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安装到与液晶显示面板直接连接的柔性板上的驱动ic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194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安装到与液晶显示面板直接连接的柔性板上的驱动ic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设备,尤其涉及电路板与液晶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的连接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液晶面板和多个驱动液晶面板的驱动集成电路(驱动IC)。图1是传统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
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液晶面板2、多个源极侧驱动IC4-1和多个栅极侧驱动IC4-2。液晶显示信号从外部电路(图中未示出)经输入板、电路板8和10、连接板11和柔性板12和14提供给源极侧驱动IC4-1和栅极侧驱动IC4-2。通过源极侧驱动IC4-1和栅极侧驱动IC4-2将液晶显示信号转换为驱动信号,然后经源极侧柔性板12和栅极侧柔性板14提供给液晶面板2。
通常,将TCP用于每个源极侧柔性板12和栅极侧柔性板14。图2是源极侧柔性板12和栅极侧柔性板14其中之一的平面图,是从电路图案形成表面的一侧看的。图3是源极侧柔性板12和栅极侧柔性板14其中之一的横截面图。如图3所示,每个柔性板12和14具有经粘接剂18附着到带基薄膜16上的铜箔20。以预定图案形成铜箔20。带基薄膜16在安装源极侧驱动IC4-1或栅极侧驱动IC4-2的位置上有开口16a。在开口16a中填充密封树脂22。
如图2所示,柔性板12和14分别设有输入信号线12a和14a以及输出信号线12b和14b。输入信号线12a和14a分别向驱动IC4-1和4-2提供信号,输出信号线12b和14b将驱动IC4-1和4-2的输出信号提供给液晶面板2。
在图1所示的信号线的连接方法中,需要在两个位置进行信号线连接,其中一个是液晶面板2和每个柔性板12和14之间的连接,另一个是柔性板12和14和各自电路板8和10之间的连接。电路板8和10只给每个驱动IC提供输入信号。因此,如果从液晶显示设备中除去电路板8和10,则消除了电路板8和10的制造成本,也消除了连接电路板8和10的过程。
因此,如图4所示,建议一种通过在栅极侧驱动IC4-2上设置输入接线端子(或直通端子)来除去栅极侧电路板10的方法。具体地说,图4所示的栅极侧驱动IC4-2设有输入接线端子,输入信号不经任何变化而从该接线端子输出。在图4中,端子A、B、C、D和E是输入端子,A′、B′、C′、D′是没有任何改变地输出提供给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的输入接线端子。通过制备具有上述结构的驱动IC,可以经柔性板14和液晶面板2将输入信号(液晶显示信号)提供给每个驱动IC4-2。即,如图5所示,通过在液晶面板2上形成输入信号线2a一个接一个顺序地将输入信号提供给栅极侧驱动IC4-2。于是,可以除去栅极侧电路板10。
如果源极侧的结构与上述栅极侧的结构相同,也可以除去源极侧电路板8。但是,源极侧的信号线必须比栅极侧的信号线小。通常,当在液晶面板2上形成输入信号线2a时,通过薄膜淀积工艺等在液晶面板2上形成导电层,为导电图案构图以便形成信号线。因此,在液晶面板2上形成的布线图案的厚度不能和形成在通过对附着到柔性基片上的铜箔构图而形成的柔性板上的信号线的厚度一样大。因此,存在难以形成接线电阻低的信号线的问题。因此,如图5所示,源极侧电路板8保持未变,只除去了栅极侧电路板10。
此外,由于一般使用的驱动IC不具有图4所示的输入接线端子,因此必须新设计制造图4所示的驱动IC。这样,开发这种具有输入接线端子的新驱动IC需要时间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上述问题的改进的有用的液晶显示设备。
本发明的更特殊的目的是在不使用特殊准备的驱动IC的情况下提供一种不利用电路板将驱动IC与液晶面板相连接的液晶显示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它能在不使用除上面安装有液晶显示驱动IC的柔性板以外的布线板的情况下向液晶驱动IC提供输入信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以便显示图象的液晶显示设备,所述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上面显示图象的液晶面板;多个与液晶面板连接的柔性板,每个柔性板具有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的驱动IC;连接板,与液晶面板连接以便向形成在液晶面板上的第一输入线提供输入信号,其中每个柔性板具有向驱动IC提供输入信号的第二输入信号线;每个第二输入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组第一输入信号线中相应的一个;每个第二输入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在与第二输入线的第一端和第一组第一输入线的连接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形成的第二组第一输入信号线中相应的一个。
根据本发明,提供给驱动IC的输入信号(该输入信号从第二输入线的第一端提供)可以在不使用具有特殊端子布局的驱动IC的情况下从布置在柔性板的不同位置上的第二端输出。于是,从液晶面板提供给其中一个柔性板的输入信号可以返回到液晶面板,依次一个接一个地提供给相邻的柔性板。因此,不需要提供专用板来将输入信号输入到每个柔性板上,这减小了液晶显示设备的尺寸,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形成第二输入线以便横跨柔性板中安装了驱动IC的区域,在第二输入线横跨的区域内,每个驱动IC的输入端子可以连接到相应的一个第二输入线上。
此外,每个柔性板具有膜上芯片(chip-on-film)(COF)结构。第二输入信号线包括至少一个不与驱动IC连接的输入信号线。而且,第二输入信号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输入线的延伸方向相同。而且,每个柔性板可以有在液晶面板上形成的第一输入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第二输入信号线的第一端可以形成在第一延伸部分上,在第二延伸部分上形成输入信号线的第二端。第一输入信号线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宽度与第一输入信号宽度不同的一个输入线。可以以不同的间距排列第一输入信号线。第二输入信号线可以具有构造并布置成与电子元件部分连接的端子。多个连接板与液晶面板连接。从液晶面板突出的每个柔性板的一部分可以折叠。每个柔性板可以具有与液晶面板的栅极侧连接的驱动IC,具有与液晶面板的源极侧连接的驱动IC的每个不同的柔性板可以晶上面形成有输入信号线的输入信号板与液晶面板连接。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以便显示图象的液晶显示设备,所述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上面显示图象的液晶面板;多个与液晶面板连接的柔性板,每个柔性板具有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的驱动IC;连接板,与液晶面板连接以便向形成在液晶面板上的第一输入线提供输入信号,其中每个柔性板具有第二输入信号线,用于向驱动IC提供输入信号,第三输入信号线,用于向相邻的一个柔性板的驱动IC提供输入信号,以及输出信号线,用于将液晶驱动信号从驱动IC提供给液晶面板;每个第二输入信号线与第一组第一输入线中相应的一个连接,每个第三输入信号线与在不同于第一组第一显然信号线的形成位置的位置上形成的第二组第一输入信号线中相应的一个连接;在与液晶面板连接的部分中,至少部分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在基本垂直于输出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根据上述发明,在与液晶面板连接的部分中垂直于输出信号线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第二和第三输入线中,形成在液晶面板上的第一输入信号可以被加倍以便减小输入信号线的接线电阻。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提供一种柔性板,上面安装有驱动液晶面板的驱动IC,柔性板包括多个输入信号线,延伸成横跨安装驱动IC的区域,每个输入信号线具有在柔性板上位置不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根据本发明的柔性板,提供给柔性板的输入信号可以在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从柔性板输出。于是,可以将输入信号传送到相邻的柔性板上,这使得将来自单个输入信号的输入信号一个接一个地提供给多个柔性板。
