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图像的拍摄方法

文档序号:10627122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全景图像的拍摄方法
【专利摘要】本公开为一种全景图像的拍摄方法。首先,定义一全幅全景图像所需的多个全景对焦位置。决定一预选拍摄范围。位于预选拍摄范围内的全景对焦位置作为预选对焦位置。接着,拍摄与预选对焦位置相对应的目标图像。根据目标图像产生与预选拍摄范围相对应的一局部全景图像。
【专利说明】
全景图像的拍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拍摄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全景图像的拍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拍照的需求,手机、数字相机、平版计算机等电子装置,经常内建镜头与显示面板以提供拍摄功能。与人类的视野相较,镜头的取景范围相当有限。也因此,当用户拍摄图像时,必须受限于镜头的取景范围而无法拍摄较大范围的景象。
[0003]请参照图1,其绘示现有拍摄装置的取景范围的示意图。此附图假设用户置身于一户外环境,并且,假设用户可视范围(Rtcital)的宽度为Wtotal、高度为Htotal。
[0004]为便于说明,此处将镜头能够拍摄的范围定义为取景范围(capturing range)Runit。由图1可以看出,取景范围Runit的宽度Wunit与高度Hunit均远小于用户可视范围的宽度Wtotal与高度H
total°
[0005]通常,用户可稍微通过自身位置的移动,或是调整拍摄装置的实际对焦位置与拍摄装置间的相对距离(即,对焦距离)等方式,调整取景范围的位置与大小。然而,这些调整方式仍受限于实际环境。也因此,现有技术仅能有限度地调整取景范围。

【发明内容】

[0006]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全景图像的拍摄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装置,该拍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定义一全幅全景图像所需的多个全景对焦位置;决定一预选拍摄范围,其中位于该预选拍摄范围内的该等全景对焦位置为多个预选对焦位置;拍摄与该等预选对焦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目标图像;以及根据该等目标图像产生与该预选拍摄范围相对应的一局部全景图像。
[0007]为了对本公开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8]图1,其绘示现有拍摄装置的取景范围的示意图。
[0009]图2,其是通过拍摄装置的转动,选择预选拍摄范围的示意图。
[0010]图3,其是预选对焦位置的示意图。
[0011]图4,其是预选拍摄范围与局部全景图像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0012]图5,其是拼接原始图像产生局部全景图像的示意图。
[0013]图6A、图6B、图6C,其是实际对焦位置的移动轨迹的示意图。
[0014]图7,其是因应拍摄装置转动而改变取景范围的示意图。
[0015]图8,其是当拍摄装置的取景范围,全部位于预选拍摄范围外时的预览画面的示意图。
[0016]图9,其是当拍摄装置的取景范围,部分位于预选拍摄范围内、部分位于预选拍摄范围外时的预览画面的示意图。
[0017]图10,其是当拍摄装置的取景范围,全部位于预选拍摄范围内,且拍摄装置的实际对焦位置并未对齐于预选对焦位置时的预览画面的示意图。
[0018]图11,其是当拍摄装置的取景范围,全部位于预选拍摄范围内,且拍摄装置的实际对焦位置对齐于预选对焦位置时的预览画面的示意图。
[0019]图12,其是本公开的拍摄装置的方块图。
[0020]图13,其是本公开的拍摄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14,其是本公开感测拍摄装置的转动轨迹,并据以决定预选拍摄范围的流程图。
[0022]图15,其是一种动态调整预选拍摄范围的示意图。
[0023]图16,其是另一种动态调整预选拍摄范围的示意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拍摄装置:20局部全景图像:40
[0026]对焦选取图案:31 目标图案:33、34、35
[0027]显示面板:23控制单元:21
