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无线话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2000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学用无线话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话筒,具体是一种教学用无线话筒。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也越来越现代化,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讲课非常辛苦,必须要大声宣讲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然而,有部分教师先天说话声音就比较小,无法保证课堂上的讲课内容都传到每个学生的耳朵。现代教学很多课堂开始采用话筒的方式来授课,但是现有的很多话筒必须要离嘴部很近才可以采集到声音信号,使用不便,而且价格昂贵,阻碍了教学的现代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无线话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教学用无线话筒,包括麦克风MUl、电阻R1、电容Cl、电感L1、二极管Dl和芯片U1,所述麦克风MUl —端分别连接电感L4和电容C13,电容C13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2集电极、电容C12和电感L3,电感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2另一端、接地电容C14、电阻RlO和电感L6,电阻RlO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ll和三极管BG2基极,电容Cll另一端连接电感L2抽头,电感L2 —端分别连接电容C16、电容C10、芯片Ul引脚4、芯片Ul引脚2、电源VCC、电感L6另一端、电阻R9、电阻R5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和麦克风MUl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和电容Cl,电阻Rl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l和电容C2,电容C2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l基极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另一端和电容C3,电容C3另一端连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3正极、电阻R8、电容C5和电感L5,电感L5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l引脚8和电容C8,电容C8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9、电感LI和电容C7,电容C7另一端连接芯片Ul引脚7,芯片Ul引脚6分别连接电容C16另一端、电容ClO另一端和电感L2另一端,芯片Ul引脚9分别连接电阻R9另一端、电容C6和二极管Dl正极,二极管Dl负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连接电容C6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电感L4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l发射极、电阻R7、电阻R8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电容C9另一端和电感LI另一端并接地,电阻R7另一端连接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负极和二极管D4正极,所述芯片Ul采用Q5337。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VCC电压为6V。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教学用无线话筒电路结构简单,具有使用电压低、受话灵敏、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特点,而且BGl管输出端反向并联的二极管D3、D4与C4、R7的电路,利用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内阻变小的特性对强信号起限幅作用,而正常强度的信号不受影响,同时对话筒与扬声器之间的正反馈引起的嘯叫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非常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教学用无线话筒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0]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教学用无线话筒,包括麦克风MU1、电阻Rl、电容Cl、电感L1、二极管Dl和芯片Ul,麦克风MUl —端分别连接电感L4和电容C13,电容C13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2集电极、电容C12和电感L3,电感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2另一端、接地电容C14、电阻RlO和电感L6,电阻RlO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ll和三极管BG2基极,电容Cll另一端连接电感L2抽头,电感L2 —端分别连接电容C16、电容C10、芯片Ul引脚4、芯片Ul引脚2、电源VCC、电感L6另一端、电阻R9、电阻R5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和麦克风MUl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和电容Cl,电阻Rl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l和电容C2,电容C2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l基极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另一端和电容C3,电容C3另一端连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3正极、电阻R8、电容C5和电感L5,电感L5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l引脚8和电容C8,电容C8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9、电感LI和电容C7,电容C7另一端连接芯片Ul引脚7,芯片Ul引脚6分别连接电容C16另一端、电容ClO另一端和电感L2另一端,芯片Ul引脚9分别连接电阻R9另一端、电容C6和二极管Dl正极,二极管Dl负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连接电容C6另一端并接地,电感L4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l发射极、电阻R7、电阻R8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电容C9另一端和电感LI另一端并接地,电阻R7另一端连接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负极和二极管D4正极,芯片Ul采用Q5337。
[0011]电源VCC电压为6V。
[001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MU1输出的信号先送到BGl管进行放大,其中Rl和Cl是附加的高音预加重电路,C2和C3是BGl管的输入和输出耦合电容,其值用得较小,是为了衰减低音,提升中高音,BGl管输出端反向并联的二极管D3、D4与C4、R7的电路,是利用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内阻变小的特性对强信号起限幅作用,而正常强度的信号不受影响,同时对话筒与扬声器之间的正反馈引起的嘯叫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麦克风信号经BGl放大后,通过L5加到Ul内部的变容管上,对高频信号进行调频调制,可得到较大的频偏。C7、C8和C9、L1组成调频信号调谐电路,其工作频率在88MHz~108MHz之间。Ul的第6脚输出的高频信号经L2和ClO调谐选频后送Cll再耦合到BG2管进行射频放大后,向空间辐射调频的话筒信号。C13输出的高频信号用电感L4与地隔离,接到屏蔽线的外层。
[001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教学用无线话筒,包括麦克风MUl、电阻R1、电容Cl、电感L1、二极管Dl和芯片Ul,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MUl —端分别连接电感L4和电容C13,电容C13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2集电极、电容Cl2和电感L3,电感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l2另一端、接地电容C14、电阻RlO和电感L6,电阻RlO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ll和三极管BG2基极,电容Cll另一端连接电感L2抽头,电感L2 —端分别连接电容C16、电容C10、芯片Ul引脚4、芯片Ul引脚2、电源VCC、电感L6另一端、电阻R9、电阻R5和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和麦克风MUl另一端,电阻R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l和电容Cl,电阻Rl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l和电容C2,电容C2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l基极和电阻R4,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另一端和电容C3,电容C3另一端连接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3正极、电阻R8、电容C5和电感L5,电感L5另一端分别连接芯片Ul引脚8和电容C8,电容C8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9、电感LI和电容C7,电容C7另一端连接芯片Ul引脚7,芯片Ul引脚6分别连接电容C16另一端、电容ClO另一端和电感L2另一端,芯片Ul引脚9分别连接电阻R9另一端、电容C6和二极管Dl正极,二极管Dl负极连接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连接电容C6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电感L4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l发射极、电阻R7、电阻R8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电容C9另一端和电感LI另一端并接地,电阻R7另一端连接电容C4,电容C4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负极和二极管D4正极,所述芯片Ul采用Q533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用无线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VCC电压为6V。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教学用无线话筒,包括麦克风MU1、电阻R1、电容C1、电感L1、二极管D1和芯片U1,麦克风MU1一端分别连接电感L4和电容C13,电容C13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BG2集电极、电容C12和电感L3,电感L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2另一端、接地电容C14、电阻R10和电感L6。本实用新型教学用无线话筒电路结构简单,具有使用电压低、受话灵敏、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特点,而且BG1管输出端反向并联的二极管D3、D4与C4、R7的电路,利用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内阻变小的特性对强信号起限幅作用,而正常强度的信号不受影响,同时对话筒与扬声器之间的正反馈引起的啸叫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非常适合推广使用。
【IPC分类】H04R3/04, H04R1/08
【公开号】CN204929165
【申请号】CN201520677852
【发明人】孙皓东
【申请人】江苏东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