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于直流耳机的耳机放大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8809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用于直流耳机的耳机放大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运用于直流耳机的耳机放大器电路。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耳机接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场效应管和三极管实现音频信号放大,将输入至的音频信号的音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利用第一可调电阻和第二可调电阻实现电路增益控制,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
一种运用于直流耳机的耳机放大器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运用于直流耳机的耳机放大器电路。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耳机放大器简称耳放。在耳机系统中,音源与耳机之间加入一个耳机功率放大器的环节,可以改善音质、调整系统的音色走向,这已经在耳机发烧友中形成共识。特别是千元以上较为高档的耳机,使用耳机放大器后音质改善是明显可闻的。虽然一般的音源(如CD机)上大多有耳机输出插孔,但这个插孔背后的电路和用料普遍十分平庸。以⑶机为例,一般都是用一片4556、4558等运放做放大,成本不过几块钱,音质如何可想而知。即使是较为高级的CD机,其耳机放大电路也很少有达到“发烧”水准的。某些万元级的CD机,但其耳机放大也只不过用了两片JRC4558,虽然推动绝大多数动圈式耳机已足够,但如果用高标准来衡量,还是不够的,不能充分发挥出高档耳机的真正实力。还有一些中高级音源,如马兰士 CD17及以上型号,为保证音质,干脆不设耳机插孔,只能配合耳机放大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于直流耳机的耳机放大器电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运用于直流耳机的耳机放大器电路,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耳机接头;
[0006]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二可调电阻的可调端连接,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两固定端分别与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可调电阻的固定端连接并通过第一电阻接入信号,所述第一可调电阻的可调端与耳机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六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五电阻和第二电容与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第七电阻接入电源;
[0007]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十电阻和第八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十三电阻与耳机接头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四电阻与耳机接头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十一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二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耳机接头连接;
[0008]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九电阻和第八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三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十五电阻与耳机接头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六电阻与耳机接头连接。
[0009]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场效应管和三极管实现音频信号放大,将输入至的音频信号的音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利用第一可调电阻和第二可调电阻实现电路增益控制,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1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运用于直流耳机的耳机放大器电路,它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第一场效应管Tl、第二场效应管T2、第三场效应管T3、第一可调电阻RXl、第二可调电阻RX2和耳机接头Ul ;
[0013]第一场效应管Tl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R2接入电源,第一场效应管Tl的漏极与第二可调电阻RX2的可调端连接,第二可调电阻RX2的两固定端分别与第二场效应管T2和第三场效应管T3的源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T3的栅极与第一可调电阻RXl的固定端连接并通过第一电阻Rl接入信号,第一可调电阻RXl的可调端与耳机接头Ul连接,第二场效应管T2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六电阻R6接入电源,第二场效应管T2的漏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五电阻R5和第二电容C2与第三场效应管T3的漏极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三场效应管T3的漏极通过第七电阻R7接入电源;
[0014]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十电阻RlO和第八电阻R8接入电源,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耳机接头Ul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四电阻R14与耳机接头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i^一电阻Rll接入电源,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二电阻R12接入电源,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耳机接头Ul连接;
[0015]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九电阻R9和第八电阻R8接入电源,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三电阻R3接入电源,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十五电阻R15与耳机接头Ul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R4接入电源,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六电阻R16与耳机接头Ul连接。
[0016]本实施例通过多个场效应管和三极管实现音频信号放大,将输入至的音频信号的音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利用第一可调电阻RXl和第二可调电阻RX2实现电路增益控制,从而更好的完善音频信号的正常放大处理,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运用于直流耳机的耳机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和耳机接头;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二可调电阻的可调端连接,所述第二可调电阻的两固定端分别与第二场效应管和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一可调电阻的固定端连接并通过第一电阻接入信号,所述第一可调电阻的可调端与耳机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六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五电阻和第二电容与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第七电阻接入电源; 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十电阻和第八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十三电阻与耳机接头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四电阻与耳机接头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十一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二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耳机接头连接; 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九电阻和第八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三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并通过第十五电阻与耳机接头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接入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六电阻与耳机接头连接。
【文档编号】H04R3/00GK205430582SQ201520763866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9日
【发明人】徐德, 徐升, 周伟, 刘安春
【申请人】景德镇诚德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