[0028]姿态传感器:27 镜头: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前所述,拍摄装置本身的取景范围Runit有限,无法拍摄大范围的图像。下述实施例说明一种全景图像的拍摄方法,让用户自由选择拍摄范围。采用此种拍摄方法的电子装置(以下称为拍摄装置),能让用户根据个人需求,拍摄局部全景图像。
[0030]本公开通过操作拍摄装置,让用户决定预选拍摄范围,并针对预选拍摄范围拍摄多张原始图像(raw image)。之后,再根据全景图像算法,将原始图像拼接产生一局部全景图像。利用原始图像进行拼接时,各个相邻的原始图像可能会有部分的重叠,作为拼接时的参考。然而,此处为便于说明,并未绘出原始图像彼此重叠的部分。同样的,相邻的取景范围间,亦会有部分的重叠。关于如何利用原始图像的重叠部分,拼接产生全景图像的做法,此处不特别说明。
[0031]在本文中,初始图像(initial image)代表在进行全景图像的拍摄过程中,拍摄装置根据初始对焦位置(initial focal posit1n)拍摄得出的第一张原始图像。拍摄装置在拍摄过程所产生的其余原始图像,则称为目标图像。
[0032]请参见图2,其是通过拍摄装置的转动,选择预选拍摄范围的示意图。在此附图中,以粗黑线代表用户想要拍摄的预选拍摄范围Rs&rt。为便于说明,此处假设取景范围的中心点代表拍摄装置20的实际对焦位置。以及,将拍摄初始图像时的实际对焦位置定义为初始对焦位置PO。也就是说,假设初始图像所对应的取景范围,其位置在预选拍摄范围1^^,的左下角。当然,初始图像所对应的取景范围并不以预选拍摄范围!^^,的左下角为限。
[0033]如箭头(i)所示,拍摄装置20先由垂直方向朝上方转动一段距离。在此同时,实际对焦位置亦对应朝垂直方向移动。实际对焦位置在此期间的移动方向如箭头(I)所示。假设当实际对焦位置移动至第一转折位置tl后,拍摄装置20由垂直方向转动改为水平方向朝右转动(ii)。拍摄装置20在转动的同时,亦同步拍摄目标图像。据此,拍摄装置20判断得出预选拍摄范围U勺高度相当于五倍取景范围Runit的高度(即,Hmw= 5XHunit)。此时,拍摄装置20根据与这五张原始图像对应的取景范围Runit的左侧,共同定义预选拍摄范围Rse^t的左侧边界(第一边界)。
[0034]如箭头(ii)所示,拍摄装置20改为朝右侧转动一段距离。在此同时,实际对焦位置亦对应沿箭头(II)移动。拍摄装置20在沿着箭头(ii)而横向转动的同时,亦同步拍摄原始图像。假设拍摄装置20亦沿着水平方向向右另外再拍摄六张目标图像。其后,假设当实际对焦位置移动到第二转折位置t2后,拍摄装置20改为沿垂直方向向下(iii)转动。换句话说,实际对焦位置由第一转折位置tl移动到第二转折位置t2的过程中,拍摄装置20共拍摄七张原始图像。此时,拍摄装置20根据与这七张原始图像对应的取景范围Runit的上侦牝共同定义预选拍摄范围的上方边界(第二边界)。
[0035]此时,若拍摄装置20改为朝上转动时,拍摄装置20确认实际对焦位置已经超过预选拍摄范围Rseld的上方边界。因此,拍摄装置20并不会相对应的拍摄目标图像。反之,若拍摄装置20如箭头(iii)所示,改为朝下转动时,拍摄装置20确认实际对焦位置位于预选拍摄沮围RseIect内,拍摄装置20便相对应的拍摄目标图像。
[0036]拍摄装置20在沿着箭头(iii)而朝下向转动的同时,拍摄装置20亦同步得出预选拍摄范围Rse^t的宽度相当于七倍取景范围Runit的宽度(Ws-rt= 7Xffunit)。在此阶段,拍摄装置20判断预选拍摄范围Rseleet的范围相当于5X7 = 35个取景范围Runit。换句话说,拍摄装置20共需拍摄35张原始图像。
[0037]拍摄装置20如箭头(iii)所示朝下转动时,相对应的形成预选拍摄范围Rsf3lf3tlt的右侧边界。预选拍摄范围!^^,的左侧边界与右侧边界(第三边界)平行且等长。当实际对焦位置由第二转折位置t2朝下移动过多,导致实际对焦位置的高度低于初始对焦位置PO的高度时,拍摄装置20将停止拍摄目标图像。
[0038]同理,拍摄装置20如箭头(iv)所示朝左转动时,将相对应的拍摄七张原始图像。并且,由与这七张原始图像相对应的拍摄范围共同形成预选拍摄范围的下方边界(第四边界)。预选拍摄范围Rseld的下方边界(第四边界)与上方边界平行且等长。当实际对焦位置由第三转折位置t3朝左移动过多,导致实际对焦位置位于初始对焦位置PO的左侧时,拍摄装置20将停止拍摄目标图像。
[0039]由图2可以看出,预选拍摄范围Rmw的范围取决于拍摄装置20的转动轨迹。拍摄装置20在垂直方向的转动幅度,对应于预选拍摄范围Rse^t的高度HMl%t。预选拍摄范围Rseleet的第一边界的长度,会根据拍摄装置20沿第一方向转动的幅度与拍摄装置20本身的对焦距离而决定。同理,拍摄装置20在水平方向的转动幅度,对应于预选拍摄范围!^^,的宽度Ws-W预选拍摄范围Rs-M的第二边界的长度,会根据拍摄装置沿第二方向转动的幅度与拍摄装置20本身的对焦距离而决定。其中,第二方向不同于第一方向。