在根据本发明的柔性板中,在安装驱动IC的区域内,驱动IC有与部分输入信号线相连接的输入端子。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以便显示图象的液晶显示设备,所述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上面显示图象的液晶面板;多个与液晶面板连接的柔性板,每个柔性板具有将其提供给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的驱动IC,驱动IC具有转接端子,没有任何改变地将提供给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输出;布线板,与柔性板连接,以便向每个柔性板提供输入信号;连接板,与布线板连接,以便为形成在布线板上的第一输入线提供输入信号,其中,每个柔性板具有与驱动IC的输入端子连接的第二输入信号线,用于向驱动IC提供输入信号,和与转接端子连接的第三输入线,用于向其中相邻的一个柔性板提供输入信号;为其中相邻的柔性板提供的第三输入信号线经为布线板提供的第一输入信号线与为另一个相邻柔性板提供的第二输入信号线连接。
根据上述发明,柔性板可以通过提供给布线板的第一输入信号顺序连接,从而能将廉价的单层板用做布线板。
在根据上述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多个柔性板中部分柔性板的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可以与形成在液晶面板上的输入信号线连接,布线板具有第一转接输入信号线,用于向形成在液晶面板上的输入信号线提供输入信号。至少其中一个柔性板可以有连接在液晶面板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和布线板上形成的第一转接输入信号线之间的第二转接信号线。每个柔性板可以有与液晶面板连接的输出信号线,至少与形成在液晶面板上的输入信号线连接的部分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的间距可以大于输出信号线的间距。至少与形成在液晶面板上输入线连接的部分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可以有一部分在液晶面板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形成在布线板上的第一输入信号线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布线板的一个表面上的公用线,该表面与上面形成第一输入信号线的表面不同。在与布线板连接的部分中,至少部分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可以在布线板上形成的第一输入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在形成在布线板上的第一输入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的宽度和间距可以大于在与布线板连接的部分中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的剩余部分的宽度和间距。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上面形成有液晶显示部件的玻璃基片;多个与玻璃基片周边连接的柔性板,安装在每个柔性板上以便根据输入信号产生液晶驱动信号的液晶驱动IC,其中玻璃基片具有第一内线和第二内线,第一内线用于将第一个柔性板提供的输入信号提供给第二个柔性板,第二内线用于将第一个柔性板提供的输入信号没有任何改变地返回给第一个柔性板。
根据上述发明,可以将输入信号经形成在玻璃基片上内线顺序地提供给多个柔性板,从而,无须设置独立提供输入信号的板。这样,可以不用除上面安装液晶驱动IC的柔性板以外的板将输入信号提供给液晶驱动IC,这减少了制造工序,降低了液晶显示设备的制造成本。
在根据上述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中,其中一个柔性板可以具有直通线,用于将外部电路提供的输入信号没有任何改变地提供给玻璃基片。每个柔性板可以具有直通线,用于将玻璃基片提供的输入信号没有任何改变地返回给玻璃基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案,提供一种柔性板,构造并布置成与玻璃基片连接,玻璃基片上面形成有液晶显示部件,并且上面安装有液晶驱动IC,以根据输入信号产生液晶驱动信号,柔性板包括直通线,用于将外部电路提供的输入信号没有任何改变地提供给玻璃基片。
因此,输入信号可以通过柔性板的直通线和玻璃基片的内线被任意引入到任何一个柔性板中,以便将第一输入信号提供给所选的其中一个柔性板,这改善了输入信号提供路径的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说明书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清楚。


图1是传统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图2是图1所示源极侧柔性板或栅极侧柔性板的平面图,从电路图案形成表面的一侧看去的;图3是源极侧柔性板或栅极侧柔性板的横截面图;图4是设有锡的具有输入接线端子的栅极侧驱动IC的柔性板的平面图;图5是具有设置了输入信号线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图7是图6所示柔性板的平面图;图8是柔性板的横截面图;图9是其中除去了栅极侧电路板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图10是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其中为远离连接板的柔性板设置不同的连接板;图11是图7所示柔性板的变形例的平面图;图12是图7所示的柔性板的另一个变形例;图13是图6所示液晶面板变形例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14是其中连接板和柔性板折叠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液晶面板的平面图;图17是图15所示的连接板的平面图;图18是图15所示的柔性板的平面图;图19是部分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其中部分输入信号线形成在柔性板上;图20A和20B用于解释由于相邻柔性板的倾斜带来的影响;图21是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设置的柔性板的平面图;图22是一种状态的平面图,在这种状态下,图21所示的柔性板附着到液晶面板上;图23是图21所示柔性板的一个变形例的平面图;图24是附着到液晶面板的图23所示的柔性板的平面图;图25是具有布线板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图26A是布线图最上一层的平面图;图26B是最上层下面的第二层的平面图;图27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图28是图27所示的液晶显示设备的一个变形例的平面图;图29是形成在图28所示的栅极侧柔性板上的输入信号线的一个变形例的平面图;图30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一部分;图31A是源极侧布线板的前表面的平面图;图31B是源极侧布线板的后表面的平面图;图32是沿图31A的双点划线I-I剖开的横截面图;图33是源极侧柔性板的布线结构的平面图;图34是一个部分的平面图,其中部分源极侧柔性板的第二输入信号线沿第一输入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图35是一个平面图,示出了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结构,用于向上面安装了液晶驱动IC的柔性板提供输入信号;图36是一个视图,用于解释在不使用输入线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向多个COF基片提供输入信号的结构;图37是部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剖视图;图38是在更大范围内示出图37所示结构的平面图;图39是与图38所示相同的结构的平面图,箭头示出了输入信号的提供路径;图40的视图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中输入信号提供路径;图41是部分图40所示液晶显示设备的放大视图;图42的视图中,用箭头指示栅极侧输入信号的信号路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图6给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在图6中,与图1所示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说明从略。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30包括液晶面板2、上面分别安装源极侧和栅极侧驱动IC4-1和4-2的源极侧和栅极侧柔性板32和34、以及连接板36。源极侧和栅极侧柔性板32和34直接连接液晶面板2。即,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30没有图1所示的电路板8和10。
