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300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红外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摄像机包括:机身和设置在机身内的机芯;镜头和红外灯,两者通过安装架设置在机芯上;以及透明罩,设置在机芯上,包括与镜头相应的成像区域和与红外灯相应的透红外区域,其中成像区域和透红外区域为分次注塑结构。这样当红外灯发出的红外光照射在透红外区域后,成像区域和透红外区域的连接部位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红外光串位至成像区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红外光对镜头成像的影响。
【专利说明】
红外摄像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机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红外摄像机。【背景技术】
[0002]红外摄像机是一种将红外线的特性与摄像机的摄像功能相结合,以能够在夜间进行摄像的设备。
[0003]目前,红外摄像机包括机身,设置在机身内的机芯,以及与机芯连接的镜头、红外灯和透明罩。在使用红外摄像机时,通过透明罩对镜头和机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灰尘等对镜头和机芯的污染,并提高镜头和机芯的使用寿命等。但是,现有的透明罩为一次成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红外灯发出的红外光经过透明罩时,红外光容易串位到与镜头对应的成像区域,这样容易降低镜头的成像清晰度。
[0004]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红外摄像机的红外光经过透明罩时容易对镜头成像造成影响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摄像机,通过将透明罩的成像区域和透红外区域分次注塑来减少红外光线经过透明罩时对镜头的影响。
[0006]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摄像机包括:机身和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机芯;镜头和红外灯, 两者通过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机芯上;以及透明罩,设置在所述机芯上,包括与所述镜头相应的成像区域和与所述红外灯相应的透红外区域,其中所述成像区域和所述透红外区域为分次注塑结构。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区域和所述透红外区域为一体式注塑结构。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区域的材质和所述透红外区域的材质相同。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与所述机芯连接并设有容纳腔的第一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容纳腔中并可绕所述容纳腔的轴线转动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红外灯固定在所述第一部分,而所述镜头固定在所述第二部分。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可带动所述镜头绕所述机身的轴线转动,并可带动所述镜头朝向靠近所述机芯或远离所述机芯的方向摆动。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身包括底座,以及与所述底座连接并罩设在所述透明罩的外侧的外罩,其中所述外罩为一次注塑结构。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镜头,其中所述透明罩上设有对应于各所述镜头的成像区域。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灯包括光源,设置在所述光源的出光位置并将所述光源的光汇聚的圆柱形透光镜,以及罩设所述光源和圆柱形透光镜的红外灯壳。
[0014]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摄像机,包括:机身;机芯,设置在所述机身中,固定有安装架和限位主体;镜头和红外灯,两者均通过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机芯上;以及透明罩,设置在所述机芯上,并设有与所述限位主体配合的限位副体,其中所述限位主体限定所述透明罩与所述镜头沿所述机芯的轴向同步转动。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与所述机芯上的连接块通过转轴连接并设有容纳腔的第一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容纳腔中并可绕所述容纳腔的轴线转动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红外灯固定在所述第一部分,而所述镜头固定在所述第二部分。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主体为位于所述机芯的外侧且沿所述机芯的周向设置的限位主齿,