[004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拍摄装置20先根据用户的选择而拍摄初始图像。之后,拍摄装置20根据初始图像与全景图像算法,估算得出完成全景图像所需的全景对焦位置。如前所述,本申请的拍摄装置20进一步让用户自由选择预选拍摄范围Rselm。
[0041]当拍摄装置20的实际对焦位置朝向预选拍摄范围Rseleet外时,拍摄装置20并不会拍摄目标图像。当拍摄装置20的实际对焦位置朝向预选拍摄范围Rs-,内,且拍摄装置20的实际对焦位置与全景对焦位置对齐时,拍摄装置20将拍摄目标图像。为便于说明,此处将位于预选拍摄范围Rseleet内的全景对焦位置,进一步定义为预选对焦位置(candidatefocal posit1ns)。
[0042]请参见图3,其是预选对焦位置的示意图。此附图以将预选对焦位置以圆圈(O)表示;以及,将位于预选拍摄范围1^1^外的全景对焦位置以叉号(X)表示。根据图3,若拍摄装置20的实际对焦位置对齐于预选对焦位置(例如:f(l,5)、f(2,l)、f(3,l)、f(7,5),其余类推)时,拍摄装置20将对应拍摄目标图像。
[0043]请参见图4,其是预选拍摄范围与局部全景图像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预选拍摄范围札-。,对应于多个拍摄范围。为便于说明,此处将取景范围1?_,与原始图像的水平方向定义为X坐标;以及将取景范围Runit与原始图像的垂直方向定义为I坐标。
[0044]预选拍摄范围Rsew内的各个拍摄范围均各自对应于一预选对焦位置。例如,以取景范围R(l,l)代表当拍摄装置20的实际对焦位置与预选对焦位置f (I,I)对齐时,拍摄装置20的实际的取景范围。
[0045]以取景范围R(l,l)为起点,取景范围由左而右依序表示为R(2,l)、R(3,l)、R(4,
1)、R(5,l)、R(6,l)、R(7,l)。以取景范围R(l,l)为起点,取景范围由下而上依序为R(l,
2)、R(l,3)、R(l,4)、R(l,5)。其余与取景范围Runit所对应的坐标也可类推得出。
[0046]同理,位于左下角的原始图像定义为頂G(l,I)。由原始图像頂G(l,I)延水平方向向右移动所对应的原始图像依序为IMG(2,1)、IMG(3,1)、IMG(4,1)、IMG(5,1)、IMG(6,1)、頂G(7,l)。由原始图像頂G(l,I)延垂直方向向上移动所对应的原始图像依序为頂G(l,2)、IMG(1, 3)、IMG (1,4)、IMG (I, 5)。其余原始图像所对应的坐标也可类推得出。
[0047]请参见图5,其是拼接原始图像产生局部全景图像的示意图。原始图像的排列顺序对应于与其相对应取景范围的排列顺序(图4)。
[0048]根据这些原始图像的坐标,对原始图像进行拼接后,可得出局部全景图像40。例如:由于预选对焦位置f(l,I)位于预选拍摄范围1^—的左下角,因此,拍摄装置20根据取景范围R(l,l)所拍摄的原始图像頂G(l,I)亦位于局部全景图像40的左下角。即,在拍摄原始图像的同时,拍摄装置20亦同步记录取景范围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因此,可以根据原始图像与其相对位置正确的拼接出如图5所示的局部全景图像40。
[0049]根据本公开的构想,拍摄装置20实际拍摄目标图像的时点并不需要被限定。一种拍摄目标图像的方式为,完成预选拍摄范围Rs^t的定义后,再开始拍摄所有的目标图像。另一种拍摄目标图像的方式为,在定义预选拍摄范围!^^,的过程中,同时拍摄位于边界的目标图像,并在完成预选拍摄范围!^^吣的定义后,再拍摄其余尚未被拍摄的目标图像。为便于说明,以下的实施例以第二种类型为主。
[0050]请参见图6A、图6B、图6C,其是实际对焦位置的移动轨迹的示意图。与图2不同的是,图6A、图6B、图6C的第一边界为水平方向、第二边界为垂直方向。即使定义边界的顺序不同,前述关于如何根据拍摄装置20的转动而定义预选拍摄范围Rs-M的作法仍可类推应用。
[0051]实际对焦位置沿以水平方向朝右侧移动至第一转折位置tl的过程中,拍摄装置20亦同步拍摄与位于第一边界侧的取景范围相对应的目标图像。之后,实际对焦位置在第一转折位置tl转向,改为以垂直方向朝上方移动至第二转折位置t2。同样的,在实际对焦位置沿垂直方向朝上方移动至第二转折位置t2的过程中,拍摄装置20亦同步拍摄与位于第二边界侧的取景范围相对应的目标图像。
[0052]根据本公开的构想,在定义第一边界(如图6A、图6B、图6C的下方边界)与第二边界(如图6A、图6B、图6C的右侧边界)后,即可对应得出与第一边界平行的第三边界(如图6A、图6B、图6C的上方边界)、与第二边界平行的第四边界(如图6A、图6B、图6C的左侧边界)。
[0053]比较图6A、图6B、图6C可以看出,这些附图内的第二转折位置t2位于不同。当第二转折位置t2的位置越高时,第二边界也越长,且预选拍摄范围!^^,相对较大。在图6A中,第二边界的长度相当于三倍取景范围的高度。在图6B中,第二边界的长度相当于四倍取景范围的高度。在图6C中,第二边界的长度相当于五倍取景范围的高度。因此,在图6A、图6B、图6C内预选拍摄范围,其大小依照递增方式排列。