所以,形成在图1所示电路板8和10上的输入信号线分布到并形成在柔性板32和34以及液晶面板2上。这里,参考图7和8说明形成在柔性板32和34上的输入信号线32a和34a。图7是柔性板32和34的平面图,图8是柔性板32和34的横截面图。
驱动IC4-1和4-2安装在各自的柔性板32和34上。输入信号线32a和34a连接驱动IC4-1和4-2的输入端子A-E。液晶显示信号(输入信号)通过输入信号线32a和34a提供给驱动IC4-1和4-2。输出信号线32b和34b连接驱动IC4-1和4-2的输出端子。通过驱动IC4-1和4-2转换的液晶面板2的驱动信号通过输出信号线32b和34b提供给液晶面板2。
注意,图7的平面图是从反面看去的图6所示的柔性板的视图。即,图6中驱动IC4-1和4-2、输入信号线32a和34a以及输出信号线32b和34b设置在柔性板32和34的反面。
在输入信号线与驱动IC4-1和4-2的输入端子连接之后,输入信号线32a和34a在驱动IC4-1和4-2下面通过并延伸到柔性板32和34的末端。所以,每个输入信号线32a和34a的相对端部位于柔性板的端部上,在输入信号线32a和34a的中间连接驱动IC4-1和4-2。
通过将柔性板32a和34a作成COF(膜上芯片)结构获得柔性板32a和34a的上述组成,如图8所示。即,在本实施例中,输入信号线32a和34a也形成在通过为柔性板32和34采纳COF结构来安装驱动IC4-1和4-2的位置上。
即,如图8所示,每个柔性板32和34包括带基薄膜40和铜箔44。输入信号线32a和34a和输出信号线32b和34b通过对铜箔44构图而成。如上所述,输入信号线也形成在安装驱动IC4-1和4-2的区域(图7中虚线指示的部分)中。注意,图8中,向构图后的铜箔44施加阻焊剂46,在每个驱动IC4-1和4-2和带基薄膜40(作为信号线被构图的铜箔44)之间填充树脂48。通过ACF或ACP或者如Au-Sn或Au-Au这样的金属焊接安装驱动IC4-1和4-2。
根据传统TCP结构,在驱动IC下设置开口,因此不能在驱动IC下形成信号线。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通过对柔性板采用COF结构安装驱动IC4-1和4-2的位置上形成输入信号线32a和34a。因此,从液晶面板2提供的输入信号可以通过柔性板32和34返回液晶面板2。即,每个输入信号线的一端和相对端可以布置在柔性板的不同位置上,而会因将输入信号线放在驱动IC下使输入信号线彼此重叠。因此,输入信号可以从柔性板32和34提供(返回)给液晶面板2,同时将同一输入信号提供给安装在柔性板32和34上的驱动IC4-1和4-2。
下面参考图6描述作为输入信号的液晶显示信号的输入路径。从外部设备提供的液晶显示信号(输入信号)通过连接板36送给液晶面板2。给出源极侧的描述,通过连接板36提供的输入信号通过形成在液晶面板2上的输入信号线2a供给最靠近连接板36的柔性板32。然后,输入信号通过输入信号线32a送给驱动IC4-1。通过驱动IC4-1将输入信号转换成驱动液晶面板2的驱动信号,然后输出到输出信号线32b。
另一方面,与驱动IC4-1连接的输入信号线32a进一步从与驱动IC4-1的输入端子连接的位置延伸并到达柔性板32的端部。于是,提供给柔性板32的输入信号线32a的一个端部的输入信号从输入信号线32a的另一端输出同时提供给驱动IC4-1。
输入信号线32a的另一端与形成在液晶面板2上的相应输入信号线2a连接,并通过输入信号线2a与相邻柔性板32连接。所以,从连接板36提供的输入信号也通过形成在液晶面板2a上的输入信号线2a和形成在柔性板32上的输入信号线32a提供给相邻柔性板32。注意,尽管图6示出了形成在液晶面板2上的输入信号线2a,但最好在除连接部分以外用绝缘薄膜覆盖输入信号线2a。
根据输入信号线的上述结构,送给柔性板32的输入信号又被一个接一个地顺序送给后面的柔性板32。注意,根据同一输入线结构,栅极侧的输入信号被一个接一个地顺序提供给栅极侧柔性板34。
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30中,由于通常使用的用于输入信号的电路板可以被消除,因此能消除电路板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可以省去电路板的连接过程,因此能减少工序数,进一步减少液晶显示设备30的制造成本。
此外,尽管在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设备30中源极侧和栅极侧都可以除去电路板,但当源极侧上的接线电阻不能被作成适当小的值时,仅可以省去栅极侧上的电路板,电路板8可以类似于传统设备设在图9所示的栅极侧上。
而且,如图10所示,可以为远离连接板36的柔性板32提供与连接板36隔开的连接板35A。于是,可以积极地向远离连接板36的柔性板32提供输入信号。
而且,如图11所示,形成在柔性板32和34上的输入信号线32a和34a可以沿与液晶面板2连接的柔性板32和34的部分的纵向延伸。于是,无须如图6所示弯曲形成在液晶面板2上的输入信号线2a的端部,这使得减少了形成在液晶面板2上的输入信号线2a的长度。
而且,如图12所示,可以在柔性板32和34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32a和34a之间形成用于连接电路元件例如耦合电容器的端子32c。
此外,如图13所示,在液晶面板2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2a之间,部分输入信号线的间距和宽度可以是变化的。因此,在输入线之间,必须将特定线的接线电阻设置得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增大特定线的宽度,以便减小接线电阻。
在液晶面板2上形成的线的电阻值R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中ρ表示线的体积特定电阻,l表示线的长度,w表示线的宽度,t表示形成线的薄膜的厚度。
R=ρ1/wt……(1)在公式(1)中,体积特定电阻ρ和形成线的薄膜的厚度t可以看成常数,因此,在假设ρ/t=A(常数)的情况下,可以将公式(1)变成以下公式R=A1/w……(2)因此,根据上述公式(2)通过调整线的长度和宽度可以将每条线的电阻值作成相等的。
而且,如图14所示,通过弯曲连接板36和柔性板32和34可以将液晶显示设备本身的尺寸作小。即,通过将与液晶面板2重叠和连接的部分以外的柔性板32和34的部分(连接状态下从液晶面板2突出的部分)向液晶面板2的反面折叠,可以将整个液晶显示设备的尺寸作成基本上等于液晶面板2的尺寸。图14中,可以将连接板36以及柔性板32和34的部分(即从液晶面板2突出的部分)从拉延用钢板的反面向正面折叠。
下面参考图15和16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50的轮廓组成的平面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50的基本结构与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设备30相同,区别是柔性板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与液晶面板2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重叠,以便保持输入信号线的接线电阻小。
如图15所示,液晶显示设备50包括液晶面板2、源极侧和栅极侧柔性板52和54以及连接板56。具有不改变地输出输入信号的端子的驱动IC60-1和60-2安装在相应的柔性板52和54y上,通过相邻的柔性板52和54将输入信号一个接一个地顺序送给柔性板52和54。注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具有输出输入信号的端子的驱动IC60-1和60-2,但也可以以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30同样的方式将输入信号线设置在驱动IC60-1和60-2下面的区域内。即,可以将驱动IC4-1和4-2用于设在液晶显示设备30中的柔性板52和54。
图16是图15所示的液晶面板的平面图。在液晶面板2上形成输入信号线2a和输出信号线2b。设置输入信号线2a,用于在每个柔性板52和54和连接板56之间以及在相邻柔性板52和54之间传送输入信号。而且,设置输出信号线2b,用于传送从柔性板52和54输出的液晶面板2的驱动信号。仅在位于连接板56和每个柔性板52和54之间以及相邻柔性板52和54之间的部分中形成输出信号线2b,如图16所示。
图17是连接板56的平面图。连接板56连接液晶面板2以便提供输入信号。这里,尽管图6所示的连接板36为矩形,但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板56具有从矩形延伸的延伸部分56a和56b。如图15所示,延伸部分56a向相邻的源极侧柔性板52延伸。延伸部分56b朝相邻的栅极侧柔性板54延伸。
