源模块。第一电源模块将〈I%的外部电流依次转换出24V、12V、5V、3.3V电压的电流并满足供电端各模块的工作用电需求;第二电源模块将〈I %的整流后的直流电依次转换出24¥、12¥、5¥、3.3¥电压的电流并满足设备端各模块的工作用电需求。主控芯片STM32在3.3V供电下正常工作,可调频率的PWM波被输出到IR2110驱动芯片上,IR2110驱动四个MOS管作全桥逆变,实现外部大部分直流电变高频交流电;电压测量模块采用维博WBV342D01完成对供电电压和设备电压的测量;电流测量模块采用ACS712完成对供电电流和设备电流的测量;温度测量模块采用MLX90614非接触式红外测温芯片对功率器件进行温度测量;整流模块由快恢复D4SBL40U整流桥完成高频交流电转直流电的功能;主控芯片的测量数据传送到以太网模块后,转换为网络数据;网络数据和设备数据由两个WIFI模块中继桥接,在供电端腔体3和设备端腔体16之间双向收发,最后可以在线缆上传输。水下工作站将150VDC传输到供电端中的逆变模块,通过逆变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之后通过耦合器其中一个线圈,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耦合器的另一个线圈中产生交流电,此交流电通过整流模块中的整流电路,转换成可以给设备充电的直流电。由于系统采用贴壁散热,金属腔体又与海水接触,良好的散热环境保证腔体内部温度低于可靠临界温度。
[0039]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来源有设备数据和系统状态数据两部分,系统状态包括腔体温度、输入输出电流、电压。无线数据传输依赖两个腔体集成的WIFI模块无线中继的作用。设备数据先被设备端采集,然后无线传送给供电端;设备端温度、电流、电压先被主控模块采集,数据经以太网芯片ENC28J60输出网络数据,可以由WIFI模块传输,送到供电端WIFI模块,供电端的状态数据也同样经以太网芯片输出;所有的数据一起集中在供电端WIFI模块上,供电端WIFI模块与水密件线缆直接有线连接,所有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显示。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工作站、供电端和设备立而; 所述水下工作站用于为机械腔体及内部电路提供外部电源; 所述供电端由供电端腔体(3)和供电端端盖(2)构成密封腔;供电端端盖(2)设有一凹槽用于紧固供电端散热片(4),功率器件直接固定在供电端散热片(4)上,供电端端盖(2)旋入一个八芯的供电端水密件(I)用于提供传输电能与数据的接口;所述供电端底部设有一供电端端面,供电端端面固定有第一 WIFI天线、供电磁芯(7)和供电线圈(8),所述第一 WIFI天线与供电线圈(8)、供电磁芯(7)保持径向距离并且轴向距离为零,供电磁芯(7)和供电线圈(8)的的中心线与供电端轴线重合;所述供电端中部设置有三层由支架支撑固定的供电端电路板(5); 所述设备端由设备端腔体(16)和设备端端盖(17)构成密封腔,设备端端盖(17)设有一凹槽用于紧固设备端散热片(15),功率器件直接固定在设备端散热片(15)上,供电端端盖(2)旋入一个八芯的设备端水密件(18)用于提供传输电能与数据的接口;所述设备端底部设有一设备端端面,设备端端面固定有第二 WIFI天线、设备磁芯(12)和设备线圈(11),所述第二 WIFI天线与设备线圈(11)、设备磁芯(12)保持径向距离并且轴向距离为零,设备磁芯(12和设备线圈(11)的的中心线与设备端轴线重合;所述设备端中部设置有三层由支架支撑固定的设备端电路板(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端进一步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主控模块、第一以太网模块、驱动模块、全桥逆变模块、第一电流测量模块、第一电压测量模块、第一温度测量模块、第一 WIFI模块(6)、第一耦合器;所述设备端进一步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第二主控模块、整流模块、第二电流测量模块、第二电压测量模块、第二温度测量模块、第二 WIFI模块(13)、第二耦合器;第一耦合器固定在供电端端面,第二耦合器固定在设备端端面;第一 WIFI模块(6)与最靠近供电端端面的电路板保持固定位置、第二 WIFI模块(13)与最靠近设备端端面的电路板保持固定位置;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第一主控模块、第一以太网模块、驱动模块、全桥逆变模块、第一电流测量模块、第一电压测量模块、第一温度测量模块集成在供电电路板上,第二电源模块、第二主控模块、整流模块、第二电流测量模块、第二电压测量模块、第二温度测量模块集成在设备端电路板(1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电流为直流电;所述第一主控模块采用主控芯片STM32用于产生可调频率的PffM波并输出到驱动模块的驱动芯片IR2110上;全桥逆变模块包括四个MOS管,IR2110驱动所述MOS管并根据PffM波频率将直流电转变为高频交流电;所述带有供电磁芯(7)和供电线圈(8)的第一耦合器结合带有设备线圈(11)和设备磁芯(12)的第二耦合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用于将所述高频交流电传输到设备端;所述整流模块由快恢复D4SBL40U整流桥完成高频交流电转成直流电并给用电设备用电;电压测量模块采用维博WBV342D01完成对供电电压和设备电压的测量;电流测量模块采用A C S 712完成对供电电流和设备电流的测量;温度测量模块采用MLX906124非接触式红外测温芯片对功率器件进行温度测量;主控芯片STM32将测量数据传送到以太网模块的ENC28J60芯片转换为网络数据,第一 WIFI模块(6)和第二 WIFI模块(13)用于将所述网络数据以及设备数据在供电端和设备端实现双向收发并发送给计算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桥逆变模块包括两个半桥电路,两个半桥电路相同,其中一个半桥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l,U1的型号为IR2110S,芯片Q1、Q2是MOS管,其中驱动芯片Ul的I脚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驱动芯片U8的2脚与电容C2和C3的负极连接,电容C2和C3的负极接地,驱动芯片Ul的3脚与电容C2、C3的正极连接,驱动芯片U8的6脚与电容Cl的阴极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驱动芯片Ul的7脚与电容Cl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l的阳极与12V电源连接,驱动芯片Ul的8脚与电阻Rl的一端连接,驱动芯片Ul的11脚与5V电源连接,驱动芯片Ul的13脚、15脚接地;电阻Rl的另一端与R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Ql的G极与电阻Rl、R2的一端连接,芯片Ql的S极与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芯片Ql的D极与150V直流正极连接,芯片Q2的G极与电阻R3、R4的一端连接,芯片Q2的S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芯片Q2的D极与芯片Ql的S极连接,STM32单片机产生的带有死区的互补PffM通过Ul,在对应输出管脚产生高低电平,控制Ql与Q2的开关,形成一个半桥,Cl为自举电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将〈I %的外部电流依次转换出24V、12V、5V、3.3V电压的电流并满足供电端各模块的工作用电需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将〈1%的整流后的直流电依次转换出24¥、12¥、5¥、3.3¥电压的电流并满足设备端各模块的工作用电需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端端面还封装有一圈供电端磁铁(9)用于使供电端轴线和设备端的轴线基本重合,使供电端与设备端的间距达到最小值。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非接触式电能与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端端面还封装有一圈设备端磁铁(10)用于使供电端轴线和设备端的轴线基本重合,使供电端与设备端的间距达到最小值。
【文档编号】H04L29/08GK105959379SQ201610371513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0日
【发明人】刘敬彪, 魏洋槟, 史剑光, 于海滨
【申请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