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60480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通讯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讯设备,通讯设备包括机体,机体的前表面上设有屏幕,机体上还设有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的感应端口设在机体的前表面上,且感应端口的中心线朝向屏幕倾斜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通讯设备,接近传感器的感应区域朝向屏幕偏移,可提高对屏幕前方遮挡物的检测准确性。当屏幕为触摸屏,且屏幕根据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锁屏时,倾斜设置的感应端口可提高通话间锁屏的准确度,减少用户误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专利说明】
通讯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通讯设备应用中,触摸屏手机成为手机应用的主流,尤其以电容式触摸屏手机的用户体验最好。但是用户在通话过程中,屏幕与面部或头部长时间接触,容易引起错误操作。
[0003]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解决方案,即手机上设置接近感应传感器。当手机处于通话状态,如果检测到通话中手机靠近人的头部或者面部,则手机屏幕自锁,以防止用户通话过程中发生错误操作。
[0004]随着手机屏幕尺寸越来越大,用户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头部容易偏离接近传感器的感应区域。一旦用户头部偏离感应区域一个小的角度,手机屏幕就会解锁点亮,造成打电话时人脸误操作触摸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通讯设备,该通讯设备可提高屏幕前方遮挡物的检测准确性。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通讯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前表面上设有屏幕,所述机体上还设有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的感应端口设在所述机体的前表面上,且所述感应端口的中心线朝向所述屏幕倾斜设置。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讯设备,通过将接近传感器的感应端口的中心线朝向屏幕倾斜设置,使得接近传感器的感应区域朝向屏幕偏移,从而可提高通讯设备对屏幕前方遮挡物的检测准确性。当屏幕为触摸屏,且屏幕根据接近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锁屏时,倾斜设置的感应端口可提高通话间锁屏的准确度,减少用户误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0008]具体地,所述感应端口的中心线与所述屏幕的表面之间的夹角α满足关系式:30度< α < 60度。由此,可避免通讯设备自身对接近传感器的感应产生干扰,同时使接近传感器的感应区域明显朝向屏幕偏移,以提高接近传感器的检测准确性。
[0009]可选地,所述感应端口的中心线与所述屏幕的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45度。由此,接近传感器的感应区域向屏幕的方向偏移距离适中,检测效果良好。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体包括机壳,所述接近传感器设在所述机壳内。
[0011 ]具体地,所述接近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所述机壳上设有对应所述感应端口的透光窗口。使用红外传感器,成本低且安全性好。
[0012]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机壳上设有通孔以限定出所述透光窗口。由此,透光窗口设置较容易。
[0013]可选地,所述通孔的至少部分内周壁沿平行于所述感应端口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由此,可避让接近传感器的感应区域。
[0014]可选地,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向外逐渐增大。由此,感应端口的中心线在朝向任一方向倾斜时,通孔都能很好地避让接近传感器的感应区域,从而加工更加方便。
[0015]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机壳的一部分形成为透明板以限定出所述透光窗口。由此,既能封闭机壳,保护机壳内部器件,也能保证接近传感器的良好使用。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近传感器设在所述通讯设备的主板上,所述感应端口的中心线与所述主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00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讯设备机体正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近传感器的感应端口相对屏幕位置的变化前后对比效果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通讯设备1000、
[0023]机体100、屏幕1、接近传感器2、感应端口 21、感应区域Q、感应端口的中心线pp’、机壳3、透光窗口 31、出音孔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讯设备1000,通讯设备1000可为手机、掌上电脑等具有通话功能的设备,下文中均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讯设备1000,如图1所示,通讯设备1000包括机体100,机体100的前表面上设有屏幕I,机体100上还设有接近传感器2,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端口 21设在机体100的前表面上,接近传感器2的设置,可检测屏幕前方设定范围内是否有遮挡物存在。
[0027]具体而言,手机等通讯设备1000在使用一些功能时,人的头部距离屏幕I过近产生不便。如果接近传感器2检测到遮挡物,通讯设备1000会自动完成后续操作,以消除不便。
[0028]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屏幕上方设有出音孔32,接近传感器2也设在屏幕上方,且接近传感器2邻近出音孔32设置。这样,在通话时人耳贴近出音孔32,接近传感器2则能很容易通过人耳与感应端口 21之间的距离检测出人的头部是否贴近屏幕I。
[0029]通话时,如果接近传感器2检测到屏幕I前方有遮挡物,通讯设备1000可自动熄屏,以避免屏幕I过亮导致眼部不适。有的屏幕I为触摸屏,当使用通讯设备1000通话时,如果接近传感器2检测到屏幕I前方有遮挡物,则自动锁屏,可避免用户通话过程中,人脸误操作触摸屏的问题。
[0030]可以理解的是,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区域Q位于感应端口21的前方,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区域Q接近于柱形或者如图2所示的锥台形。当人耳偏离感应区域Q时,即使人的面部距离屏幕I过近,接近传感器2也无法及时检测出遮挡物。
[0031]为最大程度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应端口21的中心线pp’朝向屏幕I倾斜设置,也就是说,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端口21的中心线pp’不与屏幕表面相垂直,或者说感应端口 21的中心线pp ’与屏幕表面之间的夹角α小于90度,且感应端口 21偏向屏幕I的方向。这里,屏幕表面指的是屏幕I在使用时朝向用户的表面。