在延伸部分56a和56b上形成输入信号线56c。在连接板56与液晶面板2连接的状态下,形成在延伸部分56a和56b上的输入信号线56c布置成与液晶面板2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2a准确重叠。
即,在液晶面板2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2a和在连接板56的延伸部分56a和56b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56c一起构成整个输入信号线。于是,即使仅由于液晶面板2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2a而使接线电阻太高,也可以通过使形成在连接板56的延伸部分56a和56b上的输入信号线56c重叠而减小接线电阻。注意,将相对柔性的基片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用于连接板56,以便能容易地折叠连接板。
图18是柔性板52和54的平面图。尽管图3所示的TCP结构可以用于柔性板52和54,但也可以将柔性板52和54作成图8所示的COF结构。驱动IC60-1和60-2安装在相应的柔性板52和54上。柔性板52和54具有分别右左延伸的延伸部分52a和54a,分别在延伸部分52a和54a上形成输入信号线52b和54b。生产输出信号线52c和54c以便从安装好的驱动IC60-1和60-2向柔性板52和54的一侧延伸。
在柔性板52和54与液晶面板2连接的状态下,将上述柔性板52和54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52b和54b布置成与液晶面板2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2a重叠。即,在液晶面板2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2a和柔性板52和54的延伸部分52a和54a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52b和54b一起构成整个输入信号线。因此,即使仅由于液晶面板2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2a而使接线电阻太高,也可以通过使分别形成在柔性板52和54的延伸部分52a和54b上的输入信号线52b和54b重叠而减小接线电阻。注意,将相对柔性的基片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用于柔性板52和54,以便能容易地折叠连接板。
如图15所示,通过将连接板56和具有上述结构的柔性板52和54连接到液晶面板2上,可以将连接板56和柔性板52和54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与液晶面板2上形成的大部分输入信号线2a重叠,从而减小整个输入线的接线电阻。
由于每个柔性板54和56与液晶面板2彼此重叠的区域可以约为1-3mm,因此存在难以在该区域内形成所有输入信号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上述重叠结构将诸如信号波形容易钝化的线或电源线之类的信号线重叠。即,如图19所示,可以将重叠结构用于要求接线电阻低的输入信号线,相对于接线电阻可以相对高的输入信号线,仅通过形成在液晶面板2上的输入信号线完成信号传送。
彼此相邻的柔性板52和54最好尽可能靠近以便其延伸部分几乎彼此接触。即,在相邻的延伸部分52a和54a之间,输入信号仅通过形成在液晶面板2上的输入信号线2a发送,因此,最好尽可能缩短这个部分以便减小接线电阻。尽管相邻的延伸部分最好彼此接触,但当考虑柔性板的定位准确和柔性板的形状的可允许公差时,相邻延伸部分之间的距离是0.2-0.5mm。
而且,在柔性板如传统设备中一样具有简单的矩形形状时,当其中一个相邻柔性板稍微倾向相邻柔性板中的另一个时,柔性板如图20B所示彼此接触。但是,如图20A所示,对于分别具有延伸部分52a和54a的柔性板52和54,即使将相邻柔性板中的一个或两个都布置成倾斜状态,延伸部分52a和54a彼此也不接触。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连接板以便在多个位置提供输入信号。而且,可以通过在柔性板52和54的输入信号线上设置端子连接电子元件部分。此外,可以沿液晶面板2的外部轮廓折叠每个柔性板52和54的一部分,以便减小液晶显示设备的外部尺寸。
下面参考图21-24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尽管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设备30相同,但安装在柔性板上的驱动IC具有不改变地输出输入信号的端子,通过将柔性板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与液晶面板2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2a重叠来保持输入信号线的低接线电阻。
图21是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提供的柔性板的平面图。图22是一种状态的平面图,在这种状态下,图21所示的柔性板附着到液晶面板上。图21所示的柔性板70包括类似图4所示柔性板那样输出输入信号的类型的驱动IC 72。即,驱动IC 72具有输入端子A-D,并分别从输出端子A′-D′提供给输入端子A-D的输入信号。而且,提供给输出端子E的输入信号通过输入信号线输出到柔性板70的另一端。注意,柔性板70可以是源极侧柔性板或可以是栅极侧柔性板。
如图21所示,在连接液晶面板2的部分中,连接驱动IC 72的输入端子A-D的输入信号线70a具有延伸到柔性板70的侧面部分(图21中右面的侧面部分)的部分。即,延伸到柔性板70的侧面部分的输入信号线70a的部分在基本垂直于输出线70b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提供给驱动IC 72的输入端子A-D的输入信号没有变化地输出到输出端子A′-D′。所以,输入信号线70a也从输出端子A′-D′延伸,其端部延伸到柔性板70的对侧部分(图21中左面的侧面部分)。而且从两侧部分延伸的输入信号线70a连接于输入端子E上。
这里,如图16所示,输入信号线2a和输出信号线2b形成在液晶面板2上。提供输入信号线2a来在相邻的柔性板70之间传送输入信号。而且,输出信号线2b是用于传送从柔性板70输出的液晶面板2的驱动信号的信号线。
如图22所示,延伸到柔性板70的侧面部分的输入信号线70a的部分被设置成在柔性板70附接于液晶面板2时与液晶面板2的输入信号线2a准确地重叠。因此,整个输入信号线由液晶面板2的输入信号线2a和柔性板70的输入信号线70a形成。从而输入信号线的接线电阻可维持得很低。
在图21所示例子中,尽管所有输入信号线70a的末端与液晶面板2的输入信号线2a重叠,每个输入信号线70a的一部分可如图23所示的柔性板80那样重叠。即,仅输入信号线70a的要求接线电阻低的部分被设置成与液晶面板2的输入信号线2a重叠,并且输入信号线70a的剩余部分在与输出信号线70b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4所示,柔性板70的输入信号线70a部分与设置在相邻的柔性板70之间的液晶面板2的输入信号线2a重叠,并且输入信号线70a的剩余部分仅通过液晶面板2的输入信号线2a连接。
在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中,通过形成在液晶面板2上的输入信号线把输入信号提供给每个柔性板。但是在表面侧,需要通过特别大的电流,形成在液晶面板上的输入信号线可能太细,从而接线电阻很高,不能提供足够的输入信号。这样,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中,与传统设备一样通过布线板把输入信号提供给驱动IC。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如上所述,尽管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与传统设备一样通过布线板把输入信号提供给驱动IC,但布线板的结构与传统设备的布线板不同。
首先,参考图25和图26说明传统液晶显示设备的布线板的结构。图25是表示具有布线板的传统液晶显示设备的平面图。
图25中,与图1所示部件相同的部件给出相同的参考序号,其说明从略。用于向每个源极侧柔性板12提供输入信号的公共输入信号线8a形成在图25所示的源极侧布线板8上。通过将源极侧驱动IC4-1的每一个的输入端子连接于对应的输入信号线8a来把输入信号提供给每一个源极侧驱动IC4-1。类似地,用于向每个栅极侧柔性板14提供输入信号的公共输入信号线10a形成在栅极侧布线板10上。通过将栅极侧驱动IC4-2的每一个的输入端子连接于对应的输入信号线10a来把输入信号提供给每一个栅极侧驱动IC4-2。
对应于驱动IC的输入端子,很多输入信号线8a平行形成在布线板8上。当很多输入信号线8a在同一平面中形成时,出现一个问题在垂直于输入信号线的方向上延伸的信号线必须跨过输入信号线,以连接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输入信号线。传统布线板通过采用多层板结构解决这种问题。布线板的多层板结构在下面解释。