[0054]在图6A中,拍摄装置20先拍摄所有位于边界的目标图像后,才拍摄其余的目标图像。在图6B、图6C中,拍摄装置20先拍摄位于第一边界、第二边界、第三边界的目标图像,之后再开始拍摄其余的目标图像。
[0055]再者,拍摄装置20可提供预览画面的功能,利用预览画面同步显示取景范围Runit的图像内容。当用户转动拍摄装置20时,不但取景范围Runit的内容改变,预览画面的内容也同步产生变化。
[0056]拍摄装置20可通过显示面板显示图形化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简称为GUI),藉以提供不同类型的指示图案。指示图案可包含但不限于:对焦选取图案、目标图案、警示讯息等。在拍摄过程中,指示图案的外观与位置将搭配预览画面的内容而显示。藉由指示图案的呈现,用户能更容易的操作拍摄装置20拍摄目标图像。
[0057]例如,以对焦选取图案代表实际对焦位置,以及以目标图案代表预选对焦位置。根据对焦选取图案与目标图案的相对位置,可以让用户知道实际对焦位置是否与预选对焦位置对齐。需留意的是,指示图案的种类与外观,并不需要被局限。
[0058]再者,拍摄装置20所提供的预览画面可提供两种显示模式。当设取景范围Runit位于预选拍摄范围Rs^t内时,以第一种显示模式显示。另一方面,若取景范围Runit位于预选拍摄范围札&滸时,则以第二种显示模式显示。显示面板可利用不同的显示参数(例如,亮度参数、透明度参数、灰阶参数、或色调参数)代表不同的显示模式。
[0059]请参见图7,其是因应拍摄装置转动而改变取景范围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此处假设预览画面所显示的取景范围Runitfe于预选拍摄范围R ^。滸时,则预览画面对应于较暗的透明度。
[0060]图7以Fl、F2、F3、F4,代表四种取景范围Runit与预选拍摄范围R 的相对位置的情形。其中,Fl代表取景范围Runit完全位于预选拍摄范围Rmw外的情形。F2代表取景范围Runit部分位于预选拍摄范围RSf3lfM:tR、位于范围拍摄范围Rsf3lf3tl^的情开5。F3、F4代表取景范围Runit完全位于预选拍摄范围Rs^t内的情形。关于这四种取景范围R_所对应的预览画面的说明,请进一步参看第8、9、10、11图。
[0061]请参见图8,其是当拍摄装置的取景范围,全部位于预选拍摄范围外时的预览画面的示意图。除了显示取景范围Runit外,预览画面MG?进一步显示一组对焦选取图案31。对焦选取图案31包含一左侧部分与一右侧部分。在预览画面中被对焦选取图案31框选的区域,用于代表镜头的实际对焦位置(actual focal posit1n)。对焦选取图案31通常位于预览画面的中心。
[0062]为了提示用户取景范围Runit完全位于预选拍摄范围,拍摄装置20以第二显示模式显示预览画面。此时,拍摄装置20停止拍摄原始图像。或者,拍摄装置20可利用预览画面显示警示讯息,提醒用户目前的取景范围Runit已经超过预选拍摄范围R 一吣的边界。
[0063]请参见图9,其是当拍摄装置的取景范围,部分位于预选拍摄范围内、部分位于预选拍摄范围外时的预览画面的示意图。根据全景图像算法的估算,此时在取景范围Runit内并没有预选对焦位置。因此,预览画面IMGf2并不会显示任何用于代表预选对焦位置的目标图案。
[0064]此外,为了提示用户目前拍摄装置20的实际对焦位置已经在预选拍摄范围夕卜,则可在预览画面中,将超过预选拍摄范围Rs-M的范围对应显示为较暗的透明度(即,第二透明度)。如图9所示,预览画面頂&2的右侧部分具有较暗的透明度(即,第二透明度),预览画面頂6^的左侧部分具有较亮的透明度(S卩,第一透明度)。用户可因此得知,如果要继续拍摄目标图像时,就不应该将拍摄装置20继续向右转动。
[0065]若取景范围Runit位于预选拍摄范围Rs—tft,用户可进一步由预览画面判断实际对焦位置是否与预选对焦位置对齐。若实际对焦位置并未对齐任何一个预选对焦位置,拍摄装置20不会提取预览画面的内容。
[0066]例如:当拍摄装置20的取景范围为图7的取景范围F3时,代表实际对焦位置并未对齐任何一个预选对焦位置。因此,图10的拍摄装置20并不会提取预览画面頂Gra的内容。
[0067]另一方面,当实际对焦位置确实对齐预选对焦位置的其中一个时,拍摄装置20提取预览画面的内容做为目标图像。例如:当拍摄装置20的取景范围为图7的取景范围F4时,拍摄装置20将提取图11的预览画面頂&4作为目标图像。
[0068]请参见图10,其是当拍摄装置的取景范围,全部位于预选拍摄范围内,且拍摄装置的实际对焦位置并未对齐于预选对焦位置时的预览画面的示意图。此预览画面IMGra代表图7的取景范围F3。