[0032]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区域Q类似于镜头的视线范围,如图2所示,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区域Q近似于一个视角有限、高度一定的锥台形区域。当感应端口 21的中心线pp’与屏幕表面相垂直时,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区域Q位于感应端口 21的正前方。而如果将感应端口 21的中心线ΡΡ’朝向屏幕I倾斜设置,则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区域Q朝向屏幕I方向偏移,接近传感器2更易检测屏幕I前方是否有遮挡物。此时,用户的头部即使位于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端口 21的下方,接近传感器2也基本可以感应到。
[003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讯设备1000,通过将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端口 21的中心线ΡΡ’朝向屏幕I倾斜设置,使得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区域Q朝向屏幕I偏移,从而可提高通讯设备1000对屏幕前方遮挡物的检测准确性。当屏幕I为触摸屏,且屏幕I根据接近传感器2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锁屏时,倾斜设置的感应端口 21可提高通话间锁屏的准确度,减少用户误操作,提高用户体验。
[0034]具体地,如图2所示,感应端口21的中心线pp’与屏幕表面之间的夹角α满足关系式:30度Sa <60度。如果夹角α接近90度,则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区域Q朝向屏幕I的偏移变化不大,检测效果提高不明显。而如果夹角α过小,屏幕I会落入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区域Q内。因此限定α的上述角度范围,可避免通讯设备1000自身对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产生干扰,同时使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区域Q明显朝向屏幕I偏移,以提高接近传感器2的检测准确性。
[0035]可选地,感应端口21的中心线pp ’与屏幕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45度,这样,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区域Q向屏幕I的方向偏移距离适中,检测效果良好。
[0036]在一些实施例中,机体100包括机壳3,接近传感器2设在机壳3内。
[0037]具体地,接近传感器2可为红外传感器,机壳3上设有对应感应端口21的透光窗口31。红外传感器是用红外线作为介质的测量元件,红外线可穿透机壳3上的透光窗口 31,以便于接近传感器2接收到红外线,并检测屏幕前方遮挡物与感应端口 21之间的距离。使用红外传感器,成本低且安全性好。
[0038]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1所示,机壳3上设有通孔以限定出透光窗口31,从而透光窗口 31设置较容易。
[0039]由于感应端口21的中心线pp,朝向屏幕I的方向倾斜,因此通孔的形状也可作适应性改变,以避免机壳3对接近传感器2产生干涉。
[0040]例如,通孔的至少部分内周壁可沿平行于感应端口21的中心线pp’的方向延伸。如在图1中,通孔位于屏幕I的上方,感应端口 21的中心线pp’向前向下倾斜设置,此时感应区域Q向下偏移,可将通孔的下周壁设置成向前向下倾斜。或者,将通孔的全部内周壁沿平行于感应端口21的中心线pp’的方向延伸,即通孔相当于斜孔,从而可丰富机壳3的外观设计。
[0041]又例如,通孔的横截面积向外逐渐增大,即通孔相当于扩孔。这样,感应端口21的中心线PP’朝向任一方向倾斜时,通孔都能很好地避让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区域Q,从而加工更加方便。
[0042]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机壳3的一部分形成为透明板以限定出透光窗口31,这样既能封闭机壳3,保护机壳3内部器件,也能保证接近传感器2的良好使用。
[0043]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也不排除接近传感器2设在机壳3外的情况,接近传感器2也不限于红外传感器,其具体类型及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0044]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近传感器2设在通讯设备1000的主板上,感应端口21的中心线PP’与主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在手机中,手机的主板为PCB板,PCB板与手机的屏幕表面平行设置,在装配时通过限定感应端口 21的中心线pp’与主板之间的夹角,就能很好地保证感应端口21的中心线pp’与屏幕表面的夹角,定位更加容易。在一些示例中,接近传感器2以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简称SMT)装配到主板表面,定位较容易。
[0045]下面参照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通讯设备1000的结构。
[0046]如图1所示,通讯设备1000为手机,手机的机体100包括机壳3、屏幕1、接近传感器2和光传感器,屏幕I设在机壳3的前表面上,接近传感器2和光传感器位于机壳3内,机壳3上设有对应接近传感器2和光传感器的通孔,且接近传感器2和光传感器位于屏幕上方。
[0047]其中,接近传感器2和光传感器均贴装在手机的主板上,且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端口21的中心线pp’与主板不垂直。其中,接近传感器2与主板之间可设有楔形块,从而将接近传感器2的一侧垫高,使得接近传感器2整体相对主板倾斜,也可采用感应端口21为倾斜端口的接近传感器2。上述两种方法均能实现接近传感器2的感应端口21的中心线pp’与主板之间呈现小于90度的夹角。
[00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入口 ο
[005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前表面上设有屏幕,所述机体上还设有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的感应端口设在所述机体的前表面上,且所述感应端口的中心线朝向所述屏幕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端口的中心线与所述屏幕的表面之间的夹角α满足关系式:30度< a < 6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端口的中心线与所述屏幕的表面之间的夹角α为45度。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机壳,所述接近传感器设在所述机壳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所述机壳上设有对应所述感应端口的透光窗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有通孔以限定出所述透光窗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至少部分内周壁沿平行于所述感应端口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积向外逐渐增大。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一部分形成为透明板以限定出所述透光窗口。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传感器设在所述通讯设备的主板上,所述感应端口的中心线与所述主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文档编号】H04M1/02GK205545412SQ201620088878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发明人】谭明磊
【申请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