图26A和26B是解释上述布线板8(或10)的一般结构的图示。在图26A和图26B所示例子中,每个驱动IC 40具有输入端子并且形成40个输入线8a。应注意图26A和图26B表示出对应一个源极侧柔性板12的布线板8的部分。
图26A是布线板8的最上层的平面图。40个要被连接于柔性板的连接端子8b设置在布线板8的最上层中。图26B是最上层下面的第二层的平面图。在第二层中形成8个输入信号线。布线板8包括6层,该6层含最上层。在最上层下面的每个层(第二到第六层)上形成8个输入信号线。因此,在整个布线板8中,形成40(8×5=40)个输入信号线8a。
第二层的8个输入信号线8a通过图26A所示的延伸到最上层的孔(通孔)8c连接于每个连接端子8b。例如,位于图26A中最右侧的通孔8c(以2L表示)对应于图26B中位于最右侧的通孔8c并连接于图26B中位于最右侧的输入信号线。而且,位于图26A中从最右侧位置数第六位置处的通孔8c(以2L表示)对应于图26B中从最右侧位置数第二位置处的通孔8c并在图26B中从顶端连接于输入信号线。根据通孔8c的上述布置,在第二到第六层的每一层上形成的输入信号线8a通过通孔8c各自连接于形成在最上层上的对应的连接端子。
这样,传统布线板8具有多层板结构,以形成很多输入信号线8a,这是提高液晶显示设备的制造成本的因素之一。
那么,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可使用可以低成本制造的具有单层结构的布线板来把很多输入信号提供给驱动IC。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100的平面图。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图21所示的驱动IC用作源极侧驱动IC104-1和栅极侧驱动IC104-2。即,在本实施例中源极侧驱动IC104-1和栅极侧驱动IC104-2具有没有改变地输出提供给输入端子的信号的输入接线端子,并且输入端子和输入接线端子设置为对称状态。
安装源极侧驱动IC104-1的源极侧柔性板112的输出侧连接于液晶显示面板2,并且其输出侧连接于源极侧布线板108。输入板6连接于源极侧布线板108,并且输入信号从外部经输入板6提供。
安装栅极侧驱动IC104-2的栅极侧柔性板114的输出侧连接于液晶显示面板2,并且其输出侧连接于栅极侧布线板110。栅极侧布线板110经连接板12连接于源极侧布线板108,使得从源极侧布线板108经连接板12来提供输入信号。
在上述液晶显示设备100中,连接于安装的源极侧驱动IC104-1的输入端子的第二输入信号线和连接于源极侧驱动IC104-1的输入接线端子的第三输入信号线形成在源极侧柔性板112上。第二输入信号线和第三输入信号线彼此平行延伸。
第一输入信号线108a形成在源极侧布线板108上。形成在源极侧布线板108的同一侧上的第一输入信号线的数目等于源极侧驱动IC104-1的输入端子的数目。连接板106通过源极侧连接板108的第一输入信号线108a连接于相邻的源极侧柔性板112的第二输入信号线112a。另外,源极侧柔性板112的第三输入信号线112b通过源极侧连接板108的第一输入信号线2a连接于相邻的源极侧柔性板112的第二输入信号线112a。并且,源极侧柔性板112的第三输入信号线112b通过源极侧连接板108的第一输入信号线2a在相反侧连接于相邻的源极侧柔性板112的第二输入信号线112a。
如上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112a和第三输入信号线112b的每一个和对应的第一输入信号线108a的每一个通过串联连接相邻的源极侧柔性板112可不跨过第一输入信号线连接起来。因此,不需要制作多层结构的源极侧连接板,并且所有第一输入信号线108a被设置在相同的表面上。因此,源极侧连接板108可采用单层结构并且可降低源极侧连接板108的制造成本。
上面说明是针对源极侧连接板108和源极侧柔性板112的结构。栅极侧连接板110的所有信号输入线110a也可通过在同一结构中制作栅极侧连接板110和栅极侧柔性板114而形成在同一表面上。因此,栅极侧连接板110也可采用单层结构,并且可降低栅极侧连接板110的制造成本。
但是,将输入信号提供给栅极侧驱动IC104-2的输入信号线的接线电阻可高于将输入信号提供给源极侧驱动IC104-1的输入信号线的接线电阻。之后,如图28所示,通过布线板108将输入信号提供给源极侧驱动IC104-1。即,对于栅极侧,栅极侧柔性板14通过形成在液晶显示面板2上的输入信号线2a串联连接,如图5所示。从而去掉栅极侧布线板,相应地可降低制造成本。
而且,在图28所示例子中,连接板6仅连接于源极侧布线板108,并且通过最靠近源极侧布线板108和连接板106的源极侧柔性板112从连接板106向液晶显示面板2的第一输入信号线2a提供对栅极侧驱动IC4-2的输入信号。
而且,通过增加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的间距使之大于输出信号线14b的间距可降低输入信号线的接线电阻。另外,如图29所示,栅极侧柔性板14的输入信号线14a和14a’的连接部分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的第一输入信号线2a的延伸方向上。从而,可降低对应于和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14a和14a’重叠的部分的第一输入信号线2a的接线电阻。并且由于形成液晶显示面板2的第一输入信号线2a的部分的宽度可降低,整个液晶显示设备的尺寸可降低。
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图3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部分的平面图。除了源极侧布线板的结构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具有与根据上述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相同的结构。
源极侧驱动IC104-1公用的公共线108a’,如电源线或地线包括在在源极侧布线板108上形成的第一输入信号线108a中。这种公共线必须具有比信号线低的接线电阻,并且要有更大的布线宽度。在本实施例中,这种公共线和信号线彼此分开,并且如图30所示,公共线108a’(以点线表示)形成在源极侧布线板108的背表面上。公共线108a’拉长过源极侧布线板108的前表面侧上的通孔(贯通孔)108b并且连接于源极侧柔性板112的对应输入信号线112a。
图31A和31B是用于解释具有形成有公共线108’的背表面的源极侧布线板108的视图。图31A表示源极侧布线板108的前表面,图31B表示从前表面侧看去形成在源极侧布线板108上的公共线108’。图32是沿着图31A的双点划线I-I的横截面图。
作为与源极侧柔性板112的连接部分的连接端子108c形成在源极侧布线板108的前表面上。在图31所示的例子中,提供40个连接端子108c。这里,40个连接端子108c中的4个连接端子108c连接于图32B所示的公共线108a’,该公共线108a’形成在源极侧布线板108的后表面上。即,如图32所示,在源极侧布线板108的后表面上形成的每个公共线108a’经通孔108b与形成在前表面侧上的一个相应连接端子108c连接。位于图31A中的最右侧位置的通孔108c对应于图31B中位于最右侧位置的通孔108c,并且位于图31A中从最右侧位置数第二位置的通孔108c对应于图31B中从最右侧位置数第二位置的通扎108c。类似地,图31A所示的通孔108c的位置对应于图31B所示的通孔108c的每个位置,并且源极侧布线板108具有图31A所示的前表面的布线图案与图31B所示的后表面的布线图案重叠并且后侧通过通孔108c连接的结构。
如图32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源极侧布线板108中,通过蚀刻诸如附接于在玻璃环氧树脂等上形成的布线基体材料120两侧的铜箔之类的布线材料122形成布线图案。即,对应于输入信号线108a和连接端子108c的布线图案形成在前表面侧,对应于公共线108a’的布线图案形成在后表面侧。之后,通过提供在布线基体材料12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延伸的穿透孔并且实施通孔电镀来形成通孔108b。此时,也对连接端子108c和公共线108a’实施通孔电镀。除了连接端子108c和通孔108b周围,不用于连接的部分用阻焊剂124覆盖。
应注意尽管公共线形成在具有图32所示的单层结构的源极侧布线板的后表面上,但源极侧布线板可具有多层结构并且公共线可设置在与源极侧布线板的前表面不同的表面上。
图33是表示源极侧柔性板112的布线结构的平面图。图33所示的源极侧柔性板112是接近输入板6的源极侧柔性板112之一,并且形成第二转接输入信号线112b以将源极侧布线板108的第一输入信号线108a连接于液晶显示面板2的第一输入信号线2a上。第二转接输入信号线112d沿着将第二转接输入信号线112d连接于源极侧布线板108的第一转接输入信号线109的部分中第一转接输入信号线108a的延伸方向延伸。另外,源极侧柔性板112的第三信号输入线112b的一部分也沿着第一输入信号线108a的延伸方向延伸。而且,尽管图33未示出,但源极侧柔性板112的第二输入信号线112a的一部分也沿着未设置第二转接输入信号线112的源极侧柔性板112中的第一信号输入线108a的延伸方向延伸。