[0069]预选对焦位置的目标图案33、34并未被对焦选取图案31所框选。在图10中,代表预选对焦位置f (5,4)的目标图案33,以及代表预选对焦位置f (6,4)的目标图案34分别位于对焦选取图案31的左右两侧。预览画面可提示用户,如何通过拍摄装置20的转动而改变实际对焦位置。
[0070]例如,向左转动拍摄装置20时,拍摄装置20的实际对焦位置可与预选对焦位置f(5,4)对齐。相当于,使对焦选取图案31框选目标图案33。或者,向右转动拍摄装置20,使对焦选取图案31框选目标图案34。
[0071]请参见图11,其是当拍摄装置的取景范围,全部位于预选拍摄范围内,且拍摄装置的实际对焦位置对齐于预选对焦位置时的预览画面的示意图。此预览画面IMGf4代表图7的取景范围F4。如图11所示,目标图案35代表预选对焦位置f(6,2)。因此,拍摄装置20将相对应地拍摄预览画面頂&4的内容作为目标图像。
[0072]请参见图12,其是本公开的拍摄装置的方块图。拍摄装置20包含显示面板23、控制单元21、姿态传感器27、镜头25。控制单元21电连接于其他三者。镜头25用于取景与拍摄原始图像,显示面板23用于显示预览画面。
[0073]当镜头25对准于一取景范围时,控制单元21控制显示面板23产生预览画面。当用户转动拍摄装置20时,预览画面的内容也随着变化。如前所述,若取景范围均位于预选拍摄范围Rwmft,且实际对焦位置对齐于一个预选对焦位置时,预览画面的内容将用于产生原始图像。在拍摄过程结束后,控制单元21先拼接原始图像产生局部全景图像。之后,再因应用户的操作,利用显示面板23显示局部全景图像。
[0074]姿态传感器27用于感测用户操作拍摄装置20的摆置状态(姿态)。当拍摄装置20因为用户的操作而转动时,姿态传感器27连续产生姿态信号至控制单元21。其中,姿态信号用于代表拍摄装置20的转动轨迹(例如:转动幅度与转动方向等)。姿态传感器27可为陀螺仪(gyroscope)、重力传感器(G-sensor)或其他感测元件。
[0075]当姿态信号代表拍摄装置20的转动幅度时,拍摄装置20可据以计算实际对焦位置移动的距离。例如:根据拍摄装置20沿第一方向转动的幅度与拍摄装置20的对焦距离,估算第一边界的长度;以及根据拍摄装置20沿第二方向转动的幅度与拍摄装置20的对焦距离,估算第二边界的长度。
[0076]当姿态信号代表拍摄装置20的转动方向改变时,控制单元21将据以定义预选拍摄范围的边界的长度;或者,用于判断实际对焦位置是否超过预选拍摄范围Rs&rt。
[0077]当镜头25朝向的位置改变时,取景范围Runit与实际对焦位置亦将改变。连带的,显示面板23所显示的预览画面中,图像内容与指示图案的样式、位置等,均对应产生改变。藉由指示图案的辅助,用户可以获悉拍摄装置20的取景范围Runit,是否适合用于拍摄目标图像。
[0078]需留意的是,目标图像的拍摄过程,可能是由用户手动按下拍摄按键,或者由拍摄装置20进行自动拍摄。关于目标图像的拍摄方法为手动或自动,此处不予详述。
[0079]请参见图13,其是本公开的拍摄方法的流程图。首先,用户根据个人喜好而选取初始对焦位置PO,并操作拍摄装置提取初始图像(步骤Sll)。其次,控制单元21将根据初始图像与全景图像算法,定义全幅全景图像所需的全景对焦位置(步骤S12)。全幅全景图像所需的全景对焦位置,会根据球体透视投影法(spherical perspective project1n)、或柱体透视投影法(cylindrical perspective project1n)等方式而稍有差异。如何利用投影法计算全景对焦位置,以及全景图像算法的选用,可依实际需求而异。
[0080]接着,姿态传感器27将对应感测拍摄装置20的转动轨迹,并据以决定预选拍摄范围1^—(步骤S13)。关于步骤S13的进一步说明,可进一步参看图14的流程图。在预选拍摄范围Rs^t被决定后,以位于预选拍摄范围Rs^t的全景对焦位置作为预选对焦位置(步骤 S14)ο
[0081]接着,拍摄装置20针对预选对焦位置拍摄多张目标图像(步骤S15)。如前所述,拍摄装置20可通过图形化用户界面显示指示图案(例如:对焦选取图案、目标图案、警示讯息等),辅助用户拍摄合适的目标图像。其后,控制单元21判断所有的目标图像是否均已拍摄完成(步骤S16)。若步骤S16的判断结果为否定,拍摄流程重新执行步骤S15,直到其余的目标图像均完成拍摄。若步骤S16的判断结果为肯定,代表与预选对焦位置对应的目标图像均已被拍摄完成。
[0082]进一步的,拍摄装置20可提供修改预选拍摄范围札-^的功能。让用户在目标图像均被拍摄完成后,再次判断是否调整预选拍摄范围Rwm(步骤S17)。若步骤S17的判断结果为肯定,拍摄流程再度回到步骤S13。若步骤S17的判断结果为否定,拍摄装置便拼接初始图像与目标图像,进而得出局部全景图像(步骤S18)。
[0083]请参见图14,其是本公开感测拍摄装置的转动轨迹,并据以决定预选拍摄范围的流程图。首先感测拍摄装置20沿着第一方向转动的幅度,并据以定义预选拍摄范围的第一边界(步骤S131)。其次感测拍摄装置20沿着异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转动的幅度,并据以定义预选拍摄范围的第二边界(步骤S133)。参考图2的说明可以得知,拍摄装置20的转动幅度对应于实际对焦位置移动的距离。根据实际对焦位置的移动距离,可进一步估算预选拍摄范围的各个边界长度。
