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音组件及设有该吸音组件的扬声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907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吸音组件及设有该吸音组件的扬声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音组件及设有该吸音组件的扬声器模组。
【背景技术】
[0002]扬声器模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现有的扬声器模组通常包括外壳,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为了降低模组的FO(低频),扩展带宽,技术人员通常会在后声腔内增设吸音件。近几年,人们发现将多孔性材料填充到后声腔内,利用多孔性材料对后声腔气体快速吸附-脱附性质,可使得谐振空间虚拟增大,从而更有效的降低模组共振频率H)。多孔性材料在填充到后声腔前,一般需先填充到塑料拖壳中,通过丝网布封装,制成吸音组件最后固定在模组后声腔中。这种先封装成吸音件后填充到后声腔内的方式,工艺简单易行封装效果好。但塑料拖壳并无吸音效果,对降低模组H)没有贡献,反而会占用后声腔的空间起到反作用。在当今扬声器不断微型化的时代,更有效的利用后声腔空间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0003]且多孔性材料在封装制成吸音组件前,需要用原粉加入粘接剂造粒,其目的在于防止微粉泄漏扩散到扬声器单体内,影响模组声学性能。但是吸音颗粒在与拖壳的碰撞过程中会产生微粉,为了防止吸音颗粒在与拖壳碰撞过种中产生微粉,就需要提高粘接剂的添加量以保证颗粒强度,而过多粘结剂将会阻塞多孔性材料孔道,使材料对气体吸附脱附能力减弱,从而降低吸音颗粒的吸音性能,吸音效果无法达到产品预期声学性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音组件,此吸音组件可充分利用后声腔的空间,且吸音性能好。
[0005]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此扬声器模组的吸音组件可充分的利用后声腔的空间,并可充分利用吸音颗粒的吸音性能,产品声学性能好。
[0006]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吸音组件,包括拖壳及封装在所述拖壳内的吸音颗粒,所述拖壳上设有一开口,所述拖壳的开口处设有用于封住所述吸音颗粒的封口,所述拖壳的材质为吸音棉,所述吸音颗粒由多孔性材料原粉造粒而成;所述吸音组件的形状与其所要填充的空间的形状相适配。
[0008]其中,所述封口的材质为无纺布,所述封口与所述拖壳通过热恪或超声焊接工艺彡口口 O
[0009]其中,所述多孔性材料包括沸石、活性炭或碳纳米管。
[0010]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11]—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后声腔内设有吸音组件,所述吸音组件为上述吸音组件。
[0012]其中,所述吸音组件填充所述后声腔的整个空间。
[0013]其中,所述吸音组件仅填充所述后声腔的部分空间。
[0014]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由于本实用新型吸音组件包括拖壳及封装在拖壳内的吸音颗粒,拖壳的材质为吸音棉。采用吸音棉作为吸音组件的拖壳,使得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一、吸音棉也具有吸音作用,同样可以降低模组的H),所占用的后声腔体积得到利用,充分的利用了后声腔的空间。
[0017]二、吸音棉质地柔软,可以有效减弱吸音颗粒与拖壳壁的碰撞强度,所以在吸音颗粒强度较弱的条件下也能保证不会产生微粉,吸音颗粒强度弱则造粒过程中添加的粘结剂少,吸音颗粒的吸音性能可得出充分的发挥,降低模组H)效果更好。
[0018]三、吸音棉塑型容易,可根据后声腔的空间形状进行定制,可与后声腔的内壁完全贴合,更加有效的利用了后声腔的空间。
[0019]由于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的后声腔内填充有上述吸音组件,从而其后声腔的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模组的中低频性能更好,频带更宽,整体声学性能更好。
[00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吸音组件及设有该吸音组件的扬声器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扬声器模组的后声腔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吸音组件及设有该吸音组件的扬声器模组充分的利用了模组的后声腔空间,并充分利用所填充吸音颗粒的吸音性能,产品声学性能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吸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扬声器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扬声器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扬声器模组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0、吸音组件,100、拖壳,102、封口,104、吸音颗粒,20、模组外壳,30、扬声器单体,40、后声腔,50、前声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7]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上均指扬声器单体振动系统的方向,方位下均指与扬声器单体磁路系统的方向;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内侧均指位于模组内腔内的一侧,外侧均指位于模组内腔外的一侧。
[0028]实施例一:
[0029]如图1所示,一种吸音组件,吸音组件10包括一设有开口的拖壳100,拖壳100内填充有吸音颗粒104,拖壳100的开口处结合有封口 102,封口 102将吸音颗粒104封装在拖壳100内。
[0030]如图1所示,拖壳100的材质为吸音棉,封口 102的材质为无纺布,拖壳100与封口 102通过热熔或超声焊接工艺结合。
[0031]如图1所示,吸音颗粒104由多孔性材料原粉加入粘结剂造粒而成,多孔性材料包括沸石、活性炭或碳纳米管等,但并不限于上述三种材料,上述三种材料仅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材料。
[0032]本实施方式仅是以附图1所示的吸音组件为例进行阐述吸音组件的结构,而实际应用中吸音组件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因为吸音棉的质地柔软且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故其塑型比较容易,在使用其加工拖壳的时候可以根据吸音组件所要填充的空间(如扬声器模组的后声腔)的形状进行制作拖壳,从而可以保证吸音组件与其要填充的空间内壁完全贴合。因此,本实用新型吸音组件的形状及大小可根据所要填充的空间形状及尺寸定制,其外形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各种不规则的形状。
[0033]实施例二:
[0034]如图2所不,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20,模组外壳20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30,扬声器单体30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50和后声腔40两个腔体,后声腔40内设有吸音组件10,吸音组件10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所述的吸音组件的结构相一致(如图1所示),包括由吸音棉制成的拖壳100,拖壳100内填充有吸音颗粒104,吸音颗粒104通过结合在拖壳100开口处的无纺布材质的封口 102封装在拖壳内,此吸音组件10的形状及尺寸与后声腔40的形状和尺寸相一致,填满整个后声腔40。
[0035]吸音组件的形状和大小还可以根据扬声器模组声学性能的要求进行变化,可以仅填充后声腔的一部分,如图3和图4所不。
[0036]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吸音棉为吸音组件的拖壳,充分的利用了模组后声腔的空间,有效的提升了模组的声学性能。
[0037]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采用吸音棉作为吸音组件的拖壳的技术方案的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吸音组件及扬声器模组的结构均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任何一种需要在后声腔内设置吸音组件的模组中,故无论扬声器模组的结构是否与本实用新型相同,也无论吸音组件的形状及位于后声腔内的位置是否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只要是采用吸音棉作为吸音组件的拖壳,用以提高后声腔空间的利用率及吸音颗粒的吸音效果的产品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0038]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吸音组件,包括拖壳及封装在所述拖壳内的吸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壳上设有一开口,所述拖壳的开口处设有用于封住所述吸音颗粒的封口,所述拖壳的材质为吸音棉,所述吸音颗粒由多孔性材料原粉造粒而成;所述吸音组件的形状与其所要填充的空间的形状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的材质为无纺布,所述封口与所述拖壳通过热熔或超声焊接工艺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材料包括沸石、活性炭或碳纳米管。
4.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所述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内腔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所述后声腔内设有吸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吸音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组件填充所述后声腔的整个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组件仅填充所述后声腔的部分空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音组件及设有该吸音组件的扬声器模组,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包括拖壳及封装在所述拖壳内的吸音颗粒,所述拖壳上设有一开口,所述拖壳的开口处设有用于封住所述吸音颗粒的封口,所述拖壳的材质为吸音棉,所述吸音颗粒由多孔性材料原粉造粒而成;所述吸音组件的形状与其所要填充的空间的形状相适配。本实用新型吸音组件及设有该吸音组件的扬声器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扬声器模组的后声腔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吸音组件及设有该吸音组件的扬声器模组充分的利用了模组的后声腔空间,并充分利用所填充吸音颗粒的吸音性能,产品声学性能好。
【IPC分类】H04R9-02, H04R9-06
【公开号】CN204498363
【申请号】CN201520220060
【发明人】刘金利, 曹晓东
【申请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