这样,通过形成源极侧柔性板112的布线来沿着源极侧布线板108的第一输入信号线108a延伸,源极侧布线板108的面积(宽度)可降低。这减小了液晶显示设备的整个尺寸。
图34表示源极侧柔性板112的第二输入信号线112a的一部分沿着第一信号输入线108a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部分。沿着第一输入信号线108a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输入信号线112a中沿着第一输入信号线108a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输入信号线形成为其宽度和间距大于其它第二输入信号线112a的宽度和间距。因此,如果在定位源极侧布线板108和源极侧柔性板112时在垂直于第一输入信号线108a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产生位置偏差,或者如果在旋转方向上产生小的位置偏差,沿着第一输入信号线108a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输入信号线的偏差是可允许的。
现在给出执行本发明的另一模式的说明。
一般地,从安装于诸如膜上芯片(chip on filmCOF)衬底的柔性板上的液晶驱动IC将驱动信号提供给在TFT玻璃基片(液晶面板)上形成的液晶显示设备。安装液晶驱动IC的柔性板连接于TFT玻璃基片的周围。另外,为将信号提供给安装在柔性板上的液晶驱动IC,还将形成用于输入信号的电路图案的另一个柔性板连接于具有驱动IC或TFT玻璃基片的柔性板。
图35表示用于连接用于向安装了液晶驱动IC的柔性板提供输入信号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图35中,作为安装了液晶驱动IC 201的柔性板的每个COF衬底202连接于提供有其上形成液晶显示部分的常规玻璃基片207的TFT玻璃基片208。液晶驱动IC 201安装在COF衬底2的中央。连接于液晶驱动IC201的输出端子的电路图案(输出信号线)203延伸到COF衬底2的一侧,并且其端部用作COF输出侧端子204。另一方面,连接于液晶驱动IC 201的输入端子的电路图案(输入信号线)205在与输出信号线203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且聚集在COF衬底202的相反侧上,使得其端部用作COF输入侧端子206。
形成在COF衬底202上的输出信号线203和输入信号线205除设置COF输出侧端子204和COF输入侧端子206的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外用抗蚀剂覆盖。
COF衬底202连接于TFT玻璃基片208,该玻璃基片208设置在其上具有液晶显示部分的常规玻璃基片207的周围,并且每个COF输出端子204连接于形成在TFT玻璃基片208上的对应的玻璃基片输入端子9。因此,驱动IC 201的输出经输出信号线203、COF输出侧端子204和玻璃基片输入端子209提供给液晶显示部分。
另一方面,用于输入线的输入线印刷电路板210连接于COF衬底202的COF输入端子6。输入线印刷电路板210一起连接于多个COF衬底2。用于向多个COF衬底202提供输入信号的输入线11形成在输入线印刷电路板10上。用于从外部控制电路提供输入信号的FPC电缆212连接于输入线211的末端211a。输入线211沿着连接输入线印刷电路板210的多个COF衬底202延伸,并且输入线输入端子211b形成在COF衬底202的位置对应COF输入端子6上。在输入线印刷电路板210连接于COF衬底的状态下,输入线输入端子211b连接于每个COF衬底202的COF输入端子206。因此,提供给输入线211的末端211a的输入信号经输入线211和输入线输入端子211b一个接一个地顺序提供给COF衬底202。
根据上述结构,经输入线印刷电路板210从外部控制电路提供给COF衬底202的输入信号被驱动IC 201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并且液晶驱动信号提供给TFT玻璃基片208。
而且,提出另一种方法,该方法不使用输入线印刷电路板210将输入信号提供给COF衬底202。图36是解释不使用输入线印刷电路板而通过在TFT玻璃基片上形成输入线来将输入信号提供给多个COF衬底的结构的视图。
以图36所示的结构,用于从外部控制电路提供输入信号的FPC电缆212连接于TFT玻璃基片208。在TFT玻璃基片208上,将内线213-1形成为输入信号线,将输入信号经内线213-1提供给COF衬底202A。
在图36所示结构中使用的每个液晶驱动IC 201A设有对输入信号不作任何改变地输出的端子。液晶驱动IC 201A的输入信号线214在COF衬底202A上形成U形,并且COF输入端子215设在与COF输出端子204相同的侧上。而且,每个COF衬底202A设有连接于不作任何改变地输出输入信号的端子的再输入信号线(或输入布线)216。再输入信号线16在COF衬底202A上形成U形,并且COF再输入端子217设在与COF输出端子204相同的侧上。即,在COF衬底202A的一侧上,COF输入端子215和COF再输入端子217与插入其间的输出端子204左右对齐。
另一方面,除内线213-1外,内线(COF连接线)213-2也形成在TFT玻璃基片208上以将COF衬底202A的COF再输入端子217连接于相邻的COF衬底202A的COF输入端子215上。根据上述结构从FPC电缆212输入的输入信号经TFT玻璃基片8的内线213-1被提供给COF衬底202A,并且液晶驱动IC 201A产生的液晶驱动信号被提供给TFT玻璃基片208的玻璃基片输入端子209。类似地,提供给液晶驱动IC 201A的输入信号从端子输出,其不作任何改变地输出输入信号,经再输入信号线216提供给COF再输入端子217,经TFT玻璃基片208的内线213-2提供给相邻的COF衬底202A的COF输入端子15。因此,从FPC电缆212提供的输入信号经形成在玻璃基片208上的内线213-1和213-2以及设在每个COF衬底202A上的输入信号线214和再输入信号线216依次提供给相邻的COF衬底202A。
但是,根据图35所示结构,由于输入线印刷电路板210必须设置来连接多个COF衬底202,在制造液晶显示设备的工艺中需要有连接输入线印刷电路板210的工艺。由于这个原因,液晶显示设备的制造工序数增加了,并且输入线印刷电路板210的组件成本包括在液晶显示设备的制造成本中。
另一方面,以图36所示的这种结构,尽管不使用输入线印刷电路板210,也需要将FPC电缆212连接于TFT玻璃基片208的工艺,从而增加了液晶显示设备的制造工序数。
这样,为消除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下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其中,不使用除安装了驱动IC的柔性板之外的布线板将输入信号提供给液晶驱动IC。
现在给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说明。
图3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一部分的分解图。图37中,与图36所示部分相同的部分加上相同参考序号,并且其说明从略。
在本实施例中,不使用图35所示的输入线印刷电路板210来向液晶显示设备提供输入信号。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具有将多个柔性板220连接于TFT玻璃基片8的结构。尽管每个柔性板220由例如COF衬底或TAB衬底等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使用COF衬底。下文中,将柔性板220叫做COF衬底220。具有不作任何改变地输出输入信号的端子的液晶驱动IC210A安装在每个COF衬底220上。
尽管COF衬底220基本具有与图36所示的COF衬底202A相同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COF直通线221设置到COF衬底220中。COF直通线221在设有COF输出端子的COF衬底220的一侧与COF衬底220的相对侧之间延伸。即,COF直通线在设置在放置COF输出端子的侧上提供的直通线输出端子222与设在相对侧的直通线输入端子223之间延伸。
与直通线输出端子222相应,信号返回线224形成在TFT玻璃基片208上。在COF衬底220连接于TFT玻璃基片208的状态下,信号返回线224的末端连接于直通线输出端子222。以U形状在TFT玻璃基片208上形成信号返回线224,并且信号返回线224的另外的末端连接于COF衬底220的COF输入信号端子215。
COF衬底220的直通线输入端子223连接于安装了控制电路229的控制电路板228,并且来自控制电路229的输入信号提供给COF衬底220的直通线输入端子223。
接着,参考图38和39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输入信号的提供路径。图38表示图37所示的更大范围内的结构。图39表示与图38所示的相同结构,输入信号的提供路径以箭头表示。