[0084]在第一边界与第二边界均定义完成后,接着定义与第一边界平行的第三边界(步骤S135);以及,定义与第二边界平行的第四边界(步骤S137)。此处假设预选拍摄范围Rsel%t具有矩形外观,故第一边界的长度与第三边界的长度彼此相等,且第二边界的长度与第四边界的长度彼此相等。其后,根据第一边界、第二边界、第三边界、第四边界而共同形成预选拍摄范围Rsf3If3tlt (步骤S139)。
[0085]步骤S131可进一步包含步骤S131a与步骤S131b。在步骤S131a中,感测实际对焦位置的第一转折位置tl。在步骤S131b中,根据初始对焦位置PO与第一转折位置tl间的距离而定义第一边界的长度。步骤S133可进一步包含步骤S133a与步骤S133b。在步骤S133a中,感测实际对焦位置的第二转折位置t2。在步骤S133b中,根据第一转折位置tl与第二转折位置t2间的距离而定义第二边界的长度。
[0086]在进一步的应用中,可以通过感测拍摄装置20的转动轨迹,调整预选拍摄范围Rs-满大小。
[0087]请参见图15,其是一种动态调整预选拍摄范围的示意图。拍摄装置20的实际对焦位置,首先由初始对焦位置PO沿水平方向朝右移动至第一转折位置11。实际对焦位置在第一转折位置tl转而垂直向上移动,实际对焦位置向上移动至第二转折位置t2。其后,实际对焦位置沿着水平方向朝左移动至第三转折位置t3。
[0088]—般说来,第三转折位置t3与初始拍摄位置应位于同一垂直线上。若用户沿水平方向转动拍摄装置20的幅度过大,将使实际对焦位置相对位于初始拍摄位置的左上方。此时,在图形化用户界面上将产生警示讯息通知用户。因此,可以确保预选拍摄范围!^^,的左侧边界会维持在同一个垂直方向的边界上。
[0089]若用户在实际对焦位置位于第三转折位置t3时,停止拍摄目标图像,预选拍摄范围当于由两列取景范围1?_所组成。即,预选拍摄范围Rs^t的高度相当于取景范围Runit的高度的两倍(Hse^t= HunitX 2)。
[0090]若实际对焦位置在第三转折位置t3时,用户再度改为向上转动拍摄装置时,实际对焦位置将对应朝上方移动。即,实际对焦位置的高度将高于第二边界的高度。此时,图形化用户界面可显示警示讯息通知用户。
[0091]若用户是无意间转动拍摄装置而导致实际对焦位置高于第三转折位置t3,用户便可根据警示讯息而知道应该停止拍摄流程。另一方面,若用户确定要改变预选拍摄范围!^^,的高度时,拍摄装置将进行调整预选拍摄范围R-#的流程。假设在实际对焦位置位于第四转折位置t4时,用户将拍摄装置20转为向右侧的水平方向转动。相对应的,实际对焦位置将持续向右侧移动。
[0092]同样的,实际对焦位置持续向右移动至第五转折位置t5后,拍摄装置将检查实际对焦位置是否位于右侧边界上。若拍摄装置20在实际对焦位置位于第五转折位置t5时,停止拍摄目标图像,则预选拍摄范围当于由三列取景范围Runit组成。即,预选拍摄范围1^#的高度相当于取景范围Runit的高度的三倍(Hsew= HunitX 3)。
[0093]同理,若实际对焦位置在第五转折位置t5再度改为向上移动,并且在第六转折位置t6转为向左侧水平移动至第七转折位置t7。则,预选拍摄范围Rs-Jfi于由四列取景范围1?_所组成。即,预选拍摄范围高度相当于取景范围Runit的高度的四倍(Hs—t=Hunit X 4) ο
[0094]根据前述说明可以得知,当实际对焦位置位于第三转折位置t3、第五转折位置t5、第七转折位置t7等位置时,若用户选择将拍摄装置20朝上方转动,便能增加预选拍摄范围!^^,的高度。换句话说,拍摄装置20在实际对焦位置的垂直高度产生改变时,均可询问用户的意向。通过此种方式,拍摄装置20能因应用户的需要,提供动态调整预选拍摄范
1^1 Rselect 的高度的功能。
[0095]请参见图16,其是另一种动态调整预选拍摄范围的示意图。此附图假设拍摄装置20的实际对焦位置先由初始对焦位置PO向右沿水平方向移动到第一转折位置tl。之后,实际对焦位置在第一转折位置tl改为向上方移动至第二转折位置t2。在此同时,由初始对焦位置PO至第一转折位置tl间的连线,可对应于预选拍摄范围的下方边界。
[0096]当实际对焦位置由第一转折位置tl转向后,首先朝上方移动一小段垂直距离,并在遇到第二转折位置t2后,改为向左上方移动。由于实际对焦位置是朝向相对上方的位置移动,此时,第二转折位置t2的高度并不会被当作是预选拍摄范围的高度Hs-rt。再者,第一转折位置tl与第二转折位置t2之间的连线可对应于预选拍摄范围!^^,的右侧边界。
[0097]待实际对焦位置由第二转折位置t2移动至第三转折位置t3后,如果拍摄装置20再继续往左转动,实际对焦位置就会超过预选拍摄范围的左侧边界。因此,当实际对焦位置移动至第三转折位置t3时,在图形化用户界面上将产生警示讯息通知用户。此时,实际对焦位置在第三转折位置t3改为往垂直方向移动,或是往右侧移动。
