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67059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盗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壳,具体涉及一种防盗手机壳。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手机几乎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人们常将手机装在衣兜里或挎包里携带,装在衣兜里有时滑出会丢失,装在衣兜里或挎包里也有可能被盗。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盗手机壳。这种防盗手机壳在离开衣兜或挎包时可以发出警报声音,提醒主人注意,从而可避免手机丢失或被盗。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一种防盗手机壳,其特点是,防盗手机壳有一个壳体,壳体内开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上安装有电池、开关、光敏电阻、蜂鸣器、三极管和电阻,在壳体上正对光敏电阻的位置开有受光孔,在壳体上正对蜂鸣器的位置开有发声孔。
[0005]电路板上安装有电池、开关、光敏电阻、蜂鸣器、三极管和电阻,电池的正极连接开关,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蜂鸣器和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和三极管的基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的负极,蜂鸣器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池的负极。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套装手机,在手机离开衣兜或挎包时可以发出警报声音,提醒主人注意,从而可避免手机丢失或被盗。弹性壳体还可以保护手机不被刮伤及避免摔坏,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8]附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视图,附图2是本实施例的左视图,附图3是本实施例的电路图。
[0009]图中I壳体,2电阻,3电池,4三极管,5受光孔,6光敏电阻,7发声孔,8开关,9蜂鸣器,10电路板,11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附图所示,壳体I开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电路板10,电路板10上安装有电阻2、电池3、三极管4、光敏电阻6、开关8、蜂鸣器9,壳体I上正对光敏电阻6的位置开有受光孔5,在壳体I上正对蜂鸣器9的位置开有发声孔7,凹槽上盖有护板11。电池3的正极连接开关8,开关8的另一端连接蜂鸣器9和光敏电阻6,光敏电阻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2和三极管4的基极,电阻2的另一端连接电池3的负极,蜂鸣器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4的集电极,三极管4的发射极连接电池3的负极,壳体I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卡通形像,开关8可以是乒乓开关。
[0011]使用时将手机套装在壳体I内,按下开关8接通电源,当手机壳装在衣兜或挎包内时,光敏电阻6得不到光照而处于高阻状态,三极管4的基极得到的偏置电压很低,三极管4处于截止状态,蜂鸣器9不发声,当手机壳从衣兜或挎包内取出时,光敏电阻6通过受光孔5得到光照,处于低阻状态,三极管4的基极得到较高的偏置电压,三极管4导通,电池3的正极电流可通过蜂鸣器9、三极管4的集电极到三极管4的发射极,然后流入电池3的负极,蜂鸣器9有电流通过则发出声音,声音通过发声孔7传出,从而提示主人。手机以任何方式离开衣兜或挎包,蜂鸣器9都会发出声音,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手机丢失。当主人使用手机时,可用手挡住受光孔5,光敏电阻6得不到光照,蜂鸣器9不会发出声音,主人则可以正常使用手机。
【主权项】
1.一种防盗手机壳,其特征在于:防盗手机壳有一个壳体,所述的壳体内开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有电池、开关、光敏电阻、蜂鸣器、三极管和电阻,在所述的壳体上正对所述的光敏电阻的位置开有受光孔,在所述的壳体上正对所述的蜂鸣器的位置开有发声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上安装的所述的电池、所述的开关、所述的光敏电阻、所述的蜂鸣器、所述的三极管和所述的电阻,所述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的开关,所述的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蜂鸣器和所述的光敏电阻,所述的光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电阻和所述的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的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电池的负极,所述的蜂鸣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的电池的负极。
【专利摘要】一种防盗手机壳,其特点是,防盗手机壳有一个壳体,壳体内开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上安装有电池、开关、光敏电阻、蜂鸣器、三极管和电阻,在壳体上正对光敏电阻的位置开有受光孔,在壳体上正对蜂鸣器的位置开有发声孔。?电池的正极连接开关,开关的另一端连接蜂鸣器和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阻和三极管的基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池的负极,蜂鸣器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池的负极。本实用新型用于套装手机,在手机离开衣兜或挎包时可以发出警报声音,提醒主人注意,从而可避免手机丢失或被盗。弹性壳体还可以保护手机不被刮伤及避免摔坏,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IPC分类】H04M1/02, G08B13/14
【公开号】CN204836253
【申请号】CN201520504384
【发明人】刘瑶琚
【申请人】刘瑶琚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