[0017]所述限位副体为与限位主齿配合的限位副齿,其中所述限位副齿在所述透明罩与所述机芯安装后与所述机身卡接。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摄像机包括镜头、红外灯和罩设在镜头、红外灯外侧的透明罩。透明罩包括分次注塑成型并分别与镜头相应的成像部分和与红外灯相应的透红外区域。当成像区域和透红外区域分次注塑成型后,成像区域和透红外区域的连接位置会出现类似于连接缝隙的边缘。这样当红外灯发出的红外光照射在透红外区域后,成像区域和透红外区域的连接部位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红外光串位至成像区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红外光对镜头成像的影响。【附图说明】
[0019]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0020]图1是本实施例的红外摄像机的拆下外罩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0021 ]图2是本实施例的红外摄像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透明罩与机芯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实施例的红外摄像机拆下透明罩时的结构示意图。[0〇24]图5是本实施例的红外摄像机设有两个镜头时的不意图。
[0025]图6是本实施例的红外摄像机的限位副齿卡接后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实施例的红外摄像机的拆分侧视图。
[0027]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8]机身-1,透明罩-2,安装架-3,镜头-4,红外灯-5,机芯-6,连接轴-7,波纹垫-8,波纹垫压-9,底座-11,成像区域-21,透红外区域-22,限位副齿-23,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限位主齿-61,连接块-62。【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红外摄像机包括:机身1,机身1包括底座11和与底座 11连接的外罩(图中未示出);机芯6,设置在机身1的底座11中;镜头4和红外灯5,两者均通过安装架3安装在机芯6上,并且两者均设置在机身1的外罩中;以及透明罩2,与机芯6连接, 设置在镜头4(红外灯5)和外罩之间,包括与镜头4相应的成像区域21和与红外灯5相应的透红外区域22(如图3所示),并且成像区域21和透红外区域22为分次注塑结构。当成像区域21 和透红外区域22分次注塑成型后,成像区域21和透红外区域22的连接位置会出现类似于连接缝隙(成像区域21和透红外区域22两者之间的材质在微观上会出现错位、连接部位不光滑等现象)的情况。这样当红外灯5发出的红外光照射在透红外区域22后,成像区域21和透红外区域22的连接部位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红外光串位至成像区域21,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红外光对镜头4成像的影响。
[0031]成像区域21是指,当物体的光线进入镜头4时,经过透明罩2的部分。透红外区域22 是指,在透明罩2上除成像区域21以外的区域,如位于摄像机背部的区域也为透红外区域 22。成像区域21和透红外区域22分次注塑是指,两者分先后顺序注塑而成。在一个例子中, 在注塑时,先注塑成像区域21,待成像区域21的注塑液凝固后再注塑透红外区域22。由于在通常情况下,成像区域21的面积小于透红外区域22的面积,因此通过上述方式设置时,操作方便,省事省力。在注塑时,成像区域21和透红外区域22使用不同的模具,以方便注塑。
[0032]在注塑成像区域21和透红外区域22时,可以将两者注塑为一体式结构,以方便加工。即在注塑好成像区域21后,需要注塑透红外区域22时,透红外区域22的与成像区域21连接的注塑液依附在成像区域21上而凝固成型。如此设置,形成的透明罩2的强度较好,密封性较高,而且结构简单,设置方便。在注塑成像区域21和透红外区域22时,成像区域21和透红外区域22可以使用相同的注塑液(注塑液的成分相同),以进一步提高操作时的便捷性。 在注塑好透明罩2后,成像区域21和透红外区域22的厚度等也可以相同。
[0033]外罩可以为一次注塑结构。即在加工外罩时,将外罩一次注塑成型。由于外罩对红外光的影响较小,因此将外罩一次注塑成型时对镜头4摄像的影响程度也较小,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省事省力。
[0034]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架3包括:第一部分31,与机芯6连接,大致成球形,并且中部设有容纳孔;以及第二部分32,设置在第一部分31的容纳孔中,设有安装孔,并且在安装好第二部分32后,第二部分32能够绕第一部分31的容纳孔的轴线转动。红外灯5固定在第一部分31上,而镜头4固定在第二部分32的安装孔中,以便于使红外灯5与透明罩2的透红外区域22对应,使镜头4与透明罩2的成像区域21对应,从而减少红外灯5发出的光照射到镜头4的采像区域的可能性。和镜头4之间的交涉。在设置第二部分32时,可以使第二部分32的形状与第一部分31的形状互补,以能够使第二部分32通过形状的限制来绕第一部分31的容纳孔的轴线转动。
[0035]进一步地,安装架3还可以设置成绕机身1的轴线转动,并同时能够沿机身1的轴线摆动(朝向靠近或远离底座11的方向摆动),以方便调节镜头4的视角。安装架3与机芯6的安装方法与现有的安装方法相同,本文不再赘述。
[0036]在第二部分32绕第一部分31的容纳孔的轴线转动时,通过第二部分32带动镜头4 也绕第一部分31的容纳孔的轴线转动,此时第一部分31、红外灯5、机芯6和透明罩2相对于机身1不动。在安装架3绕机身1(机芯6)的轴线转动时,带动镜头4、红外灯5、机芯6和透明罩 2也绕机身1的轴线转动。在安装架3沿机身1的轴线摆动(上下摆动)时,带动镜头4、红外灯5 也沿机身1的轴线摆动,此时机芯6和透明罩2相对于机身1不动。