[0098]此处假设实际对焦位置在第三转折位置t3,改为向下方移动。由于第三转折位置t3的垂直高度高于第二转折位置的高度,此处可根据第三转折位置t3的高度决定预选拍摄范围!^^,的高度。接着,实际对焦位置移动至初始对焦位置PO时,可提示用户实际对焦位置已达预选拍摄范围Rwm的下方边界。连带的,用户即可在实际对焦位置位于第四转折位置t4时,改变拍摄装置20转向右上方。
[0099]同样的,当实际对焦位置在第四转折位置t4转而朝右上方移动至第五转折位置t5时,拍摄装置20可判断实际对焦位置的高度已经与第三转折位置t3的高度相当。则,在图形化用户界面上将产生警示讯息通知用户应停止朝上转动拍摄装置20。此外,由于第五转折位置t5与第一转折位置tl位于同一条垂直线上,拍摄装置20可利用用户界面提示用户拍摄装置20无法往右侧方向转动。
[0100]承上所述,在实际对焦位置移动至第五转折位置t5后,实际对焦位置可根据第五转折位置t5与第三转折位置t3 (以及第一转折位置tl)的关系而往下移动或是往左移动。若拍摄装置20往下转动而使实际对焦位置移动至第六转折位置t6时,由于位在下方的原始图像已经被拍摄过,且第六转折位置t6位于预选拍摄范围Rseld的右侧边界,因此,拍摄装置20将改为朝向左下方转动。
[0101]如图16所示,使用可参考图形化用户界面的提示,任意的转动拍摄装置20,进而拍摄局部全景图像所需的原始图像。再者,在任意转动拍摄装置20而定义预选拍摄范围Rwm与拍摄原始图像后,若用户发现有部分的预设对焦位置被遗漏而未拍摄与其相对应的原始图像时,图形化用户界面也可提示用户应拍摄这些应拍摄而未被拍摄的原始图像。
[0102]实际应用时,目标图像的拍摄顺序与拍摄方法并不需要被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可先将位于边界的目标图像全部拍摄完毕后,再开始拍摄位于内部的目标图像。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先以特定的功能键搭配拍摄装置20的转动,定义预选拍摄范围的边界。待完成边界定义后,才拍摄位于边界的目标图像。此外,预选拍摄范围Rs^t的轮廓与外观,亦不以矩形为限。
[0103]拍摄装置20可提供手动拍摄或自动拍摄功能。S卩,由用户确认拍摄后,拍摄装置20才拍摄目标图像。或者,拍摄装置20被转动的过程中,一旦实际对焦位置与预选对焦位置彼此对齐时,拍摄装置20即自动拍摄目标图像。
[0104]承上,本公开提供一种全景图像的拍摄方法。此处所述的全景图像拍摄方法,让用户能根据个人需求选择预选拍摄范围Rs&rt。再者,拍摄装置还可提供自动拍摄目标图像的功能。采用本拍摄方法时,用户可自行定义预选拍摄范围1^#的边界。再者,用户也可进一步再调整预选拍摄范围!^―的大小。由此可知,本申请的拍摄方法能满足用户对于选取拍摄范围的各种需求。
[0105]综上所述,虽然本公开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本公开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全景图像的拍摄方法,该拍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定义全幅全景图像所需的多个全景对焦位置; 决定预选拍摄范围,其中位于该预选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全景对焦位置作为多个预选对焦位置; 拍摄与所述预选对焦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目标图像;以及 根据所述目标图像产生与该预选拍摄范围相对应的局部全景图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与该全幅全景图像对应的拍摄范围大于该预选拍摄范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决定该预选拍摄范围的步骤包含以下步骤: 沿第一方向定义该预选拍摄范围的第一边界;以及 沿不同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定义该预选拍摄范围的第二边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 该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且该预选拍摄范围的宽度为该第一边界的长度;以及 该第二方向为垂直方向,且该预选拍摄范围的高度为该第二边界的长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 该第一方向为垂直方向,且该预选拍摄范围的高度为该第一边界的长度;以及 该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且该预选拍摄范围的宽度为该第二边界的长度。