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67687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包括底座,底座上方设有减震圆盘,减震圆盘和底座之间设有底部伸缩杆,底部伸缩杆外部套设有螺旋减震弹簧,减震圆盘上方设有轴承和顶部伸缩杆,顶部伸缩杆上设有第一紧固螺栓,下部套设有环形底盘,环形底盘上开设有底盘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第二紧固螺栓,顶部伸缩杆顶端铰接有顶座,顶座顶端固定设有透明罩体,透明罩体右侧壁包括了内、外层体,内层体上部设有内散热孔,外层体下部设有外散热孔,透明罩体内部分别设有摄像头、环境亮度传感器、微控制器、LED灯和无线发射器,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能更加方便有效地对电力设备进行探测监控,从而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专利说明】
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力领域,为了保证各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往往需要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时观察。目前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由检修人员攀爬到一定高度来对电力设备进行观察,这不仅造成了大大的不便,从而费时费力,并且由于在进行观察的同时,电力设备往往是带电工作的,故而这对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也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即使目前也有相应的探测装置来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观察,但限于结构和设计的限制,其往往不能进行灵活的结构调节以适用于不同的安装要求和观察需求,从而大大降低了探测装置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更加方便有效地对电力设备进行探测监控,从而大大保证了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减震圆盘,在所述减震圆盘和所述底座之间还竖向设有至少一根底部伸缩杆,在所述底部伸缩杆的外部还套设有螺旋减震弹簧,在所述减震圆盘的上方还依次设有轴承和顶部伸缩杆,且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减震圆盘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顶部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同时在所述顶部伸缩杆上还设有第一紧固螺栓;在所述顶部伸缩杆的下部还固定套设有环形底盘,在所述环形底盘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竖向延伸的底盘螺纹孔,在所述底盘螺纹孔内还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在所述顶部伸缩杆的顶端还铰接有顶座,在所述顶座的顶端还固定设有透明罩体,且所述透明罩体的右侧壁为包括了内层体和外层体的双层结构,在所述内层体的上部还均匀分布有多个内散热孔,在所述外层体的下部还均匀分布有多个外散热孔,同时在所述外层体的外散热孔处还覆盖有滤尘网;在所述透明罩体的内部还分别设有摄像头、环境亮度传感器、微控制器、LED灯和无线发射器,且所述摄像头和环境亮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LED灯和无线发射器的输入端。
[0005]上述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其中在所述透明罩体的内部还设有微型麦克风,且所述微型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
[0006]上述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其还分别包括了振动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振动传感器设于电力设备的外壳上,所述报警器设于所述透明罩体的内部,并且所述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
[0007]上述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其中在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多个底座安装孔,在所述底座内还嵌设有环形磁铁,同时在所述底座的左右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卡箍和第二安装卡箍。
[0008]上述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其中所述透明罩体的顶壁为尖部朝上的锥形结构。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加方便有效地对电力设备进行探测监控,从而大大保证了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1 ]图1是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底座I,减震圆盘2,底部伸缩杆3,螺旋减震弹簧4,轴承5,顶部伸缩杆6,第一紧固螺栓7,环形底盘8,第二紧固螺栓9,顶座10,透明罩体11,内层体12,外层体13,摄像头14,环境亮度传感器15,LED灯16,第一安装卡箍17,第二安装卡箍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包括底座I,在底座I的上方设有减震圆盘2,在减震圆盘2和底座I之间还竖向设有至少一根底部伸缩杆3,在底部伸缩杆3的外部还套设有螺旋减震弹簧4,在减震圆盘2的上方还依次设有轴承5和顶部伸缩杆6,且轴承5的外圈与减震圆盘2固定连接,轴承5的内圈与顶部伸缩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以使得顶部伸缩杆6可灵活进行转动,同时在顶部伸缩杆6上还设有第一紧固螺栓7;在顶部伸缩杆6的下部还固定套设有环形底盘8,在环形底盘8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竖向延伸的底盘螺纹孔(图中未示出),在底盘螺纹孔内还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9,以当顶部伸缩杆6转动至所需位置后,通过旋紧第二紧固螺栓9而对顶部伸缩杆6的位置进行固定,在顶部伸缩杆6的顶端还铰接有顶座10,在顶座10的顶端还固定设有透明罩体11,且透明罩体11的右侧壁为包括了内层体12和外层体13的双层结构,在内层体12的上部还均匀分布有多个内散热孔(图中未示出),在外层体13的下部还均匀分布有多个外散热孔(图中未示出),同时在外层体13的外散热孔处还覆盖有滤尘网,这样,便可在实现通风散热的同时,还可有效防止外部灰尘和雨水进入至透明罩体11内部;在透明罩体11的内部还分别设有摄像头14、环境亮度传感器15、微控制器、LED灯16和无线发射器,且摄像头14和环境亮度传感器15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微控制器的输入端,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LED灯16和无线发射器的输入端。这样,便可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同时当周围环境过暗时,还可及时控制启动LED灯16,以更有效地保障了摄像头14的工作环境。
[0014]作为优选,对于上述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其中在透明罩体11的内部还设有微型麦克风,以更有效地进行音频信号采集,且微型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至微控制器的输入端。
[0015]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其还分别包括了振动传感器和报警器,振动传感器设于电力设备的外壳上,报警器设于透明罩体11的内部,并且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至微控制器的输入端,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报警器的输入端。
[0016]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其中在底座I上还设有多个底座安装孔,在底座I内还嵌设有环形磁铁,同时在底座I的左右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卡箍17和第二安装卡箍18。
[0017]作为再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其中透明罩体11的顶壁为尖部朝上的锥形结构,以防止灰尘等堆积于透明罩体11上。
[0018]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加方便有效地对电力设备进行探测监控,从而大大保证了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001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减震圆盘,在所述减震圆盘和所述底座之间还竖向设有至少一根底部伸缩杆,在所述底部伸缩杆的外部还套设有螺旋减震弹簧,在所述减震圆盘的上方还依次设有轴承和顶部伸缩杆,且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减震圆盘固定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顶部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同时在所述顶部伸缩杆上还设有第一紧固螺栓; 在所述顶部伸缩杆的下部还固定套设有环形底盘,在所述环形底盘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竖向延伸的底盘螺纹孔,在所述底盘螺纹孔内还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螺栓,在所述顶部伸缩杆的顶端还铰接有顶座,在所述顶座的顶端还固定设有透明罩体,且所述透明罩体的右侧壁为包括了内层体和外层体的双层结构,在所述内层体的上部还均匀分布有多个内散热孔,在所述外层体的下部还均匀分布有多个外散热孔,同时在所述外层体的外散热孔处还覆盖有滤尘网; 在所述透明罩体的内部还分别设有摄像头、环境亮度传感器、微控制器、LED灯和无线发射器,且所述摄像头和环境亮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所述LED灯和无线发射器的输入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明罩体的内部还设有微型麦克风,且所述微型麦克风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该探测器还分别包括了振动传感器和报警器,所述振动传感器设于电力设备的外壳上,所述报警器设于所述透明罩体的内部,并且所述振动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多个底座安装孔,在所述底座内还嵌设有环形磁铁,同时在所述底座的左右两端还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卡箍和第二安装卡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力设备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罩体的顶壁为尖部朝上的锥形结构。
【文档编号】H04N7/18GK205657792SQ201620310524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4日 公开号201620310524.5, CN 201620310524, CN 205657792 U, CN 205657792U, CN-U-205657792, CN201620310524, CN201620310524.5, CN205657792 U, CN205657792U
【发明人】于兰, 郭瑞, 王双印, 王亚杰, 段春丽, 黄丫, 张志正, 杨松
【申请人】长春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