[0037]需要调节镜头4时,均需要拆卸外罩和透明罩2,然后再调节镜头4的视角。待镜头4 调节到位后,再安装上透明罩2和外罩。在安装架3绕机身1的轴线转动时,由于机芯6随安装架3—起绕机身1的轴线转动,因此在将透明罩2安装在机芯6上时,透明罩2的成像区域21仍与镜头4相对应。由于镜头4可以沿机身1的轴线摆动,因此在设置成像区域21时,可以将成像区域21设置成长条形,以使镜头4在沿机身1的轴线摆动时其均与成像区域21对应。通过上述方式设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省事省力。如图5所示,在安装架3上还可以设置多于一个的镜头4,以增加红外摄像机的监控视野A。此时透明罩2上设有对应于各镜头4的成像区域21〇
[0038]此外,每个红外灯5均包括用于发射红外光的光源,设置在光源的出光位置的圆柱形透光镜(图中未示出),以及罩设光源和圆柱形透光镜的红外灯壳51。其中,圆柱形透光镜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于红外光的发射方向,以用于将红外光汇聚成矩形光斑,从而减少红外光照射到成像区域21的可能性。通过红外灯壳51进一步将红外光汇聚,并通过红外灯壳保护光源和圆柱形透光镜,以提高光源和圆柱形透光镜的使用寿命。
[0039]下面以图3、图6和图7为例更为详细的介绍镜头和透明罩与机芯的连接关系。
[0040]在机芯6上设置有限位主体,在透明罩2上设置有与限位主体配合的限位副体。在一个例子中,限位主体为固定在机芯6的外侧且沿机芯的周向设置的限位主齿61,在透明罩 2上设置有与限位主齿61配合的限位副齿23。当透明罩2与机芯6连接后,限位主齿61和限位副齿23配合。在当需要调节镜头4沿机芯6的轴线转动时,取下透明罩2,然后转动机芯6。当转动好镜头4后,再将透明罩2的成像区域21相对应地安装在机芯6上。当沿机芯6的轴线转动镜头4时,机芯6带动安装架3和限位主齿61同步转动。这样,可以实现镜头4和透明罩2的同步转动,使得在转动镜头4的过程中,镜头3始终与透明罩2的成像区域相对应。
[0041]透明罩2的限位副齿23可以间隔地设置多个(例如2-5个),在将透明罩2安装在机芯6上时,限位副齿23与机身1卡接(例如可以直接将限位副齿旋入机身的凹槽中,如图6所示),并将透明罩2通过例如螺钉与机身1固定,以防止透明罩2转动。安装架3的第一部分31 通过例如连接轴7与机芯6的连接块62连接,以方便第一部分31绕连接轴7的轴线转动,从而实现镜头4的上下摆动。此外,限位主齿61上还可以设置密封垫,以实现透明罩和机芯的密封,达到防水的目的。在机身的底壁还可以设置波纹垫8和波纹垫压9,以方便安装红外摄像机。[〇〇42]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主权项】
1.一种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和设置在所述机身内的机芯;镜头和红外灯,两者通过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机芯上;以及透明罩,设置在所述机芯上,包括与所述镜头相应的成像区域和与所述红外灯相应的 透红外区域,其中所述成像区域和所述透红外区域为分次注塑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区域和所述透红外区域为 一体式注塑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区域的材质和所述透红外 区域的材质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与所述机芯连接并 设有容纳腔的第一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容纳腔中并可绕所述容纳腔的轴线转 动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红外灯固定在所述第一部分,而所述镜头固定在所述第二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可带动所述镜头绕所述 机身的轴线转动,并可带动所述镜头朝向靠近所述机芯或远离所述机芯的方向摆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底座,以 及与所述底座连接并罩设在所述透明罩的外侧的外罩,其中所述外罩为一次注塑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两个所述镜 头,其中所述透明罩上设有对应于各所述镜头的成像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包括光源, 设置在所述光源的出光位置并将所述光源的光汇聚的圆柱形透光镜,以及罩设所述光源和 圆柱形透光镜的红外灯壳。9.一种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机芯,设置在所述机身中,固定有安装架和限位主体;镜头和红外灯,两者均通过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机芯上;以及透明罩,设置在所述机芯上,并设有与所述限位主体配合的限位副体,其中所述限位主 体限定所述透明罩与所述镜头沿所述机芯的轴向同步转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与所述机芯上的 连接块通过转轴连接并设有容纳腔的第一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容纳腔中并可 绕所述容纳腔的轴线转动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红外灯固定在所述第一部分,而所述镜头 固定在所述第二部分。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主体为位于所述机芯的 外侧且沿所述机芯的周向设置的限位主齿,所述限位副体为与限位主齿配合的限位副齿,其中所述限位副齿在所述透明罩与所述 机芯安装后与所述机身卡接。
【文档编号】H04N5/225GK205610761SQ201620200299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5日
【发明人】关宏杰, 叶展, 颜财盛
【申请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