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决定该预选拍摄范围的步骤还包含以下步骤: 定义与该第一边界平行的第三边界;以及 定义与该第二边界平行的第四边界,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边界定义出该预选拍摄范围。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该第一边界与该第二边界彼此垂直,且该预选拍摄范围为矩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决定该预选拍摄范围的步骤是指:感测电子装置的转动轨迹并据以决定该预选拍摄范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 该预选拍摄范围的第一边界的长度根据该电子装置沿该第一方向转动的幅度与该电子装置的对焦距离而决定;以及 该预选拍摄范围的第二边界的长度根据该电子装置沿该第二方向转动的幅度与该电子装置的该对焦距离而决定。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该对焦距离是指该电子装置的一实际对焦位置与该电子装置间的相对距离。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拍摄与所述预选对焦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目标图像的步骤包含以下步骤: 显示预览画面,其中该预览画面因应该电子装置的转动而改变其显示内容。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该预览画面显示与该电子装置的取景范围相对应的图像,且该取景范围小于该预选拍摄范围。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拍摄与所述预选对焦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目标图像的步骤还包含以下步骤: 当该取景范围位于该预选拍摄范围以内时,该预览画面以第一显示模式显示该取景范围的图像;以及 当该取景范围位于该预选拍摄范围以外时,该预览画面以第二显示模式显示该取景范围的图像。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拍摄与所述预选对焦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目标图像的步骤还包含以下步骤: 当该取景范围的第一部分位于该预选拍摄范围内,且该取景范围的第二部分位于该预选拍摄范围外时,该预览画面以该第一显示模式显示该取景范围的该第一部分,以及以该第二显示模式显示该取景范围的该第二部分。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拍摄与所述预选对焦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目标图像的步骤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该电子装置的一实际对焦位置对齐于所述预选对焦位置之一时,拍摄与该实际对焦位置对应的预览画面作为所述目标图像之一。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在该预览画面中,显示与所述预选对焦位置对应的多个目标图案。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该预览画面进一步显示代表该实际对焦位置的对焦选取图案。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当所述目标图案中的一个被该对焦选取图案框选时,该电子装置的该实际对焦位置对齐于与被框选的目标图案对应的该预选对焦位置。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拍摄方法,其中拍摄与所述预选对焦位置相对应的所述目标图像的步骤还包含以下步骤: 在该电子装置的该实际对焦位置朝向该预选拍摄范围外时,停止拍摄该预览画面。
【文档编号】H04N5/232GK105991918SQ201510068230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
【发明人】廖健宏, 陈宏麟
【申请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