在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中,提供给COF衬底220的直通线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经COF衬底220的直通线221和直通线输出端子222提供给TFT玻璃基片208的信号返回线224并且提供给COF衬底220的COF输入端子215。
提供给COF输入端子215的输入信号经输入信号线214提供给液晶驱动IC201A。液晶驱动IC 201A基于提供的输入信号产生液晶驱动信号。产生的液晶驱动信号经输出信号线203和COF输出端子204提供给TFT玻璃基片208的玻璃基片输入端子209。同时,提供给液晶驱动IC 201A的输入信号从端子输出,其不作任何改变地输出输入信号,并且经再输入信号线216提供给COF再输入端子217。提供给COF再输入端子217的输入信号经TFT玻璃基片8的COF连接线213-2提供给相邻的COF衬底220的COF输入端子215。
因此,从控制电路板228提供的输入信号依次一个接一个地经设置在TFT玻璃基片208上的内线213-1和213-2以及设置在COF衬底220上的输入信号线214和再输入信号线216提供给相邻的COF衬底。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可不使用用于输入信号的FPC电缆经形成在COF衬底220上的直通线221和形成在TFT玻璃基片208上的信号返回线224将输入信号提供给COF输入端子215。因此,来自控制电路229的输入信号可不使用图35所示的输入线印刷电路板210和FPC电缆212提供给液晶显示设备。因此,可减少液晶显示设备的制造工序数,并且降低组件成本。
现在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图40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的输入信号提供路径的图示。图41是图40所示的液晶显示设备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在图40和41中,与图37所示部分相同的部分给出相同的参考序号,其说明从略。
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设备具有与上述第六实施例相同的源极侧输入信号路径,但是栅极侧输入信号路径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给栅极侧的输入信号也经源极侧的COF衬底220提供给TFT玻璃基片208。栅极侧输入信号经形成在TFT玻璃基片208上的栅极—源极线226提供给栅极侧COF衬底230。
多个栅极侧COF衬底230在沿着TFT玻璃基片一侧设置的状态下连接于TFT玻璃基片208。应注意根据一般液晶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源极侧输入信号在图40中依次从左向右提供给TFT玻璃基片208。此外,在图40中,栅极侧输入信号一般依次从上到下提供给TFT玻璃衬底208。这样在图40所示结构中,由于栅极侧输入信号从液晶显示设备的底部提供,栅极侧输入信号必须首先被引向最上面的COF衬底230。
之后,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COF直通线231提供给每个COF衬底230并且将COF连接线234提供给TFT玻璃基片208将栅极侧输入信号首先提供给最上侧COF衬底230。直通线231的末端带有直通线输入端子232。直通线231沿着COF衬底的周围从直通线输入端子232延伸,并且连接于在与设置直通线输入端子232的侧相反的侧上设置的直通线输出端子233。
像源极侧输入信号一样,提供给最上侧TFT玻璃基片8的栅极侧输入信号通过信号返回线235返回到最上侧COF衬底230,之后通过TFT玻璃基片208的直通线236一个接一个地提供给下面COF衬底230。图42是以箭头表示栅极侧输入信号的信号路径的图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类似于上述第六实施例,输入信号可经形成在COF衬底220上的直通线221以及形成在TFT玻璃基片230上的信号返回线224不使用用于输入信号的FPC电缆提供给COF输入端子215。因此,来自控制电路的输入信号可不使用图35所示的输入线印刷电路板210和FPC电缆212提供给液晶显示设备。因此,可减少液晶显示设备的制造工序数,并且降低组件成本。另外,由于栅极侧输入信号和源极侧输入信号可经仅COF衬底之一提供,液晶显示设备的制造工序数进一步减少,可降低组件成本。而且,例如,即使源极侧输入信号从显示器底部提供,源极侧输入信号可经TFT玻璃基片的离开COF衬底的直通线和COF连接线引向显示器顶部,从而提高输入信号线的设计自由度。
应注意尽管栅极侧输入信号在上述第六实施例中首先从显示器底部传送到顶部,源极侧输入信号的信号路径也可以相同方式形成。
而且,尽管COF衬底用作其上在第六实施例和第七实施例中安装液晶驱动IC的柔性板,可使用TAB衬底来替代COF衬底。
本发明不限于特别公开的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情况下可进行修改和变形。
本发明基于2001年5月31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申请No.2001-165564、2001年9月28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申请No.2001-302987、2001年12月20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申请No.2001-388173,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为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以便显示图象的液晶显示设备,所述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上面显示图象的液晶面板;多个与所述液晶面板连接的柔性板,每个所述柔性板具有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的驱动IC;以及连接板,与所述液晶面板连接以便向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上的第一输入线提供输入信号,其中每个所述柔性板具有向所述驱动IC提供输入信号的第二输入信号线;每个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中相应的一个;每个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中相应的一个,所述第二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在与所述第二输入线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组所述第一输入线的连接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形成所述第二输入线以便横跨所述柔性板中安装了驱动IC的区域,在所述第二输入线横跨的区域内,每个所述驱动IC的所述输入端子可以连接到相应的一个所述第二输入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每个所述柔性板具有膜上芯片(chip-on-film)(COF)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包括至少一个不与驱动IC连接的输入信号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输入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每个所述柔性板有在所述液晶面板上形成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的所述第一端形成在所述第一延伸部分上,在所述第二延伸部分上形成所述输入信号线的所述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包括至少一个宽度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宽度不同的输入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以不同的间距排列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具有构造并布置成与电子元件部分连接的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多个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液晶面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从所述液晶面板突出的每个所述柔性板的一部分被折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每个所述柔性板具有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栅极侧连接的所述驱动IC,具有与所述液晶面板的源极侧连接的驱动IC的每个不同的柔性板可以经上面形成有输入信号线的输入信号板与液所述晶面板连接。
