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88868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至第十一电阻、第一电容至第八电容、第一电位器至第四电位器、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当第二电位器的滑动端位于电位器下端时,第五电容被短路,音频信号通过第一三极管、第五电阻、第三电容、第九电阻送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由于第三电容容量较小,对低音信号呈现较大的容抗,低音难以通过,因而低音被衰减了,所以第二电位器对低音起到了控制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监听系统的输出音频进行低音的衰减控制,从而能够保持输出的音频达到高保真的效果,提高输出的音质的还原性,从而使采集的音质在输出后的效果更加真实,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专利说明】
一种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听系统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
【背景技术】
[0002]监听系统是采取比较隐蔽的手段或设备等技术手段,对相应的声音或事态的发展进行探听的一种行为。世界上最早的窃听器是2000年前中国发明的。现在常用的有手机监听器、网络监听及专业监听器等。但现有技术中的监听系统中,音频中通常因电路处理,容易出现音频采集后输出的音频声音变化大,保真率低的情况,因此,需要对音频处理做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本实用新型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至第十一电阻、第一电容至第八电容、第一电位器至第四电位器、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位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后作为所述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四电位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电位器的滑动端与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位器的滑动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位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位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位器的滑动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位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后作为所述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输入端。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监听系统的输出音频进行低音的衰减控制,从而能够保持输出的音频达到高保真的效果,提高输出的音质的还原性,从而使采集的音质在输出后的效果更加真实,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Rl至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电容Cl至第八电容C8、第一电位器RPl至第四电位器RP4、第一三极管Tl和第二三极管T2,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第十电阻RlO的第一端、第四电位器RP4的第一端、和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第i^一电阻Rl I的第一端、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lO的第二端与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后作为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0UT,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第^^一电阻Rll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同时与第四电位器RP4的第二端和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位器RP4的滑动端与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和第三电位器RP3的滑动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二电位器RP2的滑动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位器RP3的第一端与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位器RP3的第二端与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和第二电位器RP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位器RP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TI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第一电位器RPI的第一端、第一电位器RPl的滑动端和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Tl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Tl的基极同时与第一电位器RPl的第二端和第一电阻Rl连接后作为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输入端IN。
[001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2]由于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阻R5的分路作用,对高频分量有很大的衰减,相对提升了低音。当第二电位器RP2的滑动端位于电位器下端时,第五电容C5被短路,音频信号通过第一三极管Tl、第五电阻R5、第三电容C3、第九电阻送到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由于第三电容C3容量较小,对低音信号呈现较大的容抗,低音难以通过,因而低音被衰减了,所以第二电位器RP2对低音起到了控制作用。
[0013]本实用新型的元器件参数选择如下:
[0014]第一电阻Rl为100 Ω、第二电阻R2为400 Ω、第三电阻R3为500 Ω、第四电阻R4为2kΩ、第五电阻R5为27kQ、第六电阻R6至第八电阻R8均为200Ω、第九电阻R9为479Ω、第十电阻RlO为5.5kQ、第^^一电阻Rll为1kQ、第一电容Cl为300uf、第二电容C2为470uf、第三电容C3为lOOuf、第四电容C4为lOOOuf、第五电容C5为10uf、第六电容C6为120uf、第七电容C7为720uf、第八电容C8为47uf、第一电位器RPl至第四电位器RP4均为0-27kQ、第一三极管Tl
和第二三极管T2均为NPN型三极管。
[001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至第十一电阻、第一电容至第八电容、第一电位器至第四电位器、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第十电阻的第一端、第四电位器的第一端、和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第i 电阻的第一端、第九电阻的第一端、第七电容的第一端、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后作为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第四电位器的第二端和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位器的滑动端与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三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位器的滑动端和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位器的第一端与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位器的第二端与第七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二电位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和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七电阻的第二端、第一电位器的第一端、第一电位器的滑动端和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第一电位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阻连接后作为监听系统音频处理器输入端。
【文档编号】H04R3/00GK205681610SQ201620322102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8日 公开号201620322102.X, CN 201620322102, CN 205681610 U, CN 205681610U, CN-U-205681610, CN201620322102, CN201620322102.X, CN205681610 U, CN205681610U
【发明人】刘浩, 潘彦莉, 潘之寿
【申请人】刘浩, 潘彦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