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线自动收线装置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64459阅读:9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线自动收线装置及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线自动收线装置及耳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蓝牙耳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声道耳挂式蓝牙耳机,另一类是双声道立体声蓝牙耳机;单声道耳挂式蓝牙耳机虽然体积小,存储携带方便,但存在音效差,不适于音乐欣赏;双声道立体声蓝牙耳机虽然能解决单声道耳挂式蓝牙耳机存在的技术不足,但需要弓形连接件或导线连接左右两侧耳机,又存在体积大或耳机线容易缠绕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耳机线不易缠绕的耳机线自动收线装置及耳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线自动收线装置及耳机,包括:电连接组件,耳机线尾端通过电连接组件与耳机电路连接;旋转组件,其上设置有一个收线槽,将耳机线通过旋转方式收纳于收线槽内;动力组件,在旋转组件旋转过程中提供旋转动力;上下扣合的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扣合后形成内部的容纳空间,旋转组件、动力组件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上支架与下支架的连接处相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耳机线穿出的缺口 ;旋转组件包括一个旋转体和设置于下支架上的第一转轴,旋转体与第一转轴套接旋转;还包括:限位复位组件,使旋转组件正向正常旋转,限制旋转组件反向旋转,旋转组件旋转到位后再使旋转组件反向旋转恢复到初始位置;外壳,下支架、限位复位组件安装于外壳内。
[000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限位复位组件包括棘轮、限位复位块、弹性元件、转盘,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所述限位复位块前端设有卡键,所述限位复位块中部设有两棘轮卡块,所述限位复位块的两棘轮卡块与后端之间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盘设有卡槽,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四转轴上另一端套接于所述限位复位块后端上的凸柱上,所述棘轮与所述第二转轴套接旋转,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转轴套接旋转,所述转盘安装于所述旋转体上。
[000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一个PCB板和若干电刷,耳机线的尾端穿过设置于旋转体上的第二通孔并与两个电刷固定连接;所述电刷通过一个设置于外壳内壁上的PCB板与耳机电路电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旋转体与第一转轴连接处设置有套接于第一转轴上的旋转体轴,旋转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耳机线的一部分缠绕于旋转体轴上并穿过第二通孔并与两个电刷固定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动力组件为卷簧,卷簧设置于旋转体上的卷簧槽内;所述卷簧靠近中心的一端为弧形端,靠近边缘的一端为角形端;所述弧形端与设置于第一转轴上的一字槽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角形端通过设置于旋转体上的通槽与旋转体固定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外壳包括上下扣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弹性元件采用拉簧。
[00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卡槽的数量为2至6个。
[00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卡槽的数量为4个。
[00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立体蓝牙耳机,其包括有通过导线连接的主耳机和副耳机;主耳机和副耳机上分别设有一个耳塞,主耳机内设有蓝牙主机及为蓝牙主机供电的电池;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耳机线自动收线装置;所述耳塞通过耳机线与所述耳机线自动收线装置连接,耳机线尾端通过电连接组件与耳机电路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卷簧提供收线动力,棘轮、限位复位块、拉簧、转盘相互配合,实现耳机线自动收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耳机线不易缠绕。
【附图说明】
[0015]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自动收线装置二个不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耳机线自动收线装置去除外壳后二个不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图3立体展开示意图;
[0018]图6是图4立体展开示意图;
[0019]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转盘立体示意图;
[0020]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复位块立体示意图;
[0021]图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体二个不同视角立体示意图;
[0022]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立体示意图;
[0023]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壳体立体示意图。
[0024]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0025]I—电连接组件;
[0026]11一电刷;
[0027]2—旋转组件;
[0028]21—收线槽;
[0029]22—旋转体;
[0030]221一第二通孔;
[0031]222—旋转体轴;
[0032]223—卷簧槽;
[0033]224—通槽;
[0034]23—第一转轴;
[0035]3—动力组件;
[0036]41—上支架;
[0037]42—下支架;
[0038]43—容纳空间;
[0039]44—缺口 ;
[0040]5—限位复位组件;
[0041]51—棘轮;
[0042]52—限位复位块;
[0043]521—卡键;
[0044]522—棘轮卡块;
[0045]523一第一通孔;
[0046]524—凸柱;
[0047]53—弹性元件;
[0048]54—转盘;
[0049]541一卡槽;
[0050]6一外壳;
[0051]61—上壳体;
[0052]62一下壳体;
[0053]621—第二转轴;
[0054]622—第三转轴;
[0055]623—第四转轴;
[0056]7—耳机线;
[0057]8—耳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59]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耳机线自动收线装置,其包括:电连接组件1,耳机线7尾端通过电连接组件I与耳机电路连接;旋转组件2,其上设置有一个收线槽21,将耳机线7通过旋转方式收纳于收线槽21内;动力组件3,在旋转组件2旋转过程中提供旋转动力;上下扣合的上支架41和下支架42,上支架41和下支架42扣合后形成内部的容纳空间43,旋转组件2、动力组件3设置于容纳空间内43,上支架41与下支架42的连接处相应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耳机线7穿出的缺口 44;旋转组件2包括一个旋转体22和设置于下支架42上的第一转轴23,旋转体22与第一转轴23套接旋转;限位复位组件5,使旋转组件2正向正常旋转,限制旋转组件2反向旋转,旋转组件2旋转到位后再使旋转组件2反向旋转恢复到初始位置;外壳6,下支架42、限位复位组件5安装于外壳6内。
[0060]具体地,如图1至图12所示,所述电连接组件I包括一个PCB板和若干电刷11;所述限位复位组件5包括棘轮51、限位复位块52、弹性元件53、转盘54;所述外壳6包括上下扣合的上壳体61和下壳体62;所述外壳6的下壳体62内设有第二转轴621、第三转轴622、第四转轴623,所述限位复位块52前端设有卡键521,所述限位复位块52中部设有两棘轮卡块522,所述限位复位块52的两棘轮卡块522与后端之间设有第一通孔523,所述转盘54设有卡槽541,所述弹性元件53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四转轴623上另一端套接于所述限位复位块52后端上的凸柱524上,所述棘轮51与所述第二转轴62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