13.一种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以便显示图象的液晶显示设备,所述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上面显示图象的液晶面板;多个与液晶面板连接的柔性板,每个柔性板具有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的驱动IC;以及连接板,与所述液晶面板连接以便向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上的第一输入线提供输入信号,其中每个所述柔性板具有第二输入信号线,用于向所述驱动IC提供输入信号,第三输入信号线,用于向相邻的一个所述柔性板的驱动IC提供输入信号,以及输出信号线,用于将液晶驱动信号从所述驱动IC提供给所述液晶面板;每个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与第一组所述第一输入线中相应的一个连接,每个所述第三输入信号线与第二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中相应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二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在不同于所述第一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的形成位置的位置上形成;在与所述液晶面板连接的部分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在基本垂直于所述输出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14.一种柔性板,上面安装有驱动液晶面板的驱动IC,柔性板包括多个输入信号线,这些输入信号线延伸成横跨安装所述驱动IC的区域,每个所述输入信号线具有在所述柔性板上位置不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板,其中在安装所述驱动IC的区域内,所述驱动IC有与部分所述输入信号线相连接的输入端子。
16.一种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以便显示图象的液晶显示设备,所述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上面显示图象的液晶面板;多个与液晶面板连接的柔性板,每个柔性板具有将提供给其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的驱动IC,驱动IC具有转接端子,没有任何改变地将提供给所述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输出;布线板,与所述柔性板连接,以便向每个所述柔性板提供输入信号;连接板,与所述布线板连接,以便为形成在所述布线板上的第一输入线提供输入信号,其中,每个所述柔性板具有与所述驱动IC的所述输入端子连接的第二输入信号线,用于向所述驱动IC提供输入信号,和与所述转接端子连接的第三输入信号线,用于向其中相邻的一个所述柔性板提供输入信号;为其中一个相邻的柔性板提供的所述第三输入信号线经为所述布线板提供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与为另一个相邻柔性板提供的所述第二输入信号线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柔性板中部分柔性板的所述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与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上的所述输入信号线连接,所述布线板具有第一转接输入信号线,用于向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上的所述输入信号线提供输入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至少其中一个所述柔性板具有连接在在所述液晶面板上形成的所述输入信号线和在所述布线板上形成的所述第一转接输入信号线之间的第二转接信号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7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每个所述柔性板可以有与所述液晶面板连接的输出信号线,与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上的所述输入信号线连接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中的间距可以大于所述输出信号线的间距。
20.根据权利要求17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与形成在所述液晶面板上的所述输入线连接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中有一部分在在所述液晶面板上形成的所述输入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21.根据权利要求16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形成在所述布线板上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布线板的一个表面上的公用线,该表面与上面形成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的表面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6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在与所述布线板连接的部分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在在所述布线板上形成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在形成在所述布线板上的所述第一输入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所述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的宽度和间距大于在与所述布线板连接的部分中所述第二和第三输入信号线的剩余部分的宽度和间距。
24.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上面形成有液晶显示部件的玻璃基片;多个与所述玻璃基片周边连接的柔性板,一个液晶驱动IC安装在每个所述柔性板上以便根据输入信号产生液晶驱动信号,其中所述玻璃基片具有第一内线和第二内线,第一内线用于将第一个所述柔性板提供的输入信号提供给第二个所述柔性板,第二内线用于将所述第一个所述柔性板提供的输入信号没有任何改变地返回给所述第一个所述柔性板。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柔性板之一具有直通线,用于将外部电路提供的输入信号没有任何改变地提供给所述玻璃基片。
26.根据权利要求24的液晶显示设备,其中每个所述柔性板具有直通线,用于将所述玻璃基片提供的输入信号没有任何改变地返回给所述玻璃基片。
27.一种柔性板,构造并布置成与玻璃基片连接,玻璃基片上面形成有液晶显示部件,并且上面安装有液晶驱动IC,以根据输入信号产生液晶驱动信号,柔性板包括直通线,用于将外部电路提供的输入信号没有任何改变地提供给所述玻璃基片。
全文摘要
液晶显示设备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来在液晶面板上显示图像。将大量柔性板连接于液晶面板,每个柔性板具有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液晶驱动信号的驱动IC。连接板连接于液晶面板来将输入信号提供给形成在液晶面板上的第一输入线。每个柔性板具有将输入信号提供给驱动IC的第二输入信号线;每个第二输入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组第一输入信号线的每个上。每个第二输入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组第一输入信号线的每个上,第二组第一输入信号线形成在不同于将第二输入线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组第一输入线的位置的位置中。
文档编号H05K3/36GK1389848SQ0212371
公开日2003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31日
发明者汤田孝, 松永朗史, 山田文明, 米村浩舟, 铃木俊明, 拔山和宏, 中敏明, 关户哲, 古越靖